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生型造山带结构解析与时空制约 被引量:47
1
作者 肖文交 李继亮 +5 位作者 宋东方 韩春明 万博 张继恩 敖松坚 张志勇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61-1687,共27页
增生型造山带记录复杂的板块汇聚过程,增生造山作用演化历史漫长,发育多期次造山作用.就增生型造山带的特征与复杂性进行简要总结与评述,并讨论增生造山作用时空分析思路.增生造山作用是多种性质(汇聚、转换和离散)的板块边缘,沿一个核... 增生型造山带记录复杂的板块汇聚过程,增生造山作用演化历史漫长,发育多期次造山作用.就增生型造山带的特征与复杂性进行简要总结与评述,并讨论增生造山作用时空分析思路.增生造山作用是多种性质(汇聚、转换和离散)的板块边缘,沿一个核心大陆边缘最终发生复杂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的总和.弧前发育增生杂岩和各种混杂岩或者构造岩片,上叠有以弧前盆地为代表的各类沉积盆地,共同制约增生过程的时空演化特征.增生型造山带多发育多岛海复杂古地理格局,增生造山作用具有多组分、多岛海、多盆地类型、多种性质的岩浆活动、宽阔的增生杂岩、多俯冲极性、多地体拼贴、长期演化与面状增生等特性.以古地磁、古地理、古生物与古气候等资料为基本依据,划分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界线.以构造地质解析和关键地区详细的地质填图,结合物质成分和年代学分析,进行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的详细解剖.卷入增生造山事件中最年轻的地质体或者组分,提供了该期增生事件时限的下限;卷入增生造山事件中最年轻的角度不整合,以及最年轻的高压-低温变质事件,可能提供了最晚增生事件时限的下限;而未卷入增生造山事件中最老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则可能提供了最晚增生事件时限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 增生杂岩 结构 复式增生作用 增生作用时限 大地构
原文传递
秦岭造山带结构与演化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被引量:25
2
作者 杨志华 李勇 邓亚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1-136,共16页
本文详细论述了北秦岭与商丹带、南秦岭、勉略带和太白-佛坪-汉南带的组成、结构特征;重新划分和阐述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单位及其发展演化。提出秦岭是由五类岩石地层地质体按非线性、混沌动力学的关系组合在一起并拼贴、镶嵌、叠置... 本文详细论述了北秦岭与商丹带、南秦岭、勉略带和太白-佛坪-汉南带的组成、结构特征;重新划分和阐述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单位及其发展演化。提出秦岭是由五类岩石地层地质体按非线性、混沌动力学的关系组合在一起并拼贴、镶嵌、叠置、堆垛而成的综合构造体,是南北与东西共存的构造格局。其经历了太古宙-古元古代陆核或古陆块增生或拼贴的发展阶段,中-新元古代板块构造体制发展阶段,震旦纪-三叠纪板内海相沉积盆地与造山带转换的发展阶段,印支期以来陆相沉积盆地和造山带转换的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或抽拉构造)体制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结构 演化 板块构 抽拉构
下载PDF
苏鲁造山带北侧构造演化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冲龙 张善文 +3 位作者 毛小平 柳忠泉 宋立军 佟彦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7-822,829,共7页
横穿诸城凹陷的南北向反射地震剖面揭示,苏鲁造山带北侧边界的中上地壳中存在着三层结构,即上部的胶莱盆地沉积盖层、中部的苏鲁楔状地体和下部代表华北板块的胶北地体;诸城凹陷边缘和内部断裂均显示同沉积正断层性质,苏鲁楔状地体中发... 横穿诸城凹陷的南北向反射地震剖面揭示,苏鲁造山带北侧边界的中上地壳中存在着三层结构,即上部的胶莱盆地沉积盖层、中部的苏鲁楔状地体和下部代表华北板块的胶北地体;诸城凹陷边缘和内部断裂均显示同沉积正断层性质,苏鲁楔状地体中发育一组向北仰起的叠瓦状逆冲断层,而胶北地体显示了向南俯冲的态势.由此而论,可能存在着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相向俯冲于苏鲁地体之下的陆陆碰撞机制,苏鲁地体可能具有与大别地体相似的花状造山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 诸城凹陷 胶莱盆地 几何学特征 运动学特征 陆陆碰撞 结构
下载PDF
东准噶尔造山带结构及岩片组合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卫东 李文铅 于大为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6-72,共7页
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东部的东准噶尔造山带,根据1∶25万区调成果,以大地构造相为基础,划分出准南陆缘活动带和准东北晚古生代沟-弧-盆系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并划分出塔克扎勒弧前海沟带,考克塞尔盖古生代叠加岛弧带和条... 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东部的东准噶尔造山带,根据1∶25万区调成果,以大地构造相为基础,划分出准南陆缘活动带和准东北晚古生代沟-弧-盆系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并划分出塔克扎勒弧前海沟带,考克塞尔盖古生代叠加岛弧带和条山弧后盆地三个三级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是多期构造的复合体,具有相对独立的演化过程、相应的建造系列及各具特色的岩片组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结构 大地构 岩片
下载PDF
南蒙微陆块范围的新约束——来自雅干西南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年龄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春娇 王振义 +2 位作者 马军 张进 高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0-1002,共3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中亚造山带残存有许多微陆块(图1a),其时空特征是研究造山带结构和形成演化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前寒武纪岩石出露往往较为有限,如何获取前寒武纪年龄信息成为厘定微陆块的关键。研究区毗邻雅干断裂位于其南侧,属... 1研究目的(Objective)中亚造山带残存有许多微陆块(图1a),其时空特征是研究造山带结构和形成演化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前寒武纪岩石出露往往较为有限,如何获取前寒武纪年龄信息成为厘定微陆块的关键。研究区毗邻雅干断裂位于其南侧,属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中段的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前人在阿拉善北部地区的都金敖包、英巴、呼和套尔盖西、好比如和诸小布和等地均有发现新元古代岩浆岩(图1b),认为其代表了南蒙微陆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石英闪长岩 地质演化历史 阿拉善北部 微陆块 前寒武纪岩石 结构 新元古代
下载PDF
喜马拉雅汇聚带结构-属性解剖及印度-欧亚大陆最终拼贴格局 被引量:24
6
作者 肖文交 敖松坚 +7 位作者 杨磊 韩春明 万博 张继恩 张志勇 李睿 陈振宇 宋帅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1-656,共26页
针对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方式与时限存在争议的现状,为探讨学术界关于喜马拉雅造山作用观点分歧的原因,本文首先综述了汇聚带结构-属性解剖方法论与基本原则,指出大陆碰撞造山带实际上包括了多种类型,但常见的大陆碰撞造山带往往包括... 针对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方式与时限存在争议的现状,为探讨学术界关于喜马拉雅造山作用观点分歧的原因,本文首先综述了汇聚带结构-属性解剖方法论与基本原则,指出大陆碰撞造山带实际上包括了多种类型,但常见的大陆碰撞造山带往往包括了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的诸多块体拼贴的格局,其最终的碰撞格局及缝合带产出位置由增生楔底部界面控制,可能在拼贴后呈起伏状或者Z字形等复杂产状.厘定最终碰撞缝合带的可行思路,就是解剖活动大陆边缘结构,确定其作为俯冲上盘的岩石类型属性,特别是增生楔、高压-超高压和巴洛(Barrovian)变质带以及上叠弧前盆地.同时,找寻被动大陆边缘与活动大陆边缘接触的最外、最远边界及其趋近界面,就能厘定缝合面在地表的出露线.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和高压变质岩等产出位置,限定其深部的产出状态,就可以限定缝合带的产出状态.结合汇聚带结构-属性解剖方法论与基本原则讨论,本文指出喜马拉雅南部汇聚带成分、结构复杂,急需重新开展结构-属性解剖.在综合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己的最新研究结果,进一步总结探讨喜马拉雅造山带结构-属性的新认识,其中雅江蛇绿岩带包含多种构造组分,并非代表单一缝合带,可能是位于弧前后盾(backstop)的多地质单元组合.特提斯喜马拉雅(THS)包含混杂岩结构组成,具有"基质+块体"的结构特征;统一的南向古水流物源、单一的欧亚大陆特征碎屑锆石年龄谱,均表明特提斯喜马拉雅(THS)应该是冈底斯弧前体系,在最终碰撞前具有欧亚大陆属性.高喜马拉雅(GHS)和低喜马拉雅(LHS)组成复杂,由俯冲碰撞作用产生的榴辉岩等高压变质岩就位于高喜马拉雅(GHS)和低喜马拉雅(LHS)的顶部.根据造山带内的高压变质岩石折返都就位于俯冲上盘的产出特征,高喜马拉雅(GHS)和低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雅江蛇绿岩 特提斯喜马拉雅 印度-欧亚碰撞 结构解剖
原文传递
秦岭造山带三维结构及其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27
7
作者 张国伟 郭安林 +2 位作者 刘福田 孟庆任 肖庆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1996年第S1期1-6,共6页
根据秦岭造山带地表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概括其现今结构呈现为具流变学分层的“立交桥”式三维结构几何学模型。并从其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进行构造动力学分析,认为它是在长期构造演化基础上,主要是中新生代以来深部... 根据秦岭造山带地表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概括其现今结构呈现为具流变学分层的“立交桥”式三维结构几何学模型。并从其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进行构造动力学分析,认为它是在长期构造演化基础上,主要是中新生代以来深部地幔动力学和岩石圈圈层关系调整变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流变学分层 三维结构 地幔动力学 圈层耦合关系
原文传递
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碎屑锆石特征对源区地壳结构的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同君 刘永江 +1 位作者 李伟民 高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9-486,共28页
近年来,锆石的晶体形态、内部结构、年龄和Hf-O同位素分析已经成为盆地沉积物源区示踪的重要探针。渣尔泰群和白云鄂博群中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新太古代末期(~2.50 Ga)与古元古代末期(~1.90 Ga)两组,这两组碎屑锆石的相对丰度在层序... 近年来,锆石的晶体形态、内部结构、年龄和Hf-O同位素分析已经成为盆地沉积物源区示踪的重要探针。渣尔泰群和白云鄂博群中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新太古代末期(~2.50 Ga)与古元古代末期(~1.90 Ga)两组,这两组碎屑锆石的相对丰度在层序上出现“振荡性”变化,这种变化特征与经典的源汇系统中构造—沉积响应的年代记录明显不一致。为研究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沉积层序中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与源区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本文系统总结了区域内大量相关的锆石U-Pb年龄数据,同时对渣尔泰群书记沟组和增隆昌组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这两组年龄与南部大青山—乌拉山造山带中基底岩石记录的构造热事件年龄相一致,同时根据锆石结构特征认为~2.50 Ga的锆石来源于造山带内新太古代岩浆—变质地体,~1.90 Ga的锆石来源于高级变质—深熔地体。大青山—乌拉山造山带与这套中-新元古代沉积地层构成源汇系统。源区造山带下地壳新太古代与古元古代变质岩系近水平互层叠置是大青山—乌拉山造山带下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岩性变化率在垂向上远大于水平方向,是控制盆地中碎屑锆石组合变化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尔泰群 白云鄂博群 碎屑锆石U-PB年龄 相对丰度变化 地壳结构
下载PDF
一部有关造山带现代理论和方法的优秀教科书——评《造山带结构与演化的现代理论与研究方法——东秦岭造山带剖析》
9
作者 张华瑛 《出版科学》 1996年第2期59-59,共1页
对造山带的形成、结构及其演化的研究,从19世纪后期就引起地质学者的广泛兴趣与关注。研究造山带的形成、结构与演化,是探明岩石圈构造和运动史的先导,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造山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涉及到各个地质分支学... 对造山带的形成、结构及其演化的研究,从19世纪后期就引起地质学者的广泛兴趣与关注。研究造山带的形成、结构与演化,是探明岩石圈构造和运动史的先导,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造山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涉及到各个地质分支学科,国内外虽已有有关文献,但研究的深度和学术观点各有所别,往往使青年地质工作者感到无从入手。秦岭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东秦岭 研究方法 结构 理论和方法 现代理论 教科书 “开合律” “开”与“合” 类型
下载PDF
巍巍秦岭谱新曲 团结协作奏凯歌 “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及其演化”课题组
10
《中国科技奖励》 2000年第2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秦岭岩石圈结构及其演化 研究成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