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膀胱病的临床尿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卫中庆 田成功 +6 位作者 Gommert van Koeveringe 王昱 孙则禹 于洪波 易超然 陈炜 Philip van Kerrebreck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5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膀胱病(DCP)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探讨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减少晚期DCP的发生,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糖尿病患者病程分为:早期DCP患者组(32例),晚期DCP组(28例)及非糖尿病人群对照组(22例)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测定,... 目的观察糖尿病膀胱病(DCP)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探讨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减少晚期DCP的发生,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糖尿病患者病程分为:早期DCP患者组(32例),晚期DCP组(28例)及非糖尿病人群对照组(22例)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测定,获得最大尿流率、排尿量、初始感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压力、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膀胱颈压、最大尿道压及括约肌肌电图等参数,对以上数据作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早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偏低[(15.97±5.71)ml/s,P<0.05],逼尿肌活动亢进(占59%),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占37.5%);而晚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明显下降[(8.75±4.20)ml/s,P<0.01],膀胱容量增加[(472.5±32.9)ml,P<0.01],残余尿量增多[(62.59±19.87)ml,P<0.01],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有膀胱尿道的动力学改变,以逼尿肌活动功能亢进、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较常见,晚期以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为主,建议对DCP患者早期就应给予干预,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膀胱病 尿动力学 尿病患者 膀胱病 动力学研究 尿收缩功能 尿动力学改变 最大尿流率 早期诊治 正常对照组
下载PDF
膀胱感觉功能减弱在膀胱活动低下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秀琳 王光杰 +4 位作者 俎树禄 徐洋 徐祗顺 刘玉强 王绍勇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5-226,共2页
低活动膀胱(underactive bladder,UAB)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下尿路功能障碍,近期已成为研究热点[1].非梗阻性非神经源性UAB因为病因不明确,一般被归为特发性UAB,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特发性UAB大鼠逼尿肌收缩... 低活动膀胱(underactive bladder,UAB)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下尿路功能障碍,近期已成为研究热点[1].非梗阻性非神经源性UAB因为病因不明确,一般被归为特发性UAB,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特发性UAB大鼠逼尿肌收缩功能并未降低,但容积感觉阈值升高,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UAB的发生是膀胱感觉传入障碍使逼尿肌未被激活所造成[2-5].为进一步验证这一假设,我们比较了特发性UAB患者与膀胱感觉增强(increased sensitivity,IS)患者、具有不稳定收缩(detrusor overactivity,DO)的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储尿期的膀胱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感觉功能 尿收缩功能 尿功能障碍 发病 病理生理机制 压力性尿失禁 非神经源性
原文传递
五苓胶囊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强 李琰峰 +5 位作者 徐凌 薛文瑞 徐岳 王伟 李响 胡小鹏 《北京中医药》 2014年第10期726-729,共4页
目的观察五苓胶囊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五苓胶囊,同时辅助功能锻炼。对照组常规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同时辅助功能... 目的观察五苓胶囊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五苓胶囊,同时辅助功能锻炼。对照组常规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同时辅助功能锻炼。观察患者治疗6个月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B超、尿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膀胱收缩力明显增强,最大尿流率提高,残余尿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胶囊可增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术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并显著改善排尿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尿收缩功能 五苓胶囊 补肾 益气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膀胱出口梗阻患者逼尿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4
作者 袁丹 陈映鹤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928-929,共2页
关键词 膀胱出口梗阻 尿细胞 尿不稳定 细胞因子 尿收缩功能 患者
下载PDF
不同程度膀胱出口梗阻状态下逼尿肌做功能力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宁 满立波 +3 位作者 何峰 黄广林 周宁 朱晓菲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0-311,共2页
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 let obstruction,BOO)可导致逼尿肌收缩功能代偿性升高,在尿动力学检查中表现为逼尿肌收缩压升高而尿流率减低,即"高压低流"现象[1-2].但是,BOO引起的膀胱做功改变尚未得到研究.本研究对2002年1月至2011年... 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 let obstruction,BOO)可导致逼尿肌收缩功能代偿性升高,在尿动力学检查中表现为逼尿肌收缩压升高而尿流率减低,即"高压低流"现象[1-2].但是,BOO引起的膀胱做功改变尚未得到研究.本研究对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一组BOO患者的逼尿肌做功能力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梗阻程度对做功参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收缩功能 膀胱出口梗阻 做功 力分析 状态 尿动力学检查 收缩压升高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椎管内注射利多卡因及舒芬太尼对下尿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Ed T. Kamphuis Peter W. Kuipers +3 位作者 Ger E. van Venrooij Cot J. Kalkman 潘鹏(译) 李文志(校) 《麻醉与镇痛》 2009年第6期75-80,共6页
背景椎管内阻滞可以扰乱排尿反射,即使感觉阻滞恢复到S3节段,膀胱功能仍未完全恢复。经椎管内给予阿片类药物,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因此,本研究探讨椎管内注射利多卡因及舒芬太尼对下尿道功能的影响。方法10例择期... 背景椎管内阻滞可以扰乱排尿反射,即使感觉阻滞恢复到S3节段,膀胱功能仍未完全恢复。经椎管内给予阿片类药物,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因此,本研究探讨椎管内注射利多卡因及舒芬太尼对下尿道功能的影响。方法10例择期行下肢矫形手术的健康男性青年患者置入充盈性膀胱测压导管。记录基础指标后,给予100mg重比重利多卡因及20μg舒芬太尼行椎管内阻滞。手术后,记录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情况,并进行尿流动力学监测至患者可以自主完全排空膀胱。结果椎管内阻滞后,患者出现排尿感觉的时间为240(37)分钟,但此时患者无法自主排尿。膀胱充盈最大容量时,当感觉阻滞恢复到S2节段时,有6例患者有排尿感觉,其余4例患者恢复到S3节段时有排尿感觉,并且此期间未记录到膀胱逼尿肌收缩。椎管内阻滞后,患者可以自主完全排空膀胱的时间为332(52)分钟。具有排尿感觉至可以自主完全排空膀胱的时间间隔为90分钟。结论应用重比重利多卡因及舒芬太尼进行椎管内阻滞后,膀胱收缩功能恢复迟于感觉阻滞恢复到S3节段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比重利多卡因 椎管内注射 舒芬太尼 功能恢复 尿收缩功能 尿 椎管内阻滞 感觉阻滞
原文传递
术前逼尿肌收缩功能测定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王铀 陈乐意 +2 位作者 王曦 王贻 熊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尿收缩功能 测定
下载PDF
前列冲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春和 秦国政 +2 位作者 陈天波 李焱风 丁世霖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7-42,共6页
目的:观察前列冲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尿动力学检查逼尿肌收缩力分级为极弱(VW)和弱减(W-)、弱加(W+)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前列冲剂,对照组服... 目的:观察前列冲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尿动力学检查逼尿肌收缩力分级为极弱(VW)和弱减(W-)、弱加(W+)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主要观察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前列冲剂,对照组服通尿灵,8周为1疗程,观察1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76.6%;对照组临床显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66.7%(P<0.05)。治疗组Ⅰ-PSS评分、膀胱剩余尿量平均减少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促进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恢复方面较对照组有更好的效果,有22例73.3%)的患者膀胱逼尿肌收缩力级别增高一级以上,而对照组则只有9例(30.0%)增高一级以上。结论:以益气补肾、祛瘀通窍为主的前列冲剂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所致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冲剂 良性前列腺增生 尿收缩功能受损 尿动力学
下载PDF
前列通窍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钟彪 房华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23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通窍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采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前列通窍汤治... 目的:观察前列通窍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采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前列通窍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储能)、炎症因子水平(血清IL-1β、IL-2、IL-10)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膀胱残余尿量均明显降低,最大尿流率、膀胱逼尿肌储能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膀胱逼尿肌储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IL-1β,IL-2和IL-10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1β,IL-2和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通窍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逼尿肌收缩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 前列通窍汤 膀胱尿收缩功能 炎症因子 膀胱残余尿 最大 尿流率 膀胱尿储能 IL-1β IL-2 IL-10
下载PDF
膀胱出口梗阻对膀胱逼尿肌损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晓鹏 张春阳 姜华茂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1年第4期393-395,398,共4页
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是指膀胱出口至尿道外口之间任何部位出现梗阻,它对膀胱逼尿肌功能的影响包括逼尿肌不稳定(DI)、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和逼尿肌顺应性改变。BOO致膀胱逼尿肌损害的患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但... 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是指膀胱出口至尿道外口之间任何部位出现梗阻,它对膀胱逼尿肌功能的影响包括逼尿肌不稳定(DI)、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和逼尿肌顺应性改变。BOO致膀胱逼尿肌损害的患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但由于这种损害的具体机理还不明确,故疗效欠佳。多年来研究发现其损害机理涉及膀胱的神经支配、基因表达和转录、超微机构等的变化,机理十分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出口梗阻 尿损害 尿收缩功能受损 尿不稳定 尿功能 尿道外口 疗效欠佳 神经支配
原文传递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伴膀胱活动低下治疗新进展
11
作者 梁子龙 宋逸凡 +7 位作者 庞浩峰 吕继宗 武冠宇 邵永祥 孔令琛 庄宝琳 秦卫军 刘飞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3-186,共4页
压力性尿失禁(SUI)和膀胱活动低下症(UAB)均是女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常见类型,由于两者治疗机制相反,SUI合并UAB患者的治疗成为了临床棘手的问题。为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疗水平,本文综述国内外UAB主要诊断标准并总结传统尿道中段悬吊术[... 压力性尿失禁(SUI)和膀胱活动低下症(UAB)均是女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常见类型,由于两者治疗机制相反,SUI合并UAB患者的治疗成为了临床棘手的问题。为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疗水平,本文综述国内外UAB主要诊断标准并总结传统尿道中段悬吊术[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或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OT)]和可调式尿道中段悬吊术[(经闭孔可调吊带(TOA)或Remeex系统]联合药物或间歇导尿的治疗经验,同时对干细胞注射、细胞因子疗法和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在此类患者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期望为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膀胱活动低下 尿收缩功能低下 尿功能障碍 传统尿道中段悬吊术 可调式尿道中段悬吊术
下载PDF
八髎穴低频理疗治疗女性非神经原性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汪存洲 徐丹枫 +3 位作者 张申 瞿创予 陈杰 阴雷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3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观察八髎穴低频理疗对女性非神经原性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DU)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尿动力学检查的女性非神经原性DU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膀胱顺应性的变化,分为顺应性正常组(30例)和顺应性低下组(30例),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患... 目的观察八髎穴低频理疗对女性非神经原性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DU)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尿动力学检查的女性非神经原性DU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膀胱顺应性的变化,分为顺应性正常组(30例)和顺应性低下组(30例),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经八髎穴低频理疗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max)、最大尿流率时腹压(Pabdmax)和排尿量(Vv)等尿动力学指标差异。结果顺应性低下组患者治疗后Qmax、Pdetmax、Pabdmax和Vv均出现改善趋势,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顺应性正常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Qmax、Pdetmax和Vv显著增加,Pabdmax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顺应性低下组治疗后比较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髎穴低频理疗治疗顺应性正常女性非神经原性DU患者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髎穴 尿收缩功能低下 低频 理疗
原文传递
BPH致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弱的外科综合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耿进成 冯连成 +4 位作者 刘军 王霞 王征 马渊 黄金星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6期665-666,共2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致逼尿肌收缩力弱的综合治疗措施及其疗效。方法:对79例BPH致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低下患者进行手术、药物、物理治疗,将治疗前后患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膀胱逼尿肌压力(Pdet)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致逼尿肌收缩力弱的综合治疗措施及其疗效。方法:对79例BPH致膀胱逼尿肌收缩力低下患者进行手术、药物、物理治疗,将治疗前后患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膀胱逼尿肌压力(Pde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的Qmax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剩余尿量(PVR)明显减少,膀胱逼尿肌压力Pdet明显增加(P均小于0.01)。结论:及时解除膀胱出口梗阻,选择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地防止膀胱出口梗阻对逼尿肌收缩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并使逼尿肌收缩能力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出口梗阻 综合治疗 膀胱尿收缩功能 最大尿流率 剩余尿 尿最大收缩
下载PDF
逼尿肌过度活动对BPH患者膀胱排空的影响及其原因和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可 王惠君 李汉忠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375,378,共3页
目的:研究逼尿肌过度活动(DO)对BPH患者膀胱排空能力的影响,探讨该影响的原因及意义。方法:选取70例BPH病例,按尿流动力学结果有无DO分为两组,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无DO组剩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_(max))分别为194.3... 目的:研究逼尿肌过度活动(DO)对BPH患者膀胱排空能力的影响,探讨该影响的原因及意义。方法:选取70例BPH病例,按尿流动力学结果有无DO分为两组,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无DO组剩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_(max))分别为194.38(±205.830)ml、5.94(±3.692)ml/min;有DO组分别为96.00(±103.120)ml、8.19(±3.704)ml/min,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并发上尿路积水者共5例,占7.1%,并发上尿路积水者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已出现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DU)者15例,占21.4%,有DO者从下尿路症状(LUTS)出现进展至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的病程明显长于无DO者(P<0.05)。结论:BPH患者中有DO者与无DO者相比,剩余尿量少、最大尿流率高。DO的存在并不增大上尿路受损风险。推测DO可能是逼尿肌代偿性增厚以外的另一种代偿机制,它增大膀胱排空能力,还可能通过减少排尿时逼尿肌能量消耗来延缓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过度活动 良性前列腺增生 膀胱出口部梗阻 尿收缩功能受损
原文传递
女性特发性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患者临床及尿动力学比较研究
15
作者 曹明欣 梁月有 +1 位作者 吴喜链 梁卫洁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920-923,共4页
目的:探索无明确神经病变、无膀胱出口梗阻的女性特发性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idiopathic detru-sor underactivity,IDU)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分析其尿动力学特征,并与正常女性及神经原性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neurogenic detrusor underactivi... 目的:探索无明确神经病变、无膀胱出口梗阻的女性特发性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idiopathic detru-sor underactivity,IDU)患者临床症状特点,分析其尿动力学特征,并与正常女性及神经原性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neurogenic detrusor underactivity,NDU)患者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8年8月~2012年7月因下尿路症状行尿动力学检查的487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共筛选出三组患者:IDU组包含无明确神经损害病史、无膀胱出口梗阻且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患者共49例,NDU组包含因盆腔或腹膜后手术导致的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患者共34例,对照组包含因反复尿路感染行尿动力学检查且认为结果无异常的女性患者共60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尿动力学指标差异。结果:IDU患者下尿路症状表现多样,以排尿期症状为主,但可合并或单独表现为储尿期症状,部分患者合并尿失禁。Qmax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与NDU组无明显差异。压力流率检测时,IDU组Pdet Qmax、平均逼尿肌压力、最大逼尿肌压力、膀胱收缩指数等较对照组及NDU组均明显下降,而NDU组与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初始感觉、初急迫及强烈急迫时的膀胱容量IDU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但NDU组明显高于对照组。IDU组逼尿肌过度活动(DO)、低顺应性膀胱及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率均低于NDU组。结论:女性特发性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患者下尿路症状表现多样,以排尿期症状为主,主要表现为Qmax下降,剩余尿量增多及逼尿肌收缩力下降甚至无收缩。当无明确神经损害病史时,与NDU的鉴别较为困难,但特发性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患者不易发生DO及SUI,且膀胱感觉功能及顺应性常无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收缩功能低下 女性 尿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