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寓言与宗教情怀——论乔治·爱略特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7
1
作者 袁雪生 傅淑琴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3-106,共4页
乔治·爱略特的小说由于对道德问题的特别关注而成为道德的寓言,也饱含着强烈的宗教情怀。这种对人类命运的普遍同情与关注之情流露在爱略特思想里,贯穿于爱略特的创作中。正是对真挚道德的呼唤与宗教伦理的关怀使爱略特跃居为维多... 乔治·爱略特的小说由于对道德问题的特别关注而成为道德的寓言,也饱含着强烈的宗教情怀。这种对人类命运的普遍同情与关注之情流露在爱略特思想里,贯穿于爱略特的创作中。正是对真挚道德的呼唤与宗教伦理的关怀使爱略特跃居为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家中的佼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爱略特 小说 道德寓言 宗教情怀
下载PDF
邪恶黑暗中的希望之光——戈尔丁小说《蝇王》的伦理意义探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方群 曾春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14-116,共3页
《蝇王》是英国小说家戈尔丁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儿童探险小说,而是一本道德寓言小说。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中体现的善与恶的问题,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诠释。戈尔丁创作这本小说是对二次世界大战的... 《蝇王》是英国小说家戈尔丁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儿童探险小说,而是一本道德寓言小说。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中体现的善与恶的问题,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诠释。戈尔丁创作这本小说是对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他认为人性之恶是人类灾难的根本原因。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蝇王》有着十分深刻的伦理意义:小说"审恶"的艺术手法实现了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功能,而且小说中的宗教伦理理想也给处于悲观绝望中的人类指明了救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王》 道德寓言 审恶 宗教伦理
下载PDF
“上海梦魇”的道德寓言与错位书写——对影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风月》的重读 被引量:2
3
作者 包燕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26-331,共6页
本文从叙事和接受的双重视角,重读张艺谋和陈凯歌在90年代的旧上海影像写作《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风月》,主要探析两部电影的"上海梦魇"形象建构和道德化寓言写作,考察这种刻板叙事如何与大众的平面寓言抗拒和文化怀旧潜... 本文从叙事和接受的双重视角,重读张艺谋和陈凯歌在90年代的旧上海影像写作《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和《风月》,主要探析两部电影的"上海梦魇"形象建构和道德化寓言写作,考察这种刻板叙事如何与大众的平面寓言抗拒和文化怀旧潜流发生错位,从而阻止文本的流畅接受。同时指出,两位导演在旧上海影像中对本质主义和激进主义姿态的继续实践及所接收的尴尬回应,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他们向文化保守主义的逐步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风月》 上海梦魇 道德寓言 错位书写
下载PDF
战争机器、权力秩序与道德寓言——福克纳《寓言》的现代性语境及文本特征分析
4
作者 林斌 《世界文学研究》 2022年第3期435-446,共12页
曾经斩获美国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的《寓言》(1954)是福克纳的后期小说代表作。作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战场为背景,叙事架构宏大,尤其是人物众多,且绝大多数不具姓名,赋予了整个作品一种普适性的寓言特质,使其具备了现代主义... 曾经斩获美国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的《寓言》(1954)是福克纳的后期小说代表作。作品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战场为背景,叙事架构宏大,尤其是人物众多,且绝大多数不具姓名,赋予了整个作品一种普适性的寓言特质,使其具备了现代主义文学特征。本文在主要人物及其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透过人物塑造的特殊性来解析文本和语境的现代性,并从寓言性入手探索作品的道德立意,由此揭示反战主题背后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寓言 反战主题 权力秩序 道德寓言 现代性
下载PDF
美国宗教自传:从道德寓言到文学话语 被引量:1
5
作者 崔侃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25-28,共4页
美国宗教自传的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对美国社会道德体系的建构和维系以及对文学话语模式的影响两个方面。处在美国民族文学源头的《乔纳森.爱德华兹自述》和《富兰克林自传》,将清教思想主题化,不仅对美国社会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起了积... 美国宗教自传的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对美国社会道德体系的建构和维系以及对文学话语模式的影响两个方面。处在美国民族文学源头的《乔纳森.爱德华兹自述》和《富兰克林自传》,将清教思想主题化,不仅对美国社会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起了积极的建构与维系作用,而且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使清教思想在传记、小说、诗歌等不同文类中具有了主题意义,也使美国文学形成了简洁平易的语言风格和第一人称叙事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宗教自传 道德寓言 文学话语
下载PDF
享乐主义与伦理危机:爱德华·阿尔比的《欲望花园》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连桥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4期28-33,共6页
《欲望花园》是一部描写享乐主义的伦理悲剧,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因为追寻物质欲望的满足而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理性,并最终在兽性因子的控制下实施谋杀他人的伦理犯罪。通过故事讲述,作家刻意渲染一个幸福的家庭是如何在物质欲望的支配下一... 《欲望花园》是一部描写享乐主义的伦理悲剧,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因为追寻物质欲望的满足而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理性,并最终在兽性因子的控制下实施谋杀他人的伦理犯罪。通过故事讲述,作家刻意渲染一个幸福的家庭是如何在物质欲望的支配下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最终代表非理性意志的"享乐道德观"战胜了代表理性意志的"行善道德观"。论文援引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逐一分析作品中戏剧人物理性丧失、道德堕落、伦理缺位等伦理问题,以此窥视作家的伦理图景:通过书写戏剧人物的极端的"享乐道德观"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寄寓人们对于"行善道德观"的向往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欲望花园》 伦理选择 道德寓言
下载PDF
“斯芬克斯的第三只手臂”——论《三臂人》中的身份危机与道德寓言
7
作者 张连桥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第4期88-95,108,共9页
爱德华·阿尔比作品的《三臂人》是一部有关"道德失控"的寓言,剧中主角"第三只手臂"的出现与消失喻示着人类"斯芬克斯因子"的存在及其复杂性,展示出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剧本围绕着&qu... 爱德华·阿尔比作品的《三臂人》是一部有关"道德失控"的寓言,剧中主角"第三只手臂"的出现与消失喻示着人类"斯芬克斯因子"的存在及其复杂性,展示出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剧本围绕着"他自己"因为"第三只手臂"先后所遭遇的一系列伦理变故而展开,讲述了人们面对某种畸形与奇观趋之若鹜的怪像,由此引发的价值扭曲与道德失控的局面。论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紧扣剧中"第三只手臂"的出现这一核心伦理事件,剖析"他自己"的伦理遭遇与伦理选择的过程,探究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剧中人物道德失衡及背后的伦理动因,以此窥见剧作家的伦理旨趣:通过书写极端的道德失控,寄寓人们对于理想道德法则的向往与正确伦理秩序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三臂人》 身份危机 道德寓言
下载PDF
虚伪的道德审判——电影道德寓言的尼采式审视
8
作者 官炳新 李玖芳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1期102-102,共1页
文章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出发,探讨了电影中在维持政治正确性前提下所打造的善恶终有报的道德寓言的荒谬以及传统道德审判的虚伪本质。
关键词 道德寓言 道德审判 尼采 电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