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肝血浆透析滤过与选择性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中晚期肝衰竭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5
1
作者 周健 王笑笑 +1 位作者 连江山 黄建荣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8年第5期369-373,共5页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及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治疗机制...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及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乙型肝炎慢加急肝衰竭 血浆滤过透析 选择性血浆置换 连续 液滤过 疗效 安全
原文传递
补充不同置换液进行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叶俊茂 朱爱芬 +1 位作者 陈红 徐敏芬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补充不同置换液进行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41例成年重型肝炎患者,对其共进行人工肝选择性血浆置换(PPE)治疗75例次。治疗时根据不同的血浆供应条件,随机分为3组,均给予护肝、支持、对症... 目的观察补充不同置换液进行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41例成年重型肝炎患者,对其共进行人工肝选择性血浆置换(PPE)治疗75例次。治疗时根据不同的血浆供应条件,随机分为3组,均给予护肝、支持、对症等基本治疗,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前列第尔、甘草酸胺、白蛋白、血浆等综合治疗,择期进行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都有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并且治疗后各组的肾功能和电解质变化不明显,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的好转,各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明显降低,总蛋白和白蛋白增高,胆碱脂酶和总胆固醇上升幅度略有差异,但是组内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有很多的优点,少量血浆补充可以代替原来的单纯血浆置换。少用血浆,可以缓解血浆供应的矛盾,减少血浆反应的发生,减少输入血浆内尚不明确的潜在性病毒感染等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置换
下载PDF
5%白蛋白用于人工肝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行芬 邓勤智 +2 位作者 庞中强 廖庆华 周文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3期27-30,35,共5页
目的以单纯性血浆置换为对照,评价5%白蛋白部分替代血浆用于人工肝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不同的血浆供应条件,治疗组33例肝衰竭患者用5%白蛋白500 m L部分替代血浆进行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40例肝衰... 目的以单纯性血浆置换为对照,评价5%白蛋白部分替代血浆用于人工肝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不同的血浆供应条件,治疗组33例肝衰竭患者用5%白蛋白500 m L部分替代血浆进行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40例肝衰竭患者进行单纯性血浆置换治疗,上述患者均在接受标准内科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人工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两组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部分生化指标包括血转氨酶、胆红素、胆汁酸等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胆碱酯酶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组、对照组在降转氨酶、球蛋白、降胆红素、降胆汁酸、升胆碱酯酶及改善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方面疗效类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好转率亦相当(P>0.05)。但两者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5%白蛋白部分替代血浆用于人工肝选择性血浆置换是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节约了血浆用量,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 血浆 选择性血浆置换 肝衰竭 人工肝
下载PDF
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肝储备功能的变化趋势及其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行芬 邓勤智 +4 位作者 王银银 叶俊茂 黄建荣 庞中强 周健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第4期482-484,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吲哚菁绿15 min潴留率(ICGR15)、肝有效循环血量(EHBF)在选择性血浆置换(SPE)治疗前后的变化趋势,探讨ICGR15、EHBF及变化趋势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乙肝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 目的观察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吲哚菁绿15 min潴留率(ICGR15)、肝有效循环血量(EHBF)在选择性血浆置换(SPE)治疗前后的变化趋势,探讨ICGR15、EHBF及变化趋势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乙肝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27例(A组)和乙肝非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40例(B组);两组均给予综合内科治疗,抗病毒治疗,进行SPE治疗。检测所有入选患者SPE治疗前后的ICGR15及EHBF。用生存函数分析两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并记录67例慢加急肝衰竭患者SPE治疗前的ICGR15、EHBF,及SPE后ICGR15上升率、EHBF下降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评价SPE前ICGR15、EHBF,及SPE后ICGR15上升率、EHBF下降率的预测能力。结果两组SPE前ICGR15、EHB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SPE后ICGR15、EHB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SPE治疗前后ICGR15值、EHB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治疗后ICGR15值较前升高28.61%,EBHF值较前降低39.02%。B组SPE治疗前后ICGR15值、EHB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治疗后ICGR15值升高14.61%,EBHF值降低16.45%。ICGR15、EHBF和SPE后EHBF下降率、ICGR15上升率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0.734、0.707、0.67。结论 S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ICGR15升高、EHBF降低,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在SPE治疗后ICGR15、EHBF间存在差异,肝硬化组生存率明显低于非肝硬化组。SPE前ICGR15、EHBF,SPE后EHBF下降率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SPE后ICGR15上升率预测能力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肝有效循环血量 吲哚菁绿15min潴留率 选择性血浆置换
下载PDF
选择性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丽萍 张晓青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8年第12期46-46,48,共2页
关键词 选择性血浆置换 重症肝炎 护理
下载PDF
选择性血浆置换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庞永立 李来生 +4 位作者 刘永清 张芝萍 高春翔 熊陶 王雪梅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浆置换(PPE)联合拉米夫定(3TC)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用PPE联合3TC治疗,加内科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内科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比... 目的:探讨选择性血浆置换(PPE)联合拉米夫定(3TC)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用PPE联合3TC治疗,加内科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内科治疗。两组治疗前后比较临床治愈好转率,并观察主要肝功能、凝血功能及HBVDNA定量检测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疗效优于对照组的28.6%,且治疗组TBiL、ALB、ALT、CHE、PTA、HBVDNA等实验室指标的定量检测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其肝功能、凝血功能与HBVDNA定量检测也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PPE联合3TC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血浆置换 人工肝 拉米夫定 重型肝炎
下载PDF
持续缓慢选择性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高胆红素血症 被引量:2
7
作者 邢汉前 刘俊微 +5 位作者 钟志芳 颜丽 张彬 赵军 王慧芬 高登莲 《传染病信息》 2008年第6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缓慢选择性血浆置换(CPPE)和单纯血浆置换(SPE)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1例(139例次)接受CPPE的患者(CPPE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48h时血清清蛋白(ALB)、球蛋白(GLO)、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总胆红素(... 目的探讨持续缓慢选择性血浆置换(CPPE)和单纯血浆置换(SPE)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1例(139例次)接受CPPE的患者(CPPE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48h时血清清蛋白(ALB)、球蛋白(GLO)、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情况,并与36例(79例次)接受SPE的患者(SPE组)做比较。结果①同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48h时血PTA值均明显升高(P均<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同治疗前比较,CPPE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48h时血清ALB、GL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PE组则明显减少(P均<0.01);③同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结束时TBIL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治疗结束时比,CPPE组治疗结束48h时血TBIL上升幅度为22.91%±12.50%,而SPE组为39.30%±2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PPE组患者临床治愈好转率为59.16%(42/71),高于SPE组的38.89%(1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3,P<0.05)。结论CPPE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时,可减少新鲜冰冻血浆的用量,减少血清ALB、GLO、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等有益物质的丢失,延缓治疗后血清TBIL反弹的幅度和速度,提高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治愈好转率。因此,CPPE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持续缓慢选择性血浆置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