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无神论宣传教育与迷信治理
- 1
-
-
作者
周伟
-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科学与无神论》
CSSCI
2024年第4期63-75,共13页
-
基金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论文创新基金重点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CX2024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3JDSZ3181)
+1 种基金
延安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级重大、重点培育项目(YDGZ013)
西北工业大学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重点项目(2024GQTO5)白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巫现迷信之风盛行,巫医巫神行骗活动肆虐;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各地迷信现象普遍存在;迷信团体活动邂,骚扰破坏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边区社会稳定和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开展无神论宣传教育和迷信治理工作,通过在卫生工作中改造巫医巫神,宣传无神论理念和卫生观念;在文教工作中反对封建迷信,传播无神论思想和推广新文艺;在科普工作中批判愚味无知,普及无神论及自然科学知识,推动了社会风气的重塑和封建迷信的式微,促进了群众卫生观念的改进、科学思维的树立和理想信念的坚定。
-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无神论宣传教育
迷信治理
中国共产党
抗战时期
-
分类号
B91
[哲学宗教—宗教学]
K269.5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抗战时期中共对华北根据地乡村“迷信”的治理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李俊领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28,共11页
-
文摘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乡村"迷信"不仅危害民众的生命与财产,而且被侵华日军用作破坏中共抗战的文化工具。中共主要从文化教育、救灾示范与改造会道门等方面治理华北根据地乡村的"迷信"观念及习俗。其在工作实践中注重对民众的思想引导与现实利益保障,同时避免"尾巴主义"与"命令主义",从而取得一定的治理成效,较之国统区的破除迷信运动更胜一筹。由于传统神秘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华北根据地的"迷信"治理工作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并受其制约。在抗战建国的大局中,中共准确把握政治革命与文化建设的互促关系、根据地政府与乡村民众的共生关系,体现其治理华北根据地乡村"迷信"的政治正义与政治智慧。
-
关键词
华北根据地
“迷信”治理
乡村社会
民间信仰
-
分类号
K269.5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