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代天水道教洞窟与道士活动
- 1
-
-
作者
牛利利
刘永明
-
机构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6-207,共12页
-
基金
甘肃省历史文化研究与传播专项课题重点项目“甘肃石窟营造史”(2023ZD008)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敦煌与丝绸之路文明”(2021jbkyjd004)
甘肃省科技计划软科学专项“丝绸之路(甘肃段)文化景观溯源再现研究”(20CX4ZA084)。
-
文摘
清代随着天水道教力量的不断增强,道士进入佛教石窟寺,在仙人崖石窟、华盖寺石窟、大像山石窟及木梯寺石窟等佛教石窟寺中营建道教洞窟,营建活动一直持续至民国时期。佛教石窟寺僧人对道教洞窟的营建秉持着一种包容接纳的态度,而道士除营建道教洞窟外,也积极维护和修缮佛教洞窟,这表明天水佛道二教并未因道教向佛教空间的不断渗透对立,而是在双方共同推动下形成了融汇共生的关系。
-
关键词
清代
天水
道教洞窟
道士活动
-
分类号
B95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清代张掖道教洞窟遗存与道士活动
- 2
-
-
作者
程思尹
-
机构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158,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肃道教碑刻的调查与整理研究"(18BZJ041)。
-
文摘
随着清代河西道教的力量增强,河西甘、肃两地逐渐出现道教洞窟。清顺治初年,河西道士在张掖民乐修建道教洞窟朝阳洞一处;雍乾至民国之间,道教力量持续增强,道士进入甘、肃的佛教石窟寺,将莫高窟、榆林窟、文殊山石窟、东千佛洞、童子寺石窟等处的部分佛教洞窟改造为道教洞窟。张掖的道教洞窟遗存、道士活动与清代敦煌道教遗存相互呼应,展现了清代道教在河西地区的传播景象,显示出河西道教的又一次兴盛局面。
-
关键词
清代
张掖
道教传播
道教洞窟
道士活动
-
Keywords
Qing dynasty
Zhangye
spread of Taoism
Taoist caves
Taoist activities
-
分类号
K87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