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30年夏季亚欧大陆中高纬度阻塞高压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峰 丁一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7-354,共8页
文中利用 1 970~ 2 0 0 1年NCEP再分析 5 0 0hPa逐日高度场资料 ,根据阻塞高压的天气学定义 ,采用客观统计方法检索出近 32a亚欧中高纬度 392个阻塞高压个例 ,对其进行了气候学分析。结果表明 ,亚欧中高纬地区夏季阻塞高压活动频繁 ,1... 文中利用 1 970~ 2 0 0 1年NCEP再分析 5 0 0hPa逐日高度场资料 ,根据阻塞高压的天气学定义 ,采用客观统计方法检索出近 32a亚欧中高纬度 392个阻塞高压个例 ,对其进行了气候学分析。结果表明 ,亚欧中高纬地区夏季阻塞高压活动频繁 ,1 0d以下的过程占绝对多数 ,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 4 5~ 70°N之间 ,纬向上可划分 5个高发区 ,其中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东部阻高活动频次最高 ,同时 ,每个区域中又存在着相应的阻高活跃区。亚欧中高纬地区夏季阻高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特征。 6月份 ,阻塞活动多发生在乌拉尔山地区和鄂霍次克海地区 ,以双阻为主要形势 ;7月份 ,欧洲区和贝加尔湖地区的阻塞活动有所增多 ,尤其贝加尔湖东部地区增多明显 ,而乌拉尔山地区的阻塞形势明显减少 ,鄂霍次克海地区的阻塞活动位置向北移动 ,多发生在 6 0°N以北 ,双阻形势逐渐减弱 ,贝加尔湖地区的中阻形势有所增强。 8月份 ,阻塞形势主要存在于贝加尔湖东西两区 ,中阻形势占据主导地位。亚欧中高纬地区夏季阻塞高压活动年际变化特征也很突出 ,且这种年际振荡有明显的地理差异。另外 ,研究表明亚洲北部的阻高活动多以稳定型为主 ,移动型阻高个例仅占 6 .6 %。移动型阻高以起源于乌拉尔山地区最多 ,移距最长 ,生命期最长。偶极子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高压 500hPa 逐日高度 天气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