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反恐”还是“反贫”--与唐克军教授商榷
被引量:
1
1
作者
邱洪敏
郭星华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18,共4页
《论道德恐怖主义》一文从一个不能成立的前提假设出发,构造了名曰"道德恐怖主义"的"假想敌",根源在于对道德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它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片面强调人性,没能认识到道德是一个复杂的...
《论道德恐怖主义》一文从一个不能成立的前提假设出发,构造了名曰"道德恐怖主义"的"假想敌",根源在于对道德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它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片面强调人性,没能认识到道德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规范系统,否定了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道德范畴存在的必要性,表现出一种"道德虚无主义"的倾向;且将道德运行的正常机制视为"非常态",否认了民间自发的道德生机的正当性。道德在社会中有其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价值,当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反恐",而是反对中国社会陷入到普遍的道德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恐怖主义
道德
虚无主义
道德
运行机制
道德
贫困
原文传递
高校“伪贫困生”背后的“真贫困”现象防范对策探析
2
作者
余莎莎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以"伪贫困生"为关键词在网站进行检索,可以搜到100多万条相关信息,每年的开学便是这种现象的集中"喷发季"。在国家不断加大对资助资金投入的当下,贫困已经变得并不是那么可怕,可怕的是这些"伪贫困生"的出...
以"伪贫困生"为关键词在网站进行检索,可以搜到100多万条相关信息,每年的开学便是这种现象的集中"喷发季"。在国家不断加大对资助资金投入的当下,贫困已经变得并不是那么可怕,可怕的是这些"伪贫困生"的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早已不仅是局限于经济上的贫困,更多的则是折射出某些学生的道德贫困和资助体系的制度贫困,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遏制这种现象的日益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
贫困
生”
道德
贫困
制度
贫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德贫困及其治理的乡村个案研究:基于信德的观测
被引量:
1
3
作者
林楠
童建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当代中国乡村道德贫困问题研究缺乏从文化角度深度展开,亦没有对"公权力集团"做出阶层区分。以理坑村为例对乡村道德贫困现象进行探讨,村民的美德正在丧失仅为表象,村民信德失范不应完全被宏观地描述为社会文化变迁的必然结果...
当代中国乡村道德贫困问题研究缺乏从文化角度深度展开,亦没有对"公权力集团"做出阶层区分。以理坑村为例对乡村道德贫困现象进行探讨,村民的美德正在丧失仅为表象,村民信德失范不应完全被宏观地描述为社会文化变迁的必然结果,而更应从微观上将其视为村民间接和隐蔽地不满地方政府行为的形式和产物。这种不满源于基层政府的所作所为被村民解释为自利的不正当行为。村民对基层"公权力集团"成员不当的行为方式、不公的政策安排及腐化的人格形象的不满与怨恨无法直接申诉,转而向其他相对弱势社会群体宣泄,这是村民行事的逻辑,也是理坑村出现道德贫困现象的根本原因。"公权力集团"成员及治理方式的不公正动摇着乡村社会既有的道德结构和道德文化,瓦解着村民继续市场化的热情,衍生出道德贫困。这种道德贫困的本质应该被表述为特定政治制度安排和政治文化下的自我道德戕害和隐秘的反抗形式的间接表达。因此,中国乡村道德建设的首要对象必须发生转向,即由村民转向地方政府等公权力集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贫困
个案研究
信德
原文传递
追求更有道德意蕴的核心素养
4
作者
高德胜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年第2期73-74,共2页
一、“关键能力”的道德贫困。首先,道德不是“关键能力”。与“可行能力”追求正义与平等不同,“关键能力”追求的是跟上技术与社会变化的能力,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优势的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指出,所谓“关键能力”...
一、“关键能力”的道德贫困。首先,道德不是“关键能力”。与“可行能力”追求正义与平等不同,“关键能力”追求的是跟上技术与社会变化的能力,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优势的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指出,所谓“关键能力”其实就是“生存技能包”。一个人的"生存技能包"越丰富,就意味着在竞争中越能够取得优势,战胜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生存技能
可行能力
道德
意蕴
技术与社会
道德
贫困
竞争
追求
原文传递
新时代我国企业道德建设:前提、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
2
5
作者
靳欢欢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12,共6页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我国企业道德建设至关重要。从企业道德建设的前提来说,企业道德具有内生性,在企业向内的管理、向外的经营以及其整体社会定位上,始终内涵着道德的要求;同时,企业道德还具有外生性,新时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我国企业道德建设至关重要。从企业道德建设的前提来说,企业道德具有内生性,在企业向内的管理、向外的经营以及其整体社会定位上,始终内涵着道德的要求;同时,企业道德还具有外生性,新时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以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都在强烈呼唤企业道德的建设。而当前的企业道德建设正在陷入道德贫困化的困境之中,表现为企业不尊重职工、不诚信市场和不承担社会责任,寻其原因则主要包括企业自身道德意识淡漠之内因以及法律机制、公共舆论和社会道德风气之外因。对此,一是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驱动,使企业做到道德自律;二是要通过法制调控企业行为受到道德他律的约束和管控。只有自律和他律双重并举,才能助推企业走出道德困境,建设新时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道德
市场经济
道德
贫困
化
新时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道德化贫困到能力贫困:论西方贫困观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
12
6
作者
宁亚芳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2-120,共9页
西方贫困观演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从苏格拉底等区分需求和欲求形成的"以穷为恶"的道德化贫困观开始,之后演变成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义下的"以穷为荣"和文艺复兴以来祛道德化的"以穷为恶"。贫困...
西方贫困观演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从苏格拉底等区分需求和欲求形成的"以穷为恶"的道德化贫困观开始,之后演变成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义下的"以穷为荣"和文艺复兴以来祛道德化的"以穷为恶"。贫困观的祛道德化肯定了财富积累,从而为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初期产生的"工具性"贫困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原始资本积累和市场经济扩张的进程中,古典政治经济学倡导的"工具性"贫困观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导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依靠收入标准制定解决绝对贫困的措施。然而,市场经济不断更新着人们对需求的定义,"工具性"贫困观下的单维收入贫困对新环境下社会问题的解释力备受质疑。阿玛蒂亚·森能力贫困理论的提出则标志西方贫困观的根本性转变,能力贫困观以其实现了对贫困本质认知的回归为公众所接受,全球范围内的反贫困也在能力贫困观引致的"革命性"转变后转入多维贫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化
贫困
“工具性”
贫困
能力
贫困
多维
贫困
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独立学院反贫困三大问题略论
7
作者
胡志华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18,共2页
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潮流而产生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要从办学体制和模式上寻求新的生存环境。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道德性贫困、知识性贫困、保障性贫困问题上,要有应对的解决办法,确保独立学院的健康、稳定、长久发展。
关键词
道德
性
贫困
知识性
贫困
保障性
贫困
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恐”还是“反贫”--与唐克军教授商榷
被引量:
1
1
作者
邱洪敏
郭星华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18,共4页
文摘
《论道德恐怖主义》一文从一个不能成立的前提假设出发,构造了名曰"道德恐怖主义"的"假想敌",根源在于对道德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它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片面强调人性,没能认识到道德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规范系统,否定了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道德范畴存在的必要性,表现出一种"道德虚无主义"的倾向;且将道德运行的正常机制视为"非常态",否认了民间自发的道德生机的正当性。道德在社会中有其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价值,当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反恐",而是反对中国社会陷入到普遍的道德贫困。
关键词
道德
恐怖主义
道德
虚无主义
道德
运行机制
道德
贫困
分类号
C913.9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高校“伪贫困生”背后的“真贫困”现象防范对策探析
2
作者
余莎莎
机构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
出处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文摘
以"伪贫困生"为关键词在网站进行检索,可以搜到100多万条相关信息,每年的开学便是这种现象的集中"喷发季"。在国家不断加大对资助资金投入的当下,贫困已经变得并不是那么可怕,可怕的是这些"伪贫困生"的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早已不仅是局限于经济上的贫困,更多的则是折射出某些学生的道德贫困和资助体系的制度贫困,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遏制这种现象的日益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关键词
“伪
贫困
生”
道德
贫困
制度
贫困
Keywords
"Pseudo Poor Student"
moral defects
system defects
分类号
G71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德贫困及其治理的乡村个案研究:基于信德的观测
被引量:
1
3
作者
林楠
童建军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山大学社科教育学院
出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基金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改革开放视域下我国社会意识变迁趋向与规律研究"(10zd&048)
2010年教育部社科研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乡村社会‘参与式’道德建设研究:基于婺源乡村的人类学调查"(10YJC720037)
2010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改革开放条件下公共道德贫困及其治理的乡村个案研究"(GD10YMK03)
文摘
当代中国乡村道德贫困问题研究缺乏从文化角度深度展开,亦没有对"公权力集团"做出阶层区分。以理坑村为例对乡村道德贫困现象进行探讨,村民的美德正在丧失仅为表象,村民信德失范不应完全被宏观地描述为社会文化变迁的必然结果,而更应从微观上将其视为村民间接和隐蔽地不满地方政府行为的形式和产物。这种不满源于基层政府的所作所为被村民解释为自利的不正当行为。村民对基层"公权力集团"成员不当的行为方式、不公的政策安排及腐化的人格形象的不满与怨恨无法直接申诉,转而向其他相对弱势社会群体宣泄,这是村民行事的逻辑,也是理坑村出现道德贫困现象的根本原因。"公权力集团"成员及治理方式的不公正动摇着乡村社会既有的道德结构和道德文化,瓦解着村民继续市场化的热情,衍生出道德贫困。这种道德贫困的本质应该被表述为特定政治制度安排和政治文化下的自我道德戕害和隐秘的反抗形式的间接表达。因此,中国乡村道德建设的首要对象必须发生转向,即由村民转向地方政府等公权力集团。
关键词
道德
贫困
个案研究
信德
Keywords
moral poverty
case study
virtue of honesty
分类号
B82-05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追求更有道德意蕴的核心素养
4
作者
高德胜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出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年第2期73-74,共2页
文摘
一、“关键能力”的道德贫困。首先,道德不是“关键能力”。与“可行能力”追求正义与平等不同,“关键能力”追求的是跟上技术与社会变化的能力,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优势的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指出,所谓“关键能力”其实就是“生存技能包”。一个人的"生存技能包"越丰富,就意味着在竞争中越能够取得优势,战胜别人。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生存技能
可行能力
道德
意蕴
技术与社会
道德
贫困
竞争
追求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新时代我国企业道德建设:前提、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
2
5
作者
靳欢欢
机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12,共6页
文摘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我国企业道德建设至关重要。从企业道德建设的前提来说,企业道德具有内生性,在企业向内的管理、向外的经营以及其整体社会定位上,始终内涵着道德的要求;同时,企业道德还具有外生性,新时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以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都在强烈呼唤企业道德的建设。而当前的企业道德建设正在陷入道德贫困化的困境之中,表现为企业不尊重职工、不诚信市场和不承担社会责任,寻其原因则主要包括企业自身道德意识淡漠之内因以及法律机制、公共舆论和社会道德风气之外因。对此,一是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驱动,使企业做到道德自律;二是要通过法制调控企业行为受到道德他律的约束和管控。只有自律和他律双重并举,才能助推企业走出道德困境,建设新时代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企业
道德
市场经济
道德
贫困
化
新时代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道德化贫困到能力贫困:论西方贫困观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
12
6
作者
宁亚芳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出处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2-120,共9页
文摘
西方贫困观演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从苏格拉底等区分需求和欲求形成的"以穷为恶"的道德化贫困观开始,之后演变成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义下的"以穷为荣"和文艺复兴以来祛道德化的"以穷为恶"。贫困观的祛道德化肯定了财富积累,从而为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初期产生的"工具性"贫困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原始资本积累和市场经济扩张的进程中,古典政治经济学倡导的"工具性"贫困观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导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依靠收入标准制定解决绝对贫困的措施。然而,市场经济不断更新着人们对需求的定义,"工具性"贫困观下的单维收入贫困对新环境下社会问题的解释力备受质疑。阿玛蒂亚·森能力贫困理论的提出则标志西方贫困观的根本性转变,能力贫困观以其实现了对贫困本质认知的回归为公众所接受,全球范围内的反贫困也在能力贫困观引致的"革命性"转变后转入多维贫困的视角。
关键词
道德
化
贫困
“工具性”
贫困
能力
贫困
多维
贫困
演变
分类号
C910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独立学院反贫困三大问题略论
7
作者
胡志华
机构
孝感学院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18,共2页
文摘
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潮流而产生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要从办学体制和模式上寻求新的生存环境。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道德性贫困、知识性贫困、保障性贫困问题上,要有应对的解决办法,确保独立学院的健康、稳定、长久发展。
关键词
道德
性
贫困
知识性
贫困
保障性
贫困
思考
分类号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反恐”还是“反贫”--与唐克军教授商榷
邱洪敏
郭星华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原文传递
2
高校“伪贫困生”背后的“真贫困”现象防范对策探析
余莎莎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道德贫困及其治理的乡村个案研究:基于信德的观测
林楠
童建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原文传递
4
追求更有道德意蕴的核心素养
高德胜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
0
原文传递
5
新时代我国企业道德建设:前提、困境及出路
靳欢欢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道德化贫困到能力贫困:论西方贫困观的演变与发展
宁亚芳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独立学院反贫困三大问题略论
胡志华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