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天水道教洞窟与道士活动
1
作者 牛利利 刘永明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6-207,共12页
清代随着天水道教力量的不断增强,道士进入佛教石窟寺,在仙人崖石窟、华盖寺石窟、大像山石窟及木梯寺石窟等佛教石窟寺中营建道教洞窟,营建活动一直持续至民国时期。佛教石窟寺僧人对道教洞窟的营建秉持着一种包容接纳的态度,而道士除... 清代随着天水道教力量的不断增强,道士进入佛教石窟寺,在仙人崖石窟、华盖寺石窟、大像山石窟及木梯寺石窟等佛教石窟寺中营建道教洞窟,营建活动一直持续至民国时期。佛教石窟寺僧人对道教洞窟的营建秉持着一种包容接纳的态度,而道士除营建道教洞窟外,也积极维护和修缮佛教洞窟,这表明天水佛道二教并未因道教向佛教空间的不断渗透对立,而是在双方共同推动下形成了融汇共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天水 道教洞窟 道士活动
下载PDF
清代张掖道教洞窟遗存与道士活动
2
作者 程思尹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158,共8页
随着清代河西道教的力量增强,河西甘、肃两地逐渐出现道教洞窟。清顺治初年,河西道士在张掖民乐修建道教洞窟朝阳洞一处;雍乾至民国之间,道教力量持续增强,道士进入甘、肃的佛教石窟寺,将莫高窟、榆林窟、文殊山石窟、东千佛洞、童子寺... 随着清代河西道教的力量增强,河西甘、肃两地逐渐出现道教洞窟。清顺治初年,河西道士在张掖民乐修建道教洞窟朝阳洞一处;雍乾至民国之间,道教力量持续增强,道士进入甘、肃的佛教石窟寺,将莫高窟、榆林窟、文殊山石窟、东千佛洞、童子寺石窟等处的部分佛教洞窟改造为道教洞窟。张掖的道教洞窟遗存、道士活动与清代敦煌道教遗存相互呼应,展现了清代道教在河西地区的传播景象,显示出河西道教的又一次兴盛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张掖 道教传播 道教洞窟 道士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