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风貌通讯写作技巧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周胜林
-
出处
《今传媒》
1997年第10期25-27,共3页
-
文摘
风貌通讯写作技巧文/上海·周胜林风貌通讯,是着重描写事物发展中的新变化、新面貌的通讯。风貌通讯往往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典型的、有特色的地区或单位,抓住最新鲜的迹象,加以突出的描绘,勾画出事物发展过程中日新月异的新面貌,以帮助读者了解变化、开阔眼界、增长知...
-
关键词
通讯写作
写作技巧
新面貌
“行”
历史地理
司马迁
时代气息
主题思想
新变化
长江中下游
-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试论细节描写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田养梧
-
机构
陕西日报主任记者
-
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42,共2页
-
-
关键词
细节描写
新闻写作
作用
通讯写作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通讯写作教学的破与立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孔丽娟
-
机构
临沂大学传媒学院
-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03-104,共2页
-
文摘
在传统的新闻体裁类属中,通讯与消息、评论一起成为并重的“三驾马车”.延伸到新闻专业教学,在诸多的新闻写作教材中也大多把通讯写作作为独立且重要的篇章加以阐释和训练.在高校新闻写作教学指导中,通讯写作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是培养新闻专业学生写作技能中的重要一环,理应在理论阐述及实操训练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从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控,到学生课堂参与度,再到课下实操及作品质量、评价反馈看,还远未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写作期望值.
-
关键词
新闻通讯
写作教学
媒体环境
“三驾马车”
专业学生
通讯写作
课堂参与度
新闻体裁
-
分类号
G212.2-4
[文化科学—新闻学]
G642
-
-
题名通讯写作如何“巧”用细节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南丽卓
胡春秀
-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
出处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0-81,共2页
-
文摘
新闻细节是指作品中那些能有效地增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表现力的细枝末节,是新闻中最微小、最生动、最传神、最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事实,用高尔基的话来说就是“细小而又有代表性的事情”。细节可以分为动作细节、心理细节、人物细节、场景细节、外貌细节、言谈细节、景物细节等种类。
-
关键词
通讯写作
新闻人物
新闻事件
新闻细节
表现力
感染力
吸引力
高尔基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消息和人物通讯写作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陈力丹
-
出处
《当代劳模》
1999年第4期47-48,共2页
-
文摘
最近集中看了一批通讯员来稿,感到消息和人物通讯类稿件中有一些共同的问题,这里简单谈谈。消息类稿件中的问题首先是缺乏新闻价值或宣传价值。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并非只要发生的事实就值得报道,需要综合考虑事实的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异常性、趣味性等等。生活中绝大多数已经发生的事实是没有新闻价值或宣传价值的,因而选择事实对于消息的写作来说,是成功与否的基本前提。例如一篇来自江西的消息《自选商店在某县落户》。
-
关键词
新闻价值
自选商店
通讯写作
消息
基本前提
显著性
宣传价值
事实
人物通讯
通讯类
-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人大新闻通讯写作初探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黄顺祥
-
出处
《海南人大》
2005年第12期52-54,共3页
-
文摘
通讯是一种最常用的新闻体裁,在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人大新闻体裁作品,通讯类占的比例不大,就本刊来说,据统计,2004年第 10期至2005年第10期刊发的各类稿共有1248篇,通讯类为50篇(其中人物通讯15篇、工作通讯35篇), 消息类486篇(条),其它类712篇, 分别占用稿总量的4%、37%、 56%。尤其是人物通讯,只占用稿总量1%。究其原因,人大新闻通讯比消息难写,主要是我们的人大通讯员有相当一部分作者对人大通讯类题材的基本特点、题材的选择、写作技巧等了解不够。
-
关键词
通讯写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常委会
通讯类
民主法制建设
新闻事实
人大代表
王学
人物通讯
主题思想
-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融合背景下报纸通讯写作创新探索
被引量:2
- 7
-
-
作者
杨玉捷
向湘龙
-
机构
怀化日报
-
出处
《新闻传播》
2021年第8期62-63,共2页
-
文摘
随着媒体行业格局的变化,给传统纸媒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纸媒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流地位,借力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报纸通讯写作技巧创新是有效举措之一。本文通过对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和工作通讯写作如何创新进行深入分析,为党报在融合背景下进一步做好通讯报道提供思考。
-
关键词
报纸
通讯写作
创新
-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新闻报道基本体裁辨
- 8
-
-
作者
程天敏
-
出处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1-42,共2页
-
文摘
《新闻写作学》是我著、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新闻写作学科系列教材中的主教材。与之配套的尚有《中外新闻选》(胡乔木同志题写书名)、《中外通讯选》上下集(陆定一同志题写书名、(《十年浪迹——三中全会以来通讯报告选》上下集等)。 这套新闻写作学科系列教材尤其是《新闻写作学》,出版发行后,在全国新闻界乃至港澳地区竟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响。
-
关键词
新闻报道
深度报道
基本体
新闻学
新闻写作
写作学科
通讯写作
新闻事实
写作教科书
典型报道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通讯写作中的“比较艺术”
- 9
-
-
作者
郭媛媛
-
机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出处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84,共2页
-
文摘
相比于消息等其他新闻报道文体来说,通讯具有更大的采用各种写作手法的空间。通讯报道如所有记叙文那样,可运用描写、议论甚至抒情的方法,对涵括场面与细节等在内的复杂新闻事实,做充分而详尽的描摹和叙写。由此,好的通讯写作技巧,能使通讯这种文体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本身的功用,让表现的事像呈现出完善、整一并形神兼备的面貌来。
-
关键词
通讯写作
艺术
报道文体
新闻事实
写作手法
通讯报道
写作技巧
形神兼备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把握特色 掌握要领──《税务》通讯写作琐谈
- 10
-
-
作者
张国梁
-
出处
《税务(辽宁)》
1996年第11期42-43,共2页
-
文摘
把握特色掌握要领──《税务》通讯写作琐谈张国梁近几年来,留心《税务》杂志的读者不难看到:《税务》的宣传触角不断延伸,突出表现在通讯稿件的刊发量不断增加。笔者作为《税务》杂志通讯稿件的忠实读者,纵观近几年来《税务》杂志刊发的通讯稿件;概括起来有几大特色...
-
关键词
通讯写作
税务干部
长篇通讯
通讯稿
琐谈
重大事件
语言运用
表达方式
人物通讯
税收工作中心
-
分类号
F810.4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现场报道:写活工作通讯的有益尝试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陆峰
汪晓霞
姜圣瑜
-
出处
《新闻通讯》
2002年第2期18-20,共3页
-
文摘
去年12月26日,《新华日报》一版头条刊登的工作通讯《张家港,新时空背景下的跨越》,尝试用现场报道的?法报道重大典型,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张家港市委主要领导说:“这篇报道出手不凡,是近见年来张家港报道中写得最活、最厚重的一篇。”新闻界和报社的不少人士称赞,这篇通讯是典型报道中的一个突破……地方党委的肯定和同行的赞扬是对我们这次创新实践的鼓励,同时也引发出我们的一些思考。 怎样从经验性、业务性、工作性中走出来?工作通讯呼唤形式创新 这篇报道的写作背景是这样的:12月中旬。
-
关键词
报纸
通讯写作
现场报道
工作通讯
-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人物写作论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马役军
-
机构
中国青年报
-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1,共2页
-
文摘
(一)写人物就是记录历史(1)任何一种新闻媒体都离不开人物通讯。从某种意义上说,非凡地表现人物是一张新闻纸或一新闻媒体的灵魂。这个观点具有社会意义。有人说时代与历史是由事件构成的。那么,历史与时代又是由什么构成的?人!这一点无可疑议。人构成了社会,人物的活动构成了事件,因此,以文字、声音或画面为不同特征的新闻或文学样式,也必然由一个又一个具有不同个性、不同风格、从事不同职业、进行着不同个体思想和社会活动的人所构成。这个道理可以超越国界,超越语言,因为无论具有何种观念何种肤色,作为人本身来说。
-
关键词
人物通讯
中国青年
通讯写作
新闻人物
历史
新闻纸
新闻媒体
不同职业
时代特征
中国新闻
-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谈谈通讯的写作 第一讲 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杨锦章
-
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25,共2页
-
文摘
通讯,过去也叫通信,是新闻报道的基本体裁之一。在报纸上,除过“消息”这种体裁用得最多以外,其次就要算“通讯”用得多了。因此,有志于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人,不能不掌握通讯写作这个“常规武器”。 什么是通讯?通讯和消息有什么区别?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为了弄清这些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篇报道。
-
关键词
通讯写作
人物通讯
新闻报道工作
语言比较
基本要求
奥运会冠军
新闻人物
第一篇
1993年8月
常规武器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略论短通讯写作——兼评“中国新闻奖”部分作品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刘保全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
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27,共2页
-
文摘
在新闻报道中,短通讯占有一定的比重。在历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每届都有短通讯入选。有人说短通讯有“三多”,即通讯员、记者写的多,报纸、广播、电视采用的多,受众中喜欢的人多。
-
关键词
“中国新闻奖”
通讯写作
作品
新闻报道
通讯员
比重
评选
记者
-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谈谈通讯的写作 第八讲 事件通讯写作提要(下)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杨锦章
-
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28-29,共2页
-
文摘
写人。事件通讯以写事为主,并不是说不要写人;相反,不但要写人,而且要把人写好,写出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品格。这是优秀的事件通讯必备的条件之一。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世间一切事情都是人干的,每一件具体事情都是和具体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人就没有事,没有人也就无所谓社会了。“事因人而生,人以事而显”。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新闻报道,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就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在社会大舞台上所展现的形形色色的活动的反映。做为新闻报道主要体裁之一的通讯,不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都要真实地再现人的活动和灵魂,而不能只见事不见人,只见物不见人。这就是我们所主张的新闻报道中的“以人为本”。 这样说,都要写人,是不是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就没有区别了呢?区别仍然有,而且是明显的。人物通讯中的“人”,一般一篇(或连续报道中的若干篇)只写一个主要人物,以这个主要人物为主线,贯彻始终,统领全文。
-
关键词
通讯写作
人物通讯
新闻报道
主要人物
以人为本
人的活动
事件关系
社会意义
新闻真实性原则
中东和平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通讯写作规律与技巧
- 16
-
-
作者
李约汉
-
出处
《重庆国土房产》
2009年第1期31-34,共4页
-
文摘
一、主题的选择与提炼
通讯写作中经常出现“散”和“乱”的问题。而散和乱的病源,常常在于作者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没有把握好作品的主题。
-
关键词
通讯写作
写作规律
写作过程
新闻
作者
-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G633.34
-
-
题名阅读马年华
- 17
-
-
作者
李彬
卢刚
-
出处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35-36,共2页
-
-
关键词
中国青年报
评论写作
通讯写作
消息写作
中国乒乓球队
体育评论
理性思辨
43届世乒赛
体育记者
兴奋剂检测
-
分类号
G214.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通讯写作特点再探讨
- 18
-
-
作者
李鹏
李元起
-
机构
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处
《写作》
2014年第11期36-38,共3页
-
文摘
一般来说,新闻写作学是这样来界定通讯的:通讯,作为我国报纸、广播新闻主要报道体裁之一,能够比消息更为详细、深入、生动地报道新闻信息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的全过程:能够回答“怎么样”、“为什么”和揭示信息的实质和规律。它可以机动灵活,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写人记事,也可以刻画新闻人物,描述新闻事件;还可以鸟瞰全局,或是管窥一点,一滴水见太阳,表彰先进、歌颂英雄,或是批评落后、抨击腐朽。许多新鲜的事件靠它来传播,许多重要的典型靠它来报道,许多精彩的场面靠它来再现,许多迫切的问题靠它来提出与探讨。
-
关键词
通讯写作
新闻信息
新闻事件
新闻写作学
报道体裁
广播新闻
写作手法
新闻人物
-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埋好通讯的“根”
- 19
-
-
作者
胡忠军
-
机构
商丘经济电视台
-
出处
《青年记者》
2000年第4期34-35,共2页
-
文摘
在人物通讯中,“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正确地把握和表现它,对于搞好人物通讯,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何为人物通讯的根所谓人物通讯的根,就是作者在采写过程中,对被报道人物思想行为的心理依据的把握和表达。形象地说,如果把一件人物通讯作品比作一棵树,作品中对所报道人物“做了什么事”、“怎样做的”方面的表述,相当于树的枝干的话,那么对“为什么这样做”方面的把握和表述,则相当于树的根。根据作者对人物根的处理方式,可将根分为“明根”和“潜根”。所谓“
-
关键词
人物通讯
新闻写作
通讯写作
-
分类号
G222.1
[文化科学]
-
-
题名文学手法在新闻通讯写作中的运用(上)
- 20
-
-
作者
胡德桂
-
机构
常德日报传媒集团群工部
-
出处
《写作》
2014年第1期25-30,共6页
-
文摘
有些新闻通讯,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在大海中永生》等,为什么那么优美,为什么那么感人,为什么那么耐读?就是因为这些新闻通讯恰当运用了文学的写作手法。有些新闻通讯,为什么读来如同嚼蜡,如同喝白开水,枯燥索然乏味?就是因为缺乏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要写出优美耐读的新闻通讯就得恰当运用文学的表现手法。
-
关键词
新闻通讯
文学手法
通讯写作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大海中永生》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周总理
-
分类号
G212.2
[文化科学—新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