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略论“文化—道德的人”的培养
- 1
-
-
作者
邵燕
方海涛
-
机构
嘉兴学院党委宣传部
-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5,共2页
-
文摘
"文化—道德的人"是自然的"最后目的"的哲学理念,对当下德育有着重大启示,昭示着德育不仅要培养个体对各类道德规范的遵守,还要实现个体对各类道德规范的自由把握,将道德实践视为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即人之所以实践道德是为了个体生命自我实现的需要。"文化—道德的人"的培养的前提是实现德育对自然(生活)的关照,核心是道德情感(道德自由感)的培养,关键是实现个体对两种道德的贯通,途径是在德育中引入审美教育(生命教育)机制。
-
关键词
文化—道德的人
道德自由感
社会性道德
宗教性道德
人文性道德
-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论美育对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姚颖超
-
机构
嘉兴学院文法学院
-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63-165,共3页
-
文摘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主要是要求人们用一系列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而审美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联结点在于审美对道德自由感的培养,个体服从社会道德规范的"他律"行为转为"自律"行为可以借助于审美来完成,具体体现为审美对个体崇高感的培养上面。因此对于高级情感日趋成熟、稳定的大学生,我们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引入审美教育机制,以改进方法,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
关键词
美育
思想政治教育
道德自由感
崇高感
-
Key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nse of moral liberty
sense of loftiness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试论以培养“文化-道德的人”为旨归的道德教育观
- 3
-
-
作者
方海涛
-
机构
嘉兴学院党委宣传部
-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0年第1期67-69,共3页
-
文摘
道德教育的意义并不在于知识符号本身,而在于这些知识符号所代表的生动而丰富的道德意蕴。那么,如何让受教育者走进该内涵深厚的意蕴中去,如何让受教育者获得该意蕴带来的感动,如何让受教育者在感动的同时体会到道德的力量,如何进一步由情感上的感动转化为道德上的自由感等即应成为学界必须加以关注的课题。因此,在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论前提下,如何将审美教育作为探寻道德意蕴、体验生命意义、寻找生活价值、生成道德自由感的重要工具,达到善恶由己的心境了悟,最终实现"文化-道德的人"的培养目标,成为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文化-道德的人
知识符号
道德自由感
-
Keywords
moral education
cultural and moral man
knowledge symbol
moral freedom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