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通风廊道构建及效能评估研究——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
1
作者 方云皓 顾康康 马晴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7-1608,共12页
城市通风廊道对于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的缓解以及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合肥主城区为例,基于气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等多源数据测算城市通风指标,根据指标类型和组合设置4种情景评价体系,包括通风潜力系数(... 城市通风廊道对于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的缓解以及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合肥主城区为例,基于气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等多源数据测算城市通风指标,根据指标类型和组合设置4种情景评价体系,包括通风潜力系数(VPC)、通风潜力系数+高温(VPC+LST)、通风潜力系数+雾霾(VPC+PM_(2.5))、通风潜力系数+高温+雾霾(VPC+LST+PM_(2.5)),在此基础上利用最低成本路径模型构建通风廊道,并采取Pearson关联性模型对各情景下通风效能展开评估。结果显示:①提出新的通风廊道构建范式“基于通风潜力系数(VPC)与气候环境指标(LST/PM_(2.5)/LST+PM_(2.5))组成的复合指标评价体系构建通风廊道”并验证其具有合理性,其中通风潜力系数由天空开阔度与粗糙度长度确定,气候环境指标的选择以城市面临具体的气候环境问题为依据。②合肥市主城区夏季与冬季主导风向分别为东南与东北风向;天空开阔度与粗糙度长度指标高值区分别分布在二环线外围与二环线内老城区;地表温度指标高值区分布在经开区与包河区;PM_(2.5)浓度指标高值区分布在老城区、包河区、新站区与瑶海区。③研究构建范式下的通风廊道能够产生较高效能。其中,基于“VPC+LST+PM_(2.5)”构建范式下的通风廊道中风速等级与地表温度、PM_(2.5)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85,其绝对值高于传统基于建筑形态指标构建的通风廊道的相关系数-0.68、-0.82的绝对值。④合肥市主城区可划分为“1+7”的两级通风廊道管控体系,在一级和二级通风廊道管控区可采取差异化的管控方式。研究旨在从建成环境层面为城市气候适应性的提高提供策略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通风廊道 通风效能评估 多源数据 管控体系 合肥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