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制度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 |
陈筠泉
|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
1998 |
33
|
|
2
|
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 |
张光芒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7
|
|
3
|
从“五四”到“文革”: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终结——对一个“启蒙”与“反启蒙”命题的破解 |
张宝明
|
《河北学刊》
|
2003 |
12
|
|
4
|
加强道德教育和制度伦理建设 |
陈筠泉
|
《社会科学论坛》
|
1999 |
0 |
|
5
|
道德的形而上与形而下之惑 |
李培超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0 |
|
6
|
道德不是文学批评的有效尺度 |
万晓高
|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
2004 |
1
|
|
7
|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主义”之争与文学的两难选择 |
潘正文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0 |
|
8
|
启蒙,启蒙:启蒙的两难——我为什么不是一个道德形而上主义者 |
张宝明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4 |
1
|
|
9
|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主义与人文精神的资源 |
杨庆东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0 |
|
10
|
“高处不胜寒”──现代新儒学道德形而上的迷惘 |
李培超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11
|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缺失与“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世俗化 |
张全之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0 |
|
12
|
“后新儒学”对传统儒学实践观的省察 |
方红姣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3
|
论王船山的形而上道德史观 |
邓辉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4
|
儒家工夫中的理性与直觉——以李二曲的“静坐”与“澄原”工夫为例 |
常新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5
|
无奈还要多久 |
姚成丽
|
《青年思想家》
|
2005 |
0 |
|
16
|
“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的精神陷阱——当前学术界“二张”关于启蒙争论之我见 |
武善增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4 |
0 |
|
17
|
价值理性的恢复 |
翟振明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61
|
|
18
|
康德道德哲学的三个层次——《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述评 |
邓晓芒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42
|
|
19
|
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 |
刘笑敢
|
《中国哲学史》
CSSCI
|
2002 |
38
|
|
20
|
康德道德哲学详解 |
邓晓芒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