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治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文香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9年第3期44-46,共3页
血管迷走性晕厥主要是指患儿的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由于受到过度刺激,导致心跳突然减慢和周边血管扩张,促使患儿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进而出现意识短暂丧失的一种综合征。血管迷走性晕厥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发育,对患儿的正常生活学习均... 血管迷走性晕厥主要是指患儿的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由于受到过度刺激,导致心跳突然减慢和周边血管扩张,促使患儿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进而出现意识短暂丧失的一种综合征。血管迷走性晕厥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发育,对患儿的正常生活学习均会造成严重的干扰,因此对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在医学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专家和学者针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基于此,本文主要是针对近些年关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以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血管 迷走晕厥 诊治进展
原文传递
53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艳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20期46-47,共2页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行直立倾斜试验以确诊。结果血管迷走性晕厥占晕厥患者首位,占35.7%,其次为直立性、脑血管性、心源性、精神心理障碍性晕厥等。结论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类型,明确其发病机理对治疗及...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行直立倾斜试验以确诊。结果血管迷走性晕厥占晕厥患者首位,占35.7%,其次为直立性、脑血管性、心源性、精神心理障碍性晕厥等。结论血管迷走性晕厥是最常见类型,明确其发病机理对治疗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迷走晕厥 诊治体会
下载PDF
迷走性晕厥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
3
作者 陈芳 梁锦军 +2 位作者 王芳 周纪宁 杨剑雪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从门诊或住院患者中抽取600例VVS患者进行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在体检中心抽取5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VVS患者社会支... 目的探讨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从门诊或住院患者中抽取600例VVS患者进行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在体检中心抽取5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VVS患者社会支持低于正常人(P<0.05);按不同年龄组、性别及迷走性晕厥类型进行分组,不同组间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均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45岁的男性血管抑制型迷走性晕厥患者社会支持程度低。结论临床医生应评估VVS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患者适应疾病过程,提高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迷走晕厥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下载PDF
倾斜试验加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对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价值探讨
4
作者 熊艳霞 《中原医刊》 2007年第13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倾斜试验(TTT)加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ID)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83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TTT加舌下含服ID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ISO)对比分析。并随机对183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倾斜试验(TTT)加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ID)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83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TTT加舌下含服ID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ISO)对比分析。并随机对183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分为两组,静脉滴注ISO组103例,舌下含化ID组80例,选择无晕厥史39例设为对照1组、对照2组。结果ISO组与ID组的总阳性率、基础倾斜试验(BTTT)、药物激发后阳性率及各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倾斜试验加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其敏感性、特异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简便、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试验 硝酸异山梨酯 迷走晕厥
下载PDF
特布他林气雾剂治疗15例重度迷走性晕厥疗效分析
5
作者 吴晨光 王雪琴 杨文芳 《社区医学杂志》 2006年第11X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特布他林气雾剂 迷走晕厥 疗效分析 治疗 血管功能障碍 常见症状 内科急诊 神经调节
下载PDF
造影剂与血管迷走性晕厥
6
作者 查滨 周殷 李学奇 《黑龙江医学》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临床中因各种造影检查 ,偶而产生晕厥。该文就此介绍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概念、造影中发生晕厥的机制 。
关键词 内科学 造影剂 血管 迷走晕厥 机制
下载PDF
倾斜试验用于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建议 被引量:158
7
作者 任自文 吴宁 +6 位作者 陈孟扬 李俭春 胡大一 郭林妮 黄从新 黄德嘉 蒋文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25-327,共3页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简称VVS)是诸多晕厥中既特殊又常见的一种类型,过去是在排除其它类型晕厥的基础上诊断的,故诊断步骤复杂、费时。倾斜试验是诊断VVS的一项特殊性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为...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简称VVS)是诸多晕厥中既特殊又常见的一种类型,过去是在排除其它类型晕厥的基础上诊断的,故诊断步骤复杂、费时。倾斜试验是诊断VVS的一项特殊性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为了规范化地开展此项检查,综合有关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晕厥 晕厥 倾斜试验 诊断
原文传递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更新版) 被引量:97
8
作者 刘文玲 胡大一 +8 位作者 郭继鸿 马长生 陈红 浦介麟 张海澄 蒋文平 李毅刚 杨新春 白融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16-925,共10页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占急诊科患者的0.9% ~1.7%[1],住院患者的1% ~3%[2].导致晕厥的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因此,规范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 自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占急诊科患者的0.9% ~1.7%[1],住院患者的1% ~3%[2].导致晕厥的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因此,规范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 自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2006年发布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来,在晕厥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修订了晕厥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发布了晕厥诊断的标准方案.目前,针对中国人群晕厥的相关研究较前有所丰富,包括流行病学[3]、临床特征[4-5]、诊断方法[6-7]及有关血管迷走性晕厥、心源性晕厥的预后分析89],但数据仍然有限,无论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还是治疗手段方面,均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儿童晕厥的研究略显优势,在病因、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使得我们对中国儿童人群的晕厥有了进一步了解[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血管迷走晕厥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专家 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9
作者 张清友 杜军保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血管迷走晕厥 研究进展 VVS
原文传递
卡托普利治疗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及其机制 被引量:62
10
作者 曾春雨 孙久福 刘光耀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21-424,共4页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治疗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VS)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4例直立倾斜试验(HUT)重复性良好的阳性VS患儿分别口服安慰剂(安慰剂组)及卡托普利(卡托普利组),1周后复查HUT;并利用荧光法测量HUT检...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治疗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VS)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4例直立倾斜试验(HUT)重复性良好的阳性VS患儿分别口服安慰剂(安慰剂组)及卡托普利(卡托普利组),1周后复查HUT;并利用荧光法测量HUT检查前后血中儿茶酚胺(CA)的浓度。结果安慰剂组17例VS患儿仅6例HUT检查转阴;卡托普利组17例均转阴。安慰剂组随访16±10个月11例中有8例VS复发,而卡托普利组随访19±3个月无1例复发。CA测定发现VS发作前血浆CA浓度异常增高,安慰剂对血浆CA浓度无影响,卡托普利则可有效地抑制CA的分泌。结论卡托普利可能是防治小儿VS发作的一类有效药物,在其防治机制中抑制CA的分泌可能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晕厥 倾斜台试验 儿童
原文传递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对儿童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张清友 杜军保 李万镇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 探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2 5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 (晕厥组 )及 10例无晕厥史的正常健康儿童 (对照组 )先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阴性者再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 (4~ 6 μ... 目的 探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对不明原因晕厥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2 5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儿 (晕厥组 )及 10例无晕厥史的正常健康儿童 (对照组 )先行基础直立倾斜试验 ,阴性者再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 (4~ 6 μg/kg ,最大量不超过 30 0 μg)。 结果 基础直立倾斜试验在晕厥组的阳性率为 4 8% (12 /2 5 ) ,对照组为 0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在晕厥组阳性率为 80 % (2 0 /2 5 ) ,对照组为 2 0 % (2 /10 )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价值均为 80 %。两组患儿中仅有 1例在试验中出现头痛 ,但能坚持试验完成。结论 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对诊断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且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倾斜试验 硝酸甘油 儿童 血管迷走晕厥 儿科病症 VVS HUT 药理作用 血管扩张药物 毒副作用
原文传递
年龄和性别对直立倾斜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姜雪 刘悦 +4 位作者 刘俊 阿米娜·艾海提 王超 方丕华 黄建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对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08至2012-1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HUTT检查的患者共1 223例,其中男性549例。患者年龄7-79岁,按年龄依次分为≤20岁组、...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对疑似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08至2012-1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行HUTT检查的患者共1 223例,其中男性549例。患者年龄7-79岁,按年龄依次分为≤20岁组、21-40岁组、41-60岁组和〉60岁组。HUTT包括30 min的基础试验阶段和(或)20 min的药物(硝酸甘油)试验阶段。根据阳性患者血压和心电学的变化,VVS分为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和混合型。结果:HUTT阳性率为51%(624/1 223例),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60.1%vs 39.9%,P=0.001)。四组阳性率依次为68.3%、49.1%、48.6%和47.9%。阳性患者中混合型占51.4%(321例),血管抑制型占28.7%(179例),心脏抑制型占19.9%(124例)。HUTT阳性类型的分布受年龄因素的影响(男性:χ2=15.65,P=0.016;女性:χ2=18.84,P=0.004),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试验阶段74.8%的阳性反应出现在试验开始后22.5(17.5-27.5)min,但无年龄性别差异(P〉0.05);药物试验阶段81.9%的阳性反应出现在试验开始后7.5(5-10)min,女性发生阳性反应的时间比男性提前(7.5 min vs 10 min,P=0.004),无年龄差异。结论:HUTT诊断VVS的阳性率、阳性分型和发生阳性反应的时间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年龄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立群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期187-190,共4页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临床中的最常见晕厥原因,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血管扩张及心率减慢,造成脑部低灌注缺氧而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VVS发作前有情绪紧张、长时站立等诱因并伴有典型的前驱症状。VVS是一种预后相对良...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临床中的最常见晕厥原因,是指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血管扩张及心率减慢,造成脑部低灌注缺氧而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VVS发作前有情绪紧张、长时站立等诱因并伴有典型的前驱症状。VVS是一种预后相对良好的疾病,在健康宣教的基础上,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发作频繁、症状重者可考虑药物、起搏器或神经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晕厥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血管舒张反应预测盐酸米多君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疗效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凤文 廖莹 +3 位作者 李雪迎 陈丽 金红芳 杜军保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研究盐酸米多君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儿童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 2009年2月至2009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儿童共24... 目的通过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研究盐酸米多君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儿童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 2009年2月至2009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儿童共24例,经直立倾斜试验诊断为VVS,确诊后检测FMD并给予盐酸米多君治疗,1个月后门诊复诊并复查FMD。治疗满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5±2.3)个月,随访结束时无复发者判为有效,反之无效。采用ROC曲线分析FMD对盐酸米多君治疗VVS患儿的疗效预测价值。结果 VVS患儿经盐酸米多君治疗后FM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11.07±3.11)%VS(7.64±1.81)%,P<0.001],而治疗前后的平卧心率及收缩压、基础肱动脉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共有5例患儿出现晕厥复发,有效率79.2%。不同疗效的患儿治疗前心率、收缩压及基础肱动脉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有效患儿治疗前FMD明显高于治疗无效患儿[(11.93±2.83)%VS(7.80±1.63)%,P<0.01]。采用ROC特征曲线评价FMD预测疗效灵敏度和特异度的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95,95%置信区间为(0.764,1.026)。以FMD8.85%作为界值时,对疗效的预测效果较好,灵敏度90%,特异度80%。结论 FMD可作为VVS患儿选用盐酸米多君治疗的预测指标,界值为8.85%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 盐酸米多君 血管迷走晕厥 儿童
原文传递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21
15
作者 薛小红 王成 谢振武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3期199-202,共4页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儿童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血流动力学、血管神经反射、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异常、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呼吸功能异常、抗利尿激素、神经肽、儿茶酚胺类、5-羟色胺能系统、胰岛素敏感性、血清电...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儿童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血流动力学、血管神经反射、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异常、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呼吸功能异常、抗利尿激素、神经肽、儿茶酚胺类、5-羟色胺能系统、胰岛素敏感性、血清电解质等诸多方面,深入研究本病的发病机制,将为临床有效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晕厥 发病机制 Bezold—Jarisch反射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家族遗传特征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郑慧芬 王成 +4 位作者 薛小红 何芝香 李茗香 林萍 刘晓燕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家族遗传特征。方法对383例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详细询问晕厥家族史,并记录建档。结果①9.4%(36/383)UPS患者存在晕厥家族史,HUTT阳性且有晕厥家族史者占12.0%(23/191)。②UP...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家族遗传特征。方法对383例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详细询问晕厥家族史,并记录建档。结果①9.4%(36/383)UPS患者存在晕厥家族史,HUTT阳性且有晕厥家族史者占12.0%(23/191)。②UPS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性有晕厥病史者其后代(一级亲属)男性晕厥发病几率增加18.6%,女性有晕厥病史者其后代(一级亲属)发生晕厥比率女性>男性。③UPS患者21.7%(83/383)、有晕厥家族史且HUTT阳性患者39.1%(9/23)晕厥发作时存在诱因。④有晕厥家族史且HUTT阳性患者混合型比率高于全体HUTT阳性患者(34.8%vs27.7%)。⑤HUTT阳性患者有无晕厥家族史在性别及年龄组间(<18岁与≥18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S存在遗传倾向,尤其是一级亲属有晕厥史者后代晕厥发生几率明显增高,外界因素可促进晕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晕厥 遗传 家族
下载PDF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静息状态下心率减速力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静 郑彤 +2 位作者 林瑶 刘杨 石琳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986-98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静息状态下心率减速力(DC)和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变化的规律,评估VVS患儿基础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进一步探讨DC用于儿童VVS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静息状态下心率减速力(DC)和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变化的规律,评估VVS患儿基础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进一步探讨DC用于儿童VVS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62例VVS患儿为VVS组,同时期门诊体检后确定的健康儿童5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完善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年龄段或性别进行分层,比较健康儿童及VVS患儿DC及HRV指标.结果 1. DC及HRV参数随年龄及性别的变化规律:无论在健康儿童还是VVS患儿,DC及HRV参数在青春期较学龄期有显著变化,按性别分组男女DC值及HRV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 VVS组及健康对照组在学龄期及青春期DC和HRV的比较:在学龄期,VVS组患儿DC值[(6. 8 ± 1. 0)ms]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儿童[(6. 0 ± 0. 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412,P<0. 01),HRV参数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显著升高(P<0. 05);在青春期,VVS组患儿DC值[(7. 4 ± 1. 2)ms]较健康对照组[(6. 6 ± 1. 1)ms]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 742,P<0. 01);HRV参数rMSSD及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3. DC对VVS 诊断的参考价值:分别在学龄期及青春期以DC、HRV相关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DC与VVS相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DC对VVS的预测价值,发现学龄期以DC 6. 5 ms作为界值,青春期以DC 7. 0 ms作为界值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儿童自主神经功能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青春期DC及HRV参数较学龄期有显著变化;VVS患儿存在异常增高的心脏副交感神经张力;学龄期儿童DC≥6. 5 ms,青春期儿童DC≥7. 0 ms时,对VVS的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晕厥 心率减速力 心率变异 自主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断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杜军保 《中国医刊》 CAS 2002年第6期8-10,共3页
关键词 儿童 血管迷走晕厥 发病机制 临床诊断
下载PDF
不同年龄和性别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诊断比较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成 谢振武 +5 位作者 李茗香 林萍 李雯 秦云 郑慧秀 姜德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 TT)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U PS患者14 9例,年龄4~70岁,平均(2 6 .78±16 .34)岁;男5 7例,女92例。采用电动倾斜床取头高脚低位直立倾...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 TT)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U PS患者14 9例,年龄4~70岁,平均(2 6 .78±16 .34)岁;男5 7例,女92例。采用电动倾斜床取头高脚低位直立倾斜70°后,每5 min自动测量血压和心电变化,评价HUTT结果。用SPSS11.0软件微机数理统计。结果:HU TT阳性率38.2 6 % (5 7/14 9例) ,女性占82 .4 6 % (47/5 7例)。直立倾斜(2 2 .74±14 .0 7) min时出现晕厥发作,≤18岁与>18岁两个亚组间〔分别为(2 0 .0 7±14 .10 ) m in与(2 5 .31±13.10 ) min〕差异未见显著性(P>0 .0 5 ) ,反应类型中血管抑制型为6 6 .6 7% (38/5 7例) ,心脏抑制型为2 2 .81% (13/5 7例) ,混合型为10 .5 2 % (6 /5 7例) ,且与年龄无关(P>0 .0 5 )。血管抑制型在女性较常见(5 7.9% ,P<0 .0 0 5 )。阳性组较阴性组HU TT结束时终末心率、终末收缩压及终末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 .0 5或P<0 .0 1)。阳性组男性患者终末心率、终末收缩压及终末舒张压较女性降低明显(P均<0 .0 5 )。将≤18岁亚组与>18岁亚组进行比较,阳性组前者起始收缩压及起始舒张压均降低(P均<0 .0 1) ,终末收缩压与终末舒张压亦降低(P均>0 .0 5 ) ,起始与终末心率稍增加(P均>0 .0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晕厥 直立倾斜试验 年龄 诊断
下载PDF
一氧化氮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与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8
20
作者 石赟 田宏 +1 位作者 桂永浩 何岚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的关系。方法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14例(A组),其他原因引起晕厥患儿10例(B组),健康志愿者20例(C组)。于倾斜试验(HUT)前和倾斜不同时间测定A组与B组患儿的血浆一氧化氮(NO...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病的关系。方法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14例(A组),其他原因引起晕厥患儿10例(B组),健康志愿者20例(C组)。于倾斜试验(HUT)前和倾斜不同时间测定A组与B组患儿的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对3组儿童进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检测。结果①A组患儿出现阳性反应时血浆NO水平较平卧时显著升高(76.7±9.6vs 90.0±11.4μmol/L,P<0.05);②A组患儿在症状好转后血浆NO水平较试验前显著降低(82.7±9.2 vs61.5±6.9μmol/L,P<0.01);③B组患儿倾斜时血浆NO水平较平卧时差异无显著性;④A,B两组患儿的血压、心率变化与NO水平无显著相关性;⑤A组患儿eNOS基因G894T突变型基因频率显著高于B组与C组(42.9%vs10%,P<0.05)。结论倾斜体位时血浆NO水平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血浆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病机制,而其升高水平可能与eNOS基因G894T多态性表达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4):478-4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晕厥 一氧化氮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直立倾斜试验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