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电容的微网逆变器无功均分控制策略 被引量:24
1
作者 徐海珍 张兴 +3 位作者 刘芳 石荣亮 毛福斌 倪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59-65,共7页
在采用下垂控制的多逆变器微网系统中,针对线路阻抗差异所导致逆变器无功功率不均分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电容的无功均分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算法模拟逆变器输出端的并联电容特性,并根据线路阻抗差异自适应补偿线路阻抗压降,减小基... 在采用下垂控制的多逆变器微网系统中,针对线路阻抗差异所导致逆变器无功功率不均分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电容的无功均分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算法模拟逆变器输出端的并联电容特性,并根据线路阻抗差异自适应补偿线路阻抗压降,减小基频环流,提高系统无功均分能力。所提控制策略无需改变下垂特性,且无需检测公共点电压和线路阻抗参数,简化并改进了微网逆变器的无功均分控制。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微电网) 逆变器并联系统 功率均分 虚拟电容 下垂控制 无功环流
下载PDF
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的鲁棒控制与环流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方红伟 陶月 +1 位作者 肖朝霞 贺叶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48-258,共11页
对应用于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的鲁棒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和设计,在分析并联系统的电路结构和环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简单的单桥臂控制方法。采用基于H∞控制的结构奇异值μ综合方法,抑制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使并网并联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得... 对应用于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的鲁棒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和设计,在分析并联系统的电路结构和环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简单的单桥臂控制方法。采用基于H∞控制的结构奇异值μ综合方法,抑制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使并网并联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得到提高,实现并网电流的准确控制和环流的抑制。同时,给出系统稳定运行的不确定性范围,所设计的控制器在给定范围内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并联系统 并网 鲁棒控制 Μ综合 环流
下载PDF
一种具有自适应电压补偿和恢复功能的微电网功率均分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志豪 黄海益 杨苓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70,共10页
在高/低电压等级微电网中,线路参数的差异导致逆变器输出功率无法精确均分且系统间出现环流,传统的下垂控制未能较好解决此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具有自适应电压补偿和恢复功能的微电网功率均分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引入虚拟阻抗,使高... 在高/低电压等级微电网中,线路参数的差异导致逆变器输出功率无法精确均分且系统间出现环流,传统的下垂控制未能较好解决此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具有自适应电压补偿和恢复功能的微电网功率均分控制策略。首先,通过引入虚拟阻抗,使高/低电压等级下逆变器输出总阻抗呈感性/阻性;其次,在改进下垂控制中提出自适应电压补偿方法,消除系统输出电压间的偏差,实现无功/有功功率的精确均分,但存在系统总输出功率下降的问题;然后,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电压恢复方法,在不影响功率均分精度的前提下,使系统总输出功率恢复至初始状态;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逆变器并联系统 功率分配 自适应电压补偿和恢复
下载PDF
电流瞬时值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 被引量:4
4
作者 吕晓东 李武华 +1 位作者 吴建德 何湘宁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3-158,共6页
对采用最大电流控制法、平均电流控制法、3C电流控制法和加权电流控制法等电流瞬时值均流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进行统一建模,提出了一种统一的小信号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很方便地分析系统在电路参数一致和不一致情况下的均流环稳定性问... 对采用最大电流控制法、平均电流控制法、3C电流控制法和加权电流控制法等电流瞬时值均流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进行统一建模,提出了一种统一的小信号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很方便地分析系统在电路参数一致和不一致情况下的均流环稳定性问题.对多台并联系统的阻抗匹配特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讨论了均流环控制参数和并联逆变器台数对并联系统均流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两台220 V输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为1 kW的逆变器并联系统进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并联系统 电流瞬时值均流控制 小信号模型
下载PDF
中点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的零序环流抑制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畅 宫金武 +2 位作者 张国琴 代克民 查晓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24-135,共12页
针对中点钳位型(NPC)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内普遍存在的零序环流问题,该文首先分析模块间环流的通路,建立零序环流的电路和数学模型。根据等效模型阐述零序环流各成分的产生机制,并对零序环流进行定量分析。定义零序环流的三类具体成分... 针对中点钳位型(NPC)三电平逆变器并联系统内普遍存在的零序环流问题,该文首先分析模块间环流的通路,建立零序环流的电路和数学模型。根据等效模型阐述零序环流各成分的产生机制,并对零序环流进行定量分析。定义零序环流的三类具体成分:通态零序环流、开关零序环流及混合零序环流。对于不同类别的零序环流,提出共享直流侧中线和改进型LCL滤波器的硬件措施及准比例积分谐振(PIR)控制器的软件措施去抑制对应环流成分的高频、低频分量;另外,针对改进型LCL滤波器中交流滤波电容中点和直流侧电容中点连接电缆上有较大高频电流的缺陷,提出载波移相控制下模块共用滤波电容的优化方案,在保证环流抑制效果的同时将奇数次开关频率的高频纹波转移到共用电容上,实现奇数纹波分量的自动抵消,使连接电缆上的电流减小近50%;最后,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环流抑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中点钳位型逆变器 逆变器并联系统 零序环流抑制 准比例积分谐振控制 模块共用滤波电容 载波移相控制
下载PDF
谐波干扰下逆变器并联系统同步控制数字信号输出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陶雪华 彭喜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4-29,共6页
在谐波干扰下,传统同步控制数字信号输出方法存在谐波频率偏移、波形畸变大、输出信号同步性差的弊端。为此,提出一种新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同步控制数字信号输出方法。通过分数傅里叶方法实现谐波干扰抑制。以两个逆变器并联系统向相同的... 在谐波干扰下,传统同步控制数字信号输出方法存在谐波频率偏移、波形畸变大、输出信号同步性差的弊端。为此,提出一种新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同步控制数字信号输出方法。通过分数傅里叶方法实现谐波干扰抑制。以两个逆变器并联系统向相同的负载供电为例,对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工作特性进行研究。不同逆变器并联系统通过采样同步总线中共享的信号,求出相位误差,依据获取误差对正弦基准数字信号输出进行同步控制。在同步控制的过程中添加频率控制,使得不同逆变器的频率保持在稳态频率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保证数字信号输出的同步性,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干扰 逆变器并联系统 同步控制 数字信号 输出
下载PDF
DC LOOP-CURRENT DETECTING AND RESTRAINING METHODS FOR PARALLEL INVERTER SYSTEM
7
作者 陈良亮 肖岚 严仰光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DC component is contained in inverter output voltage due to many reasons such as the zero-point deviation of operational amplifier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ower switching transistors′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pa... DC component is contained in inverter output voltage due to many reasons such as the zero-point deviation of operational amplifier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ower switching transistors′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parallel inverter system without output isolation transformers, the difference of DC components of the output voltage can cause large DC loop-current among modular inverters. Aiming at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studies several DC loop-current detecting and restraining methods. By digital adjustment with high precision on the DC components of reference sine wave, the DC components of inverter′s output voltage can be adjusted to restrain DC loop-curr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at the DC loop-current detecting and restraining methods have a good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 loop-current DETECT digital adjustment parallel inverter
下载PDF
基于预警单元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分层故障诊断系统
8
作者 谢孟 李耀华 +2 位作者 韩继文 赵众 张吉先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8-42,共5页
随着逆变器并联系统规模的增大,电源系统对故障诊断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逆变器并联系统故障诊断的特点,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新的应用思路,将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应用到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故障诊断中。提出并定义了故障预警的... 随着逆变器并联系统规模的增大,电源系统对故障诊断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逆变器并联系统故障诊断的特点,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新的应用思路,将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应用到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故障诊断中。提出并定义了故障预警的一系列相关概念,设计了预警单元的工作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故障预警单元的分层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详细阐述了故障预警单元的实现以及诊断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原理分析及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提出的方法对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在故障诊断中的有效应用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和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并联系统 故障诊断 专家系统 预警单元
下载PDF
逆变器并联系统开关环流的建模和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皓 林钊 +1 位作者 张宁 董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5823-5831,共9页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中往往会存在环流,包括直流环流、工频环流以及开关频率环流。目前提出的环流分析和环流抑制的方法大部分都是针对直流、工频及其谐波环流的。而对于开关频率环流,并没有定量地分析开关环流与电路参数之间的关系。基于...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中往往会存在环流,包括直流环流、工频环流以及开关频率环流。目前提出的环流分析和环流抑制的方法大部分都是针对直流、工频及其谐波环流的。而对于开关频率环流,并没有定量地分析开关环流与电路参数之间的关系。基于开关器件的开通和关断过程,该文提出了一种由于器件开关状态不同步而产生的开关频率环流的数学模型。另外,该文还详细研究和分析了开关环流与电路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了能够较好地抑制开关环流的电路参数设计原则。实验结果很好地验证了所提出的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和电路参数设计原则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频率环流 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 电路参数 设计原则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的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灵活分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皓 林钊 林燎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6-227,共12页
传统方法实现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分配比例系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并不能很好地实现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智能化。因此从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灵活分配的性能要求出发,将多智能体技术引入到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中。首先,基于dq0坐标系下三相逆变... 传统方法实现的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分配比例系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并不能很好地实现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智能化。因此从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灵活分配的性能要求出发,将多智能体技术引入到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中。首先,基于dq0坐标系下三相逆变器输出阻抗的分析,对系统功率加权平均的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接着,根据多智能体系统的主要特征,分析将多智能体技术应用于分布式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原因和优势。然后,对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灵活分配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实验表明多智能体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分配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 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 dq0坐标系 功率灵活分配
下载PDF
高带宽数字控制LCL型并网逆变器及其提高并网系统鲁棒性的谐振抑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沈姝衡 方天治 章益凡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5548-5561,共14页
数字控制LCL型并网逆变器的固有控制延时会影响原有谐振阻尼方案的控制特性,从而降低并网逆变器在弱电网下的鲁棒性。该文首先基于不同参数建立多机并联系统在弱电网下的多输入多输出矩阵,并推出了确保系统进网电流稳定性以及各模块交... 数字控制LCL型并网逆变器的固有控制延时会影响原有谐振阻尼方案的控制特性,从而降低并网逆变器在弱电网下的鲁棒性。该文首先基于不同参数建立多机并联系统在弱电网下的多输入多输出矩阵,并推出了确保系统进网电流稳定性以及各模块交互电流稳定性的三条判据。进一步地,基于频域阻抗法分析数字控制延时在模块采用不同开关频率的情况下对系统鲁棒性的影响,进而发现在系统中引入高带宽逆变器对于抑制低频谐振的有效性。然后,分析了高频模块与低频模块之间的交互稳定性,据此选取高带宽并网逆变器的开关频率。最后,在实验室搭建了一台基于新型宽禁带器件GaN的高带宽并网逆变器原理样机,并将其并入低频模块并网系统中,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高带宽并网逆变器有助于提高弱电网下系统的鲁棒性,从而为提高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 鲁棒性 高带宽 GAN
下载PDF
计及降阶混合控制算法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谐振抑制策略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峰 林祥群 +3 位作者 邓长虹 郑传良 杨威 曾麟钧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55,共8页
针对LCL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的3类谐振问题,提出了一种降阶新型混合控制算法的谐振抑制策略。该谐振抑制策略基于逆变器分层控制结构,将电流预测模型控制与二自由度控制原理相融合。其中,电流内环控制层采用电流预测模型控制消除其PI控... 针对LCL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的3类谐振问题,提出了一种降阶新型混合控制算法的谐振抑制策略。该谐振抑制策略基于逆变器分层控制结构,将电流预测模型控制与二自由度控制原理相融合。其中,电流内环控制层采用电流预测模型控制消除其PI控制器及PWM调节器,实现电流内环传递函数单位化;电压外环控制层利用二自由度控制原理,构建被控对象逆模型,实现电压外环传递函数单位化。控制层内、外环的传递函数单位化使谐振传递函数分子、分母间最高阶差降低,从而使得谐振传递函数的伯德图中无谐振尖峰。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面对不同的谐波源,所提策略均能够保证并网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小于4%,可有效抑制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谐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并联系统 谐振 电流预测模型控制 降阶 二自由度控制
下载PDF
弱电网下基于高带宽并网逆变器的并网系统鲁棒性提升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天治 张惠丽 +3 位作者 沈姝衡 章益凡 刘昊 吴皓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583-5595,共13页
数字控制LCL型并网逆变器的固有控制延时会影响原有谐振阻尼方案的控制特性,从而降低并网逆变器在弱电网下的鲁棒性。该文首先基于不同参数建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在弱电网下的多输入多输出矩阵,并推出确保系统进网电流稳定性以及各模块... 数字控制LCL型并网逆变器的固有控制延时会影响原有谐振阻尼方案的控制特性,从而降低并网逆变器在弱电网下的鲁棒性。该文首先基于不同参数建立多逆变器并联系统在弱电网下的多输入多输出矩阵,并推出确保系统进网电流稳定性以及各模块交互电流稳定性的3条判据。进一步地,基于频域阻抗法分析数字控制延时在模块采用不同开关频率的情况下对系统鲁棒性的影响,进而发现在系统中引入高带宽逆变器对于抑制低频谐振的有效性。分析高带宽逆变器模块与低频模块之间的交互稳定性,据此选取高带宽并网逆变器的开关频率。最后,搭建一台基于新型宽禁带器件GaN的高带宽并网逆变器原理样机,并将其并入低频模块并网系统中去,通过实验验证所提高带宽并网逆变器有助于提高弱电网下系统的鲁棒性,为提高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 鲁棒性 高带宽 GAN
下载PDF
异构逆变器并联系统改进Gershgorin圆稳定性判据及其多维谐振特性分析
14
作者 林鸿彬 葛平娟 +2 位作者 徐海亮 吴瀚 张伟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65-2280,共16页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逐步呈现出异构逆变器并联系统特征,即以跟网型与构网型两类逆变器共存的形式呈现。为了全面准确地分析异构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充分计及逆变器间、逆变器与电网间的交互影响,该文建立多逆变器...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逐步呈现出异构逆变器并联系统特征,即以跟网型与构网型两类逆变器共存的形式呈现。为了全面准确地分析异构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充分计及逆变器间、逆变器与电网间的交互影响,该文建立多逆变器的交互导纳矩阵模型。同时,提出一种基于Gershgorin圆定理的多机稳定性判据,通过引入距离向量函数简化分析过程。然后,基于改进的稳定性判据提出一种参数灵敏度计算方法,并量化分析了系统关键作用因子对异构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时域仿真算例与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判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逆变器 跟网型逆变器 异构逆变器并联系统 Gershgorin圆定理 参数灵敏度分析
下载PDF
非对称负载下逆变器电压不平衡度抑制策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家祥 刘素芳 海方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8-144,共7页
为解决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端电压出现三相不对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从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级电压不平衡度改善策略。首先,分析非对称负载导致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级电压出现三相不对称的原因。其次,采用基波旋转坐标... 为解决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端电压出现三相不对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从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级电压不平衡度改善策略。首先,分析非对称负载导致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级电压出现三相不对称的原因。其次,采用基波旋转坐标变换的方法将负载电流中的正负序分量分离出来,利用其余从逆变器可用容量来补偿负载电流中的全部负序分量,而主逆变器仅提供负载电流中的基波分量,并维持逆变器输出端电压稳定。所提控制策略将电能质量治理功能嵌入到从逆变器控制策略中,有效降低了输出端电压的不平衡度。最后,基于PSCAD仿真对本文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并联系统 非对称负载 电压不平衡 主从控制
下载PDF
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电压不平衡度补偿策略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冶 蔡颖凯 +1 位作者 曹世龙 刘鑫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98,103,共5页
为解决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级电压出现三相不对称的问题,在此提出一种基于主从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级电压不平衡度改善策略。首先分析非对称负载导致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级电压出现三相不对称的原因,进而采用基波旋转坐标变换... 为解决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级电压出现三相不对称的问题,在此提出一种基于主从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级电压不平衡度改善策略。首先分析非对称负载导致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级电压出现三相不对称的原因,进而采用基波旋转坐标变换的方法将负载电流中的正负序分量分离出来,利用其余从逆变器可用容量来补偿负载电流中的全部负序分量,而主逆变器仅提供负载电流中的基波分量,并维持逆变器输出端电压稳定。所提控制策略将电能质量治理功能嵌入到从逆变器控制策略中,有效降低了输出端电压的不平衡度。最后,基于PSCAD仿真对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并联系统 电压不平衡 主从控制
下载PDF
不平衡负载下逆变器并联系统电能质量治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申小玲 郭昌海 《电气传动》 2021年第15期25-30,共6页
针对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侧电压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从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级电压不平衡度抑制策略,旨在提升电压质量。首先对逆变器输出电压进行分析,得出负载电流中的负序分量是导致逆变器输出电压三相不对称的原因,... 针对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侧电压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从控制的多逆变器并联系统输出级电压不平衡度抑制策略,旨在提升电压质量。首先对逆变器输出电压进行分析,得出负载电流中的负序分量是导致逆变器输出电压三相不对称的原因,进而提出基波旋转坐标变换的方法将负载电流中的正负序分量分离出来,其中负载电流中的全部负序分量由从逆变器承担,而主逆变器仅提供负载电流中的基波分量,并维持逆变器输出端电压稳定。所提控制策略将电能质量治理功能嵌入到从逆变器控制策略中,有效降低了输出端电压的不平衡度,避免了增加额外的电能质量治理装置。最后,基于PSCAD仿真和实验对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并联系统 非对称负载 电压不平衡 主从控制
下载PDF
一种新的大型光伏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20
18
作者 高晓帆 田书 常永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2,共7页
为了解决大型光伏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复杂的问题,采用等效简化的方法引入一种基于单台逆变器的辅助系统,得到该辅助系统与大型光伏并网系统稳定性的关系,进而提出一种将大型光伏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转化为单逆变器并网系统稳定性分... 为了解决大型光伏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复杂的问题,采用等效简化的方法引入一种基于单台逆变器的辅助系统,得到该辅助系统与大型光伏并网系统稳定性的关系,进而提出一种将大型光伏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转化为单逆变器并网系统稳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由n台规格型号相同的逆变器并联后,通过电网阻抗Zg接入理想电网的大型光伏并网系统,其稳定的判定条件为同时满足逆变器自身闭环稳定和辅助系统稳定。对于所有逆变器规格型号统一的多逆变器并联并网系统,无论所有逆变器电流环输入参考电流是否完全相同,该方法均适用。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光伏并网系统 逆变器并联并网系统 电网阻抗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