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往”和“虚舟”:盛唐山水诗的玄趣和道境 被引量:8
1
作者 葛晓音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1,共8页
独往和虚舟是一对源自《庄子》的哲学概念,后来在两晋玄学、道教佛教典籍以及唐代诗文的各种语境中得到多重阐释,内涵愈益丰富。由于其理念本身以形象鲜明的比喻来表述,而且其含义最适合在描写隐逸生活和山水游赏的诗歌中充分发挥,因而... 独往和虚舟是一对源自《庄子》的哲学概念,后来在两晋玄学、道教佛教典籍以及唐代诗文的各种语境中得到多重阐释,内涵愈益丰富。由于其理念本身以形象鲜明的比喻来表述,而且其含义最适合在描写隐逸生活和山水游赏的诗歌中充分发挥,因而其意象自然化为山水诗意境的组成部分,从诗人的行迹和心境两方面表现盛唐诗人对超然物外、游于大道的妙悟。这就是盛唐山水诗独具"泠然独往"之趣的基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往 虚舟 妙悟 玄趣
原文传递
昆仑、黄帝神话传说与《庄子》寓言 被引量:3
2
作者 朱任飞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03-107,共5页
昆仑、黄帝神话传说与《庄子》寓言朱任飞在古代的世界各地,童年的人类多有对山的崇拜,关于神山的传说渊远流长:古印度的须弥山,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在古代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当是昆仑山。对山的崇拜是和对神的崇拜联系... 昆仑、黄帝神话传说与《庄子》寓言朱任飞在古代的世界各地,童年的人类多有对山的崇拜,关于神山的传说渊远流长:古印度的须弥山,古希腊的奥林匹斯山。在古代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当是昆仑山。对山的崇拜是和对神的崇拜联系在一起的。在原始初民的心目中,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神话传说 黄帝神话 《山海经》 昆仑山 昆仑之丘 中昆仑
下载PDF
陶渊明的音乐生活与诗歌世界 被引量:6
3
作者 范子烨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1-29,共29页
对于陶渊明"无弦琴"的故事,人们素来是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本文首先阐发了陶公"无弦琴"与老子哲学的密切关系,指出这件风流雅器实际上深寓着老子"有生于无"、"大音希声"和"有无相生&qu... 对于陶渊明"无弦琴"的故事,人们素来是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本文首先阐发了陶公"无弦琴"与老子哲学的密切关系,指出这件风流雅器实际上深寓着老子"有生于无"、"大音希声"和"有无相生"的哲学本体论理念,它显示的不仅是一种艺境——诗人的脱俗气质和艺术家的潇洒风流,更是一种道境——超越寰中、凌驾今古的终极性的哲理。在此基础上,本文全面考察了陶渊明的音乐艺术对其日常生活的渗透,诗人对自然之声的倾听与欣赏,对乐府诗的学习和模拟,与楚声音乐的关系以及诗人对历史上的音乐故事的重述与乐教思想的张扬等等。通过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本文不仅彻底推翻了前人关于陶公不懂音律的说法,而且充分揭示了陶公的诗歌创作与音乐艺术的密切关系,也彰显了陶公的爱乐精神,从而填补了我国诗歌与音乐之关系这一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弦琴 音乐 老子哲学 自然之声 乐府诗 楚声 乐教
原文传递
道境与禅境──沈从文、废名小说意蕴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厚均 《云梦学刊》 1997年第2期67-70,共4页
沈从文、废名虽同为京派作家,但二人创作在本质有着根本的区别:一个温婉,一个冷寂;一个恋生,一个厌世,这正分别代表了中国文化的道、禅精神。二人创作走向上的分歧与其出生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及家世密切相联。无论是沈从文的道... 沈从文、废名虽同为京派作家,但二人创作在本质有着根本的区别:一个温婉,一个冷寂;一个恋生,一个厌世,这正分别代表了中国文化的道、禅精神。二人创作走向上的分歧与其出生的自然环境、人文背景及家世密切相联。无论是沈从文的道还是废名的禅都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归,它们在寻求中西文化的融合上给人深刻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婉 冷寂 自然 宽优 短促
下载PDF
《庄子》“见独”的视野及其价值再思考——兼谈《感悟庄子》创作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明珠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8-32,共5页
"外天下"、"外物"、"外生"、"无古今"、"不死不生",集中体现了《庄子》"见独"的思想文化视野和价值。"外"、"无"的"玄之又玄",是超越而&qu... "外天下"、"外物"、"外生"、"无古今"、"不死不生",集中体现了《庄子》"见独"的思想文化视野和价值。"外"、"无"的"玄之又玄",是超越而"通于道"的理想追求。《庄子》打破了"象以尽意"的表达方式,而归因于"大象无形"之道性。从"象思维"视角,整体把握其"象思"、"象境",才能真正体悟《庄子》。《庄子》之道的核心,对自然之道的坚守和对人的心灵关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之道和最高关怀,无论对于历史还是现实,都具有常青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见独” “象思” “象
下载PDF
《庄子》的道思及其诗意表达——通《庄子》玄奥之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树人 李明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42,共5页
《庄子》的道思,乃是以“道通为一”的动态整体观为主线。这种道思是理性的概念思维之外的另一思路,即悟性的、诗意的“象思维”思路。这种思路所使用的表达语言也不同于概念思维思路使用的语言,而是诗意隐喻的语言。必须暂时悬置概念... 《庄子》的道思,乃是以“道通为一”的动态整体观为主线。这种道思是理性的概念思维之外的另一思路,即悟性的、诗意的“象思维”思路。这种思路所使用的表达语言也不同于概念思维思路使用的语言,而是诗意隐喻的语言。必须暂时悬置概念思维而借助悟性的“象思维”进入这种语境,才能真正把握《庄子》的道思。庄子正是以道思揭示出人性“欲壑难填”的弱点,而对人类自身异化作出深刻批判。庄子同时还揭示出人具有对于克服异化追求理想自由的善根,从而为人类摆脱精神危机点亮一盏明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象思维 诗意表达
下载PDF
物情与道境:《诗经》阐释中的植物审美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利荣 张筱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4-162,187,188,共11页
《诗经》及其历代《诗经》阐释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植物审美思想,这一思想可以溯源到以《诗经》为开端的古代草木之学。诗经草木之学涉及到物、情、道三个方面的内容。比兴在《诗经》中不仅是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段,更是人与自然交流的重要方... 《诗经》及其历代《诗经》阐释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植物审美思想,这一思想可以溯源到以《诗经》为开端的古代草木之学。诗经草木之学涉及到物、情、道三个方面的内容。比兴在《诗经》中不仅是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段,更是人与自然交流的重要方式,其独特的双主体性对话模式打开《诗经》中“物”“情”结合的开放式空间,这也为《诗经》植物审美的多维阐释提供了可能。在物我不断深入的对话中,《诗经》阐释中的植物审美最终走向“道境”,指向存在的本真,从而达于一种“有余”之境。对《诗经》草木之学的溯源及其研究,有助于理解古代植物审美的情思哲蕴,对重建人与自然的深层连接,重构当代中国植物审美的思想体系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植物审美 物情
下载PDF
茶与道教 被引量:1
8
作者 尹江铖 《中国茶叶加工》 2013年第4期51-54,共4页
茶与道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在道教的献醮仪式、医药丹道、法术科仪等方面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茶对修道生活中起到了一个揭示道气、维系道境的作用,这在道教茶诗中得到充分的表现。茶与道教关系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中国茶... 茶与道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在道教的献醮仪式、医药丹道、法术科仪等方面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茶对修道生活中起到了一个揭示道气、维系道境的作用,这在道教茶诗中得到充分的表现。茶与道教关系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中国茶道文化,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
下载PDF
寓大道于庖艺之中——伊尹、庖丁形象的典型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郑瑞侠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58,共6页
古代庖人包括宰人和膳夫,负责食物的加工和制作。庖人、烰人名称的由来,体现了先民对饮食制作者的器重。伊尹和庖丁是古代早期庖人形象的代表。伊尹、庖丁形象都是以技喻道,把实际操作提升到形而上的层面加以观照、显现,并有同类作品与... 古代庖人包括宰人和膳夫,负责食物的加工和制作。庖人、烰人名称的由来,体现了先民对饮食制作者的器重。伊尹和庖丁是古代早期庖人形象的代表。伊尹、庖丁形象都是以技喻道,把实际操作提升到形而上的层面加以观照、显现,并有同类作品与其辉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尹 庖丁 技艺
下载PDF
老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章句新释
10
作者 李海瑞 《老子学刊》 2018年第2期26-34,共9页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章句是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精髓与核心,是解说老子思想的逻辑起点与认知基础。在本章中,老子大道至简,把'道'是什么?宇宙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本体论,人们应怎样看待宇宙万物?如何识'道'的认...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章句是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精髓与核心,是解说老子思想的逻辑起点与认知基础。在本章中,老子大道至简,把'道'是什么?宇宙是什么?是怎样产生的本体论,人们应怎样看待宇宙万物?如何识'道'的认识论,如何循'道'而行才能合'道'的方法论一以贯之地融会于寥寥数言中;道出老子著撰《道德经》使人们识'道体'入'道门',指导人们认识宇宙本源,总结规律把握'道'的显现以认知'道','为无为而不争'以达天下自定自化'道境'的思想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本源 辩证法 ”理
原文传递
不同的世界与不同的爱:从“濠梁之辩”看庄、惠殊途
11
作者 刘涛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4-236,共3页
濠梁之辩以惠子之问开端,惠子质疑类与类之间相知的可能性,庄子则以人与人之间相知是否可能的问题来试图化解惠子的辩难,然而惠子复以质疑个体与个体之间相知的可能性反诘庄子;濠梁之辩以庄子之答结束,然而庄子之答的逻辑存在片面性,若... 濠梁之辩以惠子之问开端,惠子质疑类与类之间相知的可能性,庄子则以人与人之间相知是否可能的问题来试图化解惠子的辩难,然而惠子复以质疑个体与个体之间相知的可能性反诘庄子;濠梁之辩以庄子之答结束,然而庄子之答的逻辑存在片面性,若从另一角度解释,也可认为其是庄子对惠子的姑且之答。庄子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但又认为万物通过道而得以整合;在道境观照下,庄子所言的鱼之乐,既不是与道体合一的纯粹抽象的感受,也不是鱼自身所体验的感受,而是两者相融的特殊精神形态。惠子虽然言"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但其所见的"天地一体"实则是平铺的一体,其所言的"泛爱万物"实则是机械地爱物。惠子"以形观形"的思维方式与庄子"以性观性"的道境视野相别殊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惠子 濠梁之辩 鱼之乐
原文传递
略论庄子关于“道”的思想
12
作者 靳瑞霞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12期25-27,共3页
庄子由老子对道的客观实体性的强调转入对精神性的阐发,讨论了"美"、"真"与"道"的关系,并提出了道境和体道的人的概念。他指出人要顺应自然之真,从而获得美,才能达到人生无限自由之道境。
关键词 庄子 老子 大宗师 价值学 天地之美 人生 自由 儒家 个体生命
下载PDF
在道境中的超越——略论庄子的心灵深度
13
作者 赖永兵 《南方论刊》 2009年第6期95-96,共2页
庄子有着一颗深邃的"心",他努力地在心灵深处铺就着一条走向绝对自由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通过"坐忘"——"心斋"——"守神"的澄明工夫将心灵虚无化,进而使其在与"道"契合无间的过程... 庄子有着一颗深邃的"心",他努力地在心灵深处铺就着一条走向绝对自由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通过"坐忘"——"心斋"——"守神"的澄明工夫将心灵虚无化,进而使其在与"道"契合无间的过程中实现在道境中的游心逍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澄明 游心逍遥
下载PDF
庄子“游”义考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敏明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29,共3页
"游"是庄子思想非常特殊的用语,庄子大量使用"游"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本文通过考论,得出其中特殊用法的"游"的本义是指无所为而为的精神自由活动,"游"的表现形态有外游、内游和至游之分,相应的... "游"是庄子思想非常特殊的用语,庄子大量使用"游"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本文通过考论,得出其中特殊用法的"游"的本义是指无所为而为的精神自由活动,"游"的表现形态有外游、内游和至游之分,相应的则有物境、心境和道境三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游与物 内游与心 至游与
原文传递
试析存在论视域的先秦道家审美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涛 《唐都学刊》 2003年第4期34-38,共5页
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视野辨析先秦道家学说的存在论本质。道家的审美观念是基于"道境"的生存论体验,对"道境"的体悟决定了其对"本真美"的言说方式。这与儒家的审美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关键词 存在论 先秦 审美观 生存体验
下载PDF
汤显祖“闲”的美学
16
作者 司徒秀英 《文化遗产》 CSSCI 2016年第6期18-29,共12页
本文讨论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上计时决然逆转仕途方向,弃官休居临川,远思近观下,对人生处境的新理解。笔者尝试从其转化中的人生观进而探讨汤显祖对境而生的"闲"情和可能涉及的美境。汤显祖上计期间自弃续任遂昌知县,... 本文讨论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上计时决然逆转仕途方向,弃官休居临川,远思近观下,对人生处境的新理解。笔者尝试从其转化中的人生观进而探讨汤显祖对境而生的"闲"情和可能涉及的美境。汤显祖上计期间自弃续任遂昌知县,不但表达他对人生方向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同时表现出他"性情"的底蕴。我们推想他家居临川后,对山水、诗文甚至戏曲的美学态度和价值,都逐渐成熟。人生安身于立"功"求名的领域还是心灵归依"闲"逸的世界,是他一直在探索的。家居后接触到的闲人闲境,令他更了解自己的真正心灵需求和生活方式。从另一角度看,由于他心灵向度的转化和提高,使他从日常生活里悟出"闲"的美学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闲情 性相自如 袁世振 达观
下载PDF
论陶弼旅桂风物诗的哲理意味
17
作者 宋坚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2期39-43,共5页
陶弼在旅桂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留下了大量描绘风土、吟咏性情的风物诗,这些风物诗往往于花草树木、田园风景和山水风貌的抒写中,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情感,体现了宋诗"以哲理入诗"的特点。诗中既有百味杂陈的人生况味,深含旷... 陶弼在旅桂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留下了大量描绘风土、吟咏性情的风物诗,这些风物诗往往于花草树木、田园风景和山水风貌的抒写中,融入了诗人的思想情感,体现了宋诗"以哲理入诗"的特点。诗中既有百味杂陈的人生况味,深含旷远高古的道境禅理,又内蓄着丰厚绵缈的历史意蕴,饱含了深刻隽永的哲理意味。诗风清新自然而寓意深刻,是八桂风物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其中的绵缈情思和深刻意蕴,值得后人不断地寻索玩味,并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弼 风物诗 人生况味 禅理 历史意蕴 哲理意味 深刻寓意
下载PDF
禅宗美学意境在香器设计中的表现研究——以“弗居”产品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付璟 邓莉文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7年第2期52-53,共2页
佛教自西域传入中国后,逐渐演化为中国禅宗,既包括了中印文化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结晶。受三家思想影响的中国古典美学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情趣的禅宗美学。禅宗美学意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和谐之境、妙道之境... 佛教自西域传入中国后,逐渐演化为中国禅宗,既包括了中印文化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结晶。受三家思想影响的中国古典美学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情趣的禅宗美学。禅宗美学意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和谐之境、妙道之境、圆融之境。通过分析禅意原创家居品牌"弗居"香器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如何构建禅宗美学三种意境,来阐明禅意的表现形式与方法有:意象赋予、符号提取、造型提炼。令禅意空间产品,成为国内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美学 和谐之 圆融之 弗居
下载PDF
罗伯特·勃莱诗歌中的中国古代诗人
19
作者 王维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4-86,共3页
罗伯特·勃莱是美国当今诗坛的著名诗人,他非常喜欢中国古代诗人,在他的诗集当中也出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影子。勃莱笔下的中国诗人包括杜甫、陶渊明以及王维。他之所以选取他们,一方面是由于这些诗人都有过隐居生活,擅长描写自然风... 罗伯特·勃莱是美国当今诗坛的著名诗人,他非常喜欢中国古代诗人,在他的诗集当中也出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影子。勃莱笔下的中国诗人包括杜甫、陶渊明以及王维。他之所以选取他们,一方面是由于这些诗人都有过隐居生活,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另一方面则是与这些诗人身上的道家思想产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勃莱 中国古代诗人 自然风光
下载PDF
应用“ 模拟公司”教学方法要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
20
作者 关秀霞 王宇 李玉琳 《中国科技财富》 2010年第22期57-57,共1页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职业育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中,以职业岗位工作为导向的“模拟公司”教学方法,以真这的职业环境依托,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模拟公司、模拟环、岗位角色、工作岗位、实践能力、职业精神、职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