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 被引量:33
1
作者 陈筠泉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12,共6页
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伦理学问题变得十分突出。特别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伦理学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伦理学的出现与发展,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各种道德问题。例如,市场机制的经济活动需要伦理规范为之提供道德... 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伦理学问题变得十分突出。特别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伦理学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伦理学的出现与发展,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各种道德问题。例如,市场机制的经济活动需要伦理规范为之提供道德秩序;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更需要对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伦理 公民道德建设 道德体系 道德规范 心性伦理 制度伦理建设 规范伦理 应用伦理学 资本主义精神 道德形而上
原文传递
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光芒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关键词 文学思潮 道德形而上 中国新文学 尘埃落定 启蒙文学 文学观念 五四 八十年 政治意识形态 主义
下载PDF
从“五四”到“文革”: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终结——对一个“启蒙”与“反启蒙”命题的破解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宝明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106-110,共5页
张光芒的《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一文 ,将“蛊惑”人心的道德形而上的手段说成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启蒙作用” ,将真正意义上的启蒙文学的作用的微薄则说成是不自量力的“盲区” ,无疑是放弃了启蒙学者“形而下”的担待 ,使... 张光芒的《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一文 ,将“蛊惑”人心的道德形而上的手段说成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启蒙作用” ,将真正意义上的启蒙文学的作用的微薄则说成是不自量力的“盲区” ,无疑是放弃了启蒙学者“形而下”的担待 ,使本该清晰的启蒙与反启蒙的边界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 ,它又时时散发着“道德形而上”必须和政治实用主义结合才有用武之地的气息。与此相反 ,笔者欣赏并奉行“形而下”的所作所为 ,而不欣赏固意“牢化”的“形而上”诉求。人文精神应该是具体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和活生生的 ,而不是抽象的、观念的、僵死的和教条的 ,这才是文学生命的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形而上 启蒙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加强道德教育和制度伦理建设
4
作者 陈筠泉 《社会科学论坛》 1999年第1期37-39,共3页
当今中国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面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经济的市场化与经济的社会化。
关键词 制度伦理建设 道德教育 道德体系 道德规范 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道德形而上 心性修养 道德原则 职业道德
下载PDF
道德的形而上与形而下之惑
5
作者 李培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0-14,共5页
关键词 形而上与形而下 现代新儒学 道德形而上 道德工具论 道德的形上学 道德本体论 “返本开新” 道德规范 “理” 现实生活
下载PDF
道德不是文学批评的有效尺度 被引量:1
6
作者 万晓高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59-64,共6页
道德的多样性、差异性使道德批评陷入了主观主义,道德的功利性使道德批评与文学对象难以契合,道德形而上不能确证文学批评的合法性。文学价值不等同于道德价值。对文学内容的道德性改写是不合理的,用道德形而上/形而下既不能说明一部作... 道德的多样性、差异性使道德批评陷入了主观主义,道德的功利性使道德批评与文学对象难以契合,道德形而上不能确证文学批评的合法性。文学价值不等同于道德价值。对文学内容的道德性改写是不合理的,用道德形而上/形而下既不能说明一部作品、一个形象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也说明不了它们的美学价值。文学史不是道德史。"红色道德形而上"也弥合不了"政治伦理化"与"审美价值"之间的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文学 道德形而上 审美价值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主义”之争与文学的两难选择
7
作者 潘正文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84-84,95-99,共6页
张光芒的《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一文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论争。在此文中,张光芒从现象学角度出发,认为启蒙之所以至今仍是“未完成时”。是因为它一直未从事道德形而上的建设,超越性维度的缺失导致启蒙的根基只... 张光芒的《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一文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论争。在此文中,张光芒从现象学角度出发,认为启蒙之所以至今仍是“未完成时”。是因为它一直未从事道德形而上的建设,超越性维度的缺失导致启蒙的根基只能建立在沙滩上,作为“反启蒙”文学的“红色经典”对于当下文学建设可资借鉴的地方恰好在于它具有道德形而上的超越性“形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道德形而上 启蒙 伦理革命 张光芒 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
下载PDF
启蒙,启蒙:启蒙的两难——我为什么不是一个道德形而上主义者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宝明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65-69,共5页
启蒙作为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关键词,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重点和焦点,同时也是热点和难点。近一个时期文化界围绕启蒙问题展开的一场关于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命题的争论就颇为发人深思。对道德形而上主义的排斥并不意味着对道德本... 启蒙作为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关键词,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重点和焦点,同时也是热点和难点。近一个时期文化界围绕启蒙问题展开的一场关于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命题的争论就颇为发人深思。对道德形而上主义的排斥并不意味着对道德本身的排斥,恰恰相反,这更进一步证明我们时代的精神状态更需要道德。笔者并不担心道德在启蒙位置中的确立,也不害怕随着时代的需要新、旧道德之间发生的适度紧张以及创造性的转换,所有的只是对道德中心主义的忧心忡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定位 道德形而上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主义与人文精神的资源
9
作者 杨庆东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84-84,92-95,共5页
因张光芒的《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1]一文而起,在当前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的争鸣。综观这些争鸣,焦点集聚在两个方面:其一,道德形而上与道德形而下关系之争;其二,道德与文学关系之... 因张光芒的《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1]一文而起,在当前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的争鸣。综观这些争鸣,焦点集聚在两个方面:其一,道德形而上与道德形而下关系之争;其二,道德与文学关系之争。本文仅就前一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见解。至于后一个问题,笔者将在另一篇文章中专门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道德形而上 启蒙 伦理革命 道德传统 文化结构
下载PDF
“高处不胜寒”──现代新儒学道德形而上的迷惘
10
作者 李培超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68-72,共5页
“高处不胜寒”──现代新儒学道德形而上的迷惘李培超现代新儒学是指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以儒家学说为本位来吸纳、会通酉学的一个学术流派。迄今经过几代新儒者的薪火相传已蔚成学术园地里一片茂盛的森林,引世人瞩目。现代新儒学... “高处不胜寒”──现代新儒学道德形而上的迷惘李培超现代新儒学是指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以儒家学说为本位来吸纳、会通酉学的一个学术流派。迄今经过几代新儒者的薪火相传已蔚成学术园地里一片茂盛的森林,引世人瞩目。现代新儒学的全部理论核心和出发点就是关于形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学 道德形而上 儒家文化圈 中国文化 道德理性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儒学 宋明儒学 西方文化 中西文化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新文学的道德形而上与形而下问题争鸣(续一)——道德形而上缺失与“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世俗化
11
作者 张全之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84-84,88-92,共6页
从道德形而上角度反思百年中国新文学,是一个富有建设性和开拓性的课题。它“过去是将来也永远都是考察文学史的一个重要参照系”^[1],而不是像有人说的那样是一个“伪命题”^[2]。张光芒关于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研究思路至少给研究者提... 从道德形而上角度反思百年中国新文学,是一个富有建设性和开拓性的课题。它“过去是将来也永远都是考察文学史的一个重要参照系”^[1],而不是像有人说的那样是一个“伪命题”^[2]。张光芒关于道德形而上主义的研究思路至少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从观念领域切入新文学研究的一条重要通道,由此进入百年中国新文学的辉煌殿堂,我们会发现,由于道德形而上的缺失和道德实用主义的泛滥,新文学在发展途中出现了诸多偏差,有时甚至限制了新文学攀缘艺术顶峰的脚步。而这一切都是从“五四”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道德形而上 启蒙 伦理革命 文学史 审美主义
下载PDF
“后新儒学”对传统儒学实践观的省察
12
作者 方红姣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通过对牟宗三道德形而上哲学的反思,"后新儒学"认为当今儒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实践观的转变。传统的实践观内缩于心性修养和道德形而上的探求,主要偏向于道德的维度。"后新儒学"融摄马克思主义和船山哲学,提出以社... 通过对牟宗三道德形而上哲学的反思,"后新儒学"认为当今儒学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实践观的转变。传统的实践观内缩于心性修养和道德形而上的探求,主要偏向于道德的维度。"后新儒学"融摄马克思主义和船山哲学,提出以社会历史生活为总归的新的实践观,此种实践观旨在克服儒家传统实践观的缺陷,真正进入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新儒学 道德形而上 实践
下载PDF
论王船山的形而上道德史观
13
作者 邓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王船山将历史看作气化流行的过程,历史之本体则是气之本真———道之开展的过程,它包括“天道之本然”生成的自然历史和“在人之天道”创化的人文历史。历史首先是单纯的自然历史过程,然后是包容自然历史的人文历史的演变。真正的历史... 王船山将历史看作气化流行的过程,历史之本体则是气之本真———道之开展的过程,它包括“天道之本然”生成的自然历史和“在人之天道”创化的人文历史。历史首先是单纯的自然历史过程,然后是包容自然历史的人文历史的演变。真正的历史是人类依凭其“凝道生德”的形而上之人文道德自觉创化的人文历史,由此形成了王船山以“全其质”而“备其文”为目标的创化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历史观 道德形而上
下载PDF
儒家工夫中的理性与直觉——以李二曲的“静坐”与“澄原”工夫为例
14
作者 常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4-19,共6页
理性直觉是儒家体道的不二法门,它基于天道与人心同一、人心能够体道的原则。儒家主张向内直觉体验。这种理性直觉与佛道强调空寂的直觉体验有着本质的区别。李二曲道德哲学所提出的"静坐"与"澄源"的工夫论主张&qu... 理性直觉是儒家体道的不二法门,它基于天道与人心同一、人心能够体道的原则。儒家主张向内直觉体验。这种理性直觉与佛道强调空寂的直觉体验有着本质的区别。李二曲道德哲学所提出的"静坐"与"澄源"的工夫论主张"动"、"静"相宜,强调道德主体通过静默返照的修养工夫使心体之本然朗现,进而达到天理流行、浑然与物同体的精神境界。这种理性的直觉同时使二曲的道德形而上与审美呈现出一体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直觉 道德形而上 审美境界
下载PDF
无奈还要多久
15
作者 姚成丽 《青年思想家》 2005年第1期100-101,共2页
知识分子是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文化的主要载体,他们承担了文化传承和建设的责任。但是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在现实的压迫之下,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新文化的支离破碎。在庸碌无为的现实境遇中迷失了精神的追求和道德... 知识分子是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文化的主要载体,他们承担了文化传承和建设的责任。但是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在现实的压迫之下,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新文化的支离破碎。在庸碌无为的现实境遇中迷失了精神的追求和道德形而上的关怀。追求人性的复归,文化素养的升华和民族精神的重铸,成为知识分子心中的一个伤疤和忽隐忽现的破碎了的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形而上 无奈 追求 复归 实境 境遇 知识分子 文化素养 求和 民族精神
下载PDF
“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的精神陷阱——当前学术界“二张”关于启蒙争论之我见
16
作者 武善增 《河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2期70-73,共4页
人性价值立场的缺位与将“道德形而上主义”抱持为惟一价值立场的错位,使张光芒重构“道德形而上主义文学”的理论诉求导向了一种新的精神陷阱。这种精神陷阱就是“道德形而上主义”对人的建构所必然导致的“自杀”、“杀人”与“被杀”。
关键词 道德形而上 价值立场 精神陷阱
下载PDF
价值理性的恢复 被引量:61
17
作者 翟振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21,共7页
关键词 价值理性 经验主义 伦理学 人文主义 道德形而上
原文传递
康德道德哲学的三个层次——《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述评 被引量:42
18
作者 邓晓芒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9-28,共10页
本文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一书的三个层次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指出康德立足于普通人的道德意识而抽象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即“定言命令”的道德法则 ,这法则所派生的三种表达形式把道德意识逐步引向自由意志的自己立法 ... 本文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一书的三个层次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指出康德立足于普通人的道德意识而抽象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即“定言命令”的道德法则 ,这法则所派生的三种表达形式把道德意识逐步引向自由意志的自己立法 ,树立起道德主体的尊严 ,而由实践理性批判确定了自由意志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本文最后对康德的道德哲学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形而上 自由意志 定言命令 自律 敬重 实践理性
下载PDF
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 被引量:38
19
作者 刘笑敢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2年第1期32-40,共9页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哲学诠释的传统有密切关系,王弼和郭象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时期,自此以后,以较完整的经典注释的方式阐发思想家的哲学体系就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朱熹、王夫之是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高峰,牟宗三则...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哲学诠释的传统有密切关系,王弼和郭象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时期,自此以后,以较完整的经典注释的方式阐发思想家的哲学体系就成了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朱熹、王夫之是古代哲学诠释传统的高峰,牟宗三则是这一传统的现代代表。本文认为,西方诠释学从原则上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体系重构提供了很好的解释和论证,但西方诠释学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中国哲学的诠释传统,中国的哲学诠释传统的典型形式是以经典诠释的方式进行哲学体系的建构或重构,打破了西方诠释学理论所说的“诠释的循环”,从而构成了对西方诠释学的一种挑战,回答这种挑战就可以丰富和发展诠释学理论,并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适合于理解和说明中国哲学传统的诠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王弼 郭象 诠释学 道德形而上
下载PDF
康德道德哲学详解 被引量:18
20
作者 邓晓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4-47,共4页
对康德道德哲学三个层次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即通俗道德哲学、道德形而上学、实践理性批判。指出康德立足于普通人的道德意识而抽象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由此派生出三种表达方式把道德意识逐步引向自由意志的自我立法,使得行动... 对康德道德哲学三个层次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即通俗道德哲学、道德形而上学、实践理性批判。指出康德立足于普通人的道德意识而抽象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由此派生出三种表达方式把道德意识逐步引向自由意志的自我立法,使得行动主体具有了人格的尊严,并激发起“敬重”的道德情感,并最终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确立了自由意志在人类道德行为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对康德道德哲学进行梳理的同时,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资源进行了批判式的剖析和评价,认为东西方在道德领域应该加强对话和交流,从中吸取值得借鉴的道德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形而上 自由意志 实践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