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游动物摄食在赤潮生消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3
1
作者 孙军 刘东艳 +1 位作者 王宗灵 朱明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514-1522,共9页
浮游动物摄食在赤潮生消过程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摄食过程的复杂性和生物物种与个体行为存在的多样性 ,使得赤潮过程中浮游动物的摄食研究具有相当难度。从浮游动物的摄食类型和习性、浮游动物摄食率测定、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赤... 浮游动物摄食在赤潮生消过程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摄食过程的复杂性和生物物种与个体行为存在的多样性 ,使得赤潮过程中浮游动物的摄食研究具有相当难度。从浮游动物的摄食类型和习性、浮游动物摄食率测定、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赤潮群落演替发展方向、浮游动物摄食在有毒微藻赤潮中的作用、浮游动物摄食在中国赤潮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浮游动物摄食对赤潮生物种群动力学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赤潮 选择性摄食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对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单胞藻摄食与消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邓正华 姜松 +3 位作者 张博 刘宝锁 黄桂菊 喻达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118,共7页
从单胞藻粒径大小、表面结构、生化组成及饵料浓度等角度开展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对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单胞藻摄食与消化效果研究。投喂粒径大小相近的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 从单胞藻粒径大小、表面结构、生化组成及饵料浓度等角度开展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对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单胞藻摄食与消化效果研究。投喂粒径大小相近的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混合藻,粒径大小不同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海水小球藻(Marine chlorella)混合藻,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剩余混合藻中各单胞藻浓度。分别投喂以上4种不同浓度梯度的单胞藻,观察比较粪便中单胞藻消化状况。结果显示,合浦珠母贝对粒径大小相近的单胞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摄食(P>0.05),对粒径较大的单胞藻摄食率明显高于粒径较小的单胞藻(P<0.05);随着投喂单胞藻浓度的升高,合浦珠母贝对单胞藻的消化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单胞藻 选择性摄食 消化
下载PDF
春季东海中华哲水蚤对有害藻华物种的选择性摄食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军 王小冬 宋书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157,共7页
2005年4月27日—6月5日在东海有害藻华高发区的6个典型站位采样,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采用现场实验研究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的选择性摄食.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对浮游植物的选择性摄食具有食物密度依赖性.低浮游植物细... 2005年4月27日—6月5日在东海有害藻华高发区的6个典型站位采样,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采用现场实验研究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的选择性摄食.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对浮游植物的选择性摄食具有食物密度依赖性.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下中华哲水蚤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摄食行为,高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下中华哲水蚤摄食选择性由偏好转变为排斥,浮游植物细胞丰度329cells.ml-1是中华哲水蚤由偏好趋于排斥摄食的阈值.中华哲水蚤的选择性摄食还与食物组成有关,对于食物中的微型浮游动物,中华哲水蚤无选择性或排斥摄食.有害藻华发生区中华哲水蚤对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dentatum)的偏好摄食以及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mikimotoi)的排斥摄食,促使藻华的物种演替最终向米氏凯伦藻水华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中华哲水蚤 选择性摄食 选择系数 有害藻华
下载PDF
东海米氏凯伦藻水华中中华哲水蚤的选择性摄食 被引量:9
4
作者 孙军 宋书群 +2 位作者 徐兆礼 王宗灵 朱明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6-541,共6页
提要为评估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有害藻华发展进程的影响,应用一种新的结合Frost直接摄食法和Landry稀释法的现场培养方法,于2005年4月27日—6月5日在东海有害藻华高发区的6个典型站位进行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对浮游植物... 提要为评估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有害藻华发展进程的影响,应用一种新的结合Frost直接摄食法和Landry稀释法的现场培养方法,于2005年4月27日—6月5日在东海有害藻华高发区的6个典型站位进行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对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摄食速率的研究。比较了中华哲水蚤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摄食习性的差异,并评估了其摄食在水华进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对有害藻华物种存在摄食选择性和摄食速率的阈值。当自然水体中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达到157cells/ml和具齿原甲藻细胞丰度达到981 cells/ml时是中华哲水蚤由偏好趋于排斥摄食的阈值。当自然水体中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达到176 cells/ml时,中华哲水蚤对其停止摄食。米氏凯伦藻有害藻华发生区中华哲水蚤对具齿原甲藻的无选择性滤食以及对米氏凯伦藻的排斥摄食行为,影响水华进程,最终导致水华物种向米氏凯伦藻方向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哲水蚤 浮游植物 选择性摄食 米氏凯伦藻 具齿原甲藻 东海
下载PDF
滤食性贝类养殖对浮游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齐占会 史荣君 +4 位作者 于宗赫 徐淑敏 韩婷婷 徐姗楠 黄洪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5-121,共7页
滤食性贝类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养殖种类,规模化养殖极大地增加了近岸水域中贝类的数量。贝类生理过程和养殖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海洋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梳理了目前关于贝类对浮游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规模化贝类养... 滤食性贝类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养殖种类,规模化养殖极大地增加了近岸水域中贝类的数量。贝类生理过程和养殖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海洋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梳理了目前关于贝类对浮游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规模化贝类养殖对养殖区及毗连水域的浮游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机制:贝类的滤食对浮游生物产生强烈的下行控制作用而降低浮游生物的数量;选择性捕食改变了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贝类的排泄增加了水体中的营养元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贝类的生物沉积则导致硅(Si)元素的沉积和埋藏,改变了生源要素的比例,对硅藻等浮游植物产生了限制;贝类养殖设施的阻流作用使浮游生物在养殖区的滞留时间延长,增加了浮游生物被捕食的概率;贝类养殖显著增加了海鞘等滤食性附着生物的数量,从而也对浮游生物产生了影响。此外,还提出了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浮游生物 选择性摄食 下行控制 附着生物
下载PDF
大亚湾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植食性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优迈 韩留玉 +1 位作者 陈绵润 佟蒙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9-850,共12页
本文以中型浮游动物成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大亚湾实验站附近一个采样点连续两年的野外调查和现场摄食实验,分析大亚湾近岸富营养化海域中型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的选择摄食特性。结果表明:2015—2017年实验站附近中型浮游... 本文以中型浮游动物成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大亚湾实验站附近一个采样点连续两年的野外调查和现场摄食实验,分析大亚湾近岸富营养化海域中型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的选择摄食特性。结果表明:2015—2017年实验站附近中型浮游动物的总丰度在冬季达到最高,其次为春、秋和夏季;其优势种大多是滤食性桡足类,如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等,中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特性与优势种摄食行为有很大的相关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更偏好于粒径较大的小型浮游植物(20—200μm),而对微型(2—20μm)或超微型浮游植物(0.7—2μm)的摄食影响较小,甚至会因为选择性摄食对这两种类型的浮游植物的生长有间接促进作用。且中型浮游动物的摄食选择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除每个季节均倾向于摄食甲藻和青绿藻。除此之外,在春季偏好于定鞭藻和隐藻,夏季偏好于定鞭藻和绿藻,秋季偏好于硅藻、隐藻和聚球藻。尽管硅藻的生物量在调查期间平均约占总浮游植物类群的50%,但是中型浮游动物并不主动摄食硅藻,而更偏爱生物量低但营养较高的甲藻。总体上,中型浮游动物虽然对浮游植物有一定的摄食,但其植食性较弱,不能对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进行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中型浮游动物 选择性摄食 分级叶绿素 浮游植物类群 植食性
下载PDF
秦皇岛贝类养殖区4种贝类对浮游植物的摄食选择性 被引量:2
7
作者 丁任业 查道军 +7 位作者 谢艺萱 辛全栋 李向阳 李玉 崔鸿武 潘绘竹 谭志军 江涛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3年第1期66-72,共7页
为了研究秦皇岛贝类养殖区滤食性贝类饵料来源和摄食选择性特点,于2019年5月对该海域的海水和4种贝类(紫贻贝、海湾扇贝、长牡蛎、栉孔扇贝)进行采样调查。利用显微镜检法和光合色素液相色谱法(HPLC)对海水和贝类胃容物中的浮游植物种... 为了研究秦皇岛贝类养殖区滤食性贝类饵料来源和摄食选择性特点,于2019年5月对该海域的海水和4种贝类(紫贻贝、海湾扇贝、长牡蛎、栉孔扇贝)进行采样调查。利用显微镜检法和光合色素液相色谱法(HPLC)对海水和贝类胃容物中的浮游植物种群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水体中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甲藻、隐藻组成,硅藻在丰度上占有绝对优势。光合色素HPLC检出水体中特征色素主要为硅藻、青绿藻和甲藻,而贝类胃容物中主要为甲藻和硅藻,少量青绿藻检出。四种贝类摄食选择性相似且不受水体中优势藻种的影响,主要以甲藻、硅藻中不占优势的藻种为食,对部分占优势藻种表现出避食性(中肋骨条藻和角毛藻),微微型浮游植物(青绿藻)对4种贝类的饵料贡献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浮游植物 选择性摄食 秦皇岛 光合色素
下载PDF
太湖新银鱼种群摄食对小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张三峰 沈建忠 +5 位作者 万成炎 吉芬芬 胡莲 邱龙辉 彭乐根 朱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明晰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种群生长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可为小江水华暴发的控制与水生态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逐月对小江太湖新银鱼与浮游动物样品进行采集,并分析太湖新银鱼胃含物组成与浮游动物群... 明晰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种群生长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可为小江水华暴发的控制与水生态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逐月对小江太湖新银鱼与浮游动物样品进行采集,并分析太湖新银鱼胃含物组成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太湖新银鱼的饵料生物主要为桡足类,其次为枝角类,轮虫占比较少;(2)3月至6月(太湖新银鱼春群繁殖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迅速上升,而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此期间呈小型化趋势,生物量由28.93 mg/L下降至1.13 mg/L,密度由21173.39个/L增加至26808.23个/L;7月小江禁捕结束,太湖新银鱼生物量开始急剧下降,小江浮游动物中桡足类和枝角类的密度与生物量迅速升高,于8月达到全年最高;(3)由于太湖新银鱼对枝角类和桡足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故在其生物量较高的时期(5、6月),水体中枝角类和桡足类生物量占比显著低于其他时期(P<0.05)。由此认为,太湖新银鱼生物量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太湖新银鱼种群摄食的下行效应可能是小江浮游动物生物量下降及群落结构小型化的关键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新银鱼 选择性摄食 浮游动物 下行效应 三峡水库 小江
下载PDF
香港巨牡蛎对3种微藻的选择性摄食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蓝文陆 付家想 +4 位作者 杨斌 李天深 范航清 李琼珍 黄凌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88,共10页
从微藻粒径大小、饵料密度以及营养价值角度,选取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分别作为硅藻、绿藻和金藻的代表,开展了不同规格的香港巨牡蛎对3种微藻在... 从微藻粒径大小、饵料密度以及营养价值角度,选取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分别作为硅藻、绿藻和金藻的代表,开展了不同规格的香港巨牡蛎对3种微藻在同等密度、同等生物量混合条件下的摄食选择性研究。结果显示,香港巨牡蛎在两种不同混合藻条件下对3种不同微藻摄食选择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3种藻相同密度混合条件下,大、中、小3种规格香港巨牡蛎更倾向摄食粒径较大的亚心形扁藻,且贝类规格越大选择倾向性越低,摄食选择效率分别为0.32、0.35、0.48,对球等鞭金藻无明显选择性。3种藻等生物量混合条件下,香港巨牡蛎对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的摄食有选择性,且规格大小对选择效率影响显著(P<0.01),个体越小选择性越强,小规格香港巨牡蛎倾向滤食亚心形扁藻(P<0.01),大、中规格更倾向摄食粒径较小的球等鞭金藻。两种混合条件下,香港巨牡蛎都对牟氏角毛藻都有负的选择效率,而且牟氏角毛藻密度越高负值绝对值越大。微藻的细胞大小、形状、营养价值以及香港巨牡蛎的个体大小都对摄食选择性有着明显的影响,香港巨牡蛎的摄食选择性在现场海区中还明显受到生境及食物条件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巨牡蛎 微藻 选择性摄食 摄食选择效率
下载PDF
海洋尖尾藻选择性摄食研究
10
作者 马婉捷 王小冬 王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2-337,共6页
异养甲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摄食者,在海洋碳循环和营养再生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选择异养甲藻的代表物种—海洋尖尾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喂食单种食物和混合食物,分析食物粒径和种类对异养甲藻摄食率、生长速率和细胞体积的影响... 异养甲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摄食者,在海洋碳循环和营养再生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选择异养甲藻的代表物种—海洋尖尾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喂食单种食物和混合食物,分析食物粒径和种类对异养甲藻摄食率、生长速率和细胞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尖尾藻摄食的食物种类多样性高,隶属于穗鞭藻、定鞭藻、绿藻、硅藻和褐藻等门类的7种藻种均可被其摄食。海洋尖尾藻的摄食明显依赖于食物颗粒的体积,粒径显著影响了海洋尖尾藻的摄食率、生长率和细胞体积。能够被海洋尖尾藻摄食的浮游植物粒径范围在为2~128μm,但是海洋尖尾藻对粒径为7.4~13μm的土生杜氏藻、赤潮异弯藻和威氏海链藻的摄食率最高,并且摄食后生长速率和细胞体积最大。粒径为2~4.5μm的抑食金球藻、赫氏颗石藻、球形棕囊藻单细胞和粒径为128μm的布氏双尾藻显著降低了海洋尖尾藻的摄食率。当存在其他食物可供选择摄食时,海洋尖尾藻不再摄食布氏双尾藻。由于摄食行为的粒径选择性,异养甲藻可能对浮游植物的粒径结构和种群动态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养甲藻 海洋尖尾藻 粒径 选择性摄食
原文传递
海洋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控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小冬 孙军 +1 位作者 刘东艳 汪岷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4-535,共12页
海洋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控制着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节律、规模和归宿。从海洋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有害藻华的控制、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机制、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的研究方法和中... 海洋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控制着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节律、规模和归宿。从海洋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有害藻华的控制、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机制、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的研究方法和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模型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控制浮游植物种群演替的贡献,为进一步预测和控制有害藻华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 浮游植物群落 物种演替 有害藻华
下载PDF
黄胸鼠对各种食饵的选择性摄食试验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庆泉 梁俊勋 李堂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36-39,共4页
用大米、稻谷、玉米、麦麸、花生、黄豆、黄豆麸、木薯、马铃薯、混合饵料及鱼粉、虾皮等饵料,对于南宁郊区的黄胸鼠分别以植物性单种饵料、动物性单种饵料、多种饵料组成复合饵料以及不同比例的单种饵料组成的混合饵料计四种形式,进行... 用大米、稻谷、玉米、麦麸、花生、黄豆、黄豆麸、木薯、马铃薯、混合饵料及鱼粉、虾皮等饵料,对于南宁郊区的黄胸鼠分别以植物性单种饵料、动物性单种饵料、多种饵料组成复合饵料以及不同比例的单种饵料组成的混合饵料计四种形式,进行了实验室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单种饵料试验中植物性饵料比动物性饵料好,前者的日均摄食量明显高于后者;谷物类作物饵料比其它作物饵料好,最优者大米,其次为稻谷、玉米;混合饵料及动物性饵料对黄胸鼠的引诱力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胸鼠 食饵 选择性摄食试验
下载PDF
立克命膏剂灭鼠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洪 张国贤 +5 位作者 郭耀武 袁建新 高翔 汪斌和 瞿胜 翁志高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1年第4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0.0375%的立克命膏剂毒杀鼠类效果;方法:在实验室有选择性摄食法,现场采用自身对照,对老鼠进行灭效试验;结果:鼠对毒饵的摄食系数为0.75,大于0.5,说明0.0375%立克命膏剂接受性良好,观察2周后鼠密度(粉迹法)由投毒前的42.99... 目的:观察0.0375%的立克命膏剂毒杀鼠类效果;方法:在实验室有选择性摄食法,现场采用自身对照,对老鼠进行灭效试验;结果:鼠对毒饵的摄食系数为0.75,大于0.5,说明0.0375%立克命膏剂接受性良好,观察2周后鼠密度(粉迹法)由投毒前的42.99%下降到2.55%,灭鼠率为94.07%;结论:0.0375%立克命膏剂杀鼠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命膏剂 灭鼠 选择性摄食法 鼠密度 投毒方法
下载PDF
6种抗凝血杀鼠剂毒饵对布氏田鼠毒效比较
14
作者 曹煜 刘宇 +1 位作者 戴安锁 董天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9-131,共3页
实验室比较了6种抗凝血鼠药毒饵(杀鼠灵、杀鼠醚和敌鼠钠盐供试浓度为0.025%,氯敌鼠钠盐、溴敌隆和溴鼠灵供试浓度为0.005%)对布氏田鼠的毒效。试药配成常规浓度毒饵,对靶鼠进行单个笼养和围栏群养有选择摄食试验,以毒杀率和摄... 实验室比较了6种抗凝血鼠药毒饵(杀鼠灵、杀鼠醚和敌鼠钠盐供试浓度为0.025%,氯敌鼠钠盐、溴敌隆和溴鼠灵供试浓度为0.005%)对布氏田鼠的毒效。试药配成常规浓度毒饵,对靶鼠进行单个笼养和围栏群养有选择摄食试验,以毒杀率和摄食系数评价毒效。结果表明,单养试验:杀鼠灵和杀鼠醚对试鼠毒杀率分别为60%和80%,摄食系数分别为0.67和0.54;其他试药都达到100%毒杀率,摄食系数分别为0.61、0.71、1.10和0.77。群养试验:杀鼠灵只有50%毒杀率,其他5种试药都达到100%毒杀率;杀鼠灵和杀鼠醚摄食系数较小,分别为0.53和0.75,其他4种试药为0.86~1.11。除了杀鼠灵,其他5种鼠药都适于防治布氏田鼠,但从灭鼠成本和实用性考虑,敌鼠钠盐和氯敌鼠钠盐应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田鼠 抗凝血杀鼠剂 选择性摄食试验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