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固定术后L5S1融合失败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疗措施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斌 董毅 +1 位作者 丁惠强 赵浩宁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0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探究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长节段固定术后L5S1融合失败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接受长节段固定术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术后L5S1融合情况分... 目的探究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长节段固定术后L5S1融合失败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接受长节段固定术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术后L5S1融合情况分为融合满意组与融合失败组,观察融合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融合失败组与融合满意组患者在年龄、骨密度T值、患者身体素质、临床操作不熟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早期干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腰椎Coob角、腰椎前凸角、体质量指数、腰椎后凸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T值、年龄、患者身体素质、术后并发症、早期康复干预是术后L5S1融合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性长阶段固定术后,L5S1融合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患者自身情况、术后并发症、早期康复干预等,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将此作为基础制定相应的融合失败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畸形 长节段固定术 L5S1融合失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融合选择不同远端融合椎并发症的临床探讨
2
作者 王富国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融合选择不同远端融合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42例,选择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行长节段融合治疗,常... 目的探讨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融合选择不同远端融合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42例,选择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行长节段融合治疗,常规组L5为LIV,实验组S1为LIV,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52%(2例);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10%(8例),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实验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5,P=0.030)。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及冠状面偏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1、0.040、0.821、1.083,P=0.578、0.969、0.417、0.434),但两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及冠状面偏移情况较术前更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1、8.238、17.518、17.458,P=0.000、0.000、0.000、0.000)。结论当LIV为L5或S1时,均能展现出较好的融合效果,对Cobb角及冠状面偏移情况进行显著的改善,但L5为LIV时引起的并发症更少,具有一定的治疗安全性,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远端融合椎 长节段融合 退行性脊柱畸形
下载PDF
肌少症诊断和治疗及其在脊柱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邵明洪 张玉琼 +1 位作者 王启阳 陆声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112-114,F0003,共4页
肌少症是年龄相关的以肌肉质量、力量和生理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的疾病,其诊断依赖于对肌肉力量、肌肉质量和肌肉功能的综合评估,常用检查方法包括生物电阻抗测量分析、握力测试等。肌少症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持续的渐进式阻力运... 肌少症是年龄相关的以肌肉质量、力量和生理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的疾病,其诊断依赖于对肌肉力量、肌肉质量和肌肉功能的综合评估,常用检查方法包括生物电阻抗测量分析、握力测试等。肌少症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持续的渐进式阻力运动训练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肌少症的有效方法。脊柱退行性疾病以颈部和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主要包括腰椎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脊柱畸形、脊柱疼痛、颈椎病等。肌少症在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中很常见,与脊柱退行性疾病存在紧密联系,在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肌少症患者可能由于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影响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导致术后临床结果恶化。椎旁肌退变是成人脊柱畸形的重要危险因素,还可导致脊柱畸形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同时,腰背部肌肉力量不足和椎间盘退变是脊柱疼痛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脊柱疾病 脊柱退行性疾病 腰椎椎管狭窄症 退行性脊柱畸形 脊柱疼痛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疗效及其远端并发症 被引量:1
4
作者 应辉 李增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3期2353-2356,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疗效及其远端并发症。方法将符合本次研究各项标准的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患者纳入研究,共81例,均采用广泛减压长节段固定治疗,回顾临床资料,根据远端融合椎(LIV)不同分为A组(LIV为L5)、B...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的疗效及其远端并发症。方法将符合本次研究各项标准的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患者纳入研究,共81例,均采用广泛减压长节段固定治疗,回顾临床资料,根据远端融合椎(LIV)不同分为A组(LIV为L5)、B组(LIV为S1)、C组(LIV为髂骨)。至少随访12个月,记录三组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冠状面平衡(CSVL);记录SF-12物理学(SF-12PCS)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分值。记录三组早期及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总发生率。结果术后三组PT、PI-LL、Cobb、SVA、CSVL均有显著改善,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三组SF-12PCS、ODI、VAS均显著改善,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A、B、C组并发症生发生率分别为37.14%、19.35%、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固定治疗成人退行性脊柱畸形效果较好,能矫正畸形,减少矢状面及冠状面平衡丢失,改善患者物理学指标,缓解疼痛和功能障碍;LIV为L5发生远端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长节段固定 远端融合椎 退行性脊柱畸形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