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与蜀考古文化对象的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佟柱臣 《南方民族考古》 1990年第1期177-192,共16页
巴与蜀在古代分别为族名,继而分别为国名,但巴蜀连书,则是地名,为四川之代称。近年成立了巴蜀史研究会,其所编辑的《巴蜀史研究丛书》,有徐中舒教授的《论巴蜀文化》,蒙文通教授的《巴蜀古史论述》,邓少琴教授的《巴蜀史迹探索》,童恩... 巴与蜀在古代分别为族名,继而分别为国名,但巴蜀连书,则是地名,为四川之代称。近年成立了巴蜀史研究会,其所编辑的《巴蜀史研究丛书》,有徐中舒教授的《论巴蜀文化》,蒙文通教授的《巴蜀古史论述》,邓少琴教授的《巴蜀史迹探索》,童恩正教授的《古代的巴蜀》,皆为名家专著,推动和提高了巴蜀史的研究,俾益士林,厥功伟矣。而在考古学上,1954年冯汉骥教授等在巴县冬笋坝和昭化宝轮院,均发现了船棺墓,为探讨川东地区战国时期民族的物质文化,首次提供了新资料。而三星堆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文化 冬笋坝 三星堆文化 船棺 青铜树 徐中舒 文化面貌 柳叶形 高柄豆
原文传递
羌族经典中所涉及的成都开发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曦 《文史杂志》 1992年第3期41-42,共2页
邓少琴、温少峰、童恩正诸先生,都认为蜀族是古氐羌的一支。温少峰甚至认为:“‘成都’一词就是他们的语汇。‘都’字的含义是地域、地方、地区的意思。‘成’字音的含义是蜀人的族称。其义为‘高原人’或‘高原来的人”’。 这些观点... 邓少琴、温少峰、童恩正诸先生,都认为蜀族是古氐羌的一支。温少峰甚至认为:“‘成都’一词就是他们的语汇。‘都’字的含义是地域、地方、地区的意思。‘成’字音的含义是蜀人的族称。其义为‘高原人’或‘高原来的人”’。 这些观点极有意义,但是羌人是否在成都一带活动过,汉文典籍无明确记载,羌族无文字,也缺少文献典籍可查。近十年来,通过对巫师——释比——用古羌语传承的口头经典的调查,从一个新角度提供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材料,其中一些部分直接涉及成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恩正 释比 羌语 族称 文献典籍 蜀人 羌人 高原人 巴夺寨
下载PDF
巴人的来源和迁徙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光岳 《民族论坛》 1986年第1期13-20,共8页
对于巴人、巴国的历史论述,近年来较为突出,但是对其来源和迁徙路线仍模糊不清。这个历史古老的巴人、巴国,曾是太昊之后,又立国于川东,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很大,且其后裔多融入于汉族,一部分成为现代土家族主要的一... 对于巴人、巴国的历史论述,近年来较为突出,但是对其来源和迁徙路线仍模糊不清。这个历史古老的巴人、巴国,曾是太昊之后,又立国于川东,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很大,且其后裔多融入于汉族,一部分成为现代土家族主要的一支先民,也有少数融入于苗、瑶、侗、彝等族者。因此,需要更深入地去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流域 清江流域 楚国 大巴山 巴蜀文化 青铜时代文化 竹枝歌 孟涂 巴沟河 陶船 迁徙 迁飞
下载PDF
试论黄组卜辞十祀征人方发生在武乙时期
4
作者 王森 《古文字研究》 2022年第1期126-130,共5页
黄组卜辞中的十祀征人方史事记载非常引人注意,许多学者曾试图通过排谱系联对其进行研究,得出了很多结论,但是对于该事件发生的时代,却存在很多分歧。董作宾、岛邦男、常玉芝、郑杰祥、罗琨、孙亚冰、林欢、徐凤先、李凯、李发认为在帝... 黄组卜辞中的十祀征人方史事记载非常引人注意,许多学者曾试图通过排谱系联对其进行研究,得出了很多结论,但是对于该事件发生的时代,却存在很多分歧。董作宾、岛邦男、常玉芝、郑杰祥、罗琨、孙亚冰、林欢、徐凤先、李凯、李发认为在帝辛时代,郭沫若、李学勤、邓少琴、温少峰、罗琨、张永山、徐明波、门艺认为在帝乙时代,陈梦家、钟柏生、王恩田、陈秉新、李立芳认为在乙辛时代,未指明具体何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乙 乙辛 帝辛 帝乙 李学勤 董作宾 陈梦家
下载PDF
《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总目录
5
《中华文化论坛》 2003年第1期157-160,共4页
关键词 文化论坛 中华 金沙江流域 巴蜀文化研究 李绍明 水井街酒坊遗址 目录 检索工具 研讨会 青铜文化 考古学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 新石器文化
下载PDF
三峡交通文化研究现状概述及思考
6
作者 黄权生 曹诗图 胡晶晶 《三峡文化研究》 2007年第1期106-123,共18页
中国有辉煌的交通历史,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体系的交通文化,更没有形成交通(行)文化的系统理论。三峡的交通可能是中国交通历史积淀最为深厚的地区之一,而作为三峡文化最为辉煌的,最为本质的核心之一就是三峡交通文化。
关键词 交通文化 文化区域 移民城市 战略地位 水运交通 巴渝 《华阳国志》 名人文化 交通路线
原文传递
蚕、竹与蜀的图腾
7
作者 季智慧 《文史杂志》 1990年第6期38-39,共2页
蜀,殷商甲骨文刻作“(?)””,象虫形而有丝。据此,一般传统观点认为:蜀就是蚕。《说文》:“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朱逖先在《时事新报·学灯》四十四期上撰文,提出《古蜀国为蚕国说》;而后邓少琴在其所... 蜀,殷商甲骨文刻作“(?)””,象虫形而有丝。据此,一般传统观点认为:蜀就是蚕。《说文》:“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朱逖先在《时事新报·学灯》四十四期上撰文,提出《古蜀国为蚕国说》;而后邓少琴在其所著的《巴蜀史迹探索》中确认:蜀的图腾或族徽是蚕,且提出“蚕丛氏”便是古蜀氏族最早之部族。确实,《华阳国志·蜀志》曾载:“蜀之先称王者蚕丛”。这从四川西部一系列的民俗文化现象可得到印证:《墉城集仙录》载什邡、德阳、绵竹境内有蚕女庙、蚕女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丛氏 古蜀国 华阳国志 蜀志 墉城集仙录 殷商甲骨文 蚕女 时事新报 四川西部
下载PDF
邓少琴先生与巴蜀史研究
8
作者 林向 杨荣新 《四川文物》 2000年第5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巴蜀史研究 中国 四川 生平 研究成果
全文增补中
“賨”非“廪君”浅析
9
作者 胡晓东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76-79,91,共5页
一近人论及公土家族多与古代巴蜀之“赛”人相联系。而于“(宀禾贝)”人之来源,历来又多认为来源于“廪君”。《舆地纪胜》卷162引《晋中兴书》言:“(宀禾贝)者,廪君之苗裔也。巴氏子务相乘土船而浮,众异之,立为廪君,子孙列布于巴中。... 一近人论及公土家族多与古代巴蜀之“赛”人相联系。而于“(宀禾贝)”人之来源,历来又多认为来源于“廪君”。《舆地纪胜》卷162引《晋中兴书》言:“(宀禾贝)者,廪君之苗裔也。巴氏子务相乘土船而浮,众异之,立为廪君,子孙列布于巴中。秦并天下,薄其赋税,人出钱四十,巴人谓赋为(宀禾贝),遂因名焉。”邓少琴先生指出:“此是将(宀禾贝)与白虎同居既久,混为一谈.未与分清。”①然今之学者中,仍不乏“(宀禾贝)”人源于“廪君”之见。徐中舒先生认为:“板楯又称‘白虎复夷’,复即免其徭役,他们也属于巴族,他们都是廪君的后裔。”②实质上,“板楯蛮”即“(宀禾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廪君 白虎复夷 巴族 子务 徐中舒 巴人 华阳国志 晋中兴书 鱼复
下载PDF
邓少琴先生与巴蜀史研究
10
作者 林向 《成都文物》 2000年第1期27-29,共3页
著名的历史学、博物馆学家邓少琴先生对于长江航运史、地方史志、川康金石、川康史地都有很深的造诣,关于巴蜀史研究尤为学术界称道。他的的钜著《巴史新探》、《巴史再探》、《巴史三探》、《蜀故新诠》,是我们治巴蜀史与巴蜀考古者... 著名的历史学、博物馆学家邓少琴先生对于长江航运史、地方史志、川康金石、川康史地都有很深的造诣,关于巴蜀史研究尤为学术界称道。他的的钜著《巴史新探》、《巴史再探》、《巴史三探》、《蜀故新诠》,是我们治巴蜀史与巴蜀考古者案头必备的重要文献之一,结集为《巴蜀史迹探索》,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在1983年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史研究 中国 生平 历史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精神
全文增补中
千古白沙 渝州名镇
11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04年第3期6-9,共4页
千年古镇白沙,扼长江要津,素有“渝州名镇”、“川东文化重镇”等美称和“小香港”之盛誉,是江津西部的经济、商贸、文化中心及黔北连接渝、川的重要交通枢纽。抗战期间白沙镇人文荟萃,工商贸易繁华鼎盛。解放初期,曾6年作为江津县政府... 千年古镇白沙,扼长江要津,素有“渝州名镇”、“川东文化重镇”等美称和“小香港”之盛誉,是江津西部的经济、商贸、文化中心及黔北连接渝、川的重要交通枢纽。抗战期间白沙镇人文荟萃,工商贸易繁华鼎盛。解放初期,曾6年作为江津县政府所在地,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物质资源孕育出白沙镇特有的魅力。著名爱国诗人吴芳吉、地方史学家邓少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镇 渝州 江津县 吴芳吉 解放初期 工商贸易
下载PDF
重庆举行地方史丛书编辑座谈会
12
作者 王成林 《天府新论》 1982年第4期27-,共1页
重庆地方史资料组,于四月九日,邀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重庆市有关单位的同志,举行重庆地方史丛书征稿工作座谈会。市博物馆副馆长邓少琴教授介绍了他的有关地方史志的著述。与会者认为,地方史志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
关键词 地方史志 副馆长 历史研究所 省社会科学院 出版计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