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6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变性颈椎失稳的X线观察及诊断 被引量:51
1
作者 叶发刚 陈伯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465-467,共3页
关键词 颈椎 退变性 X线胶片
原文传递
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刘勇 刘臻 +5 位作者 朱锋 朱泽章 钱邦平 王斌 俞杨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研究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就诊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共58例,其中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29例,男9例,女20例... 目的:研究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就诊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共58例,其中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29例,男9例,女20例,年龄23~67岁,Ⅰ度滑脱22例、Ⅱ度7例,L4滑脱16例、L5滑脱13例;退变性滑脱(退变组)29例,男5例,女24例,年龄45~85岁,Ⅰ度滑脱22例、Ⅱ度7例,L3滑脱3例、L4滑脱23例、L5滑脱3例。峡部裂组和退变组患者ODI评分分别为25.5分和22.0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两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指标,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e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同时测量两组病例的腰椎滑脱角、滑脱率以及滑脱距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峡部裂组患者LL、TK和滑脱角分别为52.2°±10.9°、25.3°±11.1°、9.9°±6.4°,明显高于退变组的44.2°±15.4°、23.4°±12.6°、6.0°±3.9°(P<0.05);退变组患者SVA为30.6±40.6mm,明显高于峡部裂组的4.6±24.9mm(P<0.01)。两组患者的骨盆形态学参数PI(峡部裂组53.9°±11.5°,退变组55.8°±10.8°)、PT(17.0°±8.3°,22.9°±7.2°)、SS(36.9°±8.7°,33.4°±9.9°)以及腰椎滑脱率[(21.8±9.8)%,(19.7±7.8)%]、滑脱距离(6.2±2.7mm,5.6±1.9mm)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与退变性滑脱症患者具有相似的骨盆形态,但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较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表现为更大的胸椎后凸、腰椎前凸以及滑脱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峡部裂性 退变性 脊柱骨盆形态 矢状面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33
3
作者 戴腾 施克勤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6期1895-1897,共3页
胸腰段是脊柱应力集中部位,很容易发生退变性骨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患者日益增多,导致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也大大增加。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逐渐兴起,近年来学界对PVP术式进行改进,产生了经... 胸腰段是脊柱应力集中部位,很容易发生退变性骨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患者日益增多,导致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也大大增加。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逐渐兴起,近年来学界对PVP术式进行改进,产生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目前临床上对这2种术式进行了初步研究,但孰优孰劣尚不确切,且缺乏远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患者 老年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退变性 远期随访 临床疗效对比 工作套管 邻近节段 侧位透视
下载PDF
改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8
4
作者 陈建华 王盛海 +3 位作者 杨波 李维 张亚林 旦明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3期248-249,共2页
目的研究改良T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56例采用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并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12~18个月,改良TLIF临床优良... 目的研究改良TLIF(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56例采用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并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12~18个月,改良TLIF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4.6%,高于传统PLIF(后路椎间融合术)与TLIF术式。结论改良TLIF简化操作环节,相对扩大适应证,该入路安全、可行,减压彻底并有效降低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风险,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 腰椎滑脱 椎管狭窄症 改良 椎间孔 融合术
原文传递
退变性颈椎失稳颈后深部肌肉的组织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5
作者 郭云良 陈伯华 +2 位作者 刘晓萍 夏玉军 谭金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研究颈后深部肌肉的肌纤维型分布和横切面积,探讨其生理功能和在退变性颈椎失稳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肌球蛋白ATP酶染色法,观察正常人(4例)和退变性颈椎失稳患者(4例)颈后深部肌肉各型肌纤维的比例和结构特征,并... 目的:研究颈后深部肌肉的肌纤维型分布和横切面积,探讨其生理功能和在退变性颈椎失稳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肌球蛋白ATP酶染色法,观察正常人(4例)和退变性颈椎失稳患者(4例)颈后深部肌肉各型肌纤维的比例和结构特征,并测量肌纤维的横切面积。结果:正常人和退变性颈椎失稳患者颈后深部肌肉Ⅰ型和Ⅱ型纤维交织排列,横切面呈多边形或椭圆形,Ⅰ型纤维数量及横切面积均显著大于Ⅱ型纤维。退变性颈椎失稳患者肌纤维边界不清,横切面上可见小空泡,Ⅰ型纤维减少,Ⅱ型纤维增多。结论:颈后深部肌肉对维持颈段脊柱的生理姿势和运动起重要作用,肌纤维病理学改变是退变性颈椎失稳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组织化学 颈椎失稳 退变性 肌肉
下载PDF
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26
6
作者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张小梅 刘延青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133-1137,共5页
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是一种因神经根受外界因素侵袭而损伤,导致脊神经支配区域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以颈、腰、背、四肢痛最为多见。据统计,颈椎病的发病率约为3.8%~17.6%,另外约67%的成年人患有腰背痛,其中约有56%的患者表... 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是一种因神经根受外界因素侵袭而损伤,导致脊神经支配区域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上以颈、腰、背、四肢痛最为多见。据统计,颈椎病的发病率约为3.8%~17.6%,另外约67%的成年人患有腰背痛,其中约有56%的患者表现为根性痛或坐骨神经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疼痛 退变性 脊柱 专家 治疗 坐骨神经痛 主要表现 神经支配
原文传递
退变性腰椎不稳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光磊 路世勇 +6 位作者 魏勇 朱海波 段强民 吕云亮 常西海 李福东 闫德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607-1609,共3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诊断、椎管手术减压范围及固定融合原则。[方法]对本院2000年2月~2006年10月158例退变性腰椎不稳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常规检查腰椎正侧位,前曲后伸动力位X线片及CT检查,手术采用后路减压...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的诊断、椎管手术减压范围及固定融合原则。[方法]对本院2000年2月~2006年10月158例退变性腰椎不稳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常规检查腰椎正侧位,前曲后伸动力位X线片及CT检查,手术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体间或横突植骨融合,1周后根据内固定情况戴支具或不戴支具下床活动,6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活动。[结果]术前椎管横截面积56~114mm^2,平均74mm^2,术后椎管横截面积204~296mm^2,平均221mm^2,比术前扩大3倍。随访6个月~5年,平均2年5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3.7分,术后平均13.2分,症状体征改善率85%,术前术后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根据改善率优108例,良46例,可3例,差1例,全组优良率97.5%。[结论]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周定,植骨融合,可有效的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解除患者症状,是目前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 腰椎不稳 椎管减压 内固定 植骨融合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选择(附1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彭庄 李增春 +2 位作者 尹峰 李旭 李国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10期663-665,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手术指征、减压范围、固定融合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27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平均年龄53.4岁,平均病程51个月。手术方式:A组:全椎板切除+根管扩大31例;B组:半椎板切除+根管扩大23例;C组:椎板...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手术指征、减压范围、固定融合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27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平均年龄53.4岁,平均病程51个月。手术方式:A组:全椎板切除+根管扩大31例;B组:半椎板切除+根管扩大23例;C组:椎板间开窗+根管扩大48例;D组: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横突间植骨25例。结果 127例平均随访62个月,四种手术方式优良率分别为77.4%、82.6%、89.6%、84%,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6%、17.4%、12.5%、16%。结论 临床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是决定手术与否的关键;CT和MRI等影像检查显示的狭窄因素与症状体征的一致性是决定手术减压范围的关键;腰椎稳定与否是决定固定和植骨融合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 腰椎管狭窄症 手术方式 持续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退变性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复合体矢状面形态学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普 孟祥禄 +1 位作者 王建东 马海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322-3327,共6页
背景:峡部裂性滑脱与退变性滑脱的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两者在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各参数及生活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 背景:峡部裂性滑脱与退变性滑脱的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两者在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各参数及生活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及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2月就诊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共169例,其中退变性滑脱(退变组)83例,峡部裂性滑脱(峡部裂组)86例。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片上测量两组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学指标,包括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同时测量两组病例的腰椎滑脱角、滑脱率以及滑脱距离,运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结论:1退变组患者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及滑脱角明显低于峡部裂组(P<0.05-0.01);退变组患者矢状面平衡明显高于峡部裂组(P<0.01);2就SF-36量表各维度而言,退变组身体功能维度得分、社会功能维度得分低于峡部裂组(P<0.01);3两组患者在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滑脱率及滑脱距离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提示,退变性滑脱症与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具有相似的骨盆矢状面形态,但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较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表现为更大的胸椎后凸、腰椎前凸以及滑脱角。此外,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身体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受到明显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椎滑脱 骨盆 生活质量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滑脱症 退变性 崩裂性 脊柱-骨盆复合体 矢状面平衡 骨盆倾斜角
下载PDF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黄小金 王万宗 徐皓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7期779-781,共3页
脊柱侧弯历史上曾被简单地定义为脊柱的一种异常的横向曲度。然而近年来,通过更好的生物力学、脊柱解剖学和成像技术的研究,人们已经认识到脊柱侧弯是一种复杂的三维旋转畸形,影响脊柱的冠状面、矢状面和轴向平面,治疗脊柱侧弯应该解决... 脊柱侧弯历史上曾被简单地定义为脊柱的一种异常的横向曲度。然而近年来,通过更好的生物力学、脊柱解剖学和成像技术的研究,人们已经认识到脊柱侧弯是一种复杂的三维旋转畸形,影响脊柱的冠状面、矢状面和轴向平面,治疗脊柱侧弯应该解决这3个平面的问题。成人脊柱侧弯有可能是婴幼儿或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代偿性脊柱侧弯,或通过退行性改变发展而来,特别是表现在腰椎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退变性 旋转畸形 SCOLIOSIS degen 关节固定术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 神经源性跛行 后路手术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继发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志顺 赵宏 +6 位作者 谢利民 叶永铭 魏成军 孙书臣 张维 刘元石 马晓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61-464,共4页
目的 :寻找治疗继发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的有效方法。方法 :针刺组 30例用深刺大肠俞为主的方法治疗 ;同时设非随机同期对照组 30例 ,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结果 :针刺组治疗 4周后 ,显效率 14 3% ,有效率 75 0... 目的 :寻找治疗继发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的有效方法。方法 :针刺组 30例用深刺大肠俞为主的方法治疗 ;同时设非随机同期对照组 30例 ,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结果 :针刺组治疗 4周后 ,显效率 14 3% ,有效率 75 0 % ,总有效率 89 3% ;对照组显效率 15 4 % ,有效率 30 8% ,总有效率 4 6 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针刺组诱发电位评价 ,N18有效率 91 7% ;病程超过 1年 ,有效率 80 0 %。结论 :针刺大肠俞治疗继发性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疗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继发性 退变性 腰椎管狭窄 间歇性跛行 并发症
下载PDF
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12
作者 许建文 钟远鸣 +3 位作者 黄荣 雷龙鸣 陈锋 黄民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0年1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60岁以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76例,随机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0年1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60岁以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76例,随机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及中西医结合组,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予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方法治疗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57例获2~7年随访,平均随访3.5年,三组患者治疗前JOA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及随访时中医组与西医组患者JOA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医组或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间JOA分值以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结论]对于无急诊手术指征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积极治疗并存内科疾病的同时,选择合理的非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但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单纯中医或西医疗法比较,疗效更持久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症 退变性 老年 非手术/保守/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单纯椎管减压术与椎管减压合并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耿晓鹏 孙磊 +5 位作者 王霞 李建军 李雪城 付国勇 高升 朱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158-1163,共6页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比较单纯椎管减压术与椎管减压合并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短期疗效,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1月~2014年2月,对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比较单纯椎管减压术与椎管减压合并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短期疗效,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1月~2014年2月,对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别随机选入A组或B组,A组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减压方法为潜行减压。B组采用减压合并内固定融合术治疗。A组共30例(其中男6例,女24例),B组共32例(其中男8例,女24例)。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及随访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5~24个月,平均19个月。两组术后3个月冠状面Cobb角平均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冠状面Cobb角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手术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Cobb角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为(42±25)%;B组为(59±28)%,B组平均值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逐渐缓解,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3个月比较,ODI、VAS数值均逐渐减小,P值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下床时间、并发症例数均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两种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改善,Cobb角均无加重趋势。[结论]采用潜行减压的方法单纯椎管减压术和椎管减压合并内固定融合术均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单纯椎管减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短、下床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少,椎管减压合并内固定融合术有较高的Cobb角矫正率。采用潜行减压可以有效避免减压节段的不稳定,防止减压节段侧凸程度的进展;采用椎管减压合并内固定融合术可以保证充分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 脊柱侧凸 椎管减压 内固定融合
原文传递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唐果 薛锋 +1 位作者 潘明芒 吕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101-103,共3页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改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及血管受压。其治疗原则为对于初发或轻度DLSS先行非...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改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平面或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及血管受压。其治疗原则为对于初发或轻度DLSS先行非手术治疗(如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治疗无效或有明显神经根痛者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退变性 椎板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动态固定装置 微创手术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谢忠文 李翔 +4 位作者 张鸿升 周宾宾 李玉文 蒙延雄 吴家胜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76-78,共3页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间孔因退行性变,导致骨性或纤维结构形态和容积异常,单一平面或者多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
关键词 退变性 椎管狭窄性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MRI成像Dixon-VIBE序列定量评估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椎旁肌退变程度的可行性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森 武文杰 +3 位作者 鲁燕芬 赵骏 许建中 罗飞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MRI多回波三维容积内插水脂分离快速扰相(three-dimensional multi-echo Dixon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Dixon-VIBE)序列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椎旁肌退变程度定... 目的探讨MRI多回波三维容积内插水脂分离快速扰相(three-dimensional multi-echo Dixon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Dixon-VIBE)序列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椎旁肌退变程度定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20例DLS患者为观察组,同期2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2组均行腰椎MRI成像Dixon-VIBE序列扫描。分析横断位图像L4-5椎间盘中心层面椎旁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脂肪浸润度(fat infiltration,FI),并于7 d后重复测量。采用同类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双侧随机模型评估研究者间信度和复测信度,比较观察组凸、凹侧椎旁肌CSA、FI,计算椎旁肌CSA、FI不对称度,统计椎旁肌形态异常例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椎旁肌CSA测量的组间ICC分别为0.78~0.94、0.88~0.93,组内ICC分别为0.79~0.97、0.81~0.97,FI测量的组间ICC分别为0.78~0.91、0.82~0.98,组内ICC为0.76~0.95、0.91~0.97,组内及组间测量结果均具有较好一致性;观察组多裂肌、竖脊肌FI[(32.6±10.0)%、(30.5±8.8)%]均高于对照组[(22.4±8.5)%、(24.4±8.0)%](P<0.05);腰大肌FI[(17.6±5.4)%]及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CSA[(7.9±1.8)、(13.6±2.6)、(9.8±2.9)cm2]与对照组[(14.9±3.3)%、(8.1±1.5)cm^2、(13.3±2.2)cm^2、(10.5±3.0)c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凸侧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CSA、FI与凹侧椎旁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CSA不对称度分别为[(7.6±5.3)%、(9.6±6.2)%、(10.7±8.7)%],FI不对称度分别为[(6.1±4.7)%、(7.4±4.2)%、(3.7±2.0)%],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CSA不对称度>10%者分别有7、9、12例,FI不对称度>10%者分别有3、5、2例。结论MRI成像Dixon-VIBE序列可定量评估DLS患者椎旁肌形态改变,DLS患者椎旁肌退变主要表现为多裂肌和竖脊肌脂肪化程度增加、凹凸侧椎旁肌群CSA不对称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侧凸 退变性 椎旁肌 MRI 多回波三维容积内插水脂分离快速扰相序列
原文传递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汪勇刚 许永涛 +1 位作者 王大鹏 赵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4期1709-1711,共3页
手术矫正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并可进一步影响术后疗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应运而生,该技术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相比,具有住院时间相对较短,且对相关... 手术矫正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并可进一步影响术后疗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应运而生,该技术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相比,具有住院时间相对较短,且对相关身体结构造成的破坏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退变性 融合术 PLIF 临床对照试验 滑脱复位 末次随访 手术矫正 滑脱椎体复位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进 安树康 +3 位作者 黄学良 李贤坤 张云帆 武明鑫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创伤指标(VAS评分)、运动恢复指标(Nakai评定)、安全性指标(神经损伤、硬膜撕裂、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 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5)。运动恢复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95. 56%(43/45)、8. 89%(4/45),对照组为82. 22%(37/45)、24. 44%(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退变行腰椎管狭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退变性 经皮椎间孔镜 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腰椎椎间融合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蕾 吴伟 +2 位作者 程劲 肖国庆 钟喜红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7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9~24个月,术后腰椎JOA评分22~29分,平均26分,治...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7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9~24个月,术后腰椎JOA评分22~29分,平均26分,治疗后评分改善优良率达86.7%。Denis腰痛分级评分:P1 36例(46%),P2 24例(30%),P3 19例(24%)。结论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远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退变性
原文传递
如何掌握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适应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史亚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8-179,共2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指发生于骨髂成熟后的脊柱畸形,多南椎间盘退变、骨质疏松引起的病理骨折及椎间失稳所致。畸形常见于胸腰段和腰段,主要发生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部酸困、疼痛,根据椎管狭窄部位和程度不...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指发生于骨髂成熟后的脊柱畸形,多南椎间盘退变、骨质疏松引起的病理骨折及椎间失稳所致。畸形常见于胸腰段和腰段,主要发生于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部酸困、疼痛,根据椎管狭窄部位和程度不同,患者可表现不同的下肢症状:神经根性疼痛主要与侧隐窝狭窄和畸形凹侧神经根受压或凸侧神经根受牵拉有关。中央管狭窄可导致间歇性跛行,部分患者有小便失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退变性 手术适应证 神经根性疼痛 神经根受压 脊柱畸形 狭窄部位 椎间盘退 60岁以上 侧隐窝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