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50
1
作者 张岳松 田长海 +1 位作者 姜昕良 王钰滨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125,共6页
与普速铁路按固定闭塞方式组织列车追踪运行的控车模式不同,高速铁路由于装备了CTCS-2/3级列控系统和调度集中设备,故采取以车载信号作为行车凭证、按一次连续速度模式曲线监控高速列车运行的控车模式。基于高速铁路的这一控车特点,综... 与普速铁路按固定闭塞方式组织列车追踪运行的控车模式不同,高速铁路由于装备了CTCS-2/3级列控系统和调度集中设备,故采取以车载信号作为行车凭证、按一次连续速度模式曲线监控高速列车运行的控车模式。基于高速铁路的这一控车特点,综合考虑列车的长度、运行速度、常用制动距离、安全防护距离、车站作业时间和闭塞分区长度等影响因素,借鉴普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给出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4种追踪间隔时间和7种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为制定规范和统一的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计算办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间隔时间 追踪间隔时间 车站间隔时间 高速铁路
下载PDF
长大坡度对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崔衍渠 《高速铁路技术》 2017年第4期19-23,共5页
国内外高速铁路对大坡度的使用越来越多,使用时大多从动车组本身牵引、制动性能,分析列车运行时间和运行安全性的情况,看重大坡度使用对减少工程投资、规避工程风险等方面的影响,而在大坡度对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分析方面则研究较少。文... 国内外高速铁路对大坡度的使用越来越多,使用时大多从动车组本身牵引、制动性能,分析列车运行时间和运行安全性的情况,看重大坡度使用对减少工程投资、规避工程风险等方面的影响,而在大坡度对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分析方面则研究较少。文章从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对长大下坡地段的列车追踪间隔时分进行重点分析,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分析论证不同长度、不同坡度的大坡度选择对列车追踪间隔时分的影响程度,可为勘察设计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择坡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长大下坡 牵引计算 追踪间隔时间 区间通过能力
下载PDF
限速条件下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博 杨晓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17,31,共7页
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一般分为出发追踪间隔时间、区间追踪间隔时间和到达追踪间隔时间。在分析计算无限速条件下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基础上,对区间限速条件下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确定进行解析,通过分析发现限速值和限速区段长度是影响列车追... 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一般分为出发追踪间隔时间、区间追踪间隔时间和到达追踪间隔时间。在分析计算无限速条件下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基础上,对区间限速条件下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确定进行解析,通过分析发现限速值和限速区段长度是影响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运用Opentrack软件,从定量方面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进行动态仿真检算,研究得出不同限速值和限速区段长度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产生影响的有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列车 区间限速 追踪间隔时间
下载PDF
市域快轨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国飞 杜港德 +1 位作者 鞠昕 郑汉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7,共8页
基于市域快轨列车控制方式和运输组织模式,综合考虑列车长度、运行速度、制动距离、安全防护距离及车站作业时间等影响因素,借鉴铁路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思路,归纳出市域快轨列车间隔时间类型及定义,并针对不同越行条件下的各种间隔时间提... 基于市域快轨列车控制方式和运输组织模式,综合考虑列车长度、运行速度、制动距离、安全防护距离及车站作业时间等影响因素,借鉴铁路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思路,归纳出市域快轨列车间隔时间类型及定义,并针对不同越行条件下的各种间隔时间提出计算方法。以国内某市域快轨线路进行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区间追踪间隔时间为45~52 s,起车附加时间为22~56 s,停车附加时间为19~46 s,列车到通间隔时间为45~51 s,通发间隔时间为18~19 s。与OpenTrack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理论计算结果平均误差约为0.21。列车间隔时间理论计算方法的提出,为市域快轨系统运输组织计划编制过程提供了关键参数选取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轨 列车间隔时间 追踪间隔时间 车站间隔时间
下载PDF
高速客运专线的追踪间隔控制模型与计算 被引量:5
5
作者 吴亮 高建强 穆建成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43-2645,共3页
在分析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类型以及动车组追踪运行的基础上,建立了客运专线信号系统下的列车区间追踪间隔和列车车站追踪间隔模型,给出了相应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速客运专线 追踪间隔时间 计算方法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车站道岔选型对咽喉长度及追踪间隔的影响
6
作者 胡楚璇 魏玉光 于宗泽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7,共9页
针对高速铁路车站采用大号码道岔造成的咽喉长度过长、列车走行距离远等问题,在明确车站咽喉长度和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依托某尽端式高铁车站进行仿真计算,先设计不同道岔选型优化方案,再探究道岔选型、列车进站前速度和第一... 针对高速铁路车站采用大号码道岔造成的咽喉长度过长、列车走行距离远等问题,在明确车站咽喉长度和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依托某尽端式高铁车站进行仿真计算,先设计不同道岔选型优化方案,再探究道岔选型、列车进站前速度和第一离去闭塞分区(简称“一离去”)长度对车站咽喉长度及列车间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若车站全部或部分采用12号道岔,与全部采用18号道岔相比,尽管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会小幅增加,但车站咽喉长度可分别缩短30.66%和13.40%;在站外线路受到一定地形条件制约的情况下,若全部采用12号道岔时列车区间限行速度为260 km·h^(-1)、部分采用12号道岔时限行速度为280 km·h^(-1),则可同时压缩车站咽喉长度与到达追踪间隔;若全部采用12号道岔时限制一离去的无岔区长度不超过1000 m,部分采用12号道岔时限制长度不超过1400 m,则可同时压缩车站咽喉长度与出发追踪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站通过能力 道岔选型 车站咽喉 追踪间隔时间 列车运行仿真
下载PDF
既有线开行27t轴重货物列车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俊彪 张岳松 +2 位作者 田长海 姜昕良 王京波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7,共7页
采取与23t轴重货物列车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既有线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开行27t轴重货物列车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通过检算得到27t轴重货物列车的牵引重量、紧急和常用制动距离以及起停车附加时分,依据检算的制动距离和起停车附加时分... 采取与23t轴重货物列车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既有线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开行27t轴重货物列车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通过检算得到27t轴重货物列车的牵引重量、紧急和常用制动距离以及起停车附加时分,依据检算的制动距离和起停车附加时分等参数,按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分别为80,90,100km·h-1分析计算客货列车共线情况下开行27t轴重货物列车对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27t轴重货物列车的调速制动距离既没有对构成检算追踪间隔时间的限制制动距离构成影响,也没有对既有闭塞分区长度构成影响,因此在既有线开行27t轴重货物列车对线路的通过能力基本没有影响;但当27t轴重货物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达到90km·h-1后,紧急制动距离超过800m限值。因此建议:进一步提高27t轴重车辆的制动性能;将1 050m系列到发线的列车重量提高到7 000t;核算牵引供电能力是否满足列车重量提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线 轴重 追踪间隔时间 制动距离 线路通过能力
下载PDF
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优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郑云水 高生霖 束展逸 《测控技术》 2019年第6期120-125,共6页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在CTCS2/3级运行条件下,基本达到3min追踪间隔时间,为进一步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基于线路坡度参数,对列车制动距离进行多阶段划分,通过建立列车混合优化模型和基于动态规划的多阶段决策模型,采用COADP算法(自适应动...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在CTCS2/3级运行条件下,基本达到3min追踪间隔时间,为进一步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基于线路坡度参数,对列车制动距离进行多阶段划分,通过建立列车混合优化模型和基于动态规划的多阶段决策模型,采用COADP算法(自适应动态规划协同优化算法)优化列车制动距离,得到各阶段的最优决策序列,以及列车制动距离的最优目标函数,对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进行优化,并对ADP算法(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和COPADP算法的优化结果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COADP算法不仅有效避免了ADP算法的"维数灾"问题,而且对追踪间隔时间的优化作用更为明显,提升了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制动距离 追踪间隔时间 动态规划
下载PDF
朔黄铁路三显示改四显示通过能力变化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秋燕 《中国铁路》 2020年第7期116-120,共5页
双线自动闭塞重载铁路的信号机从三显示分布改造至四显示分布时,列车追踪间隔距离的变化会引起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变化,从而导致线路通过能力发生变化。结合我国双线重载铁路宜采用四显示移频自动闭塞的发展趋势,依据既有线路允许速度... 双线自动闭塞重载铁路的信号机从三显示分布改造至四显示分布时,列车追踪间隔距离的变化会引起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变化,从而导致线路通过能力发生变化。结合我国双线重载铁路宜采用四显示移频自动闭塞的发展趋势,依据既有线路允许速度及列车编组等现状运营情况,对朔黄铁路既有信号机的三显示分布进行四显示分布改造,并根据改造后四显示信号机的分布结果,研究改造前后列车追踪间隔距离及追踪间隔时间的变化,以此分析改造前后线路通过能力的变化情况,为线路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的发展适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闭塞分区 追踪间隔时间 通过能力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车站到达追踪间隔时间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岳松 白鑫 田长海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7-52,共6页
高速铁路车站到达追踪间隔时间I到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关键限制时间,缩短车站到达追踪间隔时间有利于提高线路运输能力。在阐述到达追踪间隔时间计算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高速铁路车站到达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主要因素,包括列车的... 高速铁路车站到达追踪间隔时间I到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关键限制时间,缩短车站到达追踪间隔时间有利于提高线路运输能力。在阐述到达追踪间隔时间计算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高速铁路车站到达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主要因素,包括列车的制动性能、咽喉区长度和列车进站前运行速度等,从提高高速列车制动能力、缩短咽喉区长度、进站前设置限速3个方面,对高速铁路车站到达追踪间隔时间进行优化,为合理压缩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提供研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追踪间隔时间 车站到达 优化 仿真
下载PDF
基于CBTC的市域快轨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翔 徐思凡 +1 位作者 江志彬 邹晓磊 《上海建设科技》 2022年第2期21-24,共4页
由于市域快轨列车之间的追踪原理、进路安全开放条件等与轨道交通、传统铁路和高速铁路有一定的差异,所以目前还缺乏CBTC系统(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市域快轨系统的追踪间隔的准确计算方法。结合市域快轨列车间隔时间查定办法,... 由于市域快轨列车之间的追踪原理、进路安全开放条件等与轨道交通、传统铁路和高速铁路有一定的差异,所以目前还缺乏CBTC系统(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市域快轨系统的追踪间隔的准确计算方法。结合市域快轨列车间隔时间查定办法,基于开行快慢车的运输组织需求,综合考虑列车长度、运行速度、侧向过岔限速、常用制动距离、安全防护距离、是否限速越行、车站作业时间、站台长度和车站长度等影响因素,分析各类追踪间隔时间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最后,以广州快轨18号线和快轨22号线为例对各类间隔进行验算。结果表明,列车在区间的追踪间隔时间最小,占用相同的轨道时的车站发到间隔最大,列车限速通过车站也会增加到通、通发和通通的间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轨交通 追踪间隔时间 CBTC系统 越行组织
原文传递
城际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友生 王进勇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共5页
针对城际铁路客流具有时段性和周期性的特点,以及对运输质量的要求,在对列车运行图进行结构分析描述的基础上,采用最小列车间隔时间法和低速列车扣除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城际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其中,分析了各种速度列车情况下的低... 针对城际铁路客流具有时段性和周期性的特点,以及对运输质量的要求,在对列车运行图进行结构分析描述的基础上,采用最小列车间隔时间法和低速列车扣除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城际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其中,分析了各种速度列车情况下的低速列车扣除系数,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说明,阐述了非时段性和高峰小时的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通过能力 扣除系数 追踪间隔时间
下载PDF
基于闭塞时间模型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汤永 李辉 张涛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58,119,共5页
概述了传统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式,并指出其在复杂的铁路系统中并不能保证轨道交通运营能力,更不能保证运营稳定性的缺陷。探究UIC406的能力分析方法,研究其能力分析模型,并通过其能力分析模型建立固定闭塞与移动闭塞下的追踪间隔时间... 概述了传统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式,并指出其在复杂的铁路系统中并不能保证轨道交通运营能力,更不能保证运营稳定性的缺陷。探究UIC406的能力分析方法,研究其能力分析模型,并通过其能力分析模型建立固定闭塞与移动闭塞下的追踪间隔时间模型,推出理论计算方法,最后通过railsys软件验证追踪间隔时间模型算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踪间隔时间 闭塞时间 固定闭塞 移动闭塞 列车运行图
下载PDF
基于动态规划的动车组追踪间隔时间优化
14
作者 伍起荣 李彦哲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35-1841,共7页
高速铁路追踪间隔时间是指在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同一方向追踪运行的两列车之间的最小间隔时间。追踪间隔时间优化研究可以有效提高高速铁路运输效率和线路通过能力。选取成渝高铁线路数据进行坡度化简,按区间对线路进行多阶段划分,在每一... 高速铁路追踪间隔时间是指在双线自动闭塞区段同一方向追踪运行的两列车之间的最小间隔时间。追踪间隔时间优化研究可以有效提高高速铁路运输效率和线路通过能力。选取成渝高铁线路数据进行坡度化简,按区间对线路进行多阶段划分,在每一个区间分段和车站节点上通过牵引计算仿真得到基于线路条件和动车组编组方案的区间追踪间隔时间,建立动态规划的多阶段决策模型,通过动态规划算法和贝尔曼最优定理得到各阶段最优值序列和整个过程的追踪间隔时间最优解,同时得到最优解条件下的坡度化简方案和动车组编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踪间隔时间 动态规划 多阶段决策 高速铁路
下载PDF
移动闭塞系统区间通过能力分析及参数计算
15
作者 陈泽君 梅萌 +1 位作者 潘登 袁德强 《铁道通信信号》 2020年第1期4-8,共5页
移动闭塞条件下“闭塞分区”呈现出“移动”和“长度变化”的特征,其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较固定闭塞系统更加复杂。本文建立了移动闭塞系统区间通过能力的数学模型,对区间通过能力与列车追踪运行速度、跟驰车距和列车性能等参数之间的相... 移动闭塞条件下“闭塞分区”呈现出“移动”和“长度变化”的特征,其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较固定闭塞系统更加复杂。本文建立了移动闭塞系统区间通过能力的数学模型,对区间通过能力与列车追踪运行速度、跟驰车距和列车性能等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就关鍵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运行控制与行车组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闭塞系统 区间通过能力 跟驰车距 追踪间隔时间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研究 被引量:87
16
作者 田长海 张守帅 +1 位作者 张岳松 姜昕良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共6页
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方法完全不同于普速铁路。根据高速铁路CTCS-2/CTCS-3级列控系统和CTC的技术特点,遵循我国高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在不考虑延续进路条件下,分析确立高速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提出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 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方法完全不同于普速铁路。根据高速铁路CTCS-2/CTCS-3级列控系统和CTC的技术特点,遵循我国高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在不考虑延续进路条件下,分析确立高速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提出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取值,检算我国高速铁路可实现的高速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分析影响高速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列车追踪间隔时间 检算
下载PDF
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列车运行速度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张守帅 田长海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4-129,共6页
针对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的高速列车在已建成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限速运行的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列车在长大下坡道上运行时坡度、列车运行速度、监控制动距离、闭塞分区长度以及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这5个参数... 针对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的高速列车在已建成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限速运行的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列车在长大下坡道上运行时坡度、列车运行速度、监控制动距离、闭塞分区长度以及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这5个参数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下坡道越大越长、列车运行速度越高,监控制动距离就越长,要求的闭塞分区长度也越长;监控制动距离及闭塞分区越长,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也越长;因此按照目前CTCS-2级列控系统的控车条件,在已建成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要同时实现设计的列车运行速度和追踪间隔时间是困难的。进一步对CTCS-2级列控系统的参数配置进行分析,确定列控系统的线路坡度取整及计算的监控制动距离冗余过大也是导致高速列车在长大下坡地段限速和难以实现设计追踪间隔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规范列控车载设备制动参数的取值及监控制动距离的计算方法,科学合理地制定列控系统的线路坡度偏安全侧取整及归档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长大下坡道 列车运行速度 列车追踪间隔时间 监控制动距离 坡度取整 列控系统
下载PDF
基于到发线运用方案的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压缩方法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彭其渊 王超宇 鲁工圆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利用高速铁路车站列车到达进路冲突关系和进路分段解锁原理,研究基于到发线运用优化方案的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压缩方法。首先分析分段解锁条件下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随后建立无损精度的铁路路网拓扑模型和多智能体列车连... 利用高速铁路车站列车到达进路冲突关系和进路分段解锁原理,研究基于到发线运用优化方案的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压缩方法。首先分析分段解锁条件下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随后建立无损精度的铁路路网拓扑模型和多智能体列车连续追踪运行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信号补偿时间的列车最小到达追踪间隔时间求解算法,求解不同到发线运用方案的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以上海虹桥站高速场为例,对所有到发线组合方案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股道组合方案对应的关联道岔越少,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越短;当关联道岔相同时,后车接车进路越短,前车接车进路越长,到达追踪间隔时间越短;当前车股道确定时,最优的后车股道方案比最劣方案可压缩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30s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到达追踪间隔时间 到发线运用 列车进路 分段解锁 列车运行仿真
下载PDF
基于列控车载设备制动曲线的高速列车牵引计算平台 被引量:16
19
作者 贺广宇 郜新军 +2 位作者 李一楠 郑理华 程剑锋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为了检算铁路客运专线闭塞分区长度与列控系统的符合性,设计基于列控车载设备制动曲线的高速列车牵引计算平台。采用HTML,CSS,JavaScript,Vue.js,Node.js和Koa等Web技术进行开发,使用MySQL作为后端数据库,构建B/S架构应用平台,包括基础... 为了检算铁路客运专线闭塞分区长度与列控系统的符合性,设计基于列控车载设备制动曲线的高速列车牵引计算平台。采用HTML,CSS,JavaScript,Vue.js,Node.js和Koa等Web技术进行开发,使用MySQL作为后端数据库,构建B/S架构应用平台,包括基础数据处理、列车运行仿真、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闭塞分区检算和统计分析5个功能模块。其中,列车运行仿真模块为牵引计算平台的核心,由线路信息、列车动力学模型、列控车载设备制动曲线算法和速度控制组成;列控车载设备制动曲线算法具备列车超速防护功能,根据移动授权和列车速度距离信息生成允许速度和制动指令,实现列车运行仿真的闭环处理。选取京沪高速铁路列控工程数据和CRH3A型动车组参数进行列车牵引计算,得到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验证闭塞分区设计长度满足列控车载设备制动距离要求。结果表明:该平台可用于闭塞分区长度符合性检算,从而验证闭塞分区设计与列控系统的匹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牵引计算平台 列车追踪间隔时间 列控车载设备 制动曲线 闭塞分区 高速列车
下载PDF
基于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高速动车组制动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欣 邵林 +1 位作者 邵军 杨伟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104,共6页
分析由列车区间追踪间隔时间、车站通过间隔时间和车站到达间隔时间确定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对高速动车组制动能力的要求,以六段式参数配置优化模型(TDE0模型)设定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制动减速度曲线为基础,提出以满足客运专线高速动车组... 分析由列车区间追踪间隔时间、车站通过间隔时间和车站到达间隔时间确定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对高速动车组制动能力的要求,以六段式参数配置优化模型(TDE0模型)设定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制动减速度曲线为基础,提出以满足客运专线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行速度和追踪间隔时间要求为目标、按TDE0模型算法逆步骤计算高速动车组制动能力的方法;并对计算结果用紧急制动距离、黏着、减速度和热负荷指标进行校核,用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运行速度等级和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相同的条件下,车站到达间隔时间对高速动车组制动能力的要求更高,即车站到达间隔时间是限制全线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主要因素;建议在相关标准中,对不同速度等级高速动车组的最大常用制动能力做出统一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能力 列车追踪间隔时间 制动距离 常用制动 紧急制动 高速动车组 运输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