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脊山及邻区磁组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周勇 王二七 +1 位作者 李齐 万景林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2期187-194,共8页
研究了拉脊山及邻区磁组构特征.新生代沉积物为一套未变质和弱变形的泥岩和砂岩,磁化率椭球体以扁平型为主,磁线理K_(max)倾伏北西或南东,最小轴K_(min)多与层面极点偏离,在北东有一优选方位,并与K_(max)垂直,反映了磁组构主要是构造成... 研究了拉脊山及邻区磁组构特征.新生代沉积物为一套未变质和弱变形的泥岩和砂岩,磁化率椭球体以扁平型为主,磁线理K_(max)倾伏北西或南东,最小轴K_(min)多与层面极点偏离,在北东有一优选方位,并与K_(max)垂直,反映了磁组构主要是构造成因;研究区新、老地层中K_(min)总体方位(北东至南西)代表了近期构造主压应力方向,该认识得到典型构造点上的磁组构与构造对比研究证实.在上第三系内发育北西至南东至近东西向的逆断层和褶皱,它们是北东至南西向挤压产物.拉脊山及邻区区域构造应力场为本区在第三纪后期到第四纪持续抬升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构造应力 拉脊山 构造隆升 新生代 磁化率 褶皱 磁线埋
原文传递
沂沭断裂带垂直形变与断层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杰 韩海华 +1 位作者 闫德桥 刘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2期106-111,共6页
利用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分析了沂沭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 ,结果表明 :NNE向的沂沭断裂带与NW向断裂活动性质有所不同 ,沂沭断裂带主要为压性逆断活动 ,北西向断裂带为张性正断活动 ,与地质考察结果基本一致。此外 。
关键词 沂沭裂带 垂直形变 层活动 压性活动 郯庐裂带 张性正活动
下载PDF
复杂逆断块油藏地质建模及其数值模拟网格粗化的一种解决方案——以英东一号油藏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任殿星 周久宁 +6 位作者 田昌炳 李保柱 许磊 秦勇 侯博刚 严耀祖 李兴彦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38,共10页
复杂逆断块储层油藏地质建模一直是最麻烦的建模工作之一,难题在于同一储层在一口直井中多次重复出现。按照常规的油藏地质建模方法,由于无法表征逆断块叠置部分重复出现的地层构造和储层物性特征,导致模型失真和储量损失,无法建成一个... 复杂逆断块储层油藏地质建模一直是最麻烦的建模工作之一,难题在于同一储层在一口直井中多次重复出现。按照常规的油藏地质建模方法,由于无法表征逆断块叠置部分重复出现的地层构造和储层物性特征,导致模型失真和储量损失,无法建成一个精确可靠的油藏地质模型;粗化后的预测模型也存在因地层缺失、储量变小而不能反映油藏的真实情况。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研发了以"多边界技术"、"断层隔挡技术"以及"全覆盖油藏叠合面积的矩形形式角点网格系统"数值模拟网格粗化等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系列,组合形成一种高效解决复杂逆断块建模中的构造建模和数值模拟网格粗化等难题的方案。这种解决方案利用地震构造解释成果、沉积相、地层对比、井资料等,为英东一号复杂逆断块油藏的开发方案建立了精确的油藏地质模型和用于油藏数值模拟的动态预测模型。通过方案实施追踪证实,开发方案预测的生产指标和两年来的实际生产情况的吻合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地质建模 多边界技术 层隔挡技术 油藏数值模拟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地质灾害和地表破裂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博譞 钱黎 +11 位作者 李涛 陈杰 许建红 姚远 房立华 谢超 陈建波 刘冠伸 胡宗凯 杨文心 张军龙 庞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34,共15页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是自1992年吉尔吉斯斯坦Suusamyr M_(S)7.3地震以来发生在天山地震带内的最大地震。主余震初步精定位和第一时间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乌什MS7.1地震的余震带总体走向NE,长约62km,主要分布在盆山交接部位...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M_(S)7.1地震是自1992年吉尔吉斯斯坦Suusamyr M_(S)7.3地震以来发生在天山地震带内的最大地震。主余震初步精定位和第一时间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乌什MS7.1地震的余震带总体走向NE,长约62km,主要分布在盆山交接部位。地震产生了边坡失稳、岩崩、滚石、地裂隙等次生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沿构造走向微观震中两侧30km范围内。由微观震中向N约7km、向S约13km以外,地质灾害迅速减轻,且山前断层陡坎(F_(5))未见任何新鲜的活动迹象。结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产出的InSAR同震形变场初步结果,判定此次主震的发震断层为一条倾向NW、未错出地表的逆冲断层。在GCMT震中所在的恰勒玛提河,沿西域砾岩背斜南翼发现了总体走向N60°E、长约2km、最大垂直位错约1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该地表破裂在较老地貌面上基本沿先存断层陡坎发育,总体受一条倾向SE、与主震发震断层倾向相反的逆断裂控制。地表破裂带长2km,规模远小于乌什M_(S)7.1地震余震带,其是由M_(S)7.1主震所致还是因M_(S)5.7余震造成的,以及产生地表破裂的SE倾逆断层与NW倾主震发震断裂之间是何种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乌什盆地 型强震 地表破裂 次生地质灾害
下载PDF
二维叠偏剖面上“逆断假象”的识别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新国 孙青 王洪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2期114-118,共5页
在二维地震勘探时,当地震测线与地层走向(或构造走向)不垂直时,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倾角几乎都是视倾角,尤其是当穿越断层时还能同时接收到上、下盘的反射波使地震剖面出现构造假象。为此,本文针对东濮凹陷二维叠偏剖面上的“逆断... 在二维地震勘探时,当地震测线与地层走向(或构造走向)不垂直时,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倾角几乎都是视倾角,尤其是当穿越断层时还能同时接收到上、下盘的反射波使地震剖面出现构造假象。为此,本文针对东濮凹陷二维叠偏剖面上的“逆断假象”,利用地质模型技术剖析了逆断假象的表面现象及其形成机理,并总结出了垂向剖面法、相交测线对比法和三维空校法三种识别逆断假象的方法。利用这三种方法可准确地识别出二维叠偏剖面上的逆断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象 二维叠偏剖面 识别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川南河包场区块茅口组缝洞系统定量描述 被引量:4
6
作者 付建元 戴小平 +3 位作者 王瑞华 秦俐 巫芙蓉 梁虹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0-274,6,共5页
在河包场构造钻遇下二叠统茅口组的16口井均位于逆断层上,有11口井获工业气流,其中5口井测试产气20×10~4m^3/d以上。该区茅口组茅四茅二段储层为裂缝和溶洞组成的储集体,为了定量描述缝洞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发育规模,对下二叠统逆断... 在河包场构造钻遇下二叠统茅口组的16口井均位于逆断层上,有11口井获工业气流,其中5口井测试产气20×10~4m^3/d以上。该区茅口组茅四茅二段储层为裂缝和溶洞组成的储集体,为了定量描述缝洞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发育规模,对下二叠统逆断层和茅口组茅四—茅二段储层顶、底进行了精细对比追踪,对茅四—茅二段进行了高分辨率的逆断层约束速度反演,并结合叠前、叠后地震属性选取敏感属性进行缝洞系统的定量检测,最后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融合高分辨率逆断层速度反演结果和高精度相干属性数据体进行缝洞系统三维雕刻,定量刻画了该区茅口组有利的缝洞系统空间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口组 缝洞系统 层速度反演 地震属性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1949年新疆库车7.4/级地震的地震构造条件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杰 周本刚 +5 位作者 杨晓平 汪祥余 周庆 陈国光 冉洪流 刘占坡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0-459,共10页
前人研究认为 ,库车 194 9年 7 级地震主要与天山南麓活动构造带的NEE向秋立塔格断裂有关。最近笔者根据深地震地壳测深、石油地质及活断裂等研究的新成果 ,对这次地震的构造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塔里木陆块向天山俯冲 ,天山上地... 前人研究认为 ,库车 194 9年 7 级地震主要与天山南麓活动构造带的NEE向秋立塔格断裂有关。最近笔者根据深地震地壳测深、石油地质及活断裂等研究的新成果 ,对这次地震的构造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塔里木陆块向天山俯冲 ,天山上地壳被挤压块断隆升并侧向推覆扩展 ,于天山南缘形成库车盆地及由秋立塔格等一系列逆断裂组成的逆断 -褶皱系 ,这是发育于沉积盖层的薄皮构造。NE向库车 -依西 1井断裂是库车盆地构造中重要的传递断裂 ,位于NE向的乌鲁木齐 -库车 -柯坪构造带中。有关 7 级地震的地震学研究结果与秋立塔格断裂完全不符 ,而与库车 -依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构造 陆内俯冲 -褶皱系 新疆库车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泗县徐井段晚第四纪新活动的宏微观现象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海刚 姚大全 +3 位作者 赵朋 杨源源 王行舟 疏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9-1223,共5页
探槽揭示,郯庐断裂带安徽泗县徐井一带第四纪以来的新活动表现为逆断型崩积楔、张裂楔、碎裂流和地震断层。根据现场分析初步认为,中更新统沉积后,探槽所在部位先遭受挤压,晚白垩世砖红色砂岩自西向东上冲垮塌到中更新世沉积之上,形成... 探槽揭示,郯庐断裂带安徽泗县徐井一带第四纪以来的新活动表现为逆断型崩积楔、张裂楔、碎裂流和地震断层。根据现场分析初步认为,中更新统沉积后,探槽所在部位先遭受挤压,晚白垩世砖红色砂岩自西向东上冲垮塌到中更新世沉积之上,形成逆断型崩积楔-1;接着发生张性断裂活动,形成开口向上的张裂楔;随后,所在部位又遭受挤压,沿张裂楔的东边界断面挤压逆冲活动产生碎屑物质上抛流动,形成逆断型崩积楔-2;其上逐步形成更新沉积,当黑土层堆积以后,再次遭受挤压,使得断面上下黑土层堆积厚度显现差异。这表明中更新统沉积以后,断裂曾先后发生挤压-引张-挤压-挤压共4次活动,最新活动在全新世早期。根据逆断型崩积楔、张裂楔和地震断层等的成因,这几次活动应属高速粘滑活动,对应几次强烈的史前地震活动事件。上述认识部分得到原态微观观测分析结果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带 晚第四纪 型崩积楔 碎裂流 张裂楔 地震 微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