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孟子心性之学的信仰维度——儒家道德善性的追根溯源与深层检讨
被引量:
2
1
作者
丁为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共9页
孟子是儒家心性之学的开创者,也是性善论的确立者,但无论是其对人之道德善性之存在根源的追溯,还是"尽心则知性知天"的追求指向,实际上都是一个并未得到确保的开放性体系。从其"此天之所与我者"来看,这一道德善性...
孟子是儒家心性之学的开创者,也是性善论的确立者,但无论是其对人之道德善性之存在根源的追溯,还是"尽心则知性知天"的追求指向,实际上都是一个并未得到确保的开放性体系。从其"此天之所与我者"来看,这一道德善性之天道依据不仅是通过人之"秉彝"来"遥接"与"遥承"的,而且还需要人"从其大体"之具体抉择与道德实践来承当;而从其"尽心则知性知天"的实践追求来看,则这种通过"尽心"方式所实现的"知"其实也只是具体、部分与观照性的知,永远无法达到性、天合一的地步。如果从殷周政权更替所形成的忧患意识、人文关怀及其历史积淀的角度看,则所谓"天之所与"又永远需要具体的历史际遇和时代势运来落实。这样一来,无论是"人性本善"的天道依据还是作为人生终极追求之"知性知天"的指向,实际上也就既需要人之实践抉择来具体承当,同时也必须一定的信仰蕴涵来作为其天人合德之最后弥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心
性
之学
信仰维度
道
德善
性
知
性
知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子心性之学的信仰维度——儒家道德善性的追根溯源与深层检讨
被引量:
2
1
作者
丁为祥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共9页
文摘
孟子是儒家心性之学的开创者,也是性善论的确立者,但无论是其对人之道德善性之存在根源的追溯,还是"尽心则知性知天"的追求指向,实际上都是一个并未得到确保的开放性体系。从其"此天之所与我者"来看,这一道德善性之天道依据不仅是通过人之"秉彝"来"遥接"与"遥承"的,而且还需要人"从其大体"之具体抉择与道德实践来承当;而从其"尽心则知性知天"的实践追求来看,则这种通过"尽心"方式所实现的"知"其实也只是具体、部分与观照性的知,永远无法达到性、天合一的地步。如果从殷周政权更替所形成的忧患意识、人文关怀及其历史积淀的角度看,则所谓"天之所与"又永远需要具体的历史际遇和时代势运来落实。这样一来,无论是"人性本善"的天道依据还是作为人生终极追求之"知性知天"的指向,实际上也就既需要人之实践抉择来具体承当,同时也必须一定的信仰蕴涵来作为其天人合德之最后弥合。
关键词
孟子
心
性
之学
信仰维度
道
德善
性
知
性
知天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孟子心性之学的信仰维度——儒家道德善性的追根溯源与深层检讨
丁为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