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针作用的形态学基础—来自HRP神经示踪法的证据 被引量:33
1
作者 梅志刚 朱兵 +1 位作者 何伟 高昕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75-2677,共3页
目的观察支配耳甲区迷走神经在延髓水平中枢的投射情况,探讨耳针作用机理。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外耳道口方向分离耳甲皮肤与皮下组织,微量注射器缝内注射40μl浓度为30%的HRP神经示踪剂,神经示踪技术观察标记细胞在延脑水平核团分... 目的观察支配耳甲区迷走神经在延髓水平中枢的投射情况,探讨耳针作用机理。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外耳道口方向分离耳甲皮肤与皮下组织,微量注射器缝内注射40μl浓度为30%的HRP神经示踪剂,神经示踪技术观察标记细胞在延脑水平核团分布情况。结果除了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外,在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运动背核以及其他核团也发现了标记神经元或神经纤维。结论耳甲区迷走神经分支与迷走初级中枢有神经联系,耳甲穴位针刺效应很可能是通过耳-迷走反射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孤束核 迷走神经运动背核 辣根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电针敏化穴位激活迷走神经运动背核胆碱能神经元改善大鼠结肠炎性损伤 被引量:14
2
作者 于清泉 李桐 +5 位作者 张知云 宿杨帅 何伟 王毅 张晓宁 景向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敏化穴位对结肠炎模型大鼠脑干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V)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Ch AT+)神经元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大鼠结肠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将7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正常+敏化穴位组(5只)、模型组(34只)、电... 目的:观察电针敏化穴位对结肠炎模型大鼠脑干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V)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Ch AT+)神经元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大鼠结肠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将7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正常+敏化穴位组(5只)、模型组(34只)、电针1组(15只)和电针2组(5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均予5%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用6d建立结肠炎大鼠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伊文氏蓝(EB)溶液确定模型大鼠的敏化穴位后,正常+敏化穴位组、电针1组和电针2组于敏化穴位处施以电针(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强度2 m A),每天干预30 min,电针1组连续干预6 d,正常+敏化穴位组、电针2组只干预1 d。实验第0、7、13天,评定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1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组织学损伤评分及足底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热痛潜伏期;实验第7天,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正常组、正常+敏化穴位组、模型组和电针2组大鼠脊髓背角不同板层神经元和DMV中Ch AT+神经元激活情况。结果:结肠炎模型大鼠体表EB渗出点主要分布于T12~S1节段,以L2和L5节段最集中,因此,选择L5节段的上巨虚穴作为敏化穴位。第7、13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底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降低(P<0.001),DAI评分和结肠组织学损伤评分升高(P<0.001);第7天,模型组热痛潜伏期低于正常组(P<0.001);第13天,与模型组比较,电针1组大鼠足底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升高(P<0.001),DAI评分和结肠组织学损伤评分降低(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正常+敏化穴位组和模型组大鼠脊髓L4~L6节段背角浅层(第Ⅰ、Ⅱ板层)神经元及DMV中Ch AT+神经元激活数量增多(P<0.05,P<0.01);与正常+敏化穴位组和模型组比较,电针2组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和DMV中Ch AT+神经元激活数量增多(P<0.001)。结论:结肠炎大鼠体表T12~S1节段支配区域(穴位)发生敏化;电针敏化穴位可有效缓解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敏化穴位 迷走神经运动背核 Ch AT+神经 抗炎
原文传递
大鼠内吗啡肽2和μ阿片受体参与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的形态学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小莉 牛乐 +3 位作者 吕伯昌 张婷 高晓群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8,共6页
目的:寻找内吗啡肽2(EM2)和μ阿片受体(MOR)在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形态学证据。方法:(1)麦芽糖凝集素(WGA)示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的多重标记方法;(2)用稀盐酸刺激胃,制作内脏痛动物模型;(3)免疫荧光组织... 目的:寻找内吗啡肽2(EM2)和μ阿片受体(MOR)在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形态学证据。方法:(1)麦芽糖凝集素(WGA)示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的多重标记方法;(2)用稀盐酸刺激胃,制作内脏痛动物模型;(3)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多重染色方法。结果:(1)将WGA注入大鼠胃壁,在结状神经节(NG)内可见WGA标记神经元和WGA/EM2/MOR三标神经元;在孤束核(NTS)可见WGA跨节标记的纤维和终末以及WGA/EM2/MOR三标纤维和终末;在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V)可见WGA逆标神经元和WGA/MOR双标神经元及其与EM2阳性纤维或终末形成的紧密接触。(2)将稀盐酸注入胃后,NG和NTS神经元内的FOS表达明显增多;在NG内可见EM2/FOS双标神经元;在NTS内可见EM2阳性纤维和终末与SP受体/FOS双标神经元形成紧密接触。结论:EM2和MOR可能影响内脏感觉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肽2 Μ阿片受体 内脏感觉 内脏运动 结状神经 孤束核 迷走神经运动背核 大鼠
下载PDF
耳针效应的形态学基础-来自HRP神经示踪法的证据
4
作者 梅志刚 朱兵 +1 位作者 何伟 高昕妍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2009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观察支配耳甲区迷走神经在延髓水平中枢的投射情况,探讨耳针作用机理。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外耳道口方向分离耳甲皮肤与皮下组织,微量注射器缝内注射40μl浓度为30%的HRP神经示踪剂,神经示踪技术观察标记细胞在延脑水... 目的:观察支配耳甲区迷走神经在延髓水平中枢的投射情况,探讨耳针作用机理。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外耳道口方向分离耳甲皮肤与皮下组织,微量注射器缝内注射40μl浓度为30%的HRP神经示踪剂,神经示踪技术观察标记细胞在延脑水平核团分布情况。结果:除了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外,在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运动背核以及其他核团也发现了标记神经元或神经纤维结论:耳甲区迷走神经分支与迷走初级中枢有神经联系,耳甲穴位针刺效应很可能是通过耳-迷走反射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孤束核 迷走神经运动背核 辣根过氧化物酶
原文传递
α-黑素细胞刺激素对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通路及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王辉 梁景琳 +3 位作者 黄美近 汪建平 张炜真 Michael W. Mulholland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64-1569,共6页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NV)细胞为对象,探讨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通路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大鼠原代DMNV细胞培养以及[Ca2+]i测量、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细胞凋亡实验等方法...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NV)细胞为对象,探讨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通路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大鼠原代DMNV细胞培养以及[Ca2+]i测量、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细胞凋亡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正常大鼠DMNV组织中存在黑素细胞刺激素受体-4(MC4R)mRNA的表达;NDP-MSH激活MC4R可以促进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内流;NDP-MSH可以降低凝血酶(PAR-1,thrombin)和胰蛋白酶(PAR-2,trypsin)对原代DMNV细胞凋亡。结论:α-MSH可以激发原代DMNV细胞钙离子内流,降低原代DMNV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细胞刺激素 迷走神经运动背核 钙离子内流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