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词语杂释 被引量:1
1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7-39,共3页
一、释“幽人”(朱运申) 苏轼的作品中,多次使用“幽人”。何九盈同志的《词义商榷》(《中国语文》1987年第二期)“幽人”条把“幽人”解释为罪人。 如果只看《卜算子·寓居定惠院作》一例,此解似乎也说得通,但只要对苏轼的作品及... 一、释“幽人”(朱运申) 苏轼的作品中,多次使用“幽人”。何九盈同志的《词义商榷》(《中国语文》1987年第二期)“幽人”条把“幽人”解释为罪人。 如果只看《卜算子·寓居定惠院作》一例,此解似乎也说得通,但只要对苏轼的作品及其他有关的语言现象作一些综合考察,就知道“幽人”是隐士,而不是罪人。 苏轼被贬谪的时候,在黄州,在惠州,在儋州,都曾经多次自称为“幽人”。除何文已举的例子以外,兹再举二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杂释 罪人 自称为 逐臣 逐客 词语 幽居 儋州 惠州
下载PDF
“茶汤”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翠英 苏美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40,共8页
文献中,茶和汤的意义经常纠缠,难以厘清。汤之热水义及宋时汤特指的酒后补充的具有养生价值的液体义,经常和茶相混;汤亦指佐餐的羹,又与羹相混。茶汤连用有时指茶水,有时指茶水和汤。后来又演变出“点汤逐客”“端茶送客”礼俗。
关键词 茶汤 待客 逐客
下载PDF
边际定位与跨越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媛媛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2年第2期48-52,共5页
美国华文作家的边际文化心态 ,在二十世纪中发生了从第一代的“游士”心态 ,到第二代的“逐客”心态 ,再到新移民的“边际人”心态的变化。形成了从对中国文化的依恋到向美国文化的倾斜的认同趋势。
关键词 边际人 文化心态 游士 逐客
下载PDF
关于“点茶”“点汤”之衍义
4
作者 赵天相 《农业考古》 1996年第2期57-58,共2页
关于“点茶”“点汤”之衍义浙江省杭州市赵天相“点茶”“点汤”这两个茗事术语出现于宋代,它们的本义是指茶、汤的调制,即茶水煎煮沏泡技艺。唐宋盛行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炙烤碾细.然后烧水煎煮,元明后大多已改为散茶沏泡,但... 关于“点茶”“点汤”之衍义浙江省杭州市赵天相“点茶”“点汤”这两个茗事术语出现于宋代,它们的本义是指茶、汤的调制,即茶水煎煮沏泡技艺。唐宋盛行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炙烤碾细.然后烧水煎煮,元明后大多已改为散茶沏泡,但其共同点均要掌握好茶水的沸度,不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茶 《萍洲可谈》 衍义 《龙虎风云会》 逐客 《诗词曲语辞汇释》 《茶录》 调制方法 事林广记 中国茶文化
下载PDF
此味惟应逐客知──杨延理伊犁诗述略
5
作者 刘汉忠 《新疆地方志》 1999年第2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杨廷理 伊犁 《劳生节略》 洪亮吉 天山 逐客 噶玛兰 哈密瓜 内心世界 林则徐
原文传递
亚星精品 竞逐客车大赛
6
作者 蔚青 《人民公交》 2004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城市客车 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亚星公司 高档客车 空气悬架 一体化设计 发动机 低地板技术 车厢内部 逐客
下载PDF
筝艺的历史变迁和流派的形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晓平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83-85,共3页
筝,统称“古筝”,史称“秦筝”,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乐器之一,由于历史悠久,筝艺的发展漫长而又复杂,筝艺的流派丰富并且多彩,本文试图从它的历史变迁中来讨论其流派的成因.一、筝艺的历史变迁关于筝这一古老乐器的起源问题,由于缺少... 筝,统称“古筝”,史称“秦筝”,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乐器之一,由于历史悠久,筝艺的发展漫长而又复杂,筝艺的流派丰富并且多彩,本文试图从它的历史变迁中来讨论其流派的成因.一、筝艺的历史变迁关于筝这一古老乐器的起源问题,由于缺少考古发现和文字记载,故至今尚无定论.公元前237年,秦国大臣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有“夫击瓮,叩,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的描述.这是迄今发现的有关筝的最早记载.可见,当时筝乃“真秦之声”已是朝野上下喜闻乐见的乐器,儒家的《礼记》中《乐记》篇,是关于音乐、舞蹈最早的典籍,其中就有筝的记载.汉应劭《风俗通义》六《筝》中引说:“筝,谨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战国策》中也有“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由此可知,距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筝已在北方各国流传.1979年,贵溪筝的出土,弥补了早期文献中的不足,表明筝早在春秋战国时已传入南方,且形制发展,令人惊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变迁 古筝艺术 《谏逐客书》 《战国策》 民族大融合 考古发现 《乐记》 中国音乐 《秦王破阵乐》 秦筝
下载PDF
论历代奏议体散文的文学成就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振娅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85-90,共6页
在中国古代社会,奏议(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文体,源远流长,蔚为大观.按古代文章学分类,奏议属应用文体的公牍文,几千年间,名目繁多,包括章、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策、札子等等,明清时期又有题本、题奏... 在中国古代社会,奏议(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文体,源远流长,蔚为大观.按古代文章学分类,奏议属应用文体的公牍文,几千年间,名目繁多,包括章、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策、札子等等,明清时期又有题本、题奏、奏摺等名称.体皆大同小异,只是在功用方式上略有区别.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奏议这种文体已经失去它的应用价值,但它作为我们民族的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对研究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仍有重要的认识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散文 奏议 《陈情表》 表现手法 抒情色彩 《谏逐客书》 文学成就 《出师表》 古代文章学 政论文
下载PDF
骈文兴衰原因探 被引量:5
9
作者 余福智 《佛山师专学报》 1986年第1期15-23,共9页
駢、散文除文学语言之外,并无本质区别。人们是否喜爱駢文,归根到底是个语言审美问题。古人重视朗读,由此而求文章音响动人,节奏和谐、均衡,由节奏均衡进而求结构均衡,由是而注重四、六句讲究对偶。人们对文学语言审美观念的这种变化,... 駢、散文除文学语言之外,并无本质区别。人们是否喜爱駢文,归根到底是个语言审美问题。古人重视朗读,由此而求文章音响动人,节奏和谐、均衡,由节奏均衡进而求结构均衡,由是而注重四、六句讲究对偶。人们对文学语言审美观念的这种变化,以及统治者为权术需要而求词采华茂、多含典故的僻好,这就是駢文得能兴盛的原因。同样,駢文的衰微也离不开人们对文学语言审美观念的变化和统治者权术需要这两方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观念 语言审美 《过秦论》 散句 逐客 三言 与陈伯之书 沉鳞竞跃 蒋清容 《典论·论文》
下载PDF
李斯有“抱负与使命”吗?——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文《谏逐客书》指瑕
10
作者 谢丽丽 《学语文》 2025年第1期93-96,共4页
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收录了《谏逐客书》,此文在人文主题上名不副实。其一,综合《史记·李斯列传》,分析李斯早年的老鼠哲学,总览其一生,本文认为李斯够不上“抱负与使命”。其二,披其文,察其德,分析其奏疏中的言辞“艺术”。... 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收录了《谏逐客书》,此文在人文主题上名不副实。其一,综合《史记·李斯列传》,分析李斯早年的老鼠哲学,总览其一生,本文认为李斯够不上“抱负与使命”。其二,披其文,察其德,分析其奏疏中的言辞“艺术”。本文认为奏疏成功的原因在于其精思傅会,得其根本;审时度势,明争暗斗。其中蕴藏的利己思想,只得作“抱负与使命”的反例。综上,《谏逐客书》应从教材中删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斯 《谏逐客书》 抱负与使命
浅谈应用写作的形式美──简析李斯《谏逐客书》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鸿飞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06-107,共2页
浅谈应用写作的形式美──简析李斯《谏逐客书》马鸿飞在渊远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众多的文章样式,但不管文章的样式有多少种,我们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学创作;一类是应用写作。作为文学创作它的美学特征是人们所熟知的,人... 浅谈应用写作的形式美──简析李斯《谏逐客书》马鸿飞在渊远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众多的文章样式,但不管文章的样式有多少种,我们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学创作;一类是应用写作。作为文学创作它的美学特征是人们所熟知的,人们也进行了诸方面的的探讨和研究。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写作 形式美 《谏逐客书》 美学特征 李斯 节奏韵律 文学创作 《报燕惠王书》 自然段 总论点
下载PDF
唐代的筝、筝谱和筝曲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建民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47-51,共5页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37年,泰国政治家李斯在上书秦王的《谏逐客书》中写道:“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这是至今见到的关于筝的最早的史料。由此推断,筝至迟在战国时代就流行于秦国了。经过一千年...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37年,泰国政治家李斯在上书秦王的《谏逐客书》中写道:“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这是至今见到的关于筝的最早的史料。由此推断,筝至迟在战国时代就流行于秦国了。经过一千年左右的发展,到了唐代,筝已成为一件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而又广为流传的乐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筝曲 唐代 大曲 龟兹乐 三弦 艺术表现力 流传 新声 长命 逐客
下载PDF
“书”“疏”一体,其实不同——《谏逐客书》与《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辨析
13
作者 姚甄渝 《语文月刊》 2024年第2期38-41,共4页
每逢默写《谏太宗十思疏》,总有学生将“疏”误作“书”。学生以为李斯的《谏逐客书》和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皆是臣子对君主上奏时所写的案牍,无甚区别,便将“疏”误作为“书”。由此,笔者开始思索几个问题:如何辨明奏议文体概念中... 每逢默写《谏太宗十思疏》,总有学生将“疏”误作“书”。学生以为李斯的《谏逐客书》和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皆是臣子对君主上奏时所写的案牍,无甚区别,便将“疏”误作为“书”。由此,笔者开始思索几个问题:如何辨明奏议文体概念中“书”与“疏”之不同?教材编写者为何要将同属于奏议文体的《谏逐客书》和《谏太宗十思疏》编排到两个不同的单元,对应两个不同的学习任务群?这两篇课文编排在不同的单元,说明这二者在文本内容和教学重点上有不同之处。这两篇劝谏文章又是否能够组成群文开展教学?探赜索隐两篇文章的联系与区别,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掘课内文本的内在逻辑,统整与规划语文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编写者 《谏逐客书》 语文教学 统整 开展教学 教学重点 默写 联系与区别
原文传递
“知”秦王“人” “论”逐客“事”——《谏逐客书》逻辑思维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锡泽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64,共3页
“发展逻辑思维”是语文课程目标之一,《谏逐客书》作为传统经典蕴含着矛盾律、判断、充足理由律、假言思维、选言思维等丰富的逻辑思维资源。深入挖掘这些资源有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关键词 《谏逐客书》 逻辑思维 解读
下载PDF
《谏逐客书》教学中学生语用素养的培养
15
作者 何余彬 《中学语文》 2024年第9期41-42,共2页
以文言文《谏逐客书》教学为例,关联“学习任务群”概念,以“于鉴赏中品析语言形式”“于建构中领悟文本深意”“于探究中辨析语用效果”等为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对策,发挥出语用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谏逐客书》 任务群 语言素养 培养
下载PDF
论《过秦论》不能与《谏逐客书》媲美——兼与赵文建先生商榷
16
作者 杨建猛 《中学语文》 2024年第32期108-109,共2页
赵文建先生将《过秦论》与《谏逐客书》相提并论,誉为“双璧”。但《过秦论》观点有失偏颇,逻辑不够严谨,修辞时而浮夸,虽为秦汉散文史上的名篇,却不能与《谏逐客书》媲美。
关键词 贾谊 李斯 《过秦论》 《谏逐客书》
下载PDF
从李斯其文到李斯其人--《谏逐客书》文本解读的两个视角
17
作者 姜伟伟 《新校园》 2024年第3期36-37,共2页
《谏逐客书》作为一篇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其文本解读具有多重层面的视角。本论文将从两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角度对这一文本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我们将聚焦于分析李斯在文中所展现出的文学特点,如善用比喻、文采斐然。通过这一视角,我们... 《谏逐客书》作为一篇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其文本解读具有多重层面的视角。本论文将从两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角度对这一文本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我们将聚焦于分析李斯在文中所展现出的文学特点,如善用比喻、文采斐然。通过这一视角,我们将探讨《谏逐客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其次,我们关注李斯在劝谏秦王时所采用的表达技巧,分析李斯是如何巧妙地抓住了秦王的心理,以有效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一视角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李斯作为一位政治家和谋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作品 文本解读 《谏逐客书》 文采斐然 文学特点 表达技巧 秦王 李斯
下载PDF
纸短情长动人心,不负天下唯负卿——《与妻书》导学案
18
作者 张旸 《读写月报》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导学设想】《与妻书》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11课的课文之一。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这是必修教材中三个同类学习任务群中的最后一个,集中收录了互动性较强的四篇社会交往类文本,《与妻书》与同为... 【导学设想】《与妻书》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11课的课文之一。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这是必修教材中三个同类学习任务群中的最后一个,集中收录了互动性较强的四篇社会交往类文本,《与妻书》与同为第11课课文的《谏逐客书》都是写给特定对象、具有特殊表达目的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必修教材 导学案 统编教材 《谏逐客书》 《与妻书》 社会交往 特殊表达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古筝演奏美学研究述评
19
作者 张晓梦 《音乐生活》 2024年第4期17-19,共3页
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对筝的文字记载可见于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谏逐客书》:“夫击瓮、扣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1]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筝即可用于伴奏,和以“筝歌”... 筝,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对筝的文字记载可见于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谏逐客书》:“夫击瓮、扣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1]在历史的长河中,古筝即可用于伴奏,和以“筝歌”,成为“雅乐”“燕乐”,也常常用于独奏,成为直抒胸臆的“仁智之器”。历史不曾停滞,人们的音乐审美不断提高,筝经历了时代变革,音乐交融,中西文化碰撞,传统与现代的借鉴融合,并未如箜篌、瑟般逐渐衰落,而是不断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审美 借鉴融合 中西文化碰撞 《谏逐客书》 音乐交融 演奏美学 当代古筝 文字记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