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文书中的道教写经
1
作者 张泽洪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10期53-54,共2页
道经是道教弘道宣教的经书,是记录道教教义思想的文字经典。道教主张因经悟道,因悟成真,因此历来重视道经的传写。唐代道教承袭南朝上清派宗师开创的写经传统,唐皇室尊崇道教更促进了社会上的写经风气。敦煌藏经洞发现的道教写经文书,... 道经是道教弘道宣教的经书,是记录道教教义思想的文字经典。道教主张因经悟道,因悟成真,因此历来重视道经的传写。唐代道教承袭南朝上清派宗师开创的写经传统,唐皇室尊崇道教更促进了社会上的写经风气。敦煌藏经洞发现的道教写经文书,是研究中古史上道教写经的重要资料。敦煌古道经写本的题记,反映出写经人的各种情况,是中古社会书写道经的实录。对中古史上道教写经进行专门考察,可以从此侧面揭示历史上道教传播发展的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史 道教传播 上清派 唐代道教 敦煌藏经洞 道经 弘道 道教教义
原文传递
河西走廊道教音乐的特色
2
作者 闫红 杜青青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8-79,共2页
具有丰富艺术形态和悠久传承历史的河西走廊道教音乐,不仅融会了河西宝卷说唱艺术元素、儒家文化元素和民间音乐元素,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而且对于当地民间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堪称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河西走廊作为西北... 具有丰富艺术形态和悠久传承历史的河西走廊道教音乐,不仅融会了河西宝卷说唱艺术元素、儒家文化元素和民间音乐元素,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而且对于当地民间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堪称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河西走廊作为西北边防重镇和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一直是多民族共居、多宗教汇聚的历史舞台。它既是多种宗教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道教传播的重要地区。“道教文化在河西地区的传播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并表现出其独特的内涵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道教传播 宗教文化交流 道教音乐 河西走廊 丝绸之路 咽喉要道 河西地区
原文传递
以神秘主义为中心的科恩道教研究
3
作者 蔡觉敏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19,共7页
科恩(Livia Kohn,1956年出生),美国著名道教学者。其研究以神秘主义为中心,将道教置于世界宗教比较中,描述出道教神秘主义的中国特性,并提出了"老庄传统"和独特的道教身体观等,对修炼身体力行,是美国道教学和道教传播中极为... 科恩(Livia Kohn,1956年出生),美国著名道教学者。其研究以神秘主义为中心,将道教置于世界宗教比较中,描述出道教神秘主义的中国特性,并提出了"老庄传统"和独特的道教身体观等,对修炼身体力行,是美国道教学和道教传播中极为重要的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学者 道教传播 神秘主义 道教研究 科恩 身体观 身体力行 宗教
原文传递
道教语言传播媒介特点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曾维加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6-109,共4页
语言是道教传播的重要媒介 ,其主要的两种形态有各自的特点。道教口头语言传播媒介具有密传性的特点 ,其丹经口诀在师徒间口头密传 ,不留文字 ;而书面语言传播媒介则有自然创生之说 ,认为部分道经是自然化生 ,非人作为或神仙所说。
关键词 道教传播 语言传播媒介 特点 丹经口诀 自然创生说
原文传递
早期道教在古丝路的传播 以古代安康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王晓勇 王曼利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77,共2页
古代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商贸之路,同时也是宗教文化的传播之路。历史上,佛教、景教、伊斯兰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国本土的道教也借由丝绸之路向外传播。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义理、历史、教派、建筑等方面业已繁多,但从历史地理学... 古代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商贸之路,同时也是宗教文化的传播之路。历史上,佛教、景教、伊斯兰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国本土的道教也借由丝绸之路向外传播。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义理、历史、教派、建筑等方面业已繁多,但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者甚少,而探讨道教传播路线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关系则更为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道教 道教传播 古代丝绸之路 历史地理学 伊斯兰教 安康地区 文化的传播
原文传递
汉代道教传播的审美视域
6
作者 刘克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121,共8页
出土道教题材汉画,既是汉代民众接受道教影响的产物,也是道教在当时社会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汉代特殊的文化形态中,道教能在社会上传播,与其重视满足人的世俗性需求、拓展生命意义的美学思想有重要关系。道教的审美追求为其传播创造了内... 出土道教题材汉画,既是汉代民众接受道教影响的产物,也是道教在当时社会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汉代特殊的文化形态中,道教能在社会上传播,与其重视满足人的世俗性需求、拓展生命意义的美学思想有重要关系。道教的审美追求为其传播创造了内在的动力。尽管神仙的境界是凡人所无法企及的,也尽管凡人遇到贫富祸福和苦痛磨难是不能避免的,但对美好世界的感受能力和对幸福生活的知觉习性仍然会促使这些“凡人”向神仙看齐,并努力沿着神仙指引的方向前进。从审美视角切入汉代道教传播动力研究,能够弥补相关研究中存在的罅漏,探索中所获得的新发现还可能对修正、充实当今的西方理论产生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汉画 神仙生活 道教传播 审美视域
原文传递
论唐末五代时期西蜀地区崇道社会思潮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振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西蜀地区神奇瑰丽、巫鬼盛行,弥漫着非常浓郁厚重的道教文化氛围。西蜀道教历经汉魏六朝乃至隋唐五代绵延不绝、薪火相传。异彩纷呈的道教义理,诳惑相煽的成仙逸趣对唐末五代西蜀社会各阶层的群体思想心态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效应。探讨唐... 西蜀地区神奇瑰丽、巫鬼盛行,弥漫着非常浓郁厚重的道教文化氛围。西蜀道教历经汉魏六朝乃至隋唐五代绵延不绝、薪火相传。异彩纷呈的道教义理,诳惑相煽的成仙逸趣对唐末五代西蜀社会各阶层的群体思想心态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效应。探讨唐末五代时期西蜀地区崇道社会思潮,对进一步研究唐末五代西蜀文人群体的独特思想心态和创作审美取向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五代 西蜀地区 道教传播 崇道思潮
下载PDF
南方丝绸之路与道教在东南亚的传播 被引量:1
8
作者 邹一清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6-124,共9页
南方丝绸之路是指从四川成都平原出发,经云南至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的古代东西方交通网络体系,是古代欧亚大陆途程最长、历史最悠久的经济文化交流大动脉之一。经由南方丝绸之路,中国文明传播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对欧亚古代文... 南方丝绸之路是指从四川成都平原出发,经云南至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的古代东西方交通网络体系,是古代欧亚大陆途程最长、历史最悠久的经济文化交流大动脉之一。经由南方丝绸之路,中国文明传播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对欧亚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和作用。道教文化传播至东南亚就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道教形成于东汉末年的古蜀大地,并很快便传播到了云南、东南亚,其传播的路径便是南方丝绸之路,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官员任职传播、官办学校传播、领土扩展传播、汉族移民传播、宗教人士传播、对外贸易传播、少数民族传播、外国朝贡使团传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丝绸之路 道教传播 东南亚
原文传递
清代张掖道教洞窟遗存与道士活动
9
作者 程思尹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158,共8页
随着清代河西道教的力量增强,河西甘、肃两地逐渐出现道教洞窟。清顺治初年,河西道士在张掖民乐修建道教洞窟朝阳洞一处;雍乾至民国之间,道教力量持续增强,道士进入甘、肃的佛教石窟寺,将莫高窟、榆林窟、文殊山石窟、东千佛洞、童子寺... 随着清代河西道教的力量增强,河西甘、肃两地逐渐出现道教洞窟。清顺治初年,河西道士在张掖民乐修建道教洞窟朝阳洞一处;雍乾至民国之间,道教力量持续增强,道士进入甘、肃的佛教石窟寺,将莫高窟、榆林窟、文殊山石窟、东千佛洞、童子寺石窟等处的部分佛教洞窟改造为道教洞窟。张掖的道教洞窟遗存、道士活动与清代敦煌道教遗存相互呼应,展现了清代道教在河西地区的传播景象,显示出河西道教的又一次兴盛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张掖 道教传播 道教洞窟 道士活动
下载PDF
媒介生态环境视阈下的汉藏原生宗教传播史研究——以苯教和道教为例
10
作者 颜亮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0-18,共9页
汉藏语系下的宗教神性空间,因其民族性和媒介生态环境的不同,在其富有差异性的空间内构建起了不同的宗教形态以及宗教符号系统。宗教媒介环境空间中形成了一种"媒介历史演化"的过程,并与汉藏整体演变史发生了不谋而合的视界... 汉藏语系下的宗教神性空间,因其民族性和媒介生态环境的不同,在其富有差异性的空间内构建起了不同的宗教形态以及宗教符号系统。宗教媒介环境空间中形成了一种"媒介历史演化"的过程,并与汉藏整体演变史发生了不谋而合的视界重合。这种视界融合带来的所谓"宗教媒介环境"生成了教派思想传播媒介结构、历史地理空间上的差异性的教义教派形态以及历史时间维度中的思想传播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生态环境 苯教传播 道教传播 历史地理空间
下载PDF
善卷传说与《桃花源记》
11
作者 曹旅宁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9-82,共4页
桃花源为武陵名胜,《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据当地蛮族避乱入山的传说及当时民众逃亡入山的现实所写成。善卷传说迟至中唐以后才与武陵结合起来,其出现可能与《桃花源记》有一定关联。而《桃花源记》与中古时期南方开发下的民族融合及道教... 桃花源为武陵名胜,《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据当地蛮族避乱入山的传说及当时民众逃亡入山的现实所写成。善卷传说迟至中唐以后才与武陵结合起来,其出现可能与《桃花源记》有一定关联。而《桃花源记》与中古时期南方开发下的民族融合及道教流行的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记 善卷传说 民族融合 道教传播 樊子盖
下载PDF
汉魏之际人口变化与道教传播
12
作者 韩佳彦 《今传媒》 2013年第1期131-132,共2页
汉魏之际是道教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变化与道教发展休戚相关。汉魏之际的天灾、人祸无不造成人口数量剧减,因道教重"生",提倡广嗣兴国,使得道教得到高层统治者的关注,为其传播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又因汉魏之际大量道民迁徙,带... 汉魏之际是道教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口变化与道教发展休戚相关。汉魏之际的天灾、人祸无不造成人口数量剧减,因道教重"生",提倡广嗣兴国,使得道教得到高层统治者的关注,为其传播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又因汉魏之际大量道民迁徙,带动了道教向全国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汉魏时期的人口数量上、分布上的变化,论证汉魏之际人口变化是道教从民间宗教向正统转变,从巴蜀向全国传播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 人口变化 道教传播
下载PDF
泽州名人李俊民及其《会真观记》初探
13
作者 司广瑞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9-50,54,共3页
关键词 山西 道教传播 碑文 《会真观记》 李俊民 历史价值 宗教信仰
原文传递
唐宋时期赣闽粤边区道教文化的传播
14
作者 邹春生 谢小燕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9-63,共5页
唐宋时期是赣闽粤边区道教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重要时期。通过道教人士的传教活动、地方官府的助教活动以及道教文学作品的传颂等途径,道教文化在赣闽粤边区的传播和发展十分迅速。不仅推动了道教在赣闽粤边区的发展,同时加强了官府对该地... 唐宋时期是赣闽粤边区道教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重要时期。通过道教人士的传教活动、地方官府的助教活动以及道教文学作品的传颂等途径,道教文化在赣闽粤边区的传播和发展十分迅速。不仅推动了道教在赣闽粤边区的发展,同时加强了官府对该地区的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地民众的民俗文化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赣闽粤边区 道教文化的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