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47
1
作者 王玉妹 唐思魏 石广志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6期494-500,共7页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ochnoid hemorrhage,SAH)最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一旦发生可能会出现脑缺血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ochnoid hemorrhage,SAH)最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一旦发生可能会出现脑缺血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种因素如红细胞分解产物、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等均是导致DCV的重要因素,而对于治疗DCV的方法也在持续探索中,SAH后DCV仍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对SAH后CV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40
2
作者 宋锦宁 刘守勋 +4 位作者 王茂德 谢昌厚 谢万福 张晓东 鲍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75-678,共4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囊内栓塞治疗 急性期 微弹簧圈 hemorrhage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栓塞治疗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冯金福 段传志 +4 位作者 李西锋 法志强 柯以铨 张世忠 姜晓丹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74例动脉瘤性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判定DCVS,统计分析其影响因素。结...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74例动脉瘤性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判定DCVS,统计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出血次数、吸烟史、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白细胞计数峰值与DCVS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年龄、出血次数、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是DCV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低年龄、出血2次以上及Hunt—Hess分级或Fisher分级Ⅲ级以上患者更易发生DCVS,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加强监测、及早发现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颅内动脉瘤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液NF-κВ与sICAM-1ET-1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冀勇 王中 周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血液真核细胞转录因子 -κB(NF -κB)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sICAM - 1)、内皮素 - 1(ET - 1)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 30例动脉瘤性SAH病人发病后 1~ 3d、5~ 7d、9~ 11d血液NF -κ...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人血液真核细胞转录因子 -κB(NF -κB)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 1(sICAM - 1)、内皮素 - 1(ET - 1)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 30例动脉瘤性SAH病人发病后 1~ 3d、5~ 7d、9~ 11d血液NF -κB与sICAM - 1、ET - 1进行动态观察 ,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VMCA)。结果 动脉瘤性SAH病人血液NF-κB与sICAM - 1、ET - 1在发病后 1~ 3d、5~ 7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术前、术后脑血管痉挛组和非脑血管痉挛组有明显差异 ,死亡组与存活组也有显著差异 ;在发病后 1~ 3dsICAM、ET - 1的变化与NF -κB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动脉瘤性SAH病人血液NF -κB与sICAM - 1、ET - 1的变化与SAH病人的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程度有关 ,并可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核转录因子-κB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内皮素-1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胡椒碱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更申 林成 张庆俊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3-376,共4页
目的研究胡椒碱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机理。方法将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动物仅做枕大池假穿刺假注血,其余受试动物采用经枕大池穿刺2次注入自体动脉血的方法制作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 目的研究胡椒碱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机理。方法将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动物仅做枕大池假穿刺假注血,其余受试动物采用经枕大池穿刺2次注入自体动脉血的方法制作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自第1次注血始,生理盐水组动物经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5ml/kg,依同样方法,胡椒碱溶媒组、胡椒碱组动物分别注入等量的胡椒碱溶媒、胡椒碱注射液20mg/kg,1次/d,直至第6天。各组受试动物在第7天时分两批处死,将脑组织连同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迅速取出,半数标本供组织学和TNF-α、IL-1β、IL-6等炎性细胞因子免疫组化观察,半数标本用RT-PCR的方法测定上述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变化,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进行血管细胞核内NF-kB活性评价。结果与假手术组动物基底动脉正常血管形态相比,生理盐水组和胡椒碱溶媒组动物均有明显血管痉挛,血管壁上NF-kB活性、TNF-α、IL-1β和IL-6表达明显增高;而胡椒碱组动物血管痉挛得到明显缓解,血管壁上NF-kB活性、TNF-α、IL-1β和IL-6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胡椒碱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壁上NF-kB活性、下调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而发挥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胡椒碱
原文传递
熄风解痉汤联合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向兴刚 周益凡 +1 位作者 林琳 依马木·依达依吐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32-1335,共4页
目的观察熄风解痉汤联合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SAH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 目的观察熄风解痉汤联合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SAH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熄风解痉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入院第1、7、14 d时迟发性CVS和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BF)、同侧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LI)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院时、发病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试验组迟发性CVS和脑梗死的发生率、MBF、LI指数、NIHSS评分在第7、14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RS评分在出院时、发病90 d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熄风解痉汤联合尼莫地平能够有效降低aSAH后迟发性CVS和脑梗死的发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熄风解痉汤 尼莫地平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防治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锐 姜冰 +6 位作者 马建荣 刘景平 王君宇 万新 黄军 董会晓 兰松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60例脑动脉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每日2次,14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发生迟发性脑...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60例脑动脉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每日2次,14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者仅2例,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而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防治脑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可以作为防治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羟自由基清除剂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机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位霞 毛蕾蕾 袁慧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48-1050,共3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左右,病死率高,约30%的患者在入院前后死亡,存活的患者中约一半会遗留永久性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血管痉挛( cerebro vascular spasm,CVS)...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左右,病死率高,约30%的患者在入院前后死亡,存活的患者中约一半会遗留永久性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脑血管痉挛( cerebro vascular spasm,CVS)是其主要并发症,包括SAH后3~4 h发生的早期痉挛,以及发生在3~14 d 的迟发性痉挛两个过程。后者以持久性血管痉挛为主要特征,可以导致20%~40%的患者永久性残疾甚至死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SAH 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准确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HEMORRHAGE 急性卒中 SAH 入院前后 发病机制 永久性
原文传递
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田家林 邵彬 +2 位作者 龚琴 刘婷 刘宁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HBO)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按标准选出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BO组(各48例),...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HBO)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按标准选出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BO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HBO组除上述治疗外加用早期HBO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ary,MCA)血流速度、DCVS及脑梗死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neurologic function impairment,NFI)评分和Barthel评分。结果两组术后第8天时血流速度较第1天增加显著(P<0.01),第15天时血流速度较第8天均有降低(P<0.01),治疗组第8天、第15天的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NFI评分降低、Barthel评分升高(P<0.01),且HBO组各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HBO组DCVS、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后早期运用HBO综合治疗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DCVS的防治有积极的作用,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高压氧 日常生活能力 蛛网膜下隙出血
原文传递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蒋玲 荣阳 +1 位作者 蔡国明 荣根满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14期47-48,共2页
目的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脑血管痉挛的住院患者CVC、CT及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以求能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经CVC、CT证实SAH并DCVS,以无DCVS者为对照组与DCVS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CVS在SAH后3~4 d发生,于第二周达高峰,至少持续40 d... 目的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脑血管痉挛的住院患者CVC、CT及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以求能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经CVC、CT证实SAH并DCVS,以无DCVS者为对照组与DCVS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CVS在SAH后3~4 d发生,于第二周达高峰,至少持续40 d.SAH并DCVS的主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与动脉瘤的部位及大小无明显关系.SAH后基底池内的高密度影与DCVS的发生密切相关,DCVS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无关.结论 基底池中凝血块的存在是产生DCVS的直接原因.DCVS发生于第2周达高峰,DCVS轻重的程度与临床级别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综合防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聪慧 叶建亚 +6 位作者 杜萍 张庆俊 张更申 孙国柱 张金峰 李建华 聂建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eerebrovascular spasm,DCVS)综合防治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aSA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8):常规治疗加尼莫地平1...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eerebrovascular spasm,DCVS)综合防治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aSA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8):常规治疗加尼莫地平1—2mg/h持续泵入14d。治疗组(n=48):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1)甲基强的松龙30mg/kg体重静点,1次/d,连用7d。(2)盐酸法舒地尔30mg入液静点,3次/d,连用14d。(3)依达拉奉30mg入液静点,2次/d,连用14d。(4)腰穿或脑室穿刺放血性脑脊液。两组均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表现,意识变化以GCS、病情以Hunt&Hess分级、预后以格拉斯哥(GOS)评分、CT、MRI、TCD结果为评价指标。结果(1)总体病情GCS、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2)头部CT或MRI:治疗组出现脑梗死灶10例(10.4%)低于对照组21例(43.8%)(P〈0.05)。(3)TCD:出血后1d大脑中动脉(MCA)平均流速(单位:cm/s)对照组为115.8±11.5,治疗组为112.5±12.1,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3、7、14d对照组分别为158.9±13.6,199.4±17.2,129.5±14.4;治疗组130.7±11.8,140.1±16.4,116.7±13.9,在7d治疗组血流速度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4)疗效:治疗组显效率(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2.1%)(P〈0.05)。结论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综合防治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治疗
下载PDF
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延迟性脑血管痉挛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2
作者 夏建学 沈冰 +1 位作者 杨卫东 陈健茂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建立可靠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方法对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注生理盐水对照(NS)两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的方法建立SAH模型,NS组同法注等量的NS;在首次注血或注水后35、、7天,每组各灌... 目的建立可靠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方法对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注生理盐水对照(NS)两组,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的方法建立SAH模型,NS组同法注等量的NS;在首次注血或注水后35、、7天,每组各灌注处死6只大鼠,取其基底动脉比较基底动脉的内径周长和血管壁厚度。结果与NS组相比,SAH组注血后3、5、7天,基底动脉的内径周长和血管壁厚度均有显著性差异,脑血管痉挛在第7天达到高峰。结论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血法是可靠的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制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模型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大鼠SAH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博文 苏飞 +4 位作者 冉继朋 吴丽欣 李丽杰 魏海波 陈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成年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SAH组(SAH)和lidocaine处理组(lidocaine)。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动物模型。lidocaine组注射盐...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成年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SAH组(SAH)和lidocaine处理组(lidocaine)。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动物模型。lidocaine组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分别于不同时间灌注后取脑。取用部分基底动脉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形态改变和测量基底动脉的管径和管壁的厚度,使用脱氧核糖核酸(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利多卡因组从第3 d开始内径周长增加,管壁厚度缩小。TUNEL检测显示:SAH组凋亡细胞随时间逐渐增加,而利多卡因组的凋亡细胞逐渐减少。结论:利多卡因能明显减轻大鼠SAH后迟发性的脑血管痉挛及减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元凋亡 大鼠
下载PDF
开放侧裂池对颅脑创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家富 刘湘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33-1034,共2页
中、重型颅脑创伤多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可引起脑血管痉挛,导致迟发性脑缺血,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目前,治疗脑血管痉挛多采用高血压、高血容量、高稀释的三高疗法和钙离子拈抗剂等方法,疗效均不满意。我们认为加... 中、重型颅脑创伤多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可引起脑血管痉挛,导致迟发性脑缺血,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目前,治疗脑血管痉挛多采用高血压、高血容量、高稀释的三高疗法和钙离子拈抗剂等方法,疗效均不满意。我们认为加快SAH的排出,可以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所以我们开放侧裂池治疗中、重型颅脑创伤术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重型颅创伤 疗效观察 侧裂池 术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缺血 高血容量
原文传递
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桂龙 侍海存 +1 位作者 赵强 沈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3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对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入院后即常规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持续泵入的同时,将5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作动脉瘤栓塞治疗后,均给予腰大池引流及"3H&qu...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对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入院后即常规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持续泵入的同时,将5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作动脉瘤栓塞治疗后,均给予腰大池引流及"3H"疗法,并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加用盐酸法舒地尔30mg静滴,3次/d,连用14d,观察2组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例,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例,对照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例,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在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血管痉挛的疗效优于单用尼莫地平,安全性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舒地尔 尼莫地平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迟发性血管痉挛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惺 陈彦克 +1 位作者 马廉亭 袁先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3-205,i003,共4页
目的 以大鼠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为基础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在迟发性血管痉挛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3 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枕大池二次注血诱导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对照组枕大池注射生理盐水。第 ... 目的 以大鼠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模型为基础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iNOS)在迟发性血管痉挛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3 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枕大池二次注血诱导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对照组枕大池注射生理盐水。第 8天行脑血管造影 ,枕大池抽取脑脊液测一氧化氮 (NO)浓度。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并评价iNOSmRNA和蛋白质在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皮质中的表达。结果 颅内动脉血管减影提示对照组颈内动脉颅内段、大脑中动脉 (MCA)明显变细 ,大脑中动脉中段直径 (MD)与镫骨动脉中段直径 (SD)之比衡量大脑中动脉的管径显示实验组MCA管径较对照组MCA管径减少 3 0 %。对照组脑脊液中NO浓度为 (11.70± 2 .62 ) μmol/L ,实验组脑脊液中NO的浓度为(5 5 .67± 12 .84)μmol/L。iNOSmRNA和蛋白质表达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皮质 ,其中基底动脉表达最强。 结论 iNOS作为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参与血管壁的迟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NOS 中动脉 基底动脉 枕大池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RNA 雄性 皮质
原文传递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代明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208-1209,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和依达拉奉。观察治疗...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和依达拉奉。观察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头颅CT、迟发性脑血管痉挛、MCV平均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在脑血管痉挛、脑梗死、MCV平均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依达拉奉
下载PDF
胡椒碱预防实验性家兔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更申 张庆俊 +2 位作者 刘瑞春 孙国柱 林成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目的观察胡椒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是否具有预防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n=8),A组(假注血组):只接受枕大池穿刺而不注血;B组(SAH组):经枕大池穿刺2次注血的方... 目的观察胡椒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是否具有预防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n=8),A组(假注血组):只接受枕大池穿刺而不注血;B组(SAH组):经枕大池穿刺2次注血的方法,制作脑血管痉挛模型;C组(SAH+胡椒碱组):自第1次穿刺日始,静脉给予胡椒碱(20 mg/kg,溶媒0.5 mL/kg),每日1次;D组(SAH+溶媒组):静脉注射给予胡椒碱溶媒(0.5 mL/kg)。在第1次穿刺后的第7天处死,测定基底动脉内径、内径与血管壁厚度之比(D/T);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壁ET-1、eNOS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管痉挛明显、血管壁ET-1表达增多e、NOS表达减少。C组分别与B组、D组比较,血管痉挛明显缓解(P<0.01),其血管壁上ET-1表达明显减少(P<0.05),eNOS在内皮细胞表达相对增多(P<0.05)。D组血管痉挛无明显缓解,血管壁ET-1、eNOS表达与SAH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胡椒碱(20 mg/kg)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有预防作用,其抗血管痉挛作用可能与胡椒碱抑制ET-1、促进eNOS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内皮素-1 胡椒碱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 被引量:8
19
作者 岑雄图 黄树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9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析他汀类药物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效果。方法选择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首次诊断为SAH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止血、脱水降颅压及尼莫地平... 目的探析他汀类药物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效果。方法选择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首次诊断为SAH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止血、脱水降颅压及尼莫地平静滴治疗,观察组口服辛伐他汀20 mg/d,治疗2周,对照组予以安慰剂,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DCVS发生率[5.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7/20)],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111.8±10.6)cm/s]显著低于对照组[(130.5±13.4)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1/20)]低于对照组[25.0%(5/20)],治疗后Hunt-Hess分级Ⅰ级患者较多,Ⅱ~Ⅳ级患者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可发挥DCVS预防作用,改善脑血流速度和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预防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晓芬 武江 吕东方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10期978-980,共3页
关键词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机制 治疗 迟发性缺血性损伤 管腔狭窄 脑血管意外 动脉瘤破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