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重新诠释利他价值基础的委托代理理论——一项深圳市社会工作者的调研发现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紫晗
《社会工作》
CSSCI
2019年第2期54-69,110,共17页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公务人员作为代理人往往基于自利立场进行行为选择,在集体行动中往往会因诱因不足导致代理人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在公共选择理论中关于委托代理关系最重要的发现。深圳市政府为提...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公务人员作为代理人往往基于自利立场进行行为选择,在集体行动中往往会因诱因不足导致代理人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在公共选择理论中关于委托代理关系最重要的发现。深圳市政府为提供更广泛公共服务,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形式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从而形成了类似于委托代理的公共管理关系。本文通过对深圳市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进行问卷调研,尝试寻找委托代理在社会工作行业的问题。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信念(利他主义价值观)能帮助社工部分克服委托代理情境中的"逆向选择"弊端,但是对于减少"道德风险"的问题却出现较为复杂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代理
同理心
同情满足
工作努力意愿
道德
疏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传统道德修养模式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泊
陈瑶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6-200,共5页
人的道德修养,不仅生成于其生活所依托的微生态,而且更为受制于其所处的宏观社会形态。任何脱离社会生活历史进程的道德实践无疑是一种自我放逐,必将处于逐步疏离化、边缘化的尴尬境地。社会形态由同质性向异质性的深度转换,必然要求传...
人的道德修养,不仅生成于其生活所依托的微生态,而且更为受制于其所处的宏观社会形态。任何脱离社会生活历史进程的道德实践无疑是一种自我放逐,必将处于逐步疏离化、边缘化的尴尬境地。社会形态由同质性向异质性的深度转换,必然要求传统道德修养模式要及时顺应和努力契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本真需求,逐步实现从封闭到开放、从整体到个性、从传统到现代、从理想到现实的整体性转型,以建构合乎中国当代社会公民生活方式和道德意愿的现代性道德修养模式,从而有力推进社会转型期道德实践的有序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
道德
修养
现代转型
社会生活
道德
疏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金瓶梅》的佛道书写与价值迷失
3
作者
梅东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绣像本《金瓶梅》的佛道书写着重其商业性、世俗层面的渲染,而对"超越性"层面较少涉及,小说人物对佛道二教的态度也是无关道德的,这种倾向实际上折射出《金瓶梅》对道德价值的"疏离"。围绕人性欲望与生命存在的冲...
绣像本《金瓶梅》的佛道书写着重其商业性、世俗层面的渲染,而对"超越性"层面较少涉及,小说人物对佛道二教的态度也是无关道德的,这种倾向实际上折射出《金瓶梅》对道德价值的"疏离"。围绕人性欲望与生命存在的冲突与纠葛,《金瓶梅》展现了一派道德"疏离"后的众声喧哗,因果报应、命运天定、养生节欲等佛道观念在人物命运故事中被重新审视,也被赋予多重含义,表现了佛道世界及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与多义性。小说的空幻结局昭示了小说家在道德"信仰"坍塌后的精神迷惘,它是晚明士人清醒认识人性之恶循环不已之后思想无所指归的时代表征,它的背后是儒家积极向上精神的丧失。《金瓶梅》道德"疏离"的背后是对道德更为深沉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佛道书写
道德
疏离
众声喧哗
精神迷失
原文传递
文人相轻:文学评论与评论文学
4
作者
龚祖培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4-42,共9页
文人相轻一直受"道德论"排斥。即使论道德也是单向思维,没有辩证关照。至于与道德无关的其他方面更无从关照。文人相轻的科学研究长期以来是空白。文人相轻的话语,十之八九是文学评论。文人相轻的发生,出于文人嫉妒和骄傲的...
文人相轻一直受"道德论"排斥。即使论道德也是单向思维,没有辩证关照。至于与道德无关的其他方面更无从关照。文人相轻的科学研究长期以来是空白。文人相轻的话语,十之八九是文学评论。文人相轻的发生,出于文人嫉妒和骄傲的心理驱力;由此产生的评论,以是否"公允"为标准衡量,缺乏前提,也弄错了对象。文人相轻的文本,有不少"有益"的"内存":既评论文学艺术,又创造文学艺术;既是方式,又是体裁。可以促进文学评论的发展和深化。在时空距离使道德关注疏离和淡化的现代以至将来,对相轻的文本审美体验和艺术欣赏成为可能。即使是"片面的深刻"也因其"精彩",成为与受众交流的第一切合点。其语言艺术对文学评论的语言建构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相轻
评论深入
道德
疏离
艺术之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的产生机制
被引量:
10
5
作者
马粤娴
严鸣
黄国华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70,共12页
相对于个人偏差行为,整个团队集体发生的组织偏差行为的后果对组织破坏性要严重得多。探讨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该行为是为了整个团队的现时利益,而由整个团队实施或认可的一种组织偏差行为。为了检验组织中的这种群体偏差行为构念...
相对于个人偏差行为,整个团队集体发生的组织偏差行为的后果对组织破坏性要严重得多。探讨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该行为是为了整个团队的现时利益,而由整个团队实施或认可的一种组织偏差行为。为了检验组织中的这种群体偏差行为构念的有效性,在研究1中对90位MBA和EMBA学生进行访谈,获得描述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的题项,并通过三阶段的题项筛选过程,进一步选取量表题项,对100位团队领导进行调查,发展了一个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借用社会学习理论及其道德疏离观点,提出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的产生机制模型,即非道德型领导通过团队道德疏离的中介作用,对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产生积极影响,而团队权力距离氛围正向调节非道德型领导对团队道德疏离的影响。为了验证该模型,通过研究2对12家公司的218位团队领导及其806位下属进行纵向调查研究,对模型中中介、调节和被调节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控制了组织控制系统的作用,非道德型领导仍然会通过团队道德疏离对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会随着团队中的权力距离氛围的增强而进一步加强。提出团队层面的组织偏差行为构念,并对其产生机制进行探讨,有利于深化组织偏差行为领域在团队层面的研究,也有助于管理者有效地发现、评估和降低该群体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偏差行为
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
非
道德
型领导
团队
道德
疏离
团队权力距离氛围
原文传递
题名
重新诠释利他价值基础的委托代理理论——一项深圳市社会工作者的调研发现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紫晗
机构
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
出处
《社会工作》
CSSCI
2019年第2期54-69,110,共17页
文摘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公务人员作为代理人往往基于自利立场进行行为选择,在集体行动中往往会因诱因不足导致代理人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在公共选择理论中关于委托代理关系最重要的发现。深圳市政府为提供更广泛公共服务,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形式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从而形成了类似于委托代理的公共管理关系。本文通过对深圳市社会工作者(以下简称"社工")进行问卷调研,尝试寻找委托代理在社会工作行业的问题。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信念(利他主义价值观)能帮助社工部分克服委托代理情境中的"逆向选择"弊端,但是对于减少"道德风险"的问题却出现较为复杂的情况。
关键词
委托代理
同理心
同情满足
工作努力意愿
道德
疏离
分类号
C916 [经济管理]
D630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传统道德修养模式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泊
陈瑶
机构
南通大学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南通大学杂志社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6-200,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 JC710 052)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MLD00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JD710021)
文摘
人的道德修养,不仅生成于其生活所依托的微生态,而且更为受制于其所处的宏观社会形态。任何脱离社会生活历史进程的道德实践无疑是一种自我放逐,必将处于逐步疏离化、边缘化的尴尬境地。社会形态由同质性向异质性的深度转换,必然要求传统道德修养模式要及时顺应和努力契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本真需求,逐步实现从封闭到开放、从整体到个性、从传统到现代、从理想到现实的整体性转型,以建构合乎中国当代社会公民生活方式和道德意愿的现代性道德修养模式,从而有力推进社会转型期道德实践的有序良性发展。
关键词
中华传统
道德
修养
现代转型
社会生活
道德
疏离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金瓶梅》的佛道书写与价值迷失
3
作者
梅东伟
机构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基金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明清通俗小说的神灵塑造与当代价值研究”(2019BWX002)阶段性成果
文摘
绣像本《金瓶梅》的佛道书写着重其商业性、世俗层面的渲染,而对"超越性"层面较少涉及,小说人物对佛道二教的态度也是无关道德的,这种倾向实际上折射出《金瓶梅》对道德价值的"疏离"。围绕人性欲望与生命存在的冲突与纠葛,《金瓶梅》展现了一派道德"疏离"后的众声喧哗,因果报应、命运天定、养生节欲等佛道观念在人物命运故事中被重新审视,也被赋予多重含义,表现了佛道世界及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与多义性。小说的空幻结局昭示了小说家在道德"信仰"坍塌后的精神迷惘,它是晚明士人清醒认识人性之恶循环不已之后思想无所指归的时代表征,它的背后是儒家积极向上精神的丧失。《金瓶梅》道德"疏离"的背后是对道德更为深沉的呼唤。
关键词
《金瓶梅》
佛道书写
道德
疏离
众声喧哗
精神迷失
Keywords
Jin Ping Mei
Buddhist and Taoist writing
morality weakening
noise
spiritual perplexity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文人相轻:文学评论与评论文学
4
作者
龚祖培
机构
成都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4-42,共9页
文摘
文人相轻一直受"道德论"排斥。即使论道德也是单向思维,没有辩证关照。至于与道德无关的其他方面更无从关照。文人相轻的科学研究长期以来是空白。文人相轻的话语,十之八九是文学评论。文人相轻的发生,出于文人嫉妒和骄傲的心理驱力;由此产生的评论,以是否"公允"为标准衡量,缺乏前提,也弄错了对象。文人相轻的文本,有不少"有益"的"内存":既评论文学艺术,又创造文学艺术;既是方式,又是体裁。可以促进文学评论的发展和深化。在时空距离使道德关注疏离和淡化的现代以至将来,对相轻的文本审美体验和艺术欣赏成为可能。即使是"片面的深刻"也因其"精彩",成为与受众交流的第一切合点。其语言艺术对文学评论的语言建构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文人相轻
评论深入
道德
疏离
艺术之根
Keywords
scholar scorn
deepen comment
moral disconnection
root of art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的产生机制
被引量:
10
5
作者
马粤娴
严鸣
黄国华
机构
广东金融学院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香港浸会大学商学院
出处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7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02103)
文摘
相对于个人偏差行为,整个团队集体发生的组织偏差行为的后果对组织破坏性要严重得多。探讨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该行为是为了整个团队的现时利益,而由整个团队实施或认可的一种组织偏差行为。为了检验组织中的这种群体偏差行为构念的有效性,在研究1中对90位MBA和EMBA学生进行访谈,获得描述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的题项,并通过三阶段的题项筛选过程,进一步选取量表题项,对100位团队领导进行调查,发展了一个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借用社会学习理论及其道德疏离观点,提出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的产生机制模型,即非道德型领导通过团队道德疏离的中介作用,对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产生积极影响,而团队权力距离氛围正向调节非道德型领导对团队道德疏离的影响。为了验证该模型,通过研究2对12家公司的218位团队领导及其806位下属进行纵向调查研究,对模型中中介、调节和被调节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控制了组织控制系统的作用,非道德型领导仍然会通过团队道德疏离对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会随着团队中的权力距离氛围的增强而进一步加强。提出团队层面的组织偏差行为构念,并对其产生机制进行探讨,有利于深化组织偏差行为领域在团队层面的研究,也有助于管理者有效地发现、评估和降低该群体行为。
关键词
组织偏差行为
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
非
道德
型领导
团队
道德
疏离
团队权力距离氛围
Keywords
organizational deviance
group collective organizational deviance
unethical leadership
group moral disengagement
group power distance climate
分类号
F272.9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重新诠释利他价值基础的委托代理理论——一项深圳市社会工作者的调研发现
黄紫晗
《社会工作》
CSSCI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传统道德修养模式的现代转型
孙泊
陈瑶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金瓶梅》的佛道书写与价值迷失
梅东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原文传递
4
文人相轻:文学评论与评论文学
龚祖培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的产生机制
马粤娴
严鸣
黄国华
《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