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伦理学之后”的实践哲学:对老子形而上学的模型论解读
被引量:
5
1
作者
邓晓芒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4-155,180,共13页
借用康德伦理学的"模型论"来分析老子的形而上学,可以更为准确和清晰地解读老子《道德经》中所呈现出来的"伦理学之后"的理论体系。在作为"总纲"的第一章中,老子的"道"以宇宙生成论为模型表达...
借用康德伦理学的"模型论"来分析老子的形而上学,可以更为准确和清晰地解读老子《道德经》中所呈现出来的"伦理学之后"的理论体系。在作为"总纲"的第一章中,老子的"道"以宇宙生成论为模型表达了"常道"的实践本质,即无名、无欲和无为的实践原则。在这一模型中,道作为"生"表明了宇宙整体之所以统一的原因,作为"一"则体现了宇宙整体统一的方式。道的运行模型体现了从无中生有到有无相生的辩证法,但这种辩证法是不彻底的。一旦老子的实践模型从人生隐喻坐实为可供操作的独门绝技,就将失去其提升道德的作用,而成为老谋深算地混迹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的生存策略;从清高恬淡、超然物外的高尚的人生境界堕落为圆滑阴损、精于算计的处世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论
形而上学
伦理学之后
道
与
名
无为和有为
原文传递
释读《老子》首章的新视角
被引量:
2
2
作者
鲁亚曦
《老子学刊》
2017年第2期84-96,共13页
《老子》首章一开始就将天人两分以及自然与自由对立的问题摆到了读者面前。首句以'道''名'对文,分别就对道的把握结果与对人的把握能力进行了互动探讨;然后以人之三种把握能力去把握道用(即'德')之三重性质,...
《老子》首章一开始就将天人两分以及自然与自由对立的问题摆到了读者面前。首句以'道''名'对文,分别就对道的把握结果与对人的把握能力进行了互动探讨;然后以人之三种把握能力去把握道用(即'德')之三重性质,并以宇宙发生论和女性成长论为例,得出了道用三阶'玄无有'的普遍存在形态与发生规律的知识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与
名
玄无有
道
用三阶
原文传递
试析冯从吾对道家的态度及其学术观念
3
作者
孙学功
陈战峰
《唐都学刊》
2007年第2期77-80,共4页
冯从吾为晚明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是关学在明代的集大成者。其学术特点是继承了关学重会通的优良传统,做到了远接孔孟之真精神,近将程朱陆王而一之,而“其于异端是非之界,则辨之不遗余力”。冯从吾对道家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批判,其...
冯从吾为晚明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是关学在明代的集大成者。其学术特点是继承了关学重会通的优良传统,做到了远接孔孟之真精神,近将程朱陆王而一之,而“其于异端是非之界,则辨之不遗余力”。冯从吾对道家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批判,其学术观念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是完全成立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客观,不科学,因为他看不到道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冯从吾对道家的批判,是冯从吾区别于其他理学家的一个学术特色,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冯从吾对道家的批判,对于我们今天一分为二地科学客观全面地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道家思想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对理解道家思想的消极历史影响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与
名
愚民主义
放言肆行
性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伦理学之后”的实践哲学:对老子形而上学的模型论解读
被引量:
5
1
作者
邓晓芒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4-155,180,共13页
文摘
借用康德伦理学的"模型论"来分析老子的形而上学,可以更为准确和清晰地解读老子《道德经》中所呈现出来的"伦理学之后"的理论体系。在作为"总纲"的第一章中,老子的"道"以宇宙生成论为模型表达了"常道"的实践本质,即无名、无欲和无为的实践原则。在这一模型中,道作为"生"表明了宇宙整体之所以统一的原因,作为"一"则体现了宇宙整体统一的方式。道的运行模型体现了从无中生有到有无相生的辩证法,但这种辩证法是不彻底的。一旦老子的实践模型从人生隐喻坐实为可供操作的独门绝技,就将失去其提升道德的作用,而成为老谋深算地混迹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的生存策略;从清高恬淡、超然物外的高尚的人生境界堕落为圆滑阴损、精于算计的处世技巧。
关键词
模型论
形而上学
伦理学之后
道
与
名
无为和有为
Keywords
model theory
metaphysics
after ethics
Dao and Ming
inaction and no action
分类号
B82-0 [哲学宗教—伦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释读《老子》首章的新视角
被引量:
2
2
作者
鲁亚曦
机构
不详
出处
《老子学刊》
2017年第2期84-96,共13页
文摘
《老子》首章一开始就将天人两分以及自然与自由对立的问题摆到了读者面前。首句以'道''名'对文,分别就对道的把握结果与对人的把握能力进行了互动探讨;然后以人之三种把握能力去把握道用(即'德')之三重性质,并以宇宙发生论和女性成长论为例,得出了道用三阶'玄无有'的普遍存在形态与发生规律的知识论结果。
关键词
道
与
名
玄无有
道
用三阶
分类号
B223.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试析冯从吾对道家的态度及其学术观念
3
作者
孙学功
陈战峰
机构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社科部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处
《唐都学刊》
2007年第2期77-80,共4页
基金
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安传统哲学思想与现代西安观念"课题研究成果之一(05F302)
文摘
冯从吾为晚明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是关学在明代的集大成者。其学术特点是继承了关学重会通的优良传统,做到了远接孔孟之真精神,近将程朱陆王而一之,而“其于异端是非之界,则辨之不遗余力”。冯从吾对道家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批判,其学术观念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是完全成立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客观,不科学,因为他看不到道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冯从吾对道家的批判,是冯从吾区别于其他理学家的一个学术特色,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冯从吾对道家的批判,对于我们今天一分为二地科学客观全面地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道家思想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对理解道家思想的消极历史影响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道
与
名
愚民主义
放言肆行
性善
Keywords
morality and fame
obscurantism
unbridled speech and behavior
kind-oriented nature
分类号
B958 [哲学宗教—宗教学]
K2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伦理学之后”的实践哲学:对老子形而上学的模型论解读
邓晓芒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5
原文传递
2
释读《老子》首章的新视角
鲁亚曦
《老子学刊》
2017
2
原文传递
3
试析冯从吾对道家的态度及其学术观念
孙学功
陈战峰
《唐都学刊》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