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逻辑意蕴和路径选择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战军 常琅 张泽慧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5,共8页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把握百年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胸怀“两个大局”是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出发点。新阶段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遵循优化调整、效率优先、协同发展、服务贡献和全方位开放的逻辑,切...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把握百年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胸怀“两个大局”是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出发点。新阶段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遵循优化调整、效率优先、协同发展、服务贡献和全方位开放的逻辑,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聚焦优化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升级、不断深化国际与交流合作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高质量 逻辑意蕴 路径
下载PDF
建党精神百年话语叙事的逻辑意蕴与时代传承 被引量:19
2
作者 祁程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9,共11页
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历史基石,从其百年话语叙事中加以内涵凝练,能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党的百年历史进路与革命精神的命名规律。建党精神话语叙事的百年逻辑演进是复杂交织的历史合力的动态过程,其叙事的形式表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精... 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历史基石,从其百年话语叙事中加以内涵凝练,能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党的百年历史进路与革命精神的命名规律。建党精神话语叙事的百年逻辑演进是复杂交织的历史合力的动态过程,其叙事的形式表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综合体现。逐步进入到"中国化"话语语境之中,实现了话语叙事的转换,是从革命创党建政精神话语叙事向执政兴党治国精神话语叙事的转化。并在此过程中,揭示出历史总体性与理论逻辑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性与具体性、整体性与局部性等若干辩证意蕴。立足新时代探索有效途径,对建党精神的百年话语叙事加以时代传承,在接续与创新中把握其丰富的逻辑意蕴,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创造活动,将建党精神作为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强大精神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精神 话语叙事 逻辑意蕴 时代传承
下载PDF
应用型大学类型化的逻辑意蕴、建构机理与价值旨趣 被引量:18
3
作者 丁建洋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107,共9页
大学类型化是人们对一种特定类型大学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既是人们对大学组织属性和社会功能认知与实践的产物,又是大学发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应用型大学类型化是大学内外部利益相关主体对传统大学知识秩序的当代解构,旨在构建一种以... 大学类型化是人们对一种特定类型大学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既是人们对大学组织属性和社会功能认知与实践的产物,又是大学发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应用型大学类型化是大学内外部利益相关主体对传统大学知识秩序的当代解构,旨在构建一种以知识创价为核心特质的理想类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类型化具有社会建构与认知建构两种不同意义上的建构方式,并最终走向社会实践性建构。探索独特的学术风格、寻求一种情感归属、追逐多样的物性资源等是应用型大学类型化的主要价值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 类型化 知识秩序 逻辑意蕴 建构机理 价值旨趣
下载PDF
“现代化”观念的逻辑意蕴及其历史表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中华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1期19-25,10,共8页
“现代化”观念的逻辑意蕴及其历史表征何中华所谓“现代化”观念,是指有关现代化的理论学说和思想体系,以及对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一种肯定的理解和态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是对现代化的历史根据、逻辑前提、发展过程、实现途径的反... “现代化”观念的逻辑意蕴及其历史表征何中华所谓“现代化”观念,是指有关现代化的理论学说和思想体系,以及对现代化历史进程的一种肯定的理解和态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是对现代化的历史根据、逻辑前提、发展过程、实现途径的反思形式;作为一种肯定态度和肯定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观念 理性精神 科学理性 逻辑意蕴 抽象普遍性 文化进化论 现代化观念 现代化历史进程 商务印书馆 历史表
原文传递
数字文明新形态的逻辑意蕴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4
5
作者 闫铭 孙迎联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0,共10页
数字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数字文明的融合互构,是马克思“生产力增长决定文明进步”思想的当代诠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科技发展与文明进步的自觉追求,是应对数字全球化机遇与挑战的现实需要,是在中国语境下建构“中国... 数字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数字文明的融合互构,是马克思“生产力增长决定文明进步”思想的当代诠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科技发展与文明进步的自觉追求,是应对数字全球化机遇与挑战的现实需要,是在中国语境下建构“中国式数字文明”的必然选择。相较于数字资本主义因无法克服自身矛盾而引致数字异化、数字霸权、数字社会危机等问题,数字文明新形态将人的数字化全面发展视为根本立场,坚持以制度优势消解资本控制的隐患和数字化衰退,倡导以全球数字共同体超越技术民族主义,为世界数字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当前数字文明新形态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迫切需要数字文明进一步蜕变,一是要以党的领导贯穿数字发展全过程,坚持中国特色;二是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文明深度融创,彰显中国风格;三是以数字文明建设的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聚焦中国问题;四是要倡导全球数字治理共建共商共享,展现中国气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逻辑意蕴 实践路向
下载PDF
“技道融合”教学主张:逻辑意蕴与实践操作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如俊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3-29,共7页
'技'乃学生生存意义所在,'道'乃学生生命价值所系。职业教育教学的'灵魂'核心在于'技道融合',必须以'融技于道''融道于技'和'技道合一'主张为指导,施行发展个性、触及灵魂的... '技'乃学生生存意义所在,'道'乃学生生命价值所系。职业教育教学的'灵魂'核心在于'技道融合',必须以'融技于道''融道于技'和'技道合一'主张为指导,施行发展个性、触及灵魂的教育。逻辑是对主张认识的规范,从产业、社会、教育三个视角阐述主张的逻辑意蕴;概念是主张的思维工具,从'技''艺'和'道'三个层级界定主张的基本内涵;学理是主张理论上的解释,从哲学、技术、科学三个维度诠释主张的学理要义;模式是主张的实践行动'范型',从导向实践、课程实践、教学实践三个路径总结出主张的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道融合” 教学主张 逻辑意蕴 学理要义 实践操作
下载PDF
组织员制度与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的逻辑意蕴 被引量:7
7
作者 朱洪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49,共3页
组织员制度是党为了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而建立的一套制度规范,也是党的组织体系框架中的一项重要的队伍保障。在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应充分认识和把握组织员制度与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的逻辑意蕴,探究组织员制度与党的组织体系二者在... 组织员制度是党为了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而建立的一套制度规范,也是党的组织体系框架中的一项重要的队伍保障。在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应充分认识和把握组织员制度与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的逻辑意蕴,探究组织员制度与党的组织体系二者在历史、理论和现实中的契合点,即丰富完善组织员制度是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经验,组织员制度是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的系统结构要素,推进组织员制度是加强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级党组织应将组织员制度与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统筹考虑,促进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的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员制度 新时代 组织体系 逻辑意蕴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逻辑意蕴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伯睿 袁北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23,共6页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渊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思想境界和价值追求。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时代逻辑上予以把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渊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思想境界和价值追求。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时代逻辑上予以把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坚持创新创造、善作善成,坚持牺牲奉献、不胜不休,塑造民族精神和大党形象。新时代新阶段,必须坚守初心使命,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直面风险挑战,凝练升华新时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聚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逻辑意蕴
下载PDF
契合·结合·融通——“两个结合”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生成的逻辑意蕴 被引量:2
9
作者 万希平 《求知》 2023年第10期26-29,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下简称“两个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下简称“两个结合”),在面向中国问题的时代回答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的伟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论创新与实践 始终坚持 时代化 逻辑意蕴 视域下 追求真理
下载PDF
长征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四重逻辑意蕴探析
10
作者 李晓敏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20,108,共6页
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象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自豪感和坚定信念。文化自信包括了主体自信、精神自信、能力自信和行为自信,而这四个方面的自信也深深蕴含在长征精神中,即对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象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自豪感和坚定信念。文化自信包括了主体自信、精神自信、能力自信和行为自信,而这四个方面的自信也深深蕴含在长征精神中,即对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自信,对革命精神的自信、对长征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自信和对勇往直前革命行为的自信。正是有了这四重自信,长征精神才能代代相传、永不干涸,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精神 文化自信 逻辑意蕴
下载PDF
论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的逻辑意蕴与实践观照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秀娟 张明志 《思想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3-138,共6页
辅导员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专门力量,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要观照对辅导员成长、大学生成才、高校育人、国家发展的积极意义,指向辅导员职业育人与育己的辩证统一、破旧与立新的范式构建、经师与人师的形象生成。建好建强这支队... 辅导员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专门力量,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要观照对辅导员成长、大学生成才、高校育人、国家发展的积极意义,指向辅导员职业育人与育己的辩证统一、破旧与立新的范式构建、经师与人师的形象生成。建好建强这支队伍关系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在深刻理解“内涵”与“外延”、“个体”与“团队”、“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关系上,立足底色铺陈、做好制度设计、注重能力锻造,实现对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的引领、厚植和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价值 逻辑意蕴 实践观照
原文传递
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逻辑意蕴及路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艳 李杨 +2 位作者 王紫霏 熊世雯 刘存才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2-56,共5页
为解决当前劳动教育课程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结合不紧密、劳动价值观淡薄导致大学生就业动力不足、劳动技能缺乏影响大学生的求职信心等问题,从劳动意识、劳动认同和劳动实践三个维度分析了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逻辑意蕴。提... 为解决当前劳动教育课程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结合不紧密、劳动价值观淡薄导致大学生就业动力不足、劳动技能缺乏影响大学生的求职信心等问题,从劳动意识、劳动认同和劳动实践三个维度分析了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逻辑意蕴。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三重路径,即重视课程劳育,廓清大学生就业认知;加强思政劳育,激发大学生的就业动力;强化实践劳育,在劳动锻炼中融入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就业指导 逻辑意蕴 路径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新质教育:逻辑意蕴、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
13
作者 吴飞燕 吴军其 +2 位作者 文思娇 徐慧 龚蕾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2,共9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新质生产力呼唤新质人才,如何培养新质人才是新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从数智技术革新传统教育体系中知识、教学、学习、管理和评价等各要素出发,挖掘数智技术赋能新质教育的逻辑意蕴,...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新质生产力呼唤新质人才,如何培养新质人才是新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从数智技术革新传统教育体系中知识、教学、学习、管理和评价等各要素出发,挖掘数智技术赋能新质教育的逻辑意蕴,并从中探讨数智技术在赋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数字替代、技术殖民、素养缺失和治理滞后等挑战,进而尝试从理念再造、环境重塑、平台搭建、素养提升、路径创生和机制保障等方面,构建“应对—转变—落实—提升—创新—保障”的数智技术赋能新质教育的实践路径,助力传统教育向新质教育快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教育 数智技术 逻辑意蕴
下载PDF
从技术理性批判到社会制度批判——兼论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转换批判主题的逻辑意蕴 被引量:3
14
作者 万希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7,共4页
生态马克思主义因其以生态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批判而受到当代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由此也导致学术界把关注的目光过多放在对其制度性理论批判的梳理上。对于生态马克思主义为何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技术理性批判为主题转向以社会... 生态马克思主义因其以生态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批判而受到当代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由此也导致学术界把关注的目光过多放在对其制度性理论批判的梳理上。对于生态马克思主义为何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技术理性批判为主题转向以社会制度批判为主题的深层原因并未论及。由此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技术理性对资本主义批判主题确立的缘由及其理论批判缺陷入手,揭示生态马克思主义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而进行转换批判主题的深层原因和目的,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一批判主题转换的逻辑意义在于,生态马克思主义把法兰克福学派以发现问题根源为思维的逻辑起点转换为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维逻辑新起点。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恰恰突显出生态马克思主义制度性批判主题确立的重要目的性,也彰显出这一社会批判理论最重要的理论特质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理性批判 社会制度批判 生态马克思主义 逻辑意蕴
下载PDF
“三个务必”的逻辑意蕴
15
作者 匡存玖 彭红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84,共7页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针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出的动员令,蕴含了深厚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意蕴。理论逻辑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实践观、矛盾论的坚持和创新;历史逻辑体现...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针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出的动员令,蕴含了深厚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意蕴。理论逻辑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实践观、矛盾论的坚持和创新;历史逻辑体现为对毛泽东“两个务必”、中国历史治乱规律和党百年管党治党经验的历史传承;现实逻辑体现为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统筹“两个大局”和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意识与实践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务必” 逻辑意蕴 党的二十大
下载PDF
“大思政课”的逻辑意蕴、理据审视与路径优化
16
作者 艾楚君 刘玉立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体现了本体论与方法论、讲理论与重现实、“小课堂”与“大社会”、历史观与时代性内在统一的逻辑意蕴。“大思政课”契合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 “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体现了本体论与方法论、讲理论与重现实、“小课堂”与“大社会”、历史观与时代性内在统一的逻辑意蕴。“大思政课”契合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指向,锚定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内在要求,回应了制约提升思政课效果的难点问题。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深刻把握“善用”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体现“大思政课”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平台、大课堂、大师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思政课建设 “大思政课” 逻辑意蕴 理据审视 路径优化
下载PDF
“丝路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逻辑意蕴与困境破解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文斌 洪刘生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0-25,共6页
“丝路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要支撑,理应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丝路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其有利于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产学研合作,实现自身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培养多... “丝路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要支撑,理应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丝路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其有利于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产学研合作,实现自身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培养多元文化视野,增进高职学生的跨文化沟通与理解能力;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职学生的底气骨气志气。当前“丝路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融入目标未能重视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融入内容未能把握整体进行统筹协调、融入手段未能注重多样性与灵活性、融入方式未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为此,通过分析学习需求、构建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开发教学资源、强化教学内容逻辑耦合关系,推动课堂变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赋能,激发主体效能、创新师生认同的教学融入方式等实施路径,实现“丝路精神”与高职思政课的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升铸魂育人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精神 高职思政课 逻辑意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逻辑意蕴及践行路径探析
18
作者 贺东建 齐圆华 陈子慧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6期103-105,108,共4页
新时代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论文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三种逻辑,即历史逻辑:中国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理论逻辑:党中... 新时代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论文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三种逻辑,即历史逻辑:中国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理论逻辑:党中央提出的关于高校思政工作改革的新思想、新理论;现实逻辑: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应对转型社会多元价值观念冲击、构筑育人共同体及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等。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践行路径:筑牢意识形态阵地话语权;提升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厚度;增强专业课教师综合素养能力;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及创新协同育人制度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逻辑意蕴 践行路径
下载PDF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三重逻辑意蕴
19
作者 马凯 《党的生活(河南)》 2023年第15期24-25,共2页
开展理论学习,进行理论武装,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是统筹“... 开展理论学习,进行理论武装,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是统筹“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蕴含着科学的理论逻辑、鲜明的现实逻辑、密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题教育 思想建党 现实逻辑 实践逻辑 重大战略部署 科学的理论 逻辑意蕴
原文传递
乡土课程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意蕴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凤琴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4,共9页
乡土课程开发不仅是传承和保护乡土知识的重要方式,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乡土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厘清乡土课程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意蕴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分析乡土课程开... 乡土课程开发不仅是传承和保护乡土知识的重要方式,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乡土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厘清乡土课程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意蕴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分析乡土课程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起点。明确乡土课程开发的“兼农”价值定位以培养家国情怀的“有根”人,构建“美美与共”的乡土课程内容体系以铸牢“五个认同”的思想基础,践行乡土课程的多元实施方式以顺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情感和意动的心理过程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课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逻辑意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