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虞龢及其著作 被引量:2
1
作者 范景中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6-57,共2页
虞和的生平 《南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二·文学·丘巨源传附):和为会稽余姚人,“位中书郎、廷尉,少好学,居贫屋漏,恐湿坟典,乃舒被覆书,书获全而被大湿。时人以比高凤”。(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册) 《南史》又称和有学... 虞和的生平 《南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二·文学·丘巨源传附):和为会稽余姚人,“位中书郎、廷尉,少好学,居贫屋漏,恐湿坟典,乃舒被覆书,书获全而被大湿。时人以比高凤”。(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册) 《南史》又称和有学行,与孔广(字淹源,美容止,善吐论。王俭、张绪咸美之)埒名。 《全宋文》卷五十五记虞龢官职较《南史》稍详:和,会稽余姚人。大明中太学博士,泰始中迁仪曹郎长兼博士,历中书郎,拜廷尉卿。 按:太学博士,汉武帝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博士为教授官。仪曹:魏晋以后,祠部(东晋始置,掌祭祀之事,后变为礼部)所属有仪曹,掌吉凶礼制。中书郎:魏曹丕设中书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史》 《全宋文》 《宋 廷尉 《文苑英华》 《通典》
原文传递
《述书赋》作者注者考 被引量:3
2
作者 熊飞 《文献》 2001年第3期40-47,共8页
一、中唐有两个书法家窦臮 《述书赋》上下篇,是唐代著名的书论著作.据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其赋并注是"前检校刑部员外郎窦泉撰,检校国子司业窦蒙注定.①"张氏的著录,几成定论.但是,这个题署是大可怀疑的.
关键词 注者 古迹 徐浩 注释者 窦蒙 节度参谋 大历
原文传递
怀素《自叙帖》真伪考——兼与朱关田先生商榷 被引量:3
3
作者 熊飞 《零陵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88-94,共7页
朱关田先生1986年在《书法研究》(沪)发表署名文章,对自来认为是怀素草书代表作的《自叙帖》进行了详细考证.朱文认为,《自叙》系后人伪作.在此之前,启功先生从“书”的角度,说今存《自叙帖》墨迹本自身留下了多处作伪痕迹,但并未怀疑... 朱关田先生1986年在《书法研究》(沪)发表署名文章,对自来认为是怀素草书代表作的《自叙帖》进行了详细考证.朱文认为,《自叙》系后人伪作.在此之前,启功先生从“书”的角度,说今存《自叙帖》墨迹本自身留下了多处作伪痕迹,但并未怀疑帖的文字,帖的书迹.看过朱文,也想谈点看法.并向朱关田先生及海内同行请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素 《自叙》 真伪考 监察御史 朱先 永州 梁肃 徐浩
下载PDF
感兴·通变·忘情:中晚唐书论中的意象创构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庞晓菲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113-119,共7页
中晚唐书论家在意象创构思想上自有其特点:在意象发生上,主张书法意象是心物猝然相遇的物我冥合,是主体之心受到外物刺激后萌生创作的欲望,这种感兴状态下的书写是无意识与有意识的相互作用;在意象孕育、构思成形上,主张"观物变通&... 中晚唐书论家在意象创构思想上自有其特点:在意象发生上,主张书法意象是心物猝然相遇的物我冥合,是主体之心受到外物刺激后萌生创作的欲望,这种感兴状态下的书写是无意识与有意识的相互作用;在意象孕育、构思成形上,主张"观物变通"的方法论,凸显书法意象与书家心性的本源性关系,强调主体"虚静""顿悟"是意象创构的主要途径;在书法意象传达上,提出"忘情"的创作模式,讲究即兴作书,强调笔墨纵横和自由书写。于初、盛唐以"法"为重,强调"教化"相比,中晚唐书法意象创作思想表现出直指本心,"师心源"的创作倾向,这是中晚唐禅宗思想渗入书学领域后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创构 方法论 禅宗
下载PDF
论窦臮《述书赋》的创作与艺法 被引量:1
5
作者 许结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22,共6页
窦臮《述书赋》以其宏整的构篇、华丽的喻词和时代的风采,呈现了赋史与书史的双重价值。从窦赋论述的本体(书论)与采用的载体(赋法)两条线索,可见两种文艺体裁的历史与技法,其“形象”化、结构美与逞“势”见“态”的气象,又可从“文图... 窦臮《述书赋》以其宏整的构篇、华丽的喻词和时代的风采,呈现了赋史与书史的双重价值。从窦赋论述的本体(书论)与采用的载体(赋法)两条线索,可见两种文艺体裁的历史与技法,其“形象”化、结构美与逞“势”见“态”的气象,又可从“文图”交互的层面深化对书法赋与绘画赋异同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臮 历史与技艺
下载PDF
弟文兄诠 华萼相辉——简论窦暨《述书赋》与窦蒙的《注》和《语例字格》 被引量:1
6
作者 尹天相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1-8,共8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唐中叶著名书论家窦暨的《述书赋》和窦蒙为该赋所作《注》及《语例字格》:一是《述书赋》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窦氏兄弟成书的概况;二是《述书赋》在书论史上的地位、成就和特色;三是窦蒙的《注》和《语例字格》的特...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唐中叶著名书论家窦暨的《述书赋》和窦蒙为该赋所作《注》及《语例字格》:一是《述书赋》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窦氏兄弟成书的概况;二是《述书赋》在书论史上的地位、成就和特色;三是窦蒙的《注》和《语例字格》的特殊体例、美学价值和原赋的血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暨 窦蒙 《注》 《语例字格》 体论文 学史论
下载PDF
读唐文随笔 被引量:1
7
作者 熊飞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29-34,共6页
《述书赋》作者与注者 《述书赋》上下篇,是唐代著名的书论著作。据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其赋并注是“前检校刑部员外郎窦泉撰,检校国子司业窦蒙注定。”张氏的著录,几成定论。但是,这个题署是大可怀疑的。
关键词 怀素 窦蒙 张彦远 僧怀素传 宣和 朱关田 语例字格 法研究
下载PDF
应当重视书法展示空间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沃兴华 《中国书画》 2003年第1期36-40,共5页
狂草书风适应这种变化,获得了巨大成功,不仅进入千家万户,而且受到文人学士的普遍青睐。当代建筑大不同于以往的建筑,当代书法家应当正视这种生存空间的变化。视觉效果的关键是形式构成,核心是对比关系。
关键词 怀素上人草 文人学士 赠张旭 生存空间 自叙帖 帖学 碑学 花笺
下载PDF
印学的形成
9
作者 孟洋 《老年世界》 2023年第9期63-64,共2页
印章的发明与使用历史悠久,在前面几章已经讲过。由实用印章逐步变成美术作品,那是唐以后的事儿。再进一步而成为一种专门学术,即印学,也称篆刻学,更是近七八百年的事。唐代窦鼻在《述书赋》中有一段论“印验”,列举当时士大夫的印文,... 印章的发明与使用历史悠久,在前面几章已经讲过。由实用印章逐步变成美术作品,那是唐以后的事儿。再进一步而成为一种专门学术,即印学,也称篆刻学,更是近七八百年的事。唐代窦鼻在《述书赋》中有一段论“印验”,列举当时士大夫的印文,共有十多个例子。这批印绝大多数我们已看不到了。历代所传法书名迹通过这些名人学者的欣赏鉴定,铃盖印记,不但留一“印验”,同时还增加美感。不过,相比较而言,在唐代,这种风气还不算太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作品 篆刻学 印学 印章 士大夫 唐代
原文传递
翰林张司马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真伦 《杜甫研究学刊》 1997年第2期59-62,共4页
翰林张司马考刘真伦杜甫有《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一诗,“司马”,或作“学士”①,题下有杜甫自注:“相国制文”。全诗如下:冠冕通南极,文章落上台。诏从三殿去,碑到百蛮开。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不知沧海使,天遣几时回。... 翰林张司马考刘真伦杜甫有《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一诗,“司马”,或作“学士”①,题下有杜甫自注:“相国制文”。全诗如下:冠冕通南极,文章落上台。诏从三殿去,碑到百蛮开。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不知沧海使,天遣几时回。这里的“翰林张司马”所指何人,历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翰林学士 翰林供奉 司空曙 翰林院 司马 翰林待诏 墓志铭 承旨学士 杜诗
下载PDF
盛中唐的名家书法
11
作者 朱关田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0-71,共12页
盛中唐书法的演变韩愈《平淮西碑》言:'高祖、太宗,既除既治;高宗、中(宗)睿(宗),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收功,极炽而丰。'唐代自李渊武德七年(六二四)一统天下以来,历太宗、高宗、武后、中宗、睿宗五代八十多年。至开元、天宝... 盛中唐书法的演变韩愈《平淮西碑》言:'高祖、太宗,既除既治;高宗、中(宗)睿(宗),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收功,极炽而丰。'唐代自李渊武德七年(六二四)一统天下以来,历太宗、高宗、武后、中宗、睿宗五代八十多年。至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六八五至七六二)励精图治,重振唐太宗遗风,不仅贤相名将辈出,彦才哲士亦济济于世,竞为其用,遂使内治外交,政绩显殊,经济繁荣,国威远扬,且'旁求宏硕,讲道艺文',超越贞观,终于形成中国封建文化发展的高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分 蔡有邻 《续断》 朱长文 翰林待诏 翰林画待诏 史惟则 韩择木 翰林供奉 中唐
原文传递
唐代宋儋书法新证
12
作者 毛鑫洋 《书法》 2018年第8期30-35,共6页
唐代宋儋,善属文,《全唐文》有传,其中收录宋儋文章数篇。因善书,在《法书要录》《书苑菁华》《书史会要》等书中皆有记载。宋儋书法对唐开元末的科场书风产生过一定影响。其书法风貌可见于北宋《淳化阁帖》,《接拜帖》为其所书,清王铎... 唐代宋儋,善属文,《全唐文》有传,其中收录宋儋文章数篇。因善书,在《法书要录》《书苑菁华》《书史会要》等书中皆有记载。宋儋书法对唐开元末的科场书风产生过一定影响。其书法风貌可见于北宋《淳化阁帖》,《接拜帖》为其所书,清王铎有临宋儋《接拜帖》存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示表 史会要》 褚遂良 苑菁华》 欧阳询 《法要录》
原文传递
《书谱》释要与临摹(连载·11)
13
作者 傅文治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22年第11期22-23,共2页
[释文]而东晋士人,互相陶染[1]。至于王、谢之族,郗、庾之伦[2],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风味。去之滋永[3],斯道愈微[4]。方复闻疑称疑[5]、得末行末,古今阻绝[6],无所质问[7]。[注释][1]陶染:熏陶感染。[2]王、谢之族,郗、庾之伦:王、... [释文]而东晋士人,互相陶染[1]。至于王、谢之族,郗、庾之伦[2],纵不尽其神奇,咸亦挹其风味。去之滋永[3],斯道愈微[4]。方复闻疑称疑[5]、得末行末,古今阻绝[6],无所质问[7]。[注释][1]陶染:熏陶感染。[2]王、谢之族,郗、庾之伦:王、谢、郗、庾四家,为东晋四大贵族世家。子弟多身居高位,又多为书法名家。唐窦臮《述书赋》卷上:“博哉四庾,茂矣六郗,三谢之盛,八王之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 熏陶感染 临摹 法名家 贵族世家 东晋士人
原文传递
贺知章的无奈
14
作者 裴志强 《中国钢笔书法》 2006年第10期48-49,共2页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贺知章是以诗名世的,把他当作书法家的人几乎没有,而知道贺知章,大多是通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回乡偶书》.在中国历史上,由于...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贺知章是以诗名世的,把他当作书法家的人几乎没有,而知道贺知章,大多是通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回乡偶书》.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某一方面的成就太突出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成就的例子很多,贺知章就是这"很多"中的一例.我们都知道,贺知章的诗通俗清新,想象奇妙,意境高远,自成一格.我们很多人就是从小读着"少小离家老大回"和"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长大的.在我国文学史上古典诗歌鼎盛时期的唐代,贺知章能以诗歌名世,其成就自是非同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知章 法作品 谱》 孙过庭 林散之 王羲之
原文传递
论《平复帖》与吴人书法
15
作者 马顺平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7-115,共9页
故宫博物院藏西晋陆机《平复帖》,是著名的传世法书巨迹,关于其书体,宋代以来即众说纷纭,至今尚无统一结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吴人书法”在书史体系构建中的缺失有很大关系。东晋葛洪《抱朴子》记载,三国时期,江南形成了与中原... 故宫博物院藏西晋陆机《平复帖》,是著名的传世法书巨迹,关于其书体,宋代以来即众说纷纭,至今尚无统一结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吴人书法”在书史体系构建中的缺失有很大关系。东晋葛洪《抱朴子》记载,三国时期,江南形成了与中原风格差异较大的吴人书法,其特点是用笔古拙受行书影响较小。东吴灭亡后,吴人书法家出现了改学中原新书风的潮流,但从《南史》和唐代窦臮《述书赋》所收录吴人书法家作品的品题,可以发现,直到南朝初年,吴人古拙保守的书风仍在延续。吴人书法的视野,为理解《平复帖》书体问题及书写年代,都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平复帖 吴人 抱朴子
原文传递
烟雨楼台话王志
16
作者 肖鑫 《山东艺术》 2018年第2期76-83,共8页
历史不时表现为一团乌七八糟的偶然事件,像急转的洪流一样。——雅斯贝尔斯(德国历史哲学家)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雷蒙·阿隆(法国历史哲学家)历史有三种不同的任务,我们可以称为科学的、想象的或... 历史不时表现为一团乌七八糟的偶然事件,像急转的洪流一样。——雅斯贝尔斯(德国历史哲学家)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雷蒙·阿隆(法国历史哲学家)历史有三种不同的任务,我们可以称为科学的、想象的或推测的和文学的。——乔治·屈维廉(英国历史学家)历史无情,大浪淘沙。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杰莫名其妙地卷入诡谲的历史漩涡,将自己放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处于风气转换之际,又有多少人幸运地将自己的名字深深刻入后人的赞叹里,而又有多少人不幸地被涌动多变的潮流所淹没,尽管本来他们是不平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希秀 王僧虔 《历代法论文选》 王羲之 梁武帝 萧子云
原文传递
《述书赋》之李阳冰身世考异
17
作者 李永龙 《收藏与投资》 2019年第8期52-59,共8页
李阳冰身世及家庭情况,唯《述书赋》对其作了简要介绍。但由于《述书赋》流传的版本较多,以致各版本之间对李阳冰的记述存在不少差异,且部分亲属关系与《新唐书·宰相世系》又相矛盾。这不仅可能误导公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也会给李... 李阳冰身世及家庭情况,唯《述书赋》对其作了简要介绍。但由于《述书赋》流传的版本较多,以致各版本之间对李阳冰的记述存在不少差异,且部分亲属关系与《新唐书·宰相世系》又相矛盾。这不仅可能误导公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也会给李阳冰研究带来一定的障碍。只有对其差异进行客观辨正,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各唱各调的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阳冰 宰相世系表 嗣子
下载PDF
书法观典
18
作者 马斌 《江苏教育》 2019年第93期30-33,共4页
【观典赏析】《至庆帖》为郗愔书法代表作。王僧虔《论书》称:"郗愔章草,亚于右军。"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中提道:"郗愔书得意甚熟,而取妙特难,疏散风气,一无雅素。"唐张怀瓘《书断》说:"其法遵于卫氏,尤... 【观典赏析】《至庆帖》为郗愔书法代表作。王僧虔《论书》称:"郗愔章草,亚于右军。"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中提道:"郗愔书得意甚熟,而取妙特难,疏散风气,一无雅素。"唐张怀瓘《书断》说:"其法遵于卫氏,尤长于章草,纤浓得中,意态无穷,筋骨亦胜。"唐窦臮《述书赋》称郗愔:"章健草逸,发体廉先胤。若冰释泉涌,云奔龙腾。"上述特点在郗愔代表作《至庆帖》中得到明显体现。早年郗愔书法超过王羲之,后来王羲之一改东晋之风气,创制新体行草,郗愔书名反不如妹夫王羲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僧虔 法观 张怀瓘 章草 梁武帝 王羲之
下载PDF
《述书赋》和《历代名画记》鉴藏印著录研究
19
作者 李乘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窦氏兄弟《述书赋》是目下所见第一部全面而详细地收录鉴藏印及相关信息的书学、画学文献,有开创之功。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其后继者,且此二书是唐代及之前书论、画论中仅有的两部详细著录了书画鉴藏印的文献,不仅记录了书画鉴藏史,... 窦氏兄弟《述书赋》是目下所见第一部全面而详细地收录鉴藏印及相关信息的书学、画学文献,有开创之功。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其后继者,且此二书是唐代及之前书论、画论中仅有的两部详细著录了书画鉴藏印的文献,不仅记录了书画鉴藏史,而且为后世保存了书画鉴定的参考资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名画记》 鉴藏印 印验 印记
原文传递
“筋”“骨”“肉”庶谈——以张怀瓘、窦蒙和窦臮的书论文献为中心
20
作者 罗朝璨 《书法赏评》 2018年第6期6-12,共7页
'筋''骨''肉'是古代书论的一组常见概念,本义是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部分,也能指代人体各部分;在此基础上亦引申作他义,经由两汉骨相之术、魏晋人物品藻进入书论,其意涵在历代书论中有着复杂的演化过程。盛唐时,张... '筋''骨''肉'是古代书论的一组常见概念,本义是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部分,也能指代人体各部分;在此基础上亦引申作他义,经由两汉骨相之术、魏晋人物品藻进入书论,其意涵在历代书论中有着复杂的演化过程。盛唐时,张怀瓘和稍晚的窦蒙、窦臮兄弟大量使用'筋''骨''肉'论书,在认识汉魏六朝、初唐书论文献所见'筋''骨''肉'的基础上,辨析张怀瓘、窦氏兄弟对'筋''骨''肉'的运用,能够加深对这组常见概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怀瓘 语例字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