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逆向因果和时间反演对称性的哲学分析
1
作者 江怡 李然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153,179,180,共14页
伴随量子力学理论对经典物理学的突破,重新考量因果关系和时间性迫在眉睫。当定域性不再是构成量子作用的必要条件时,量子纠缠现象对以时空联系为规定性的传统事物本体论产生直接冲击,对以客观事物实在性为基础的现代定域实在论提出挑... 伴随量子力学理论对经典物理学的突破,重新考量因果关系和时间性迫在眉睫。当定域性不再是构成量子作用的必要条件时,量子纠缠现象对以时空联系为规定性的传统事物本体论产生直接冲击,对以客观事物实在性为基础的现代定域实在论提出挑战。由于传统本体论无法解释微观世界,量子力学也无法解释宏观世界,逆向因果论就成为第三条出路。该路径对因果性概念重新作出解释,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时间顺序在因果关系中随之成为一种偶然特征。已有的时间理论将时间概念作为心理方式难以应对量子力学的挑战,而符合我们直觉的因果关系也无从解释量子力学。我们将“时间反演对称性”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时间概念,基于对可能世界的理解,以反事实条件句为前提,对原因和结果的区分不再依赖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当代学者仍难以对逆向因果和时间反演对称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两者应分属不同的解释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反演对称性 逆向因果 量子力学 可能世界
原文传递
量子非定域性的逆向因果解释
2
作者 栗钰杰 高山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6,共7页
因果关系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但无法适用于目前的量子力学,尤其是量子纠缠引起的非定域性假设,成为量子力学的一个特有属性,暂时无法与狭义相对论相兼容。本文通过逆向因果理论,即未来对过去或现在会产生因果影响,认为其所构建的特殊的... 因果关系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但无法适用于目前的量子力学,尤其是量子纠缠引起的非定域性假设,成为量子力学的一个特有属性,暂时无法与狭义相对论相兼容。本文通过逆向因果理论,即未来对过去或现在会产生因果影响,认为其所构建的特殊的因果模型能为解决非定域性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路径,并给出相关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非定域性 逆向因果 EPR论证 贝尔定理
原文传递
量子力学的逆向因果争论及其辨析
3
作者 孙圣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逆向因果常见于承诺时间反演对称性的量子力学哲学解释中,刘易斯使用过度决定论对逆向因果进行哲学审视,这在逆向因果现阶段的主要科学哲学争论中占据重要位置。研究发现,对因果关系中的事件做精细个化的思想实验不是任意的,需要在物理... 逆向因果常见于承诺时间反演对称性的量子力学哲学解释中,刘易斯使用过度决定论对逆向因果进行哲学审视,这在逆向因果现阶段的主要科学哲学争论中占据重要位置。研究发现,对因果关系中的事件做精细个化的思想实验不是任意的,需要在物理律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沿用普赖斯的进路,以汉弗莱斯的熔合突现论为例,研究说明了直觉何以在批评逆向因果问题上存在不充分性,一定程度的回应了刘易斯对逆向因果的指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因果作用 科学思想实验 量子力学的哲学解释 时间反演非对称性 熔合突现论
原文传递
论时间旅行之为可能
4
作者 洪程锋 吴小安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57-76,共20页
时间旅行是可能的,也是奇怪的。反对者热衷于将时间旅行的古怪之处总结为各种悖论,以挑战时间旅行的可能性。为捍卫时间旅行的可能性,大卫·刘易斯(David Lewis)对三种常见的时间旅行悖论作了回应,它们分别是时间差异悖论、因果循... 时间旅行是可能的,也是奇怪的。反对者热衷于将时间旅行的古怪之处总结为各种悖论,以挑战时间旅行的可能性。为捍卫时间旅行的可能性,大卫·刘易斯(David Lewis)对三种常见的时间旅行悖论作了回应,它们分别是时间差异悖论、因果循环悖论与祖父悖论。本文的第二节至第四节将依次对这三个时间旅行悖论展开讨论,除了阐述刘易斯本人的解决方案外,还将对晚近一些学者的不同意见进行辨析。总之,这些悖论大多源自对时间旅行的误解,只要对这些误解加以澄清,它们便能得到解决,时间旅行的可能性也由此得到捍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旅行 悖论 逆向因果关系 反事实
原文传递
逆向因果关系:哲学与物理的反思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栋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38,共8页
逆向因果关系问题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因果哲学中最棘手的一个问题,特别是近五十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哲学与物理讨论涉及一连串相互冲突的分析。在持续至今的这场争论中,许多哲学家越来越倾向接受逆向因果关系,即便是那些主张其不可能的学... 逆向因果关系问题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因果哲学中最棘手的一个问题,特别是近五十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哲学与物理讨论涉及一连串相互冲突的分析。在持续至今的这场争论中,许多哲学家越来越倾向接受逆向因果关系,即便是那些主张其不可能的学者也承认他们的观点是建立在有争议的哲学基础之上的,认为有必要提供更为可靠的中性论据。伴随时间对称量子力学表述的发展,物理学家也在重新审视量子因果相关的深层本性。量子事件的因果时间序也许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象位置、动量一样服从量子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因果关系 无知条件 挫败论据 因果 量子力学交易解释 双态矢量表述
原文传递
经济发展与政权建设交互式因果互动关系探析
6
作者 李立娥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43-51,共9页
一般以为经济发展会推动政权建设,亦如生产力的变革推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的变革,呈现顺向因果链规律;而博览史乘,发现上层建筑的变革,拉动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及生产力的发展,呈现逆向因果链规律。在顺逆向因果链共同作用下,... 一般以为经济发展会推动政权建设,亦如生产力的变革推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的变革,呈现顺向因果链规律;而博览史乘,发现上层建筑的变革,拉动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及生产力的发展,呈现逆向因果链规律。在顺逆向因果链共同作用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是交互式的因果互动关系,因而广义的经济基础即经济发展,与政治的上层建筑即政权建设间存在交互式因果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政权建设 顺向因果 逆向因果 交互式因果互动
下载PDF
因素空间理论下银行信用卡违约预测
7
作者 刘晓同 曾繁慧 刘晓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7-574,共8页
为扩大因素空间理论下因果分析法应用领域,基于因素空间理论下逆向逻辑归纳的思想,用背景分布计算各因果句的概率分布描述推理规则的强弱,提出逆向因果分析逻辑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银行卡的信用分析,提出基于因素空间理论的银行信用卡违... 为扩大因素空间理论下因果分析法应用领域,基于因素空间理论下逆向逻辑归纳的思想,用背景分布计算各因果句的概率分布描述推理规则的强弱,提出逆向因果分析逻辑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银行卡的信用分析,提出基于因素空间理论的银行信用卡违约预测模型.该方法以信用卡实测数据为背景样本,提取推理规则,并用其他样本数据对预测推理规则进行验证.在UC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逆向因果分析算法预测信用卡用户违约结果准确、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素空间 逆向因果分析 推理规则 背景分布 信用卡违约
下载PDF
一种古典的逆向因果关系理论——以说一切有部的众贤为中心
8
作者 王俊淇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98,F0003,共9页
逆向因果关系指的是在时间上结果先于原因的因果关系。它是当今哲学界与物理学界中的一个非常活跃且重要的议题,引发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与讨论。从哲学史的视角来看,对逆向因果关系的讨论可以追溯到更早的阶段。以讨论因果关系见长的佛教... 逆向因果关系指的是在时间上结果先于原因的因果关系。它是当今哲学界与物理学界中的一个非常活跃且重要的议题,引发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与讨论。从哲学史的视角来看,对逆向因果关系的讨论可以追溯到更早的阶段。以讨论因果关系见长的佛教哲学曾提出过两种关于逆向因果关系的理论,它们分别属于说一切有部与唯识学派。本文以说一切有部学者众贤为中心,考察他在《顺正理论》一书中对逆向因果关系的探讨。众贤在为《大毘婆沙论》中的"于未来有作用"理论辩护时,以明确的作用、功能之分为基础,解释苦法智忍、光明与生相三个案例。在这一过程中,他阐发了一种逆向因果关系的理论。厘清众贤所代表的说一切有部的逆向因果关系理论,首先,可以为学界提供关于逆向因果关系理论的哲学史材料;其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说一切有部的时间论与三世实有的学说,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因果关系 众贤 与果功能
原文传递
向心性肥胖与认知障碍逆向因果关联的探索: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9
作者 彭芮 宋画 《益寿宝典》 2020年第19期105-105,共1页
探索认知障碍与肥胖的因果关系。 方法:采用 GWAS,关联本次研究数据,通过 inverse-variance weighting 法、MR-Egger 回归法等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确定与认知能力、肥胖联系紧密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得出其中因果关系。 结果... 探索认知障碍与肥胖的因果关系。 方法:采用 GWAS,关联本次研究数据,通过 inverse-variance weighting 法、MR-Egger 回归法等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确定与认知能力、肥胖联系紧密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得出其中因果关系。 结果:以向心性肥胖作为暴露,其与认知能力水平显著相关(P<0.05,且 bate 值为负,呈负相关);以认知能力作为暴露,其与向心性肥胖显著相关(P<0.05,且 bate 值为负,呈负相关)。 结论:研究采用双向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表明在未患病前向心性肥胖会增加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在认知障碍已经发生时肥胖则为认知能力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逆向因果关联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肥胖 认知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