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汉语选择问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邵敬敏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9-67,共19页
现代汉语选择问研究邵敬敏选择问是一种很有语用特色的问句,它提出若干选择项进行询问,不仅明确地提出了询问的主观范围,而且提供了可供回答的若干选择项。它与一无所知的特指问相比,体现出一定的范围性;它与以整个句子作为一个疑... 现代汉语选择问研究邵敬敏选择问是一种很有语用特色的问句,它提出若干选择项进行询问,不仅明确地提出了询问的主观范围,而且提供了可供回答的若干选择项。它与一无所知的特指问相比,体现出一定的范围性;它与以整个句子作为一个疑问点的是非问相比,又表现出某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 相同项 现代汉语 关联词语 选择 特指 谓语动词 语义关系 选择
原文传递
“NP呢?”句式的理解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宇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9-32,共4页
0.1不含疑问词的体词性成分(NP)加“呢”,能够造成一种简短问句。如: (1)鲁四凤(不安地)老爷呢? (《曹禺选集》3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2)我不抽烟,你呢?我们将此种句式记为“NP呢?”。 0.2不含疑问词的非体词性成分加“呢... 0.1不含疑问词的体词性成分(NP)加“呢”,能够造成一种简短问句。如: (1)鲁四凤(不安地)老爷呢? (《曹禺选集》3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2)我不抽烟,你呢?我们将此种句式记为“NP呢?”。 0.2不含疑问词的非体词性成分加“呢”也可以造成一种简略问句(陆险明1982);NP加“呢”也可以不是问句(邵敬敏1988)。这两种情况我们暂不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行句 句式 “呢” 信息核心 句义 是非 选择 简短 四凤
下载PDF
语气词“呢”“哩”考源补述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锡信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6期69-74,82,共7页
对语气词“呢”、“哩”的来源,吕叔湘先生和太田辰夫先生均作过考察。吕先生的意见是:“‘呢’即‘哩’之变形,而‘哩’又源于‘在裏’”,“此一语助词,当以‘在裏’为最完具之形式,唐人多单言‘在’,以‘在’概‘裏’;宋人多单言‘裏... 对语气词“呢”、“哩”的来源,吕叔湘先生和太田辰夫先生均作过考察。吕先生的意见是:“‘呢’即‘哩’之变形,而‘哩’又源于‘在裏’”,“此一语助词,当以‘在裏’为最完具之形式,唐人多单言‘在’,以‘在’概‘裏’;宋人多单言‘裏’,以‘裏’概‘在’,‘裏’字俗出多简作‘里’。本义既湮,遂更着‘口’。传世宋代话本,率已作‘哩’,或宋世已然,或后人改写,殆未易定。”按照吕先生意见,“呢”的来源大体如下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哩” “那” “呢” 语气词 考源 特指 补述 承前 “尔” 选择
下载PDF
上海方言的语气助词 被引量:8
4
作者 钱乃荣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4-47,共14页
上海方言的语气助词钱乃荣上海大学语气助词附着在句子后边表示某种语气,使句子附加某种意义。有些连词、结构助词、体助词,如:“、末、个、了、辣海”等,远离动词至句尾,也可虚化为语气助词。这里先列出各个语气助词所表示的分项... 上海方言的语气助词钱乃荣上海大学语气助词附着在句子后边表示某种语气,使句子附加某种意义。有些连词、结构助词、体助词,如:“、末、个、了、辣海”等,远离动词至句尾,也可虚化为语气助词。这里先列出各个语气助词所表示的分项语义,然后以各项语义集中排列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助词 上海方言 “了” “个” 是非 特指 叙事 选择 存续体 反诘
下载PDF
秦简“法律答问”问句类别 被引量:6
5
作者 高一勇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5-89,共5页
文物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平装本),收录了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除“日书”两种以外的八种秦简文句。这批秦简,不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也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本文拟就“法律答问”中的问句及其... 文物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平装本),收录了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除“日书”两种以外的八种秦简文句。这批秦简,不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也为语言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本文拟就“法律答问”中的问句及其特点等作简要分析。 分析现代汉语时,通常根据问句的结构,把问句分成四种:是非问、反复问、选择问、特指问。这样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古代文献语言中的问句。“法律答问”中的问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答 选择 反复 句类 “可” 《睡虎地秦墓竹简》 特指 “何” 代词
下载PDF
太原话的疑问句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文卿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3-64,F003,共3页
太原话的疑问句从结构特点、语气词的使用情况看 ,可分为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和正反问四种 ,其中正反疑问句有七种格式。文章通过对太原话疑问句的描写和分析 ,从形式上和语义上比较了太原话与北京话疑问句的异同和太原话内部疑问句... 太原话的疑问句从结构特点、语气词的使用情况看 ,可分为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和正反问四种 ,其中正反疑问句有七种格式。文章通过对太原话疑问句的描写和分析 ,从形式上和语义上比较了太原话与北京话疑问句的异同和太原话内部疑问句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话 特指 是非 选择 正反
原文传递
《论衡》疑问句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小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45-248,共4页
以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论衡》中的选择问、反复问及设问三种句式进行了探讨。《论衡》中的三种疑问句式 ,一方面继承了先秦西汉已有的表达方式 ;但另一方面 ,也出现了不少萌芽于先秦西汉 ,发展于东汉 ,或始见于东... 以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论衡》中的选择问、反复问及设问三种句式进行了探讨。《论衡》中的三种疑问句式 ,一方面继承了先秦西汉已有的表达方式 ;但另一方面 ,也出现了不少萌芽于先秦西汉 ,发展于东汉 ,或始见于东汉的新的表达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衡>> 选择 反复 句式 语法
全文增补中
试论现代汉语的疑问句式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秀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60-63,共4页
本文对汉语的疑问句式作了探讨 ,论述了是非问句中的“吗”、“吧”,特指问句中的“呢”以及选择问句的特点 ;
关键词 是非 特指 选择 句类
下载PDF
遂宁方言里的“有”和“没有” 被引量:3
9
作者 甄尚灵 《方言》 1981年第3期206-208,共3页
关键词 选择 遂宁话 否定式 四川方言 否定副词 现代汉语 否定句 普通话 带宾语 助词
原文传递
甘肃民勤方言的疑问句
10
作者 徐丽华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1-26,共6页
文章主要运用共时描写、比较等方法,从句法、语义、语用角度对民勤方言的疑问句进行论述,并将部分特殊现象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民勤方言疑问句的特点与规律。
关键词 民勤方言 是非 特指 选择 正反
下载PDF
将然、选择与意愿——上古汉语将来时与选择问标记的来源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敕瑞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6,103,共10页
本文首先讨论上古汉语的将来时标记"将""且""其"等,推测这些将来时标记可能分别由其意愿义动词发展而来;其次讨论上古汉语的选择问标记"将""且""其"等,发现这些选择问标... 本文首先讨论上古汉语的将来时标记"将""且""其"等,推测这些将来时标记可能分别由其意愿义动词发展而来;其次讨论上古汉语的选择问标记"将""且""其"等,发现这些选择问标记正好与将来时标记相同,均与意愿有关;再是讨论与意愿有关的"宁""意""抑"等选择问标记,且论证"抑"只是"意"的假借字。文章最后强调语言研究需要注意系统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来时 选择 语法标记 历时句法
原文传递
“花儿”中的方言语法结构及一些虚词使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凯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50-63,共14页
“花儿”是群众的口头文学,它靠歌唱进行创作和流传。它使用的是活在群众嘴上的口语,唱的时候用的都是各地的方言。我省“花儿”所使用的语言,总的来说属于以西宁话为基础的青海方言。但在民和、循化、同仁等地,又不能不受甘肃临夏、兰... “花儿”是群众的口头文学,它靠歌唱进行创作和流传。它使用的是活在群众嘴上的口语,唱的时候用的都是各地的方言。我省“花儿”所使用的语言,总的来说属于以西宁话为基础的青海方言。但在民和、循化、同仁等地,又不能不受甘肃临夏、兰州方言的影响.西北次方言区中的西宁话、临夏话、兰州话是比较接近的,除语音上稍有不同外,在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青海方言 兰州方言 使用 普通话 语法结构 人称代词 西宁话 选择 虚词
下载PDF
汉语口语中的选择问及其回应
13
作者 谢心阳 《南开语言学刊》 2023年第1期60-73,共14页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口语中的选择问及回应的类别与特点。汉语口语中的选择问依据其完成的社会行为,主要分为求取准确信息、他人发起修复和求取扩展信息三种。前两种偏好的回应为单词或短语型回应,后一种偏好的回应为多小句回应。汉语口语...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口语中的选择问及回应的类别与特点。汉语口语中的选择问依据其完成的社会行为,主要分为求取准确信息、他人发起修复和求取扩展信息三种。前两种偏好的回应为单词或短语型回应,后一种偏好的回应为多小句回应。汉语口语中的选择问出现频率极低,且在口语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未完成的”选择问。本文认为,这既缘于不同选择问出现的会话类型,问者的问题设计策略,也与选择问自身的结构特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语言学 选择 认识地位 回应
原文传递
问话和答话的技巧
14
作者 陈波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5-46,共2页
问活是使对方开口的一把钥匙,是沟通思想,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问话应引起对方的兴趣。如能使对方答得起劲,又能增加问话者的见识,这种问话是高明的。 首先,应注意用词不要引起对方反感。我国传统文化注重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因此晚辈... 问活是使对方开口的一把钥匙,是沟通思想,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问话应引起对方的兴趣。如能使对方答得起劲,又能增加问话者的见识,这种问话是高明的。 首先,应注意用词不要引起对方反感。我国传统文化注重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因此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在问话时应有礼貌,多一点尊敬的意味。有个老同志说:“昨天是今年以来最冷的一天了!”同一办公室有个年轻人顶了他一句:“你怎么知道的?”给他来了一个难堪的质问。年轻人知道昨天零下14度,前天零下16度。他应该这样问才对:“您是不是记错了,我印象中前天才是最冷的!”这样的问话就符合社会公认的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指 是非 正反 选择 自我控制 三民主义 合社会 作家 长幼有序
下载PDF
选择问表否定用法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晓涛 邹学慧 赵雷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7-90,共4页
选择问有时是有倾向性的,说话人对并列的项目"有所可否",使得选择问句表否定的用法成为可能。选择问表否定的用法有三种情形:否定全项;否定后项;否定前项。否定全项的选择型反问句各选项具有某种共同的性质,说话人用了类似排... 选择问有时是有倾向性的,说话人对并列的项目"有所可否",使得选择问句表否定的用法成为可能。选择问表否定的用法有三种情形:否定全项;否定后项;否定前项。否定全项的选择型反问句各选项具有某种共同的性质,说话人用了类似排比的修辞手段加以表现,并通过对各选项的否定来实现对该性质的否定。非全项否定的选择问句所提供的选言,一般是封闭性的二值选言,二者在逻辑上相互矛盾。但同特指问句和是非问句相比,选择问表否定意义的使用频率要低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 否定 语义相关性
下载PDF
漳州话与普通话疑问句的异同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少丹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73-76,共4页
漳州话与普通话的疑问句都有是非问、正反问、特指问和选择问四种类型,但漳州话的是非问与正反问同普通话问句的内部结构形式及用词有所不同,应注意区别。
关键词 是非 正反 特指 选择 漳州话 普通话
下载PDF
关于反问句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富林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42-43,共2页
关于反问句河南濮阳市三中李富林反问句属于修辞还是属于语法?反问句的结构如何?它有没有特殊的语法形式?反问句能不能回答?如何看待它与设问句的关系?这是目前反问句的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一般认为,反问是修辞方... 关于反问句河南濮阳市三中李富林反问句属于修辞还是属于语法?反问句的结构如何?它有没有特殊的语法形式?反问句能不能回答?如何看待它与设问句的关系?这是目前反问句的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一般认为,反问是修辞方法,属于修辞。自从陈望道先生在《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形式 是非 特指 选择 语法结构 修辞范畴 中学语文教材
下载PDF
潜江方言疑问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英 关琳千 《三峡论坛》 2019年第1期56-62,共7页
本文描写了潜江方言是非问、反复问、特指问、选择问的不同变化格式,观察到潜江方言的疑问句的独特表述之处,如:是非问有两种不同的疑问倾向,反复问中否定词"没得/没有"与其他句子成分的组合的表达形式,以及特指问中的一些有... 本文描写了潜江方言是非问、反复问、特指问、选择问的不同变化格式,观察到潜江方言的疑问句的独特表述之处,如:是非问有两种不同的疑问倾向,反复问中否定词"没得/没有"与其他句子成分的组合的表达形式,以及特指问中的一些有地域色彩的方言疑问代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江 句法 是非 反复 特指 选择
下载PDF
对疑问副词“亦”东汉消亡说的一点补充
19
作者 葛佳才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69,共5页
根据春秋晚期到西汉的文献资料,赵长才(1998)讨论了疑问副词“亦”表反诘问、是非问、反复问与选择问的用法和意义,并探讨了它的来源、消亡时间及原因。对于消亡时间,赵先生指出,“疑问副词‘亦’西汉时用例开始衰减,东汉后在文... 根据春秋晚期到西汉的文献资料,赵长才(1998)讨论了疑问副词“亦”表反诘问、是非问、反复问与选择问的用法和意义,并探讨了它的来源、消亡时间及原因。对于消亡时间,赵先生指出,“疑问副词‘亦’西汉时用例开始衰减,东汉后在文献中基本上消亡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亦” 消亡 东汉 文献资料 春秋晚期 是非 选择 反复 西汉
原文传递
交谈中的问句连用现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志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1997年第2期30-34,共5页
关键词 特指 选择 是非 说话人 回声 连用现象 交谈 组合规则 陈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