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敦煌本《老子变化经》研究之二──成书年代考订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刘屹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8-144,共7页
-
文摘
在质疑《变化经》“汉末成书说”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根据南北朝末和唐宋道书,试着将敦煌本卷首残缺部分补齐。然后重点从经中老子具有绝对之先的地位和老子平王时出关说展开讨论,提出《变化经》应该成书于南北朝末至隋代,而非汉末成书。
-
关键词
老子
道之体
道之先
出关
平王时
幽王时
-
分类号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从“吾丧我”和“道”看庄子“齐物”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赵庙祥
-
机构
汉中行政学院
-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97,共7页
-
文摘
"吾丧我"是道家大德在气功修炼中亲证的极高境界,呈现出主客合一、空虚寂静、独立自在、自身同一、无边无际等极其神奇的境状特征,由此意味"吾丧我"属于形上超越境界;道之体也是道家大德在气功修炼中亲证的与"吾丧我"相同的形上超越境界,但庄子从不同角度视其为道之体和"吾丧我";庄子之"齐物",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融入道之体或"吾丧我"境界,齐化为毫无差别的虚寂之"一",可见其"齐物"与道之体和"吾丧我"都是通过气功途径达到的同一形上超越境界。
-
关键词
齐物
吾丧我
道之体
气功
超越境界
-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读阴阳二环之体会
- 3
-
-
作者
张理穷
-
出处
《中国道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3,共2页
-
文摘
《中国道教》1998年1期上,看到刘崇汉道长《玄机妙理一物中》一文,颇有感受,因不避简陋,补充数语,以供同道者探讨。古圣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本不可说无法道,谓之常道,乃道之本体。阴阳者即可道,为可说之理也。道本虚无,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时空,...
-
关键词
阴阳之变
二环
一阴一阳之谓道
真空妙有
不可测
变化无穷
中国道教
道之体
混化
可测度
-
分类号
B95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淮南子》道论思想述评
- 4
-
-
作者
刘艳
-
机构
安徽大学哲学系
-
出处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0-113,共4页
-
文摘
道论思想在《淮南子》复杂的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其本体论、宇宙论还是养生论都是围绕着"道"展开的。然而,其道论也可以从道之体、道之用以及道之体用关系等三个方面来展开。从道之体来看,其作为宇宙之本原,是万物得以存在的依据,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性质;从其形而下之"用"来看,则是"无为";从道之体用关系来看,《淮南子》中的"无为"与"道"之内涵互为表里,并且使"道"体更加丰富。
-
关键词
《淮南子》
道论
道之体
道之用
-
Keywords
Huainanzi
Tao
Ti
Yong
-
分类号
B23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老子“道之德”思想探析
- 5
-
-
作者
赵庙祥
-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委党校
-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2-26,共5页
-
文摘
"德"原为"施与"之义。《老子》中"德"的基本涵义是指道的功能,表现为道在宇宙中的地位、力量和作用及实现其力量、作用的方式等。研究者通常将道的这一方面称为"道之德"或道之用。老子道之德思想集中体现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命题中,其形成以他在虚极静笃的玄鉴直觉中亲证、体悟的道体境状为形而上依据,以理性思维为认知方式。把握老子"道之德"思想是理解其哲学体系的关键环节。
-
关键词
老子哲学
道德经
道之德
道之体
-
Keywords
Lao Tzu' s philosophy
Tao te Ching
virtue in Tao
system of Tao
-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试论八卦图的视向
- 6
-
-
作者
李庆详
-
机构
山东临清刺绣厂
-
出处
《周易研究》
1994年第4期77-78,59,共3页
-
文摘
试论八卦图的视向李庆详在当前的“易”学研究领域,存在着一种模糊认识,这就是八卦图的视向。关于这一点,人们普遍认为,当描绘八卦图时,从里往外看和从外往里看,结果是一样的。当问及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的视向时,人们大多数认为,其视向是一致的:要么都往里看...
-
关键词
后天八卦
先天八卦图
视向
气功理论
《性命圭旨》
往里看
往外看
道之体
子午周天
卯酉周天
-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