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份敦煌“进奏院状”文书的研究——论“邸报”非古代报纸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国刚 《学术月刊》 1986年第7期57-62,共6页
关于“邸报”是不是中国古代的报纸,这是学术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占上风的意见认为“邸报”就是古代的报纸,其主要根据是唐人孙樵的《读开元杂报》和其他一些相关记载。最近有的报史专家撰文论证编号为S1156的敦煌文书“进奏院状”就... 关于“邸报”是不是中国古代的报纸,这是学术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占上风的意见认为“邸报”就是古代的报纸,其主要根据是唐人孙樵的《读开元杂报》和其他一些相关记载。最近有的报史专家撰文论证编号为S1156的敦煌文书“进奏院状”就是“邸报”,认为:“这份‘进奏院状’发报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即公元887年,距今约1100年。在举世闻名的‘开元杂报’已经杳不可寻的今天,它已经成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份报纸了。”这是一桩新闻史上的大案!因此在新闻界反映尤其强烈。《光明日报》在头版位置加以报导。有些报纸的新闻标题赫然大书:“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进奏院状》发行于八八七年”。然而,这实际上是违背历史事实的莫大误会!本文将首先对敦煌“进奏院状”文书进行介绍和考释,进而论证“进奏院状”不是报纸,“开元杂报”也并非邸报,与古代的报纸更是完全不相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奏院状 敦煌文书 归义军 开元 中国古代 宰相 新闻标题 唐人
原文传递
论宋代邸报的双重性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传斌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40-44,共5页
宋代邸报是进奏院状报的一个分支性报纸,它虽具有官报的性质,也与进奏院状报的内容、印刷方式、发行大多相同,是在进奏院状报层层传抄和摘录过程当中的产物,属于进奏院状报的范畴,但邸报又有自身的特点,刊载的内容有时超出进奏院状报的... 宋代邸报是进奏院状报的一个分支性报纸,它虽具有官报的性质,也与进奏院状报的内容、印刷方式、发行大多相同,是在进奏院状报层层传抄和摘录过程当中的产物,属于进奏院状报的范畴,但邸报又有自身的特点,刊载的内容有时超出进奏院状报的范围,有较强的新闻性,所以邸报并不等同于进奏院状报。另外,邸报与宋代小报相比较而言,二者的传播内容和读者对象、新闻时效性大多相同,但在性质上小报属于民间报纸。由此可知,宋代邸报具有双重性特征,既有进奏院状报的官报性质,又含有宋代小报的一些民间报纸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特征 进奏院状 新闻学史 传播性质 传播内容 读者
下载PDF
18世纪进入全球公共领域的中国《邸报》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涵菡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共18页
尽管19世纪末为《邸报》保留下了较为充分的记载,但关于它早期情况的文献仍相当不足,19世纪前的原始副本留存数量非常有限。其他有关《邸报》的资料来源,主要是清初生活在中国的传教士编纂的欧语文献,迄今为止几乎未被发掘。一方面,它... 尽管19世纪末为《邸报》保留下了较为充分的记载,但关于它早期情况的文献仍相当不足,19世纪前的原始副本留存数量非常有限。其他有关《邸报》的资料来源,主要是清初生活在中国的传教士编纂的欧语文献,迄今为止几乎未被发掘。一方面,它们记录了中国《邸报》早期的实貌、规格、版式、内容和使用情况,并涵盖了中文史料中未记载的信息。另一方面,它们介绍了这些欧洲人在中国如何阅读《邸报》,以及他们作为全球代理人如何向欧洲介绍中国,进而使中国《邸报》加入全球信息网络的情况。本文重点关注雍正时期(1723~1735)的欧语资料,分析耶稣会士龚当信的三封书信并研究中国《邸报》的欧洲接受史,以发现这些书信对伏尔泰、魁奈和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些资料证实了关于中国的信息进入全球公共领域的时间远比我们所认为的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公共领域 龚当信 伏尔泰
原文传递
邸报与中晚明的公开议政 被引量:10
4
作者 任文利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5-204,共20页
作为处理公共事务的政治治理,政治的生命与活力在于公开,公开方可赋予政治治理以理性精神。以儒家传统话语而言,则为决之"公论","公是非于天下"。然而这一点的实现,则需要相应的媒介作为载体。本文所探讨的邸报,就... 作为处理公共事务的政治治理,政治的生命与活力在于公开,公开方可赋予政治治理以理性精神。以儒家传统话语而言,则为决之"公论","公是非于天下"。然而这一点的实现,则需要相应的媒介作为载体。本文所探讨的邸报,就是"公论"与"公是非"的介质。中晚明的邸报,其承载内容之全面,覆盖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不仅使明代政治呈现高度的公开透明性,而且有效促进了儒家士大夫的议政热情。晚明的"清议"风行,也与此有很大的关联。以明代历史沿革而言,邸报之从无到有,至万历臻于极致,进而延续至明亡,体现了儒家士大夫为实现自身的政治理想于政治制度建置上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论 公是非 留中
下载PDF
宋代邸报的“禁区”及其官员与邸报之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游彪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7-103,共7页
宋朝皇帝及中央机构颁布的政令一般是通过进奏院下发到全国各地,由进奏院官吏统一编辑发行的邸报类似现代意义的中央机关报。通常情况下,邸报刊登的内容不仅要受到相关主管机构的严格审查,而且朝廷为了其自身的利益而给邸报设置诸多“... 宋朝皇帝及中央机构颁布的政令一般是通过进奏院下发到全国各地,由进奏院官吏统一编辑发行的邸报类似现代意义的中央机关报。通常情况下,邸报刊登的内容不仅要受到相关主管机构的严格审查,而且朝廷为了其自身的利益而给邸报设置诸多“禁区”,如边防军事情报、臣僚的章疏、“灾异之事”,等等。尽管如此,邸报仍然是各地官员了解外部世界最重要的窗口,也是地方官吏洞悉朝廷政治走向和官员之间相互联络感情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禁区” 地方官吏 交流 政治制度史
原文传递
对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之说的质疑 被引量:6
6
作者 江向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12-117,共6页
本世纪以来,报学界一致认为“邸报”就是中国古代报纸。它又名“邸抄”、“条报”、“杂报”、“朝报”、“状报”、“录报”、“塘报”、“驿报”等等,道光以后称为“京报”,因而“一部中国古代报纸史基本上就是一部邸报史”。但对“... 本世纪以来,报学界一致认为“邸报”就是中国古代报纸。它又名“邸抄”、“条报”、“杂报”、“朝报”、“状报”、“录报”、“塘报”、“驿报”等等,道光以后称为“京报”,因而“一部中国古代报纸史基本上就是一部邸报史”。但对“邸报”产生的朝代,各家说法不一,有的说产生于先秦或两汉;有的说产生于唐代。目前后一种说法在报学界十分流行。本文仅在对“唐代说”的几个主要论据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对其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奏院状 官文书 节度使 归义军 孙樵 唐人 中国古代 学界 崔致远
下载PDF
清代邸报与边疆治理:基于满汉文档案史料的考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袁爱中 卢春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75,共10页
清朝邸报在维系“大一统”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邸报在边疆地区的传播研究处于缺席状态。包括西藏在内的边疆邸报研究的缺席现状与清朝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下实现了大一统的治理成就不相称。挖掘清代满汉文... 清朝邸报在维系“大一统”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邸报在边疆地区的传播研究处于缺席状态。包括西藏在内的边疆邸报研究的缺席现状与清朝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下实现了大一统的治理成就不相称。挖掘清代满汉文档案史料、报刊史料发现,康熙末年邸报上出现筹藏内容、雍正二年邸报到达西藏的确凿证据,且在西藏实现了相对连续、稳定的发行与传播。从清代边疆治理视角探究邸报在西藏出现、发展与清朝中央政府加强西藏治理的关系,分析清代邸报中涉及西藏的内容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中央政府 古代
下载PDF
探析宋代小报出现的原因 被引量:6
8
作者 皇甫雯 《东南传播》 2009年第6期121-122,共2页
小报,作为坎坷的民间报纸,在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报为什么偏偏诞生在积贫积弱的宋代,它与邸报的关系是怎样?本文将从宋代官报的发展态势、宋朝的社会环境以及物质准备三个角度来解析宋代小报诞生的原因,说明小... 小报,作为坎坷的民间报纸,在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报为什么偏偏诞生在积贫积弱的宋代,它与邸报的关系是怎样?本文将从宋代官报的发展态势、宋朝的社会环境以及物质准备三个角度来解析宋代小报诞生的原因,说明小报在宋代出现并非偶然,有其历史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下载PDF
清代邸报中的西藏镜像与中央政府治藏互动关系考察
9
作者 袁爱中 卢春宇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0,155,156,共13页
作为一种媒介载体,清代邸报在西藏的出现,源于边疆治理需要的同时也服务于边疆治理。通过清代邸报中呈现出的西藏镜像,可以发现邸报发挥了宣达皇命、沟通上下、分工协作、连接中西、沟通古今的信息传播功能。这种功能,不仅充当了清中央... 作为一种媒介载体,清代邸报在西藏的出现,源于边疆治理需要的同时也服务于边疆治理。通过清代邸报中呈现出的西藏镜像,可以发现邸报发挥了宣达皇命、沟通上下、分工协作、连接中西、沟通古今的信息传播功能。这种功能,不仅充当了清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工具,便利了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连接、联系,确保了清代“大一统”治理格局以及西藏局势的整体稳定,也增进了各界人士对西藏的关注和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 大一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军情密报与信息公开:宋代边报走进新闻传播的途径及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海岩 王亚莘 都海虹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23年第6期106-116,共11页
宋代边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边报,即沿边政府发出的公文,狭义的边报本质上就是由边疆地区发至中央的机密军情公文。二者相比,后者更能体现出事物的独特性,更具有逻辑价值。狭义边报的内容走进新闻传播分为制度化和非制度化两种途径... 宋代边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边报,即沿边政府发出的公文,狭义的边报本质上就是由边疆地区发至中央的机密军情公文。二者相比,后者更能体现出事物的独特性,更具有逻辑价值。狭义边报的内容走进新闻传播分为制度化和非制度化两种途径。制度化新闻传播主要借由邸报录载与出榜示众实现;非制度化新闻传播主要借由民间流言与小报等完成。制度化传播体现当权者宣传、慰抚等目的,实质属于政治传播;非制度化传播满足时人对安全信息的需求,是真正的新闻传播,代表了历史进步的方向。宋代的邸报、小报不仅可以成为边情的有效传递者,还具备了打破封建专制政府信息垄断的潜质,但统治者出于维护旧制度的需要,极力限制它们功能的发挥和正常的发展。宋代边情与新闻的转化机制大体上是失败的,为导致其国防力量衰弱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边报传播现象的分析,发现宋代媒介发达程度与传播开放度、自由度之间的非同步性。这种非同步性与统治集团维护自身狭隘利益密切相关,证明了当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暴露其腐朽、阻碍社会发展的一面。如果放宽历史的视距,宋代又并非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衰落期,上述发现恰好为社会领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提供了一个历史注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化传播 非制度化传播
下载PDF
汉代邸报问题辨析——兼论戈公振的“邸报说”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春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119,共8页
民初的戈公振曾提出"邸通奏报"说并断言汉代存在邸报。事实上邸在汉代只是通朝报的住所,还不是一种正式负责"通奏报"的信息传播机构。加之两汉严禁"探报"并视"探报"为一项严重的犯罪,因此邸报... 民初的戈公振曾提出"邸通奏报"说并断言汉代存在邸报。事实上邸在汉代只是通朝报的住所,还不是一种正式负责"通奏报"的信息传播机构。加之两汉严禁"探报"并视"探报"为一项严重的犯罪,因此邸报在两汉几乎没有生存的根基和环境。尽管两汉时期京师和地方之间也确实存在朝政消息的传播和沟通,但其传播媒介并非后世所说的"邸报",而是一种非公开性传播的比较原始的新闻信(京师书)。戈氏的汉代邸报说难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新闻信
原文传递
再谈元代的“邸报”、“朝报”及“除目”问题——兼答李漫博士 被引量:5
12
作者 孔正毅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3-166,共14页
自《元代"邸报"新证》一文发表后,有学者提出商榷和讨论。首先,笔者对于辨者的诸多"商榷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次,文章又根据新近发现的历史文献史料,梳理出与元代"邸报"关系十分密切的媒体:"... 自《元代"邸报"新证》一文发表后,有学者提出商榷和讨论。首先,笔者对于辨者的诸多"商榷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次,文章又根据新近发现的历史文献史料,梳理出与元代"邸报"关系十分密切的媒体:"朝报"、"京报"、"除目"、"除书"等信息传播载体。考证出在元代现有文献中存有关于"朝报"、甚至"京报"的史料记载,而像"除目"、"除书"之类的信息传播载体史料,更是比比皆是。最后,笔者从古代社会人的新闻意识觉醒的视角,进一步考察我国元代"邸报"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朝 “除目”
原文传递
时事小说快速问世探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顾克勇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4-58,共5页
时事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不可忽略的历史存在 ,其快速成书是古代小说史上的空前现象。小说家强烈的参与时政意识 ,民众激愤感情的迸发 ,商业利益驱动 ,邸报的流行等四个方面是时事小说快速问世的大致原因。
关键词 时事小说 政治热情 商业利益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关于元代“邸报”的考证 被引量:5
14
作者 姚福申 《新闻大学》 1986年第12期80-82,共3页
(一) 元代邸报的一些说法及其根据宋代文献中关于邸报的记载,可谓比比皆是,然而一到元朝,“邸报”两字便不再在史料中露面,似乎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然而,戈公振先生却认为元代是存在着邸报的,并且拿出了证据,那便是周密《癸辛杂识续集... (一) 元代邸报的一些说法及其根据宋代文献中关于邸报的记载,可谓比比皆是,然而一到元朝,“邸报”两字便不再在史料中露面,似乎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然而,戈公振先生却认为元代是存在着邸报的,并且拿出了证据,那便是周密《癸辛杂识续集》里的一段话: 浙之东,言语黄王不辨,自昔而然。王克仁居越,荣邸近属也。所居尝独燃于火,于是乡人呼为“王火烧”。同时有黄瑰者,亦越人,尝为评事。忽遭台评,云其积恶以遭天谴,至于独焚其家,乡人有“黄火烧”之号。盖误以主为黄耳。邸报既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辛杂识 李庭芝 进奏院 官文书 史料 续集 应山 文字 汉人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官报——邸报 被引量:5
15
作者 江红 《出版史料》 2005年第3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刊史
原文传递
宋朝的邸报与时政 被引量:4
16
作者 游彪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108-111,共4页
邸报是宋代中央与地方之间最重要的情报交流渠道之一,也是各地官员了解外部世界和朝廷动向的窗口。在宋代,邸报无疑是以皇帝为核心的朝廷的喉舌,尽管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亦发挥了舆论监督的功能。由于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 邸报是宋代中央与地方之间最重要的情报交流渠道之一,也是各地官员了解外部世界和朝廷动向的窗口。在宋代,邸报无疑是以皇帝为核心的朝廷的喉舌,尽管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亦发挥了舆论监督的功能。由于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预和影响,因而邸报的监督作用是相当有限的,不宜估计过高。同时,邸报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很多重要史实及朝廷的方针政策、人事任免等,因而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功能 史料价值
下载PDF
宋代朝廷与地方之间的“文字”传递——围绕邸报及其相关问题而展开 被引量:3
17
作者 游彪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3期11-17,共7页
诸多资料表明,宋代凡是进奏院下发到各地的“文字”原则上都可以称为邸报,其称谓有“报状”、“进奏官报”、“进奏官报状”,等等,本质上都是为了将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朝廷内外人事任免以及其它各种文件和指示传达到地方。同时,地方... 诸多资料表明,宋代凡是进奏院下发到各地的“文字”原则上都可以称为邸报,其称谓有“报状”、“进奏官报”、“进奏官报状”,等等,本质上都是为了将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朝廷内外人事任免以及其它各种文件和指示传达到地方。同时,地方相关政务亦需向朝廷汇报,经过有关部门“批示”后再由进奏院负责转发下去。显而易见,这是宋代权力动作的重要侧面,也是集权体制的必要环节,一方面,地方官员从邸报可以了解一些朝廷动向和“施设”,并加以贯彻执行,另一方面,中央也能通过邸报从某种程度上控制和掌握地方政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交流
下载PDF
朝野之间:清代邸报异称考辨
18
作者 卢春宇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24期44-46,共3页
当前,学界有关邸报的研究产出极其丰硕,在向真知不断迫近的过程中,尚有部分问题未能廓清,部分分析存有争鸣,其中较为关键的是邸报的名称问题。有学者总结邸报的名称包括邸抄、朝报、条报、杂报、状报、报状、阁抄、塘报、驿报等,认为京... 当前,学界有关邸报的研究产出极其丰硕,在向真知不断迫近的过程中,尚有部分问题未能廓清,部分分析存有争鸣,其中较为关键的是邸报的名称问题。有学者总结邸报的名称包括邸抄、朝报、条报、杂报、状报、报状、阁抄、塘报、驿报等,认为京报与邸报不同。上述名称来自不同朝代,且均有据可查。如将时间限定在清朝,除部分早已弃之不用的称呼外,邸抄(钞)、朝报等说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邸报仍为同义。除此之外,还常以塘报、阁抄(钞)、科抄(钞)、京报混称邸报,用来指称传播中央朝政信息的纸质载体。繁复的称呼直接影响了当今学人对清代邸报的考察,不少研究者虽已在此问题上作出探索,但多数讨论仅将其作为自身研究的补充,难以称为系统的辨析。邸报的异称问题与当前研究对档案材料的调用、清代邸报的具体编辑方式及参与主体有密切联系。对邸报的异称进行辨析,于清代邸报编辑发行体系的再探究大有裨益。文章尝试对邸报的诸多混称进行说明,以知识考古的方式对清代邸报争议较大的四个异称进行考察,分析这些异称的产生原因。文章发现,清代邸报四大主要异称的出现与明清国家制度沿革,官方、民间话语体系的混杂并存有关;四种异称除科抄外均指涉邸报,它们之间没有本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阁抄 科抄 清代
下载PDF
起源与盛衰:清代民间报房京报再考辨
19
作者 操慧 林丽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3-63,共11页
“京报”与“邸报”在清代都常被用于指称传播政治信息的载体,两者的混用亦反映了清代官方发报系统与民间发报系统的交织。有关清代民间报房的两种起源说中,“荣禄堂”说不足为信,“白本报房”说暂无实证,二者都缺乏说服力,而原本被视... “京报”与“邸报”在清代都常被用于指称传播政治信息的载体,两者的混用亦反映了清代官方发报系统与民间发报系统的交织。有关清代民间报房的两种起源说中,“荣禄堂”说不足为信,“白本报房”说暂无实证,二者都缺乏说服力,而原本被视为早期民间报房的“公慎堂”实际上属于提塘共事的公设报房,且至晚于道光年间仍在运转。民间报房的出现与提塘报房的发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而报房京报的繁兴也因于受众信息需求的变化。民间报房在新式报刊兴起后曾长期扮演代印代派的角色,报房的地理分布则在北京媒介空间的形成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报房京报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清代政治信息传播媒介的变迁,而京报由盛转衰主要是因为其合法性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提塘
原文传递
唐代新闻传播活动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福申 《新闻大学》 1982年第5期71-74,共4页
唐朝初期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从贞观到开元(公元627—741年)这一百多年间,社会经济持续上升,终于使唐代成为汉族文化的发皇时期.不仅在艺苑上百花争艳,其它各个文化领域,包括新闻传播活动在内,也都显示出长足的进展和创新的活力."... 唐朝初期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从贞观到开元(公元627—741年)这一百多年间,社会经济持续上升,终于使唐代成为汉族文化的发皇时期.不仅在艺苑上百花争艳,其它各个文化领域,包括新闻传播活动在内,也都显示出长足的进展和创新的活力."新闻"观念的产生,宫廷"条报"和藩镇"邸报"的出现,都是在这一时期;官方新闻的发布,虽然并不起始于唐代,然而真正形成一套完整的传通渠道,也还是在这一阶段.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形成一种社会性的事业,似应从唐代算起.在探讨古代新闻活动时,往往涉及到对"新闻"概念的理解.有些人把古代的"左史记行,右史记言"视为新闻记录,将烽火台点燃狼烟看作新闻传递,这样就必然使新闻的概念无限扩大,造成研究工作中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活动 传播活动 唐代 进奏院 露布 发布 藩镇 传播工具 社会生产力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