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美龄和遗族学校
1
作者 管华敏 《世纪风采》 2006年第7期27-28,共2页
宋美龄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性,她生于1897年。于2003年在美国去世,奇迹般的跨越了三个世纪。与蒋介石的婚姻,使她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夫人。在很多人眼里,她不仅是蒋生活中的温柔伴侣,同时也是他事业上的有力助手。在蒋介石... 宋美龄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性,她生于1897年。于2003年在美国去世,奇迹般的跨越了三个世纪。与蒋介石的婚姻,使她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夫人。在很多人眼里,她不仅是蒋生活中的温柔伴侣,同时也是他事业上的有力助手。在蒋介石控制政府的时代,宋美龄参与了多项公益活动,广为人知的包括新生活运动、童子军运动、农村服务运动、妇女儿童保育工作等,并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果,可以说为蒋介石提供了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美龄 新生活运动 中国现代史 学校 蒋介石 公益活动 农村服务 保育工作 妇女儿童 遗族学校
原文传递
建构“真实”国民政府对原苏区的形象宣传与展示——以1935年遗族学校江西考察为例
2
作者 徐峰 《苏区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80-90,114,共12页
红军长征后,国民政府对原苏区进行社会秩序重建、经济恢复和思想重塑等相关工作。一方面,国民政府要清除中共在苏区的影响,有效体现其社会治理效能及管控能力;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又希望将一个暴虐、惨酷、破坏与堕落的苏区形象展现在世... 红军长征后,国民政府对原苏区进行社会秩序重建、经济恢复和思想重塑等相关工作。一方面,国民政府要清除中共在苏区的影响,有效体现其社会治理效能及管控能力;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又希望将一个暴虐、惨酷、破坏与堕落的苏区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所以刻意对一些赤化痕迹进行认识构造上的歪曲,从而达到诬蔑中共的目的。国民政府组织考察团、参观团或观察团等团体去原苏区参观走访,实地调研,因为政治和意识形态关系,考察活动表面上似乎达到了国民政府的预期。然而,原本是官方主导的考察中却或隐或现透露出一些与官方意识形态不一样的内容,国民政府对原苏区的形象宣传与展示可能在实践中弄巧反拙,1935年遗族学校首届毕业生江西考察即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族学校 收复区 苏区形象 翠微峰
下载PDF
难得的聚会 深情的回忆——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75周年校庆座谈会侧记
3
作者 桑万邦 《华人时刊》 2004年第2期44-45,共2页
2003年11月22日上午,南京卫岗洒满了初冬的温暖的阳光。耸立在坡顶的乳业大厦五楼大会议室里,30多位白发苍苍耄耋之年的老人,满怀深情地在这里聚会。他们就是当年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和辛亥革命先烈的子女、国民革命军遗族学... 2003年11月22日上午,南京卫岗洒满了初冬的温暖的阳光。耸立在坡顶的乳业大厦五楼大会议室里,30多位白发苍苍耄耋之年的老人,满怀深情地在这里聚会。他们就是当年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和辛亥革命先烈的子女、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历届学生在宁的校友。这天应南京奶业集团之邀,聚集在当年母校所在地卫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 人才培养 教育事业 宋美龄
下载PDF
宋美龄视野中的重庆——以1935年著《西南漫游》为例
4
作者 张瑾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6-125,共10页
1935年春夏之间,宋美龄随蒋介石首次进入西南诸省。旅途中,她连续三次致函国民革命军遗族女学校学生,讲述川滇黔三省风土人情,阐发个人对国家大事之观察与感悟,以此训导遗族子弟树立忠诚爱国的理念。此三信后辑录为《西南漫游》一文,是... 1935年春夏之间,宋美龄随蒋介石首次进入西南诸省。旅途中,她连续三次致函国民革命军遗族女学校学生,讲述川滇黔三省风土人情,阐发个人对国家大事之观察与感悟,以此训导遗族子弟树立忠诚爱国的理念。此三信后辑录为《西南漫游》一文,是宋美龄战前言论的重要文本。以入川的首站重庆为观察点,《西南漫游》所建构的重庆,既是四川军阀防区体制下秩序混乱与各种丑恶现实之代名词,又是沟通西南各省与外部世界的现代交通枢纽。透过该文本,还可看出宋美龄对于地处长江上游的重庆所拥有的富饶资源及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战略意义的关注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美龄 《致遗族学校同学书》 《西南漫游》 重庆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