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国预审制度的评析和启示——兼论强化我国逮捕程序的公开、公正性 被引量:18
1
作者 叶青 张少林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43-48,共6页
尽管刑诉法修改后 ,取消了收容审查 ,律师可在侦查阶段提前介入 ,但司法实践中“以捕代侦”、错捕滥押、超期羁押等违法现象仍屡禁不绝。究其原因 ,在于我国现行逮捕制度缺乏行之有效的防错、制约机制 ,批捕过程缺乏应有的、必要的公开... 尽管刑诉法修改后 ,取消了收容审查 ,律师可在侦查阶段提前介入 ,但司法实践中“以捕代侦”、错捕滥押、超期羁押等违法现象仍屡禁不绝。究其原因 ,在于我国现行逮捕制度缺乏行之有效的防错、制约机制 ,批捕过程缺乏应有的、必要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基于此 ,笔者在借鉴法国预审制度中羁押对质形式基础上 ,对改革和完善我国逮捕制度进行了大胆探索 ,并提出了批捕公开质证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预审制度 逮捕程序 批捕公开质证 羁押期限告知
下载PDF
逮捕条件的完善——以审查逮捕案件质量为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国华 袁园 宋亚坤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5,共4页
实践中,审查逮捕存在法定逮捕条件难把握;审查逮捕案件质量评判标准不尽合理;忽视非法证据的排除和瑕疵证据的补强等问题。建议对《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予以修改,建立相对合理的审查逮捕案件质量评价体系,更加注重程序公... 实践中,审查逮捕存在法定逮捕条件难把握;审查逮捕案件质量评判标准不尽合理;忽视非法证据的排除和瑕疵证据的补强等问题。建议对《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质量标准(试行)》予以修改,建立相对合理的审查逮捕案件质量评价体系,更加注重程序公正,注重非法证据排除及瑕疵证据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条件 逮捕程序 错误逮捕 立法完善
原文传递
逮捕条件的证明规则——以侦查阶段审查批准逮捕程序为视角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琳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108,共12页
侦查阶段的逮捕环节是一个三方参与的特殊程序。因为审查逮捕时侦查行为尚未终结,所以逮捕环节有着不同于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的证明规则。逮捕环节的证明对象就是逮捕的三个实体性要件,即事实要件、刑罚要件、社会危险性要件。事实... 侦查阶段的逮捕环节是一个三方参与的特殊程序。因为审查逮捕时侦查行为尚未终结,所以逮捕环节有着不同于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的证明规则。逮捕环节的证明对象就是逮捕的三个实体性要件,即事实要件、刑罚要件、社会危险性要件。事实要件和刑罚要件的证明具有紧密的联系,应达到清楚可信的证明标准,侦查机关承担举证责任,在证明方法上属于自由证明;对于社会危险性要件的证明应允许品格证据和倾向性证据的准入,应达到合理根据的证明标准,举证责任由侦查机关承担,在证明方法上也属于自由证明。对于逮捕三要件的证明规则的分别阐述,有利于逮捕制度逐步走向诉讼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程序 事实要件 社会危险性要件 证明标准
下载PDF
我国逮捕制度的法治化进程:文本、问题与出路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贞会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1-275,共5页
规范逮捕的适用条件和完善逮捕的适用程序是逮捕制度走向法治化的两条基本路径,其根本意义在于规范国家权力行使、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我国逮捕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既有原理层面的,也有技术层面的。我国逮捕制度应当确立审前非羁... 规范逮捕的适用条件和完善逮捕的适用程序是逮捕制度走向法治化的两条基本路径,其根本意义在于规范国家权力行使、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我国逮捕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既有原理层面的,也有技术层面的。我国逮捕制度应当确立审前非羁押原则、完善逮捕社会危险性评估机制、推进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实现逮捕与羁押之分离、加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制度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 羁押必要性审查 审前非羁押 逮捕程序 逮捕制度
原文传递
论刑事审前阶段人身自由权的程序保护
5
作者 樊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42-244,共3页
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刑事审前阶段人身自由权的保护程序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中国在刑事审判的制度设计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前提提出中国在刑事诉讼审前阶段应当引入令状主义,并且还应增加被羁押人对抗不必要羁押的... 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刑事审前阶段人身自由权的保护程序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中国在刑事审判的制度设计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前提提出中国在刑事诉讼审前阶段应当引入令状主义,并且还应增加被羁押人对抗不必要羁押的救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自由权 逮捕程序 羁押程序 救济程序
下载PDF
论审查逮捕程序的司法化及其限度 被引量:2
6
作者 卓凯 《中国检察官》 2018年第3期59-61,共3页
对审查逮捕程序司法化改造的目的在于搭建听取控辩双方意见建议的平台,这有利于转变长期以来封闭式办案、行政化审批的办案印迹,强化逮捕司法审查的属性,增强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但审查逮捕程序有其特殊性,逮捕程序的司法化应以适度司... 对审查逮捕程序司法化改造的目的在于搭建听取控辩双方意见建议的平台,这有利于转变长期以来封闭式办案、行政化审批的办案印迹,强化逮捕司法审查的属性,增强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但审查逮捕程序有其特殊性,逮捕程序的司法化应以适度司法化为主、以公开听证式审查为辅比较妥当,且需完善相关配套机制,确保逮捕程序改造在现实司法语境下能够顺利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程序 相对司法化 听证式审查 诉讼化
原文传递
“捕前请示”不当
7
作者 杨涛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安机关 检察院 刑事诉讼法 提请批准 批准逮捕 逮捕 犯罪嫌疑 补充侦查 法律手续 逮捕程序
原文传递
特朗普出庭
8
作者 Ed JONES(图) 《财新周刊》 2023年第14期12-13,共2页
当地时间2023年4月4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法院出庭接受问讯。当天下午,特朗普在特勤局特的保护下,从纽约的特朗普大厦被护送到纽约曼哈顿地区法院进行指纹采集。不过,特朗普并未按照常规逮捕程序拍摄面部照片,也未戴手... 当地时间2023年4月4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纽约曼哈顿地区法院出庭接受问讯。当天下午,特朗普在特勤局特的保护下,从纽约的特朗普大厦被护送到纽约曼哈顿地区法院进行指纹采集。不过,特朗普并未按照常规逮捕程序拍摄面部照片,也未戴手铐出庭。纽约检方在提审后说,特朗普对34项伪造商业记录的重罪指控表示不认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前总统 特朗普 出庭 指纹采集 纽约曼哈顿 逮捕程序 不认罪 重罪
原文传递
论国际刑事法庭逮捕的基本原则
9
作者 申世涛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146,共7页
国际刑事法庭逮捕的基本原则是在国际刑事诉讼中,对国际逮捕立法和司法具有根本的、全局性意义的准则和标准。国际逮捕的基本原则分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和具有特殊意义的原则。前者是对整个国际刑事诉讼程序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主... 国际刑事法庭逮捕的基本原则是在国际刑事诉讼中,对国际逮捕立法和司法具有根本的、全局性意义的准则和标准。国际逮捕的基本原则分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和具有特殊意义的原则。前者是对整个国际刑事诉讼程序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国家主权原则、保障人权原则和国际合作原则;后者是逮捕程序独有的原则,主要有双重审查原则和间接执行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刑事法庭 逮捕程序 基本原则
下载PDF
审查逮捕程序中律师介入权的保障 被引量:18
10
作者 叶青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32,共9页
逮捕对于审前程序中的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权利的剥夺是最为彻底的,且持续的时间最长,使得审查逮捕程序中律师的介入成为必要。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虽为审查逮捕程序中律师的介入提供了法律基础,但仍存在操作性不强、权利救济不完善... 逮捕对于审前程序中的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权利的剥夺是最为彻底的,且持续的时间最长,使得审查逮捕程序中律师的介入成为必要。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虽为审查逮捕程序中律师的介入提供了法律基础,但仍存在操作性不强、权利救济不完善、检方应对程序不明确、律师介入后的实体权利未落实及法律援助范围有瑕疵等问题,很有必要构建听证式逮捕程序及相关配套制度,以避免律师介入审查逮捕程序的虚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逮捕程序 律师介入 立法与实践 完善路径
原文传递
批准逮捕决定的公开说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长永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131,共18页
检察机关长期以来对批准逮捕的决定不公开说理,其主要原因在于逮捕措施的功能定位异化、审查逮捕程序过于封闭,加之公开说理存在一定的风险,以致于检察机关不愿意说理、难以说理、不敢说理和不屑于说理。构建批准逮捕决定的公开说理机制... 检察机关长期以来对批准逮捕的决定不公开说理,其主要原因在于逮捕措施的功能定位异化、审查逮捕程序过于封闭,加之公开说理存在一定的风险,以致于检察机关不愿意说理、难以说理、不敢说理和不屑于说理。构建批准逮捕决定的公开说理机制,既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淡化逮捕的追诉色彩、促使逮捕回归作为诉讼保障措施的功能定位的需要;还是从制度上持续稳定地减少羁押性强制措施适用以及打破审查逮捕程序的封闭性、实现审查逮捕程序正当化的需要。在现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批准逮捕决定公开说理机制的条件已经具备。为了确保改革的有序推进,需认真研究解决说理职责、说理模式、律师帮助和救济途径四个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准逮捕决定 公开说理 司法惯例 逮捕程序正当化 侦查秘密原则
原文传递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附条件逮捕程序运行现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捷扬 徐云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15-21,共7页
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作为北京市率先试行附条件逮捕程序的检察机关,在实践中印证了附条件逮捕程序有利打击犯罪、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制度优越性的同时,也发现该程序存在适用范围界定不明确、侦查机关重视不足、不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合... 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作为北京市率先试行附条件逮捕程序的检察机关,在实践中印证了附条件逮捕程序有利打击犯罪、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制度优越性的同时,也发现该程序存在适用范围界定不明确、侦查机关重视不足、不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等问题,亟需采取相应举措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条件逮捕程序 侦查监督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的路径考量——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背景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庆安 林雪标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强调逮捕程序应当由控辩审三方主体参与,检察机关在侦查机关及犯罪嫌疑人之间保持中立地位,保障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的有效参与,决定逮捕的过程须遵循正当程序的要求。当前我国的审查逮捕程序普遍存在行政化、追诉... 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强调逮捕程序应当由控辩审三方主体参与,检察机关在侦查机关及犯罪嫌疑人之间保持中立地位,保障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的有效参与,决定逮捕的过程须遵循正当程序的要求。当前我国的审查逮捕程序普遍存在行政化、追诉化、救济虚无化、"一劳永逸"化等诸多问题,2012年修改通过的《刑事诉讼法》已经对此做出了适当的回应。但是,审查逮捕程序的诉讼化是今后我国刑事诉讼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仍需要对审查逮捕程序进行理念重构和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逮捕程序 《刑事诉讼法》修改 诉讼化改革 理念 制度
下载PDF
检察机关自侦案件逮捕决定权制度略论
14
作者 焦鹏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12,共5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目前制定的检察机关自侦案件自行决定逮捕制度存有重大缺陷。被逮捕人程序权利的虚无,违反了程序权利的最低标准。特别是被逮捕人异议、救济程序的缺失,使这一制度有侵犯人权的非诉讼化之嫌。基于我国司法体制的实际,从... 我国刑事诉讼法目前制定的检察机关自侦案件自行决定逮捕制度存有重大缺陷。被逮捕人程序权利的虚无,违反了程序权利的最低标准。特别是被逮捕人异议、救济程序的缺失,使这一制度有侵犯人权的非诉讼化之嫌。基于我国司法体制的实际,从被捕者人权程序保障中寻找这一制度改造的路径,建立逮捕的异议程序、逮捕的复议(复核)程序以及被动司法审查程序,初步完善逮捕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侦程序 决定逮捕程序 异议程序 逮捕复议程序 消极司法审查程序 检察机关 刑事诉讼法
下载PDF
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中的五个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旭 《人民检察》 2018年第5期9-14,共6页
目前,我国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考虑我国的现实情况,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适用案件的比例不宜过高。在诉讼化程序的改革过程中,需要坚持重点审查原则抑或全面审查原则,将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纳入审查范围。需要平衡辩护... 目前,我国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考虑我国的现实情况,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适用案件的比例不宜过高。在诉讼化程序的改革过程中,需要坚持重点审查原则抑或全面审查原则,将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纳入审查范围。需要平衡辩护方证据知悉权与侦查不公开原则之间的冲突,着力解决律师参与审查逮捕诉讼化程序的有效性问题。积极探索适用询问证人规则、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采信规则、具有"社会危险性"证明标准的认定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逮捕程序 诉讼化 审查内容 律师参与 证据规则
原文传递
我国逮捕制度改革检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计划 《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1期76-78,共3页
与域外实行法官审查逮捕(羁押)不同,我国形成了法院与检察机关双主体模式,且审前形成检察机关审查批准逮捕模式。我国三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对于1979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逮捕条款均有涉及。1996年,修正了逮捕的证据要件,即将"... 与域外实行法官审查逮捕(羁押)不同,我国形成了法院与检察机关双主体模式,且审前形成检察机关审查批准逮捕模式。我国三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对于1979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逮捕条款均有涉及。1996年,修正了逮捕的证据要件,即将"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改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要件 审查程序 刑事诉讼 检察官 社会危险性 羁押必要性审查 审查批准逮捕 审查逮捕程序
原文传递
“捕诉合一”背景下诉讼化审查逮捕程序的完善与建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云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6-32,共7页
“捕诉合一”是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检察权运行机制的整体性变革。在推行“捕诉合一”的背景下,完善与建构诉讼化审查逮捕程序,对于防范审查逮捕职能弱化、助力“捕诉合一”改革顺利施行大有裨益。完善听取意见程序,需... “捕诉合一”是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检察权运行机制的整体性变革。在推行“捕诉合一”的背景下,完善与建构诉讼化审查逮捕程序,对于防范审查逮捕职能弱化、助力“捕诉合一”改革顺利施行大有裨益。完善听取意见程序,需实现讯问犯罪嫌疑人全面化与实质化、听取辩护律师意见主动化、审查逮捕证明机制化;建构听证程序,应彰显审查范围适度、审查主体与决定主体同一、侦辩双方对庭论辩、权利救济与制度保障完备的设计合理性。当下,我国审查逮捕程序中应以听取意见程序为主导程序、听证程序为必要的辅助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诉合一” 审查逮捕程序 诉讼化
下载PDF
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程序改革之反思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相鹏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2-159,共8页
职务犯罪案件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的改革实践两年多来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存在宪法法律障碍、损害司法公平、增大司法成本、降低诉讼效率以及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途径缺乏等。法学理论界已有的其他改革方案也利弊参半,不具有可... 职务犯罪案件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的改革实践两年多来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存在宪法法律障碍、损害司法公平、增大司法成本、降低诉讼效率以及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途径缺乏等。法学理论界已有的其他改革方案也利弊参半,不具有可行性。综合借鉴已有各种方案的优劣,实行职务犯罪案件异地同级审查逮捕程序改革模式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异地同级审查逮捕改革方案有利之处甚多。根据就近原则、"一传一"原则、参考办案数量原则确定异地同级审查逮捕的检察院,并从移送审查逮捕程序、审查决定逮捕程序、侦查活动监督程序、发现不应当逮捕纠正程序、不服不逮捕决定异议程序、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程序及其他程序等7个方面进行程序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案件 逮捕权“上提一级” 异地同级审查逮捕程序
原文传递
论审查逮捕程序的诉讼化模式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贤 《法制与经济》 2017年第1期159-160,共2页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的修改并完善了逮捕的条件和审查逮捕的程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程序的行政化,使审查逮捕的程序初步建立了诉讼化的模式。文章认为,由于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因素影响,审查逮捕程序仍然不...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的修改并完善了逮捕的条件和审查逮捕的程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程序的行政化,使审查逮捕的程序初步建立了诉讼化的模式。文章认为,由于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因素影响,审查逮捕程序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行政化的倾向,因此构建完善的诉讼化模式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逮捕程序 诉讼化 构建
下载PDF
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机制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先锋 张作林 《中国检察官》 2017年第13期40-43,共4页
针对当前审查逮捕案件程序中行政审批色彩过重的问题,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准司法化的改造,极大地丰富了检察监督手段,有助于淡化审查逮捕程序中的行政审批色彩。顺应刑事诉讼改革的潮流,进一步推动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构建... 针对当前审查逮捕案件程序中行政审批色彩过重的问题,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准司法化的改造,极大地丰富了检察监督手段,有助于淡化审查逮捕程序中的行政审批色彩。顺应刑事诉讼改革的潮流,进一步推动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构建"控—辩—裁"的审查逮捕诉讼格局。顺应审查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革的潮流,对当前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对审查逮捕程序进行理念重塑和制度创新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查逮捕程序 诉讼化改革 理念重塑 制度创新 权利救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