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麦14对山东新选育小麦品种的遗传贡献 被引量:40
1
作者 盖红梅 李玉刚 +4 位作者 王瑞英 李振清 王圣健 高峻岭 张学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4-961,共8页
为了解骨干亲本鲁麦14对山东新选育小麦品种的遗传贡献,对鲁麦14及其6个衍生品种(系)进行了全基因组SSR扫描分析。在350个SSR位点上共检测到662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1~5个等位变异,平均1.9个,位点平均多态性指数(PIC)为0.21。UPGMA聚类... 为了解骨干亲本鲁麦14对山东新选育小麦品种的遗传贡献,对鲁麦14及其6个衍生品种(系)进行了全基因组SSR扫描分析。在350个SSR位点上共检测到662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1~5个等位变异,平均1.9个,位点平均多态性指数(PIC)为0.21。UPGMA聚类分析表明,济麦22和鲁麦14聚为一类、青丰系列4个品种(系)聚为一类,这两类形成一个大的分支,而济麦20与这些品种的关系较远。在所检测的350个位点中,与鲁麦14相同的位点数,济麦22有235个(67.1%),济麦20有210个(60.0%),青丰1号有229个(65.4%),青农2号有247个(70.6%)。这些相同位点多数以一个大的染色体区段传递至子代,且有的区段在6个衍生品种(系)中共享,如5A的gwm304-barc360-gwm415-barc1区段和6D的barc196-gdm127-barc123区段等。济麦22在21条染色体上都有与鲁麦14相同的位点,但染色体间差异较大,相同位点比例超过70%的染色体有3A、4A、7A,2B、4B、7B、1D、3D和4D;相同位点比例最低的是3B,仅46%。同一连锁群上,位点之间多呈连续区段分布,大多与已发现的重要性状分布簇相吻合。因此认为,鲁麦14的优良遗传背景对济麦22有重要贡献。在育种实践中,除需关注重要基因的导入外,还应注意骨干材料主体背景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麦14 济麦22 SSR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贡献
下载PDF
日本大豆种质十胜长叶对我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郭娟娟 常汝镇 +3 位作者 章建新 张巨松 关荣霞 邱丽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7-812,819,共7页
日本大豆品种十胜长叶是引进种质在我国大豆育种中利用最多的品种之一。对2005年以前利用十胜长叶育成的195个大豆品种进行了系谱分析,旨在明确十胜长叶对各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率,总结其利用方式,为国外种质的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发... 日本大豆品种十胜长叶是引进种质在我国大豆育种中利用最多的品种之一。对2005年以前利用十胜长叶育成的195个大豆品种进行了系谱分析,旨在明确十胜长叶对各育成品种的遗传贡献率,总结其利用方式,为国外种质的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发现,利用十胜长叶衍生育成的品种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4个省市,它所衍生的品种数分别为96个、89个、8个和2个;平均遗传贡献率分别为13.04%、14.99%、20.31%和7.81%。其中92.2%的品种是由杂交育成的。十胜长叶对这些品种的遗传贡献率范围为0.78%~50.00%,以遗传贡献率为12.50%、6.25%和25%的衍生品种数较多,占衍生品种总数的77.3%,说明十胜长叶的利用以至少三交效果比较好,通过复交有利于聚合国内外品种的优良特性。十胜长叶在我国大豆育种中的成功利用说明,通过与当地品种杂交选育创造优良中间材料是利用国外引进种质改良我国大豆品种的有效育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系谱 十胜长叶 引进种质 品种 遗传贡献
下载PDF
1923-2005年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种质的地理来源及其遗传贡献 被引量:25
3
作者 熊冬金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83,共9页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种质构成可通过追溯其祖先亲本的遗传贡献来估计。本研究搜集1923—2005年全国育成的1300个大豆育成品种系谱资料,追溯其祖先亲本,计算每一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贡献值,并分析其种质的地理来源及其...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种质构成可通过追溯其祖先亲本的遗传贡献来估计。本研究搜集1923—2005年全国育成的1300个大豆育成品种系谱资料,追溯其祖先亲本,计算每一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贡献值,并分析其种质的地理来源及其年代演变特点。结果表明,全国1300个大豆育成品种来源于670个细胞核、344个细胞质终端祖先亲本,其地理来源按国内I、II、III、IV、V、VI生态区和国外归类,地理来源不详的另归一类,相应的核(质)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5.44(49.77)%、23.23(26.31)%、7.33(9.62)%、4.40(4.62)%、0.87(1.08)%、0.55(0.77)%、17.75(7.00)%和0.45(0.85)%;各生态区育成品种的核(质)种质主要来自本区祖先亲本。近十年(1996—2005)全国育成的592个品种中,国外、VI区和地理来源不详者祖先亲本核(质)贡献率分别增加了11.96(8.85)%、0.89(1.07)%和0.22(0.62)%,I、II、III、IV和V区祖先亲本核(质)贡献率分别下降了7.83(4.22)%、3.66(6.13)%、0.66(0.34)%、0.64(0.41)%和0.27(0.12)%;归纳出了这期间育成品种的46个重要祖先亲本;各生态区间种质交流虽有增加,但所在区种质仍占绝大部分。整体上说,十年来我国大豆育成品种种质的地理来源有所增宽,但仍主要局限在本生态区,为了拓宽未来品种的遗传基础需进一步加强各生态区间的种质交流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构成 地理来源 祖先亲本 遗传贡献
下载PDF
现代美国马齿型玉米商业育种的种质基础 被引量:24
4
作者 石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现代商用自交系遗传基础来源广泛,包括衣阿华(Iowa)坚秆综合种、阿根廷Maiz Amargo、兰卡斯特(Lancaster)、Oh43、LH82、爱华马齿(Iodent)、Oh07-Midland、明尼苏达13(Minn13)、商业杂交种以及遗传基础广泛的外来种质、综合种和开放授... 现代商用自交系遗传基础来源广泛,包括衣阿华(Iowa)坚秆综合种、阿根廷Maiz Amargo、兰卡斯特(Lancaster)、Oh43、LH82、爱华马齿(Iodent)、Oh07-Midland、明尼苏达13(Minn13)、商业杂交种以及遗传基础广泛的外来种质、综合种和开放授粉群体等遗传背景。这些亚群之间以特定模式相互改良和杂交,选育了现代商业杂交种。在过去25年里,主要源于B73的SS种质的遗传贡献保持稳定,Holden公司的LH82从1994~2008年遗传贡献稳定在2.5%~2.8%;Mo17的遗传贡献由8.6%下降到1.7%;Oh43有所增长,由1.5%增长到3.9%。近10年来,Iodent对商业育种的遗传贡献保持增长态势。利用商业杂交种选育自交系,大大促进了先锋Iodent种质在其他育种公司的广泛利用,其中,先锋杂交种3737对现代商业种质提供了15.6%的遗传贡献;其次是3180、3535和3558,分别提供了3.4%、2.4%和1.1%的遗传贡献,这些杂交种对现代商业育种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 商业育种 遗传贡献
原文传递
利用SSR和SNP标记分析鲁麦14对青农2号的遗传贡献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玉刚 任民 +7 位作者 孙绿 王圣健 韩梅 李振清 翟晓灵 代小雁 侯元江 盖红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鲁麦14既是大面积推广品种,又是育种骨干亲本,衍生了40多个品种,其中青农2号(鲁麦14/烟农15//矮秆麦)是近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本研究利用350个SSR标记和小麦90k芯片检测的26 026个SNP标记,解析了鲁麦14对青农2号的遗传贡献。鲁麦14和烟... 鲁麦14既是大面积推广品种,又是育种骨干亲本,衍生了40多个品种,其中青农2号(鲁麦14/烟农15//矮秆麦)是近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本研究利用350个SSR标记和小麦90k芯片检测的26 026个SNP标记,解析了鲁麦14对青农2号的遗传贡献。鲁麦14和烟农15分别含有1/4和1/2蚰包麦血统,基因组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品种有55.42%的SSR位点一致,而SNP位点一致性高达71.53%。选择亲本间差异位点,分析鲁麦14和烟农15对青农2号的遗传贡献,结果表明鲁麦14对青农2号的贡献大于烟农15,青农2号与亲本鲁麦14、烟农15分子标记的一致性,SSR标记分别为54.11%和36.30%,SNP标记分别为72.55%和26.98%。依据高通量SNP标记结果,从染色体水平看,烟农15贡献率超过50%的染色体有2B、3B和6A;而鲁麦14在除此之外的18条染色体的遗传贡献率大于50%。青农2号遗传组成图谱揭示了遗传物质多以较大染色体片段形式从亲本传递至子代。对亲本和子代进行多年多点的农艺性状调查,发现青农2号的旗叶长、旗叶宽、穗下节间长、穗叶距、抽穗度等株型相关性状及千粒重、粒长等产量相关性状与鲁麦14相近,株高、生育期等性状与烟农15相近。本文从分子层面解析育种亲本对子代的遗传贡献,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干亲本 遗传贡献 遗传组成 SSR 90k芯片
下载PDF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中江苏种质58-161的遗传贡献 被引量:20
6
作者 赵团结 崔章林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0-128,共9页
由原中国农科院江苏分院育成品种58-161作为直接亲本衍生出12个品种,由它们进一步又衍生出49个品种,其中有29个接受了58-161的细胞质。这61个品种可归为5类系谱。58-161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细胞核和细胞... 由原中国农科院江苏分院育成品种58-161作为直接亲本衍生出12个品种,由它们进一步又衍生出49个品种,其中有29个接受了58-161的细胞质。这61个品种可归为5类系谱。58-161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贡献份额分别为2.86%和4.49%,是黄淮海大豆产区衍生品种最多、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贡献最大的育种亲本。衍生品种主要由58-161同徐豆1号、邳县软条枝、南农493-1等种质杂交或杂交结合诱变选育而来,由其育成的诱变30、郑77249、苏豆1号等近期又衍生出较多品种,这些品种(品系)可能成为黄淮海和南方大豆产区今后的主要育种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系谱 遗传贡献 品种 种质
下载PDF
四川省小麦育成品种系谱分析及发展进程 被引量:19
7
作者 郑建敏 罗江陶 +8 位作者 万洪深 李式昭 杨漫宇 李俊 杨恩年 蒋云 刘于斌 王相权 蒲宗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99-610,共12页
品种系谱蕴含亲本来源、选育方式、亲缘关系等大量信息,对揭示农作物品种演变特点、规律并最终指导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汇总了四川省1936~2017年间326个小麦品种的系谱信息,对育种方式、亲本构成、高频亲本及骨干亲本的变化、遗... 品种系谱蕴含亲本来源、选育方式、亲缘关系等大量信息,对揭示农作物品种演变特点、规律并最终指导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汇总了四川省1936~2017年间326个小麦品种的系谱信息,对育种方式、亲本构成、高频亲本及骨干亲本的变化、遗传贡献、易位系及人工合成种质分布等情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四川省育种家从大量材料中选用387个直接亲本,采用杂交育种等方式,配制数千个组合,从256个组合中选育出314个品种,对四川省小麦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更为优异的材料基础。四川省小麦育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主要依靠引进材料、地方品种到自主创制材料的过程;高频亲本、骨干亲本随育种进程推进而逐渐变化。易位系和人工合成种质对四川省小麦育种贡献巨大。育种目标的一致性必然导致遗传多样性散失和遗传基础脆弱,今后重点应加强资源的创制、保护和利用。本文通过育成品种的系谱梳理,对四川省小麦的育种发展进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未来种质资源的收集创制和育种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育种 系谱 遗传贡献 遗传多样性 易位系 人工合成种质
下载PDF
国外种质对中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贡献的分子证据 被引量:19
8
作者 关荣霞 郭娟娟 +1 位作者 常汝镇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93-1398,共6页
用SSR标记对32份中国大豆品种与40份国外引进大豆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明确引进国外大豆种质对中国大豆育种的遗传贡献。结果表明,在22个SSR位点共检测到170个等位变异,中国大豆和引进国外大豆平均等位变异数分别为... 用SSR标记对32份中国大豆品种与40份国外引进大豆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明确引进国外大豆种质对中国大豆育种的遗传贡献。结果表明,在22个SSR位点共检测到170个等位变异,中国大豆和引进国外大豆平均等位变异数分别为6.0和6.9个,遗传多样性指数都为0.71,国外品种中检测到48个特有等位变异,而中国大豆中仅检测到22个,且共有等位变异在中外大豆中的分布频率差异较大。聚类分析也发现中国育成品种与国外引进大豆存在较大差异。遗传组成分析发现,Amsoy和十胜长叶2个国外种质的引入使5个中国大豆育成品种增加了23个国外种质特有等位变异;其在育成品种中的保留比例为29.13%,但不同遗传背景中保留的等位变异不同,说明国外种质在中国大豆育种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仍有很多特有等位变异没有被利用,可以继续作为亲本在中国大豆改良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育成品种 引进种质 遗传贡献
下载PDF
小麦骨干亲本小偃6号及其衍生品种(系)的遗传解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亓佳佳 韩芳 +7 位作者 马守才 张莉莉 余欣欣 陈蕴文 毕晓静 史秀秀 牛娜 张改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5-53,共9页
【目的】了解小麦骨干亲本小偃6号及其衍生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以及小偃6号对各代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方法】利用63对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对小偃6号及其子1代到子6代的80个衍生品种(系)进行UPGMA聚类分析,以各衍... 【目的】了解小麦骨干亲本小偃6号及其衍生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以及小偃6号对各代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方法】利用63对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对小偃6号及其子1代到子6代的80个衍生品种(系)进行UPGMA聚类分析,以各衍生品种与小偃6号共有位点数占总位点数的百分比表示小偃6号对各世代的遗传贡献。【结果】63对SSR引物在81份材料中共检测到175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数目为1~6,平均2.78个;SSR引物多态性信息含量的变化幅度为0.067 4~0.836 4,平均值为0.480 4;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幅度为0.521~0.931,平均值为0.664,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58处将81份材料分为7类,聚类结果与系谱较吻合;小偃6号对其衍生子1代、子2代、子3代、子4代的平均遗传贡献率为50.32%,47.54%,46.35%,44.83%;在各世代中A、B和D基因组间遗传贡献率整体表现为D〉A〉B。【结论】小偃6号与其衍生品种(系)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小偃6号在前4个世代对各世代的遗传贡献率随世代的增加逐渐下降,对衍生品种(系)的D基因组遗传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偃6号 SSR 聚类分析 遗传贡献
下载PDF
亲本对后代群体的不均等遗传贡献及其优化控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宁 吴常信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94-299,共6页
由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共同作用,使不同亲本的基因在后代基因库中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即亲本对后代群体的不均等遗传贡献。本文分析表明,不均等遗传贡献通过实现选择差和群体有效含量对遗传进展产生影响,并使传统的预估选择反应公式出... 由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共同作用,使不同亲本的基因在后代基因库中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即亲本对后代群体的不均等遗传贡献。本文分析表明,不均等遗传贡献通过实现选择差和群体有效含量对遗传进展产生影响,并使传统的预估选择反应公式出现误差。育种的目标首先是找出在遗传上真正优秀的个体,同时还应当使越优秀的个体对后代基因库的遗传贡献越大。但后一方面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本文针对这一点,提出了以加快群体遗传进展为总目标、充分考虑育种约束条件的优化控制遗传贡献率的方法。对蛋鸡育种实际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同等群体含量水平下,优化不均等遗传贡献模式下所获得的实现选择差可比实际值提高34.27—21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反应 群体含量 遗传贡献 优化
下载PDF
小麦骨干亲本临汾5064单元型区段的遗传解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乔玲 刘成 +9 位作者 郑兴卫 赵佳佳 尚保华 马小飞 乔麟轶 盖红梅 姬虎太 刘建军 张建诚 郑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1-937,共7页
利用分子标记解析骨干亲本临汾5064单元型区段在其衍生后代中的遗传规律,可以为小麦分子育种提供依据。在临汾5064及其21个衍生品种(系)中,395个SSR标记共检测出895个等位变异,不同位点的等位变异为1~8个,平均2.27个,平均多态性指数为0... 利用分子标记解析骨干亲本临汾5064单元型区段在其衍生后代中的遗传规律,可以为小麦分子育种提供依据。在临汾5064及其21个衍生品种(系)中,395个SSR标记共检测出895个等位变异,不同位点的等位变异为1~8个,平均2.27个,平均多态性指数为0.25。临汾5064及衍生后代中146个位点具有相同等位变异,遗传贡献超过80%的位点有30个。实验结果表明,临汾5064对衍生子一代和子二代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65.30%和64.24%,且未随着世代的增加而明显下降。所有衍生后代与亲本完全相同的单元型区段有16个,贡献率大于80%的染色体区段分布在所有染色体上。关联分析发现这些单元型区段存在重要农艺性状的QTL簇,几乎都与重要农艺性状显著相关,表明这些区段在育种过程中受到强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骨干亲本 临汾5064 遗传贡献 单元型区段
下载PDF
河南、山东育成花生品种的亲本遗传贡献及相关育种策略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董文召 张新友 +5 位作者 黄冰艳 张忠信 汤丰收 韩锁义 徐静 高伟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0-45,50,共7页
亲本选配对花生育种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河南、山东两省花生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直接亲本及亲本选配来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花生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狭窄,育成品种多以本地育成品种和品系作为直接亲本,与其他生态区种质交流和相... 亲本选配对花生育种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河南、山东两省花生育成品种祖先亲本、直接亲本及亲本选配来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花生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狭窄,育成品种多以本地育成品种和品系作为直接亲本,与其他生态区种质交流和相互利用不够。根据分析结果认为,亲本选配应扩大品种生态区、加大国外种质及野生种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 亲本 系谱 育种 遗传贡献
下载PDF
宁麦9号对其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 被引量:12
13
作者 姜朋 陈小霖 +3 位作者 张平平 张鹏 姚金保 马鸿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0-837,共8页
宁麦9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和广泛的适应性及抗小麦黄花叶病、赤霉病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江苏淮南麦区小麦育种的重要亲本。为了解宁麦9号对新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贡献,利用170对SSR引物,对宁... 宁麦9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弱筋专用小麦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和广泛的适应性及抗小麦黄花叶病、赤霉病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江苏淮南麦区小麦育种的重要亲本。为了解宁麦9号对新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贡献,利用170对SSR引物,对宁麦9号及其9个衍生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共检测到471个等位变异位点,每对引物可检测1~6个,平均2.8个。UPGMA聚类分析表明,扬麦18与宁麦9号遗传距离最小,扬辐麦4与宁麦9号遗传距离最大。遗传相似系数表明,在人工选择的作用下,这些以宁麦9号为亲本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一半以上来自宁麦9号。宁麦9号等位变异在其衍生材料中的分布比例因品种而异,且不同染色体间差异较大,但相同位点的等位变异比例在A、B、D染色体组间相近。全基因组SSR扫描分析发现,10个标记位点在宁麦9号和由其选育的9个新品种具有完全相同的扩增带型,其中9个位点与重要农艺性状相关,或与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紧密连锁。将宁麦9号与主要弱筋小麦生产品种宁麦13(宁麦9号系选)进行基因组比较,两者遗传相似系数达0.732,说明宁麦13与宁麦9号遗传背景高度相似,而且两品种在蛋白质含量和抗赤霉病位点相关标记位点高度一致,这一结果可以部分解释宁麦13同样具有的抗赤霉病与优质弱筋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麦9号 宁麦13 SSR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贡献
下载PDF
利用小麦660K SNP芯片分析川麦44在其衍生后代中的遗传贡献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建敏 罗江陶 +5 位作者 万洪深 李式昭 杨漫宇 李俊 刘于斌 蒲宗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93-1300,共8页
为明确小麦骨干亲本川麦44的遗传特性,利用小麦660KSNP芯片对川麦44及其衍生品种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川麦44在6个衍生品种中的遗传贡献率为23.77%~72.63%,平均为48.58%,衍生品种存在遗传偏亲现象。川麦44特异性标记在不同染色体和染色... 为明确小麦骨干亲本川麦44的遗传特性,利用小麦660KSNP芯片对川麦44及其衍生品种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川麦44在6个衍生品种中的遗传贡献率为23.77%~72.63%,平均为48.58%,衍生品种存在遗传偏亲现象。川麦44特异性标记在不同染色体和染色体组中分布不均匀,衍生品种中特异性标记数具有B染色体组>A染色体组>D染色体组的共同特征。在除1B和6A外的染色体上,共筛选出52个川麦44高遗传率片段,片段长度为0.10~76.20Mb,其中5B上的片段数量最多,累计长度最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骨干亲本川麦44的重要基因组区段及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干亲本 育种 660K芯片 SNP 遗传贡献
下载PDF
1983~2010年北京大豆育成品种的亲本地理来源及其遗传贡献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章雄 李卫东 +2 位作者 孙石 常汝镇 邱丽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追溯品种系谱可以揭示品种演变特点,总结亲本选配经验,并指导育种实践。对1983~2010年北京育种单位育成90个大豆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共来源于100个细胞核祖先亲本和25个细胞质亲本,平均每个育成品种有1.11个细胞核祖先亲本。国内祖先... 追溯品种系谱可以揭示品种演变特点,总结亲本选配经验,并指导育种实践。对1983~2010年北京育种单位育成90个大豆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共来源于100个细胞核祖先亲本和25个细胞质亲本,平均每个育成品种有1.11个细胞核祖先亲本。国内祖先亲本主要来源于黄淮,国外祖先亲本来源于美国。21个祖先亲本累积核贡献大、衍生品种多,为核心祖先亲本。随着时间推移,现有育成品种作为亲本利用的趋势在增加。相较而言,北京市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较为丰富,但还需加强新种质研究利用,以扩大品种的核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亲本 地理来源 遗传贡献
下载PDF
利用基因芯片分析西南麦区主栽小麦品种川麦104的遗传构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式昭 王琴 +6 位作者 郑建敏 朱华忠 李俊 万洪深 罗江陶 刘泽厚 伍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5-672,共8页
川麦104是西南麦区近年来选育的主栽小麦品种,为研究其高产、抗病遗传特性,利用3种小麦基因芯片(660K SNP、50K SNP和35K SNP)对川麦104及其双亲川麦42、川农16进行分析,探究川麦104的遗传构成。结果表明,在能定位于小麦不同染色体的SNP... 川麦104是西南麦区近年来选育的主栽小麦品种,为研究其高产、抗病遗传特性,利用3种小麦基因芯片(660K SNP、50K SNP和35K SNP)对川麦104及其双亲川麦42、川农16进行分析,探究川麦104的遗传构成。结果表明,在能定位于小麦不同染色体的SNP中,川麦104中与双亲相同的共有等位变异位点数目远多于其他类型位点,分别占定位位点总数的75.90%、74.21%和81.08%。川麦104中来源于双亲的SNP位点在染色体A、B和D基因组中分布不均匀;3种基因芯片扫描结果显示,在D基因组中来源于川麦42的遗传位点数均多于川农16。从21条染色体分布来看,川麦104中来源于川麦42的等位位点在7A、1B、2B、5B、1D和5D染色体上分布较多(遗传贡献率≥70%),其中在7A染色体上遗传贡献率超过90%;来源于川农16的等位位点在6A、3B和4B染色体上分布较多(遗传贡献率≥70%),其中在6A和4B染色体上遗传贡献率超过90%。功能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川麦104中绝大多数的优良等位基因均同时继承于双亲川麦42和川农16,在少部分重要性状上,川麦104还分别继承了双亲中的优良等位基因。这些优良基因正是川麦104在产量、抗性等各方面表现优良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基因芯片 川麦104 遗传构成 遗传贡献
下载PDF
大豆种质5621对所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贵荒 宋书宏 +1 位作者 孙恩玉 杨伯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1,共4页
自从 196 1年辽宁大豆种质 5 6 2 1育成后 ,由 5 6 2 1作为直接亲本先后衍生出 7个优良大豆品种 ,进而由这7个大豆品种衍生出 2 6个品种。在这 33个大豆品种中 ,有 15个曾获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 5 6 2 1对其衍生品种的遗传贡... 自从 196 1年辽宁大豆种质 5 6 2 1育成后 ,由 5 6 2 1作为直接亲本先后衍生出 7个优良大豆品种 ,进而由这7个大豆品种衍生出 2 6个品种。在这 33个大豆品种中 ,有 15个曾获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 5 6 2 1对其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主要来自细胞核 ,仅有 6个品种承带 5 6 2 1的细胞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优良种质 5621品种 衍生品种 遗传贡献 品种 选育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陕农33的遗传构成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胜男 李英壮 +3 位作者 王娜 刘录祥 谢彦周 王成社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4-139,共6页
为解析小麦新品种陕农33的遗传构成,利用小麦55K芯片检测到的53063个SNP标记分析双亲陕农981和新麦18对陕农33的遗传贡献率。结果表明,陕农33与亲本陕农981和新麦18 SNP标记的一致性分别为52.72%和46.38%,陕农981对陕农33的贡献略大于新... 为解析小麦新品种陕农33的遗传构成,利用小麦55K芯片检测到的53063个SNP标记分析双亲陕农981和新麦18对陕农33的遗传贡献率。结果表明,陕农33与亲本陕农981和新麦18 SNP标记的一致性分别为52.72%和46.38%,陕农981对陕农33的贡献略大于新麦18;从染色体水平看,新麦18对陕农33的贡献率超过50%的染色体有2A、5A、7A、3B、4B、2D、3D、4D和6D,而陕农981在除此之外的12条染色体的遗传贡献率均大于50%;在遗传距离大于5 cM的染色体区段中,陕农33来源于陕农981和新麦18的染色体区段分别有18个和19个,其中,在6B染色体上来源于陕农981的染色体区段最多(4个),在7A染色体上来源于新麦18的区段最多(6个);陕农33有154个不同于双亲的特异位点,分布在21条染色体上,其中,在1B、2B、2D、4A、4D和6A染色体上,共发现11个与农艺和品质性状有关的QTL,3个来源于新麦18,8个来源于陕农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农33 遗传贡献 55K芯片 SNP
下载PDF
优先保护种群的确定 II.单倍型丰富度模型及在银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慧萍 沈浪 +2 位作者 张欣 樊晓霞 陈小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312-2316,共5页
由于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不均匀分布以及资金和人力资源等的限制 ,加上经济发展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矛盾 ,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等需要确定优先保护的种群。确定优先保护种群有 3种途径 :一是以种群遗传变异为依据 ,这一方法常用于指导... 由于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不均匀分布以及资金和人力资源等的限制 ,加上经济发展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矛盾 ,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等需要确定优先保护的种群。确定优先保护种群有 3种途径 :一是以种群遗传变异为依据 ,这一方法常用于指导种质资源收集 ;二是遗传差异为依据 ,如进化显著单元 ;三是以综合考虑种群内遗传变异和遗传差异的遗传贡献率为依据。前两种方法各自考虑了一个方面 ,存在一定缺陷 ,第 3种方法弥补了这种不足 ,但是目前缺少计算遗传贡献率的模型。采用等位基因丰富度参数 ,从种群内遗传变异、种群间遗传变异以及物种水平遗传变异之间的关系出发 ,提出了将种群间遗传变异分配到各种群的模型 ,以及计算各种群遗传贡献的方法。利用获得的 6个银杏种群 cp DNA PCR- RFL P单倍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说明 ,并根据计算结果得出金佛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保护 遗传贡献 单倍型丰富度 银杏
下载PDF
利用55K SNP芯片研究小麦新品种信麦163的遗传构成
20
作者 陈真真 李杰 +6 位作者 王轲 陈金平 申冠宇 谢旭东 石守设 杨军 周国勤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48,共7页
为明确国审小麦新品种信麦163的分子遗传基础,利用小麦55K SNP育种芯片对信麦163及其母本信阳234和父本丰抗38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阳234和丰抗38对信麦163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9.60%和50.40%。在基因组和染色体水平上,双亲对信麦163的... 为明确国审小麦新品种信麦163的分子遗传基础,利用小麦55K SNP育种芯片对信麦163及其母本信阳234和父本丰抗38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阳234和丰抗38对信麦163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9.60%和50.40%。在基因组和染色体水平上,双亲对信麦163的遗传贡献率差异较大:母本信阳234对信麦163 A、B、D三个基因组的贡献率分别为49.34%、52.52%和45.61%,贡献率超过50%的染色体有4A、5A、7A、4B、5B、6B、7B、1D、5D、6D和7D,其中在7A、7B、7D上遗传贡献率超过60%;父本丰抗38对信麦163 A、B、D三个基因组的贡献率分别为50.66%、47.48%和54.39%,贡献率超过50%的染色体有1A、2A、3A、6A、1B、2B、3B、2D、3D和4D,其中在4D染色体上遗传贡献率超过80%。在3A、4D、6B等染色体上的遗传形式主要表现为亲本遗传信息以染色体大片段形式传递到子代。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型图谱、SNP位点分析与遗传贡献率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研究结果展示了杂交育种对后代基因组造成的影响,可为信麦163在遗传改良和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麦163 遗传贡献 55K育种芯片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