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劉鳳苞《南華雪心編》的氣論
1
作者
王俊彦
《诸子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297-306,共10页
本文先討論劉鳳苞以道爲先在,太極於道之下,介於有與無之間,既通於無形又可凝爲有形。而道由生物之太極渾於萬物中,物有形質限制,體性仍是無限的。物雖有生滅,本質則是無盡的氣化,不以偶然的生滅爲主體。道乃即物而存,言道以氣化爲自身...
本文先討論劉鳳苞以道爲先在,太極於道之下,介於有與無之間,既通於無形又可凝爲有形。而道由生物之太極渾於萬物中,物有形質限制,體性仍是無限的。物雖有生滅,本質則是無盡的氣化,不以偶然的生滅爲主體。道乃即物而存,言道以氣化爲自身的實現。分解説氣化爲有限,圓融説道之無限即氣化無盡而顯。所謂道體渾妙,指道不因淪於形氣而失其無限性,反可由衆形有無更迭、成毁互根,説形氣之變化即道之無盡生化。劉氏以上蟠天道,下際形物者爲元氣,元氣有道之先在性,且介於道與形氣間,而道即爲氣化流行所以可能之作用及本體。及道即物而存,物載道而行,物與道體位異而體性同,即以元氣連接而完成。續言無極爲道,次級之太極則爲一,一爲萬物之根柢,位階既同於氣化根源之元氣,亦同於道之下爲萬物根源之太極。最後論無而爲有,有而爲無。萬物秉此元氣之陰陽相待而有的分與合過程爲無而有,陰陽分合進程爲生化之末,是由太極而來,又統歸於太極,則爲有而無之返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體
元氣
太極
有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衆文化時代的經典思想處境——兼評徐儒宗著《中庸論》
2
作者
郝雨
《诸子学刊》
2007年第1期521-526,共6页
兩年前,徐儒宗先生的大著《中庸論》,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2004年3月),全書近40萬字,多層次全方位地論述了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儒家'中庸之道'的内涵及意義。其規模及系統化程度堪稱獨步。書中分爲十章,第一章爲'原道論...
兩年前,徐儒宗先生的大著《中庸論》,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2004年3月),全書近40萬字,多層次全方位地論述了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儒家'中庸之道'的内涵及意義。其規模及系統化程度堪稱獨步。書中分爲十章,第一章爲'原道論',系統考察'中庸的原理'、'中庸的基本内涵和在儒學中的定位'、'中庸的道體'、'中庸之道的價值取向'及其作爲傳統文化之精華的意義等;第二章爲'源流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義
系統
道
體
儒學
文化
規模
内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繼成的人性論:道體論的論點
3
作者
楊儒賓
《中国文化》
2019年第2期19-38,共20页
現實的人性之外尚有超越層的人性,這超越的人性被視爲真正的人性,而且被視爲人的原初狀態,這是主流理學家常見的主張.但現實之人限於感性與智性的生命分化作用,必然會偏離本性,所以學者需要透過逆覺的過程以“復其初”,這種“復性”的...
現實的人性之外尚有超越層的人性,這超越的人性被視爲真正的人性,而且被視爲人的原初狀態,這是主流理學家常見的主張.但現實之人限於感性與智性的生命分化作用,必然會偏離本性,所以學者需要透過逆覺的過程以“復其初”,這種“復性”的主張也是理學工夫論常見的主張.理學家這種人性論一方面提升了“人”這個概念的高度,但一方面也造成理念與現實的矛盾.理學的道體論可視爲程朱理學、陸王心學之外的第三系,道體論儒者,反對復性說,但也反對自然主義儒學去除超越性的主張.道體論儒者的代表人物有張載、方以智、王夫之,他們主張繼成的人性論,也可說是體用互涵的人性論.他們主張人性具有無限性的本體之義,但作爲本體的本心需要在時間中展現,也就是在“繼”的活動中增加新的內容以完成本心,它也需要在空間性的對偶性中增加他者性的內容以完成本心.繼成的人性論具矛盾性的自我統一的構造,它是理學人性論發展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體
論
復性說
公因反因
一在二中
矛盾性的自我統一
原文传递
题名
劉鳳苞《南華雪心編》的氣論
1
作者
王俊彦
机构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
出处
《诸子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297-306,共10页
文摘
本文先討論劉鳳苞以道爲先在,太極於道之下,介於有與無之間,既通於無形又可凝爲有形。而道由生物之太極渾於萬物中,物有形質限制,體性仍是無限的。物雖有生滅,本質則是無盡的氣化,不以偶然的生滅爲主體。道乃即物而存,言道以氣化爲自身的實現。分解説氣化爲有限,圓融説道之無限即氣化無盡而顯。所謂道體渾妙,指道不因淪於形氣而失其無限性,反可由衆形有無更迭、成毁互根,説形氣之變化即道之無盡生化。劉氏以上蟠天道,下際形物者爲元氣,元氣有道之先在性,且介於道與形氣間,而道即爲氣化流行所以可能之作用及本體。及道即物而存,物載道而行,物與道體位異而體性同,即以元氣連接而完成。續言無極爲道,次級之太極則爲一,一爲萬物之根柢,位階既同於氣化根源之元氣,亦同於道之下爲萬物根源之太極。最後論無而爲有,有而爲無。萬物秉此元氣之陰陽相待而有的分與合過程爲無而有,陰陽分合進程爲生化之末,是由太極而來,又統歸於太極,則爲有而無之返本。
关键词
道
體
元氣
太極
有無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衆文化時代的經典思想處境——兼評徐儒宗著《中庸論》
2
作者
郝雨
机构
上海大學影視學院
出处
《诸子学刊》
2007年第1期521-526,共6页
文摘
兩年前,徐儒宗先生的大著《中庸論》,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2004年3月),全書近40萬字,多層次全方位地論述了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儒家'中庸之道'的内涵及意義。其規模及系統化程度堪稱獨步。書中分爲十章,第一章爲'原道論',系統考察'中庸的原理'、'中庸的基本内涵和在儒學中的定位'、'中庸的道體'、'中庸之道的價值取向'及其作爲傳統文化之精華的意義等;第二章爲'源流論'。
关键词
意義
系統
道
體
儒學
文化
規模
内涵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繼成的人性論:道體論的論點
3
作者
楊儒賓
机构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哲學所
出处
《中国文化》
2019年第2期19-38,共20页
文摘
現實的人性之外尚有超越層的人性,這超越的人性被視爲真正的人性,而且被視爲人的原初狀態,這是主流理學家常見的主張.但現實之人限於感性與智性的生命分化作用,必然會偏離本性,所以學者需要透過逆覺的過程以“復其初”,這種“復性”的主張也是理學工夫論常見的主張.理學家這種人性論一方面提升了“人”這個概念的高度,但一方面也造成理念與現實的矛盾.理學的道體論可視爲程朱理學、陸王心學之外的第三系,道體論儒者,反對復性說,但也反對自然主義儒學去除超越性的主張.道體論儒者的代表人物有張載、方以智、王夫之,他們主張繼成的人性論,也可說是體用互涵的人性論.他們主張人性具有無限性的本體之義,但作爲本體的本心需要在時間中展現,也就是在“繼”的活動中增加新的內容以完成本心,它也需要在空間性的對偶性中增加他者性的內容以完成本心.繼成的人性論具矛盾性的自我統一的構造,它是理學人性論發展的高峰.
关键词
道
體
論
復性說
公因反因
一在二中
矛盾性的自我統一
分类号
B82-061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劉鳳苞《南華雪心編》的氣論
王俊彦
《诸子学刊》
CSSCI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衆文化時代的經典思想處境——兼評徐儒宗著《中庸論》
郝雨
《诸子学刊》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繼成的人性論:道體論的論點
楊儒賓
《中国文化》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