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3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型可塑性与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 被引量:149
1
作者 耿宇鹏 张文驹 +1 位作者 李博 陈家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47-455,共9页
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与其性状之间的关系是入侵生态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成功的入侵种常常能占据多样化的生境 ,并以广幅的环境耐受性为特征。遗传分化 (包括生态型分化 )和表型可塑性是广布性物种适应变化、异质性生境的两种不同但并不... 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与其性状之间的关系是入侵生态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成功的入侵种常常能占据多样化的生境 ,并以广幅的环境耐受性为特征。遗传分化 (包括生态型分化 )和表型可塑性是广布性物种适应变化、异质性生境的两种不同但并不矛盾和排斥的策略。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 ,表型可塑性具有确定的遗传基础 ,本身是一种可以独立进化的性状。许多入侵种遗传多样性比较低 ,但同时又占据了广阔的地理分布区和多样化的生境 ,表型可塑性可能在这些物种的入侵成功和随后的扩散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首先介绍表型可塑性的含义 ,简述表型可塑性和生物适应的关系 ,然后从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据两个方面论述了表型可塑性与外来植物入侵能力的相关性 ,最后针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当然 ,并非所有入侵种的成功都能归因于表型可塑性 ,作者认为对于那些遗传多样性比较低同时又占据多样化生境的入侵种 ,表型可塑性和入侵能力的正相关可能是一条普遍法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可塑性 入侵能力 入侵种 遗传分化
下载PDF
红松ISSR-PCR实验系统影响因素 被引量:103
2
作者 冯富娟 王凤友 刘彤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6-331,共6页
本文探讨了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ISSR实验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分别对红松的鲜叶、干叶、胚和胚乳4种材料进行了DNA的提取和PCR扩增,证明4种取样方式都是可行的。另外分析了模板的纯度和浓度、dNTP浓度以及TaqDNA聚合酶... 本文探讨了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ISSR实验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分别对红松的鲜叶、干叶、胚和胚乳4种材料进行了DNA的提取和PCR扩增,证明4种取样方式都是可行的。另外分析了模板的纯度和浓度、dNTP浓度以及TaqDNA聚合酶的浓度等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尝试了不同的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次数, 筛选出17个扩增稳定且多态性丰富的ISSR引物;建立了红松ISS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进行红松种群间遗传分化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ISSR-PCR 种群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及其遗传分化 被引量:67
3
作者 陈永久 王文 +6 位作者 杨跃雄 宿兵 张亚平 熊绿芸 何照范 舒畅 杨大荣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10-416,共7页
本文对来自青藏高原3个区域5个具有代表性地方的13个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 Sacc.)样本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19个随机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单个引物获得的RAPD片段数在3~10个之间。该19个引物在... 本文对来自青藏高原3个区域5个具有代表性地方的13个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 Sacc.)样本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19个随机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单个引物获得的RAPD片段数在3~10个之间。该19个引物在每个样本中扩增的RAPD片段总数平均约为65个。基于遗传距离分析,受试的13个冬虫夏草样本中,来自同一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甚微,同一区域不同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较大,不同区域的样本间遗传差异最大。这说明冬虫夏草地理群体间存在着遗传分化。应用UPGMA和NJ方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来自5个地方的冬虫夏草实际上可以归并为显著不同的3个组,对应于样本来源的3个区域,提示RAPD标记在冬虫夏草群体中有显著的地区特异性。我们的结果还表明,冬虫夏草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差异度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因此,RAPD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可用于研究冬虫夏草的遗传多样性、起源以及系统演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RAPD 遗传分化
下载PDF
水稻亲本遗传分化程度与籼粳杂种优势的关系 被引量:65
4
作者 李任华 徐才国 +2 位作者 何予卿 袁隆平 王象坤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64-576,共13页
本文利用两套材料,即来自一个籼/粳交(圭630/02428)的双单倍体(DH)系和另—组由多种类型的籼、粳组成的对照组,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水稻亲本的遗传分化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亲本的遗传分化程度与籼粳杂种优势的关系。两套测交F_1群体... 本文利用两套材料,即来自一个籼/粳交(圭630/02428)的双单倍体(DH)系和另—组由多种类型的籼、粳组成的对照组,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水稻亲本的遗传分化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亲本的遗传分化程度与籼粳杂种优势的关系。两套测交F_1群体的结果一致表明,亲本遗传分化程度对穗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对每穗结实粒数和结实率这两项体现育性的指标影响较大。当亲本遗传分化综合指数TDj值为20~25时,育性指标有一个峰值,对应产量优势也有一个峰值。亲本遗传分化程度对杂种优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育性这一敏感也是主要因子上。另一方面,本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型亲本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分化 杂种优势 基因频率 籼粳
下载PDF
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6
5
作者 文亚峰 韩文军 吴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0-87,共8页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核心,了解和掌握植物遗传多样性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特点、影响因素、作用规律和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核心,了解和掌握植物遗传多样性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特点、影响因素、作用规律和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在长期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属性,具有广泛性、特异性和适应性等特点。能确定和改变植物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内部因素包括物种的繁育系统(生殖方式)、遗传漂变、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基因流,同时还包括由于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引起的种群隔离、生境片断化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可直接作用于基因组,引起等位基因数目与频率的变化,外部因素不会直接改变基因(等位基因)数目与频率,只能通过某种间接方式使植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发生变化。植物种群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各因素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使植物群体遗传多样性维持在相对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体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影响因素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用RAPD技术对我国栉孔扇贝野生种群与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宋林生 李俊强 +4 位作者 李红蕾 崔朝霞 李成华 胥炜 常亚青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7期83-86,共4页
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栉孔扇贝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研究。在对 2 0个野生栉孔扇贝和 2 0个养殖栉孔扇贝的基因组DNA的检测中 ,2 0个 1 0碱基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1 5 3条清晰可分辨的DNA片段 ,片段的长度为 2 0 0~... 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栉孔扇贝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研究。在对 2 0个野生栉孔扇贝和 2 0个养殖栉孔扇贝的基因组DNA的检测中 ,2 0个 1 0碱基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1 5 3条清晰可分辨的DNA片段 ,片段的长度为 2 0 0~3 0 0 0bp其中多态性片段分别为 1 1 6和 1 1 2条 ,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 75 82 %和 73 47% ,杂合度分别为 0 2 7和 0 2 6。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出两个群体的近交系数为 0 0 0 1 2 9,遗传距离为 0 0 2 8。栉孔扇贝野生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处于较高水平 ,说明我国栉孔扇贝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种质资源尚处于较好状态 ,应制定相应的渔业生产和管理措施加以保护。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都低于野生种群 ,这与人工累代养殖过程中 ,群体较小 ,近交机会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种群 养殖群体 遗传分化 栉孔扇贝 遗传结构 RAPD 人工养殖
下载PDF
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7
作者 胡志昂 王洪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5-574,共10页
介绍了这个新学科的基本内容,其特征是DNA标记的应用。结合我国最近几年动植物自然种群的分子研究,介绍国际分子生态学各个领域的进展:①分子生态学的技术;②分子种群生物学;③分子环境遗传学;④分子适应。实验结果显示:只要... 介绍了这个新学科的基本内容,其特征是DNA标记的应用。结合我国最近几年动植物自然种群的分子研究,介绍国际分子生态学各个领域的进展:①分子生态学的技术;②分子种群生物学;③分子环境遗传学;④分子适应。实验结果显示:只要方法灵敏,DNA具有最高水平的多样性。即使是原先认为遗传变异很少的大熊猫和野生大豆,使用灵敏的方法,也能证实生物个体遗传组成的唯一性。种群内DNA的高度多态性,不同景观生态类型种群之间低水平遗传分化,说明自然种群绝大多数多态DNA位点是中性、近中性突变。至今没有发现盐渍条件下植物个体耐盐性水平与多态DNA有相关性,更证实这一点。发现少数多态DNA位点与形态分化有关或呈明显的地理梯度,暗示其适应意义。自然种群这两种生态学功能不同的多态DNA的存在,说明有必要重新讨论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保存中的取样策略。分子遗传研究也指导生态系统和物种的保育。文章最后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论和已经阐明的生态过程的众多分子信息提出分子生态学的新思路。建议分解生态系统,找出一个或少数物种和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研究所涉及的基因及基因对基因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提议首先分析最简单的生态系统里发生的专一过程的分子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标记 个体唯一性 遗传分化 基因流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北京东灵山辽东栎种群DNA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恽锐 钟敏 +3 位作者 王洪新 魏伟 胡志昂 钱迎倩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在同工酶研究基础上,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及DNA扩增指纹(DAF)方法,从生态学观点分析了北京东灵山区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对12个引物... 在同工酶研究基础上,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及DNA扩增指纹(DAF)方法,从生态学观点分析了北京东灵山区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对12个引物扩增产生的205个产物(部分),经Shannon信息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栎种群内部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中央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边缘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总遗传多样性的95%发生在种群内,只有5%发生在种群间。两种群在个别位点上存在差异。不同年龄组辽东栎的分析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对辽东栎的遗传结构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同工酶 RAPD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云南桔小实蝇五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52
9
作者 施伟 叶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4-388,共5页
对云南省瑞丽、景洪、化念、元江、河口的桔小实蝇 5个地理种群共 2 7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 (COⅠ )基因进行了部分序列测定。序列的碱基变化中转换明显多于颠换、无碱基的插入和缺失。 5个地理种群中共有 2 7个多态位点和2 ... 对云南省瑞丽、景洪、化念、元江、河口的桔小实蝇 5个地理种群共 2 7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 (COⅠ )基因进行了部分序列测定。序列的碱基变化中转换明显多于颠换、无碱基的插入和缺失。 5个地理种群中共有 2 7个多态位点和2 3种单倍型 ,其中 2种为共享单倍型。桔小实蝇 5个地理种群的Fst值在 0 0 36 4~ 0 136 4之间 (P >0 0 5 ) ,Nm值在 3 88~13 2 5之间。对其所有单倍型聚类分析发现 ,单倍型在系统树中的分布散乱、混杂 ,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地理分布族群。分析认为 5个地理种群间已存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但分化的程度还比较低。造成 5个种群这种遗传分化的因素主要与地理隔离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地理种群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氧化酶I基因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沿海拔梯度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48
10
作者 赵利锋 李珊 +2 位作者 潘莹 阎桂琴 赵桂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91-400,共10页
华山新麦草为我国特有种 ,仅分布于陕西华山 ,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和急需保护的农作物野生亲缘种。应用 RAPD技术 ,选取 8条引物对华山新麦草自然分布区的 3个山峪(种群 ) 1 1个样方 (亚居群 ) 79个华山新麦草个体的总 DNA进行随机扩... 华山新麦草为我国特有种 ,仅分布于陕西华山 ,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和急需保护的农作物野生亲缘种。应用 RAPD技术 ,选取 8条引物对华山新麦草自然分布区的 3个山峪(种群 ) 1 1个样方 (亚居群 ) 79个华山新麦草个体的总 DNA进行随机扩增 ,共得到 65个RAPD位点。统计分析表明 ,在华山的 3个山峪 (居群 )中 ,黄埔峪 (居群 )与其它 2个山峪 (居群 )发生较显著的遗传分化 ;华山峪 6个亚居群的个体平均 RAPD位点数有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6个亚居群间的相似性系数也有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华山峪的高海拔亚居群和低海拔亚居群间表现出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黄埔峪居群与华山峪居群和仙峪居群间、以及华山峪的高海拔亚居群与低海拔亚居群间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分化。研究结果暗示海拔差异是导致华山新麦草自然居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 ,海拔差异造成的有限的基因流可能才是影响居群和亚居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新麦草 RAPD 海拔梯度 遗传分化 自然居群 小麦属野生近缘种
下载PDF
中国核桃8个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5
11
作者 王滑 郝俊民 +1 位作者 王宝庆 裴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0-124,共5页
Eight Juglans populations (4 populations of J. sigillata and 4 of J. regia), 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Yunnan, Sichuan, Henan, and Shanxi Province,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ir genetic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usi... Eight Juglans populations (4 populations of J. sigillata and 4 of J. regia), 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Yunnan, Sichuan, Henan, and Shanxi Province,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ir genetic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using 8 microsatellite loci. A moderate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was observed at population level by the total 71 of alleles. The mean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H_e) of all populations was 0.618. The proportion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accounted for 19.6% of the whole diversity, and the gene flow between populations (N_m) was 1.02. The result of UPGMA clustering indicated that the populations were congregated according to their geographic distances instead of tree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核桃 核桃 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人参不同栽培群体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被引量:41
12
作者 马小军 汪小全 +2 位作者 徐昭玺 肖培根 洪德元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法对 4个人参 (PanaxginsengC .A .Meyer)栽培群体 32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发现RAPD多态位点为 46 .1% ,证明在人参栽培群体中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一路参、三路参、系选品系 5 9号、北京参...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法对 4个人参 (PanaxginsengC .A .Meyer)栽培群体 32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发现RAPD多态位点为 46 .1% ,证明在人参栽培群体中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一路参、三路参、系选品系 5 9号、北京参等 4个人参栽培群体和 1个西洋参 (P .quinquefoliumL .)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值表明 ,三路参变异量最大 (0 .416 9) ,一路参降为 0 .2 5 6 5 ,边条参系选品系 5 9号最低为 0 .1881,表明选择方式和选择代数的纯化作用十分显著。分析栽培群体的遗传关系发现 :系选 5 9号与一路参的遗传分化最小 (1.77% )。系选 5 9号与三路参次之 (13.77% ) ,系选 5 9号与北京参最显著 (42 .0 1% )。遗传分化指数比率值聚类图将系选 5 9号和一路参最先聚类 ,然后依次与三路参、北京参、西洋参聚类 ,这一关系符合以往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栽培群体 RAPD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银鲴自然群体线粒体DNA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31
13
作者 肖武汉 张亚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0,共10页
运用2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银鲴自然群体进行了mtDNA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发现银鲴自然群体存在丰富的mtDNA多态性,从4个群体3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2种单倍型,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依据单倍型和群体的系统发育... 运用2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银鲴自然群体进行了mtDNA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发现银鲴自然群体存在丰富的mtDNA多态性,从4个群体3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2种单倍型,对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依据单倍型和群体的系统发育关系,结合地理分布的资料,对其现今分布区相互间的历史联系及其对银鲴起源和分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鲴 自然群体 线粒体DNA 遗传分化
下载PDF
马鹿四个亚种的起源和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李明 王小明 +4 位作者 盛和林 玉手英利 增田隆一 永田纯子 大泰司纪之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7-183,共7页
利用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差异来分析探讨马鹿(Cervuselaphus)4个亚种的起源和遗传分化问题。结果表明:马鹿各亚种的DNA差异都达到了亚种分化水平,并指出天山马鹿(Cesongaricus... 利用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差异来分析探讨马鹿(Cervuselaphus)4个亚种的起源和遗传分化问题。结果表明:马鹿各亚种的DNA差异都达到了亚种分化水平,并指出天山马鹿(Cesongaricus)东西两个种群可能是两个不同的亚种;马鹿各亚种在54—76万年前开始分化,其中天山马鹿最先分化出来;马鹿与梅花鹿(Cervusnippon)间较低的种间遗传差异可能说明二者分化较晚,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起源 遗传分化 细胞色素B DNA序列
下载PDF
中国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51
15
作者 丁艳来 赵团结 盖钧镒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的祖先,为东亚特有种,大部分分布在中国。我们采用52对SSR引物和10个植物学性状,以遗传丰富度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指标,对来自中国3个地理生态区域涉及24个省区的196份野生大豆所构成的代表性样本的...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的祖先,为东亚特有种,大部分分布在中国。我们采用52对SSR引物和10个植物学性状,以遗传丰富度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指标,对来自中国3个地理生态区域涉及24个省区的196份野生大豆所构成的代表性样本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以期从分子水平和表型水平两个层面上揭示中国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和地理生态特异性。结果表明:中国野生大豆群体SSR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丰富度(NA)和平均Simpson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6.1和0.852,高于栽培大豆(NA=11.4,H=0.773),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栽培群体。3个地理生态群体中南方群体多样性最高(NA=12.9,H=0.842),黄淮海群体最低(NA=11.4,H=0.805),东北群体居中(NA=12.5,H=0.834)。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不同群体具有不同的特异等位基因,位点AW132402(A2连锁群)、Satt522(F)、satt150(M)、Sat_332(D1a)、Satt046(K)、sct_190(K)等的一些等位基因只在特定群体出现,表现出群体分化后的生态特异性。中国野生大豆植物学性状的群体变异丰富,平均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710。地理群体间存在分化,最明显的是生育期性状的分化,反映了地理、光照和温度等生态因子的选择作用,其中南方地理群体多样性最高(H=0.671)。SSR分子标记和植物学性状所获结果相对一致,表明中国野生大豆地理群体间性状分化有其遗传分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CINE SOJA SSR标记 植物学性状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野生垂穗披碱草种质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9
16
作者 马啸 周永红 +1 位作者 于海清 张海琴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9-706,共8页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采集自中国新疆、青海、四川、西藏四省区的33份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cms材料进行醇溶蛋白分析,获得下述结果:(1)供试材料共分离出38条带纹,多态率达92.10%。4个电泳分区(α、β、γ、ω...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采集自中国新疆、青海、四川、西藏四省区的33份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cms材料进行醇溶蛋白分析,获得下述结果:(1)供试材料共分离出38条带纹,多态率达92.10%。4个电泳分区(α、β、γ、ω)的平均Shannon指数为0.55,Nei-Li遗传相似系数(GS)变异范围为0.36~0.93,平均值为0.63。这些结果说明供试野生垂穗披碱草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2)对所有材料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在GS值为0.67的水平上供试材料可聚成7个类群,绝大部分来自于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聚成一类,即醇溶蛋白图谱类型与材料的生态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基于Shannon多样性指数估算了5个垂穗披碱草地理类群内和类群间的遗传分化,发现类群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42.94%,而类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57.06%。这可能与该草以自花传粉为主的繁育系统有关。(4)对各地理类群基于Nei氏无偏估计的遗传一致度的聚类分析表明,各地理类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其所处的地理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穗披碱草 醇溶蛋白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遗传分化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夏蜡梅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40
17
作者 金则新 李钧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7-253,共7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濒危植物夏蜡梅10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种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3.08%,Shannon指数为0.3097,Nei指数为0.1987;而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23.65%,Sh...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濒危植物夏蜡梅10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种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3.08%,Shannon指数为0.3097,Nei指数为0.1987;而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23.65%,Shannon指数平均为0.1251,Nei指数平均为0.0839.AMOVA分子差异分析显示: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57.11%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42.89%存在于居群内,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779;居群间的基因流为0.3651.生境的片断化使居群间的基因流受阻,可能是导致居群间高遗传分化和居群水平低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10个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471.利用UPG-MA法对10个居群进行聚类,结果是天台县内的2个居群、临安市内的8个居群各组成一大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蜡梅 天然居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IS SR
下载PDF
栓皮栎天然群体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徐小林 徐立安 +1 位作者 黄敏仁 王章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3-688,共6页
利用微卫星(SSR)标记对我国4个省内的5个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Bl.)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6对SSR标记揭示了栓皮栎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数(A)平均8 437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5 9512个,平均期望杂合度(He)0 8... 利用微卫星(SSR)标记对我国4个省内的5个栓皮栎(QuercusvariabilisBl.)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6对SSR标记揭示了栓皮栎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数(A)平均8 437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5 9512个,平均期望杂合度(He)0 8059,Nei多样性指数(h)为0 8041。栓皮栎自然分布区中心地带的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人为对森林的破坏将降低林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栓皮栎群体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分化较小,遗传分化系数仅为0 0455。此外,栓皮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些遗传信息为栓皮栎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微卫星(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RAPD标记研究马褂木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34
19
作者 李建民 周志春 +1 位作者 吴开云 金国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66,共6页
利用RAPD标记对马褂木全分布区 1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马褂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但东部种群因现有种群小 ,其遗传多样性明显地低于西部种群。种群遗传学研究揭示 ,由于小种群效应 ,以及缺乏有效的基因流和特... 利用RAPD标记对马褂木全分布区 1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马褂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但东部种群因现有种群小 ,其遗传多样性明显地低于西部种群。种群遗传学研究揭示 ,由于小种群效应 ,以及缺乏有效的基因流和特有的致濒机制 ,马褂木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巨大 ,30 %以上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但在不同的地理区域 ,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不同。在西部分布区 ,地域上相距不远的种群其遗传距离较小 ,而在东部即使两个相邻的种群 ,其遗传距离也非常大。使用Nei’s遗传距离进行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成组配对法分析 (UPGMA) ,其聚类结果可以很好地将马褂木划分为西部和东部两个种源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褂木 RAPD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的遗传分化 被引量:39
20
作者 向余劲攻 杨岚 张亚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Leadbeater)和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L.)是两个种还是两个亚种尚有争议。测定了白腹锦鸡C.amherstiae两个个体部分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 ,得到完全相同的861bp的序列。与红腹锦鸡C.pictus的同源序列...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Leadbeater)和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L.)是两个种还是两个亚种尚有争议。测定了白腹锦鸡C.amherstiae两个个体部分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 ,得到完全相同的861bp的序列。与红腹锦鸡C.pictus的同源序列相比 ,在21个位点上出现变异 ,应用木村资生的双参数法算出两者的遗传距离为2.5 %。根据鸡形目细胞色素b基因核苷酸替换的速率约为每百万年0 5 %~0 7 % ,推断出两种锦鸡的分化时间至少为1 7百万年。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支持白腹锦鸡(C.amherstiae)和红腹锦鸡(C.pictus)是两个独立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腹锦鸡 红腹锦鸡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