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实验鸡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高彩霞 韩凌霞 韩建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位于鸡16号染色体上,具有高度的多态性。现已发现,不同MHC-B单倍体对各种疾病的抗性不同。本文主要介绍了鸡MHC的结构特点、鸡MHC与抗病性的关系、鸡MHC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鸡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位于鸡16号染色体上,具有高度的多态性。现已发现,不同MHC-B单倍体对各种疾病的抗性不同。本文主要介绍了鸡MHC的结构特点、鸡MHC与抗病性的关系、鸡MHC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鸡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MHC 抗病育种 遗传质量控制
下载PDF
IHB系稀有鮈鲫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慧慧 王春伶 王剑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90,共8页
分析IHB系稀有鮈鲫在繁育过程中的遗传结构变化,旨在鉴定IHB系的遗传质量,为实验动物封闭群的建群和维持以及濒危物种种群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IHB系稀有鮈鲫建群原代(P0)为2006年采自四川省汉源县的野生个体,采用最佳避免近交法繁育... 分析IHB系稀有鮈鲫在繁育过程中的遗传结构变化,旨在鉴定IHB系的遗传质量,为实验动物封闭群的建群和维持以及濒危物种种群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IHB系稀有鮈鲫建群原代(P0)为2006年采自四川省汉源县的野生个体,采用最佳避免近交法繁育出F1~F8世代,利用12对微卫星位点对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在IHB系培育过程中,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从4.4个降低为4.1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从4.0个降低为3.0个,平均期望杂合度从0.5878降低到0.551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从0.5509降到0.5293;随着传代的持续,后代与建群原代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分化程度有逐渐增大趋势,但相邻世代间的差异逐渐减小;繁育过程中共丢失了6个等位基因,从F5代后所有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变化。经过8代的繁育,IHB系遗传多样性虽略有下降,但仍维持适宜的水平,近交程度得到有效控制,且遗传结构趋于稳定,符合实验动物封闭群遗传质量要求。IHB系可作为稀有鮈鲫地模种群的活体基因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HB系稀有鮈鲫 实验动物封闭群 遗传质量控制 微卫星DNA标记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实验红鲫C1HD系遗传质量控制地方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端生 刘娟 张朝晖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实验红鲫是我国本土实验鱼类。实验红鲫C1HD系是已经培育成功的一种近交系鱼类。基于实验红鲫标准化研究和验证性试验,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制发布了《实验鱼类实验红鲫C1HD系遗传质量控制》的湖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包括前言、范围... 实验红鲫是我国本土实验鱼类。实验红鲫C1HD系是已经培育成功的一种近交系鱼类。基于实验红鲫标准化研究和验证性试验,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制发布了《实验鱼类实验红鲫C1HD系遗传质量控制》的湖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包括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主要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养殖环境、遗传学质量检测及附录A、B、C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红鲫C1HD系 遗传质量控制 地方标准
下载PDF
实验动物专业技术培训和教学中强化遗传质量控制意识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长龙 陈振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113,119,共4页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对实验动物生产和科学研究及生物医药产业有重要的影响,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动物遗传质量问题发生滞后性和具隐蔽性等原因,使得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问题长期存在。实验动物专业人员是未来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对实验动物生产和科学研究及生物医药产业有重要的影响,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动物遗传质量问题发生滞后性和具隐蔽性等原因,使得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问题长期存在。实验动物专业人员是未来动物实验的执行者、监督者和管理者。本文结合实验动物管理和应用动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实验动物生产和动物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遗传质量问题出发,在对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医学生实验动物教学中,分析问题可能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通过教育和培训过程中的理论和实例的阐述,强化了专业技术人员和医学实验工作者对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旨在保证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提高动物实验的真是性和准确性。本文也可为非专业技术人员处理实验动物遗传质量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遗传质量控制 教育教学
下载PDF
中国钩端螺旋体疫苗生产用菌种罗株分子遗传特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金龙 徐颖华 +6 位作者 王国柱 张瑾 张影 杨英超 薄淑英 李晓玲 辛晓芳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8-283,共6页
目的:分析研究中国钩端螺旋体疫苗生产用菌种罗株的分子遗传特性,为钩体疫苗生产用菌种分子遗传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罗株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 目的:分析研究中国钩端螺旋体疫苗生产用菌种罗株的分子遗传特性,为钩体疫苗生产用菌种分子遗传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罗株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等方法,对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钩体疫苗生产用菌种罗株基因种为致病性问号型;PFGE分析结果表明该疫苗株全基因组在酶切后共有100~1 000 kb大小不等的片段11个,与我国其他不同血清群代表株酶切片段的数量、大小和分布特征方面明显不同;多位点序列分析得出该罗株序列型为140。结论:本文对钩体疫苗生产用菌种罗株的分子遗传信息分析结果,可为后续的钩体疫苗生产用菌种分子遗传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质量控制 钩端螺旋体疫苗 菌种分析 分子遗传质量控制方法 基因片段PCR扩增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