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我、景致与行动:《园冶》借景篇 |
冯仕达
孙田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09 |
24
|
|
2
|
以三维数字技术推动中国传统园林掇山理法研究 |
张勃
|
《古建园林技术》
|
2010 |
10
|
|
3
|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向性分析 |
赵伟涛
毕晓伟
侯阳
|
《理论界》
|
2012 |
9
|
|
4
|
谋与变--《园冶》屋宇篇文句结构及论题刍议 |
冯仕达(澳大利亚)
张鹏(译)
张思锐(校)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5
|
文人造园家白居易的造园理论与实践 |
王南希
吕明伟
董璁
|
《建筑与文化》
|
2014 |
4
|
|
6
|
避暑山庄园林艺术功在千秋 |
孟兆祯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7
|
园林造景艺术向建筑内部空间的渗透 |
张涛
|
《山西建筑》
|
2007 |
3
|
|
8
|
“体”与“宜”——论《园冶·掇山》分类中的二元体系 |
郭逸文
|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9
|
诗意、自然:寻找回来的世界——中国古代造园理论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启示 |
张长征
|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0
|
山水画与文人园 |
金双
|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
2003 |
2
|
|
11
|
《园冶》价值论 |
潘宝明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12
|
轩外风月 |
刘仁皓
|
《中华遗产》
|
2022 |
0 |
|
13
|
民国时期陈植造园理论及实践初探 |
王安康
许浩
|
《广东园林》
|
2019 |
1
|
|
14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设计思想及其现代运用研究 |
王洪建
|
《艺术科技》
|
2022 |
0 |
|
15
|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美 |
韩怡
王少锐
|
《建筑与环境》
|
2008 |
0 |
|
16
|
海山仙馆的园林建筑艺术探索 |
高刘涛
|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7
|
继承传统造园理论 建设具有中国特点的新园林 |
吴薇
|
《山西建筑》
|
2009 |
1
|
|
18
|
法而不囿 拙而愈巧——试论运用“天人合一”、“宗法自然”的思想进行白沙公园改造建设 |
吕继樑
|
《广东园林》
|
1999 |
0 |
|
19
|
中国江南园林的再现──谈梦湖园规划设计 |
章捷
|
《时代建筑》
|
1996 |
1
|
|
20
|
《园冶》的哲学观及其现代启示 |
周燕
|
《城市建筑》
|
201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