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 被引量:114
1
作者 石锋 《语言研究》 1986年第1期77-90,共14页
一概述 1.1 我们已经通过实验分析,得到天津方言单字音四个声调的调型曲线,并且归纳为五度制的四个调位标度为阴平211 阳平455 上声113 去声553。在汉语语流中,每一音节的声调并非总是固定下变的。除了发音人的个性因素以外,一个重要的... 一概述 1.1 我们已经通过实验分析,得到天津方言单字音四个声调的调型曲线,并且归纳为五度制的四个调位标度为阴平211 阳平455 上声113 去声553。在汉语语流中,每一音节的声调并非总是固定下变的。除了发音人的个性因素以外,一个重要的共性因素是连读变调。连读变调离不开特定的语音环境,不同的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规则也不一样。有些连读变调的规律还跟语法结构或语音的历史演变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方言 声调变化 连读变调 声调曲线 阴平 轻声 去声 上声 发音 调域
下载PDF
论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如龙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本文通过各汉语方言的语音根变的比较,归纳了方音变异的四种类型,分析了变异的趋向和过程。讨论变异和整合的关系,指出共时的整合和历时的整合是对种种变异的调整和认定。文中还分析了方音演变的内因——音素间的矛盾和外因——音义... 本文通过各汉语方言的语音根变的比较,归纳了方音变异的四种类型,分析了变异的趋向和过程。讨论变异和整合的关系,指出共时的整合和历时的整合是对种种变异的调整和认定。文中还分析了方音演变的内因——音素间的矛盾和外因——音义间的矛盾。指出除了“自变”还有受其他方言或语言的影响所发生的“他变”。最后提出了汉语方言演变的几条共同的规律:由分化而整化,由自变而他变,由字音变读而连音变读,并分析了各个体方言语音演变的歧异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话方言 连音变读 方言语音 语音演变 东南方言 连读变调 文白异读 汉语方言 变异 福州话
下载PDF
连读变调与轻重对立 被引量:43
3
作者 曹剑芬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2-320,共9页
本文结合语音实验,对普通话里与变调和轻重音对立相关的若干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一,"上上相连"变调补议;二,轻声问题;三,词重音对立种种。
关键词 音节结构 连读变调 汉语普通话 轻声词 声调变化 轻声音 轻重音 词重音 上声 重与轻
原文传递
怎样求出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 被引量:23
4
作者 熊正辉 《方言》 198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近年来,随着方言研究的深入,连读变调逐渐受到应有的重视。《方言》季刊陆续登载了说明一些方言点的连读变调的文章。这些文章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材料,揭示了许多有意思的现象,开拓了我们的眼界。汉语的许多方言都有连读变调,有的比较简单... 近年来,随着方言研究的深入,连读变调逐渐受到应有的重视。《方言》季刊陆续登载了说明一些方言点的连读变调的文章。这些文章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材料,揭示了许多有意思的现象,开拓了我们的眼界。汉语的许多方言都有连读变调,有的比较简单,有的相当复杂。要深入理解一个方言,连读变调是一项必须调查的内容,关键是求出连读变调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结构 一对一 连读变调 表现形式 两字组 变调规律 汉语 跟单 方言研究 对应关系
原文传递
优选论和天津话的连读变调及轻声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嘉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372,共10页
优选论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极富活力的音系理论。本文采用这一理论对天津话连读变调和轻声进行分析。天津话两字相连有四种连读变调现象,经典的生成音系学可用四条音系规则加以表述,但解释力不强。用优选论进行分析,不仅能得到正确的描... 优选论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极富活力的音系理论。本文采用这一理论对天津话连读变调和轻声进行分析。天津话两字相连有四种连读变调现象,经典的生成音系学可用四条音系规则加以表述,但解释力不强。用优选论进行分析,不仅能得到正确的描写,还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近来的声学实验发现,天津话轻声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短平调,而是在不同音境中也有升降等调型的。我们认为,轻声调型是语音范畴的协同发音和音系范畴的天津话调系特点交互作用的结果。优选论可以给天津话的连读变调和轻声音系特点作出具有原则性的统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话 轻声 连读变调 优选论 汉语方言 生成音系学理论
原文传递
藏语(拉萨话)声调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胡坦 《民族语文》 1980年第1期22-36,共15页
一、引言声调是汉藏语系的一个重要特征。研究汉藏语系语言,不可不考察其声调之现状和历史。藏语声调,产生较晚。一般认为,公元七世纪前后,即藏文创始时期,藏语还是一个没有声调(对立)的语言。那时前缀音和辅音韵尾等比较复杂,字音高低... 一、引言声调是汉藏语系的一个重要特征。研究汉藏语系语言,不可不考察其声调之现状和历史。藏语声调,产生较晚。一般认为,公元七世纪前后,即藏文创始时期,藏语还是一个没有声调(对立)的语言。那时前缀音和辅音韵尾等比较复杂,字音高低的变化,只是一种伴随特征,并不具备音位功能。此后一千多年,藏语的发展,因地而异。有些方言,在语音演变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声调系统;有些方言,则至今没有利用声调作为区别语词的手段。根据我国藏语的普查材料,现代藏语可以分为三大方言:1.“卫藏方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系统 辅音韵尾 拉萨 古藏语 卫藏方言 安多方言 前缀 现代藏语 声母 连读变调
原文传递
关于方言研究的几点意见 被引量:39
7
作者 李荣 《方言》 1983年第1期1-15,共15页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汉语方言学会在福建省厦门大学召开成立大会,也是第一次学术讨论会。现在发表的是二十八日在讨论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听写稿删改而成。当时是即席发言,说的很零散,这里选录一部分。离开当时的实际环...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汉语方言学会在福建省厦门大学召开成立大会,也是第一次学术讨论会。现在发表的是二十八日在讨论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听写稿删改而成。当时是即席发言,说的很零散,这里选录一部分。离开当时的实际环境,有些个段落不好理解,也斟酌加些上下文。补充的地方引用到发言时准备发表但是还没有发表的文章,有点像作文,不像说话,敬请读者指正。作者在这里还要谢谢几位帮助听写抄录的同志。本文分四节:[壹]等、呼、介音。[贰]闽语与古音的比较。[叁]入声。[肆]广州话的连读变调与变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话 汉语方言 声母 变音 连读变调 闽语 介音 北京话 北京音 喉塞音
原文传递
从声调调值演变史的观点论山东方言的轻声前变调 被引量:36
8
作者 平山久雄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3,共7页
从声调调值演变史的观点论山东方言的轻声前变调平山久雄壹1.1山东省境内不少方言具有一套“轻声前变调”,即该方言的全部或大部分调类在轻声前各采取与单字调不同的调值。这一变调现象可为声调调值历时演变的研究提供宝贵的材料。... 从声调调值演变史的观点论山东方言的轻声前变调平山久雄壹1.1山东省境内不少方言具有一套“轻声前变调”,即该方言的全部或大部分调类在轻声前各采取与单字调不同的调值。这一变调现象可为声调调值历时演变的研究提供宝贵的材料。本文以德州方言和潍坊方言为例,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方言 轻声词 德州方言 单字调 西南方言 演变史 方言志 连读变调 循环变化 官话方言
原文传递
“调素”论及普通话连读变调 被引量:33
9
作者 林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1-39,共9页
传统声调研究理论只看到声调的音高,忽略了声调的音长,致使一些声调现象无法解释。本文在非线性生成音系学总理论构架中,提出既表示音高又表示音长的"调素"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调素脱落论",并进一步论证普通话... 传统声调研究理论只看到声调的音高,忽略了声调的音长,致使一些声调现象无法解释。本文在非线性生成音系学总理论构架中,提出既表示音高又表示音长的"调素"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调素脱落论",并进一步论证普通话连读变调实际是"边缘调素"脱落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声调 边缘调素 生成音系学 声调时长 连读变调 区别性特征 自主音段音系学 脱落 音长 理论框架
原文传递
汉语官话方言入声消失的成因 被引量:31
10
作者 贺巍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5-202,共8页
《中国语言地图集》把官话分为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等八个方言区。就有没有入声而言,古入声字在江淮官话及西南官话的少部分地区,今仍读入声。除此之外,官话的大部分地区... 《中国语言地图集》把官话分为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等八个方言区。就有没有入声而言,古入声字在江淮官话及西南官话的少部分地区,今仍读入声。除此之外,官话的大部分地区古入声消失,今读成了舒声。以往调查研究的多是古入声字在官话方言里的类别及其演变的规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入声字 舒声 官话方言 入声消失 北京官话 古人声 喉塞尾 连读变调 空位 成因
原文传递
温州方言儿尾词的语音变化(一) 被引量:32
11
作者 郑张尚芳 《方言》 1980年第4期245-262,共18页
壹儿尾读音总说北京话、杭州话里儿尾词之多是出了名的。有人以为除杭州话外,吴语就没有儿尾了。事实上,很多吴语方言都有儿尾,不过不读?,而读?等鼻音罢了。温州话就读?。温州儿尾词很发达,伴随儿尾而产生的语音现象也很丰富。就这些现... 壹儿尾读音总说北京话、杭州话里儿尾词之多是出了名的。有人以为除杭州话外,吴语就没有儿尾了。事实上,很多吴语方言都有儿尾,不过不读?,而读?等鼻音罢了。温州话就读?。温州儿尾词很发达,伴随儿尾而产生的语音现象也很丰富。就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对于研究汉语儿尾和其他小称形式(如小称变调)的形成问题,都有参考意义。儿尾的读法,北京话是元音加卷舌作用(“儿化”),杭州话是成音节的边音?,温州话是成音节或不成音节的鼻音?(-[?]),甘肃武山话《汉语方言调查手册》139页是成音节的浊擦音[z]。这四种读法代表汉语方言儿尾的四种类型。(日母字今浙江淳安方言有读[?-]的,并可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尾 小称变调 方言调查 温州地区 两字组 温州话 连读变调 轻声 成音节 基型
原文传递
温州方言儿尾词的语音变化(二) 被引量:29
12
作者 郑张尚芳 《方言》 1981年第1期40-50,共11页
(肆)连语音变(伍)儿尾的弱化并失(?) 连语音变 4.1 合音现象温州儿尾跟北京话的儿化一样,能引起前面的字发生系统的语音变化。现在先讨论合音现象。温州儿尾是[(?)],[(?)]常常读轻声短调,慢说时能自成音节,快说时望前一连,就像是前一字... (肆)连语音变(伍)儿尾的弱化并失(?) 连语音变 4.1 合音现象温州儿尾跟北京话的儿化一样,能引起前面的字发生系统的语音变化。现在先讨论合音现象。温州儿尾是[(?)],[(?)]常常读轻声短调,慢说时能自成音节,快说时望前一连,就像是前一字的鼻音韵尾。比如城区的“带儿织的小带子”[ta(?) (?)(?)]Ⅰ型,可以看作[ta:(?)(?)],像是延长元音的上声字“等”[a(?)(?)];“奶儿女儿”[na(?) (?)(?)]F型,可以看作[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称变调 儿尾 方言 温州人 合音词 连读变调 语音变化 鼻音韵尾 自成音节 长元音
原文传递
温岭方言的连读变调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荣 《方言》 1979年第1期1-29,共29页
本文着重用比字的方法,来证实调类的分化和合并。研究温岭方言的声调,阳平和阳上的区分是关键问题。阳平和阳上单字调相同。但是在两字组里,除了在去声后头外,阳平和阳上都有分别。阳平和阳上的变音也有升降之别。把阳平和阳上分开,才... 本文着重用比字的方法,来证实调类的分化和合并。研究温岭方言的声调,阳平和阳上的区分是关键问题。阳平和阳上单字调相同。但是在两字组里,除了在去声后头外,阳平和阳上都有分别。阳平和阳上的变音也有升降之别。把阳平和阳上分开,才能看出两字组连调的规律(见表一和表二,2页)。把阳平和阳上分开,才能发现阴调舒声和阳调舒声作为两字组的第一字,有令人惊讶的平行之处,即阴平和阴去在仄声和变音前头同调,阳平和阳去也是在仄声和变音前头同调。三字组连调由第一字声调加后两字连调组成。三字组里第一字的调值,由它的调类决定(见第四节第一段,16页),不论后两字是什么调类。三字组里后两字的调值,跟两字组的连调一样,不论第一字是什么调类。本文分五节:(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二)阳平和阳上,(三)声调的分并和连读变调规律的内部联系,(四)三字组的连读变调,(五)三字组举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字组 连读变调 异同 变音 阴平 变调规律 调类 声调 教学法 中学生
原文传递
“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的优选论解释 被引量:26
14
作者 马秋武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1-568,共8页
"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最先是由 Chen(1986)提出来的,至今一直是音系学理论的难解之谜。本文认为,"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很大程度上是由经典音系学理论所采用的规则应用模式造成的。在优选论的框架内,本文对天津话三... "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最先是由 Chen(1986)提出来的,至今一直是音系学理论的难解之谜。本文认为,"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很大程度上是由经典音系学理论所采用的规则应用模式造成的。在优选论的框架内,本文对天津话三字组连读变调进行了分析,指出优选论的并行处理模式完全可以解释天津话的连读变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话 连读变调 优选论 音系学 汉语 方言
原文传递
论“词调模式化” 被引量:27
15
作者 彭泽润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20,共24页
“词调模式化”是一个词的全部音节或者部分音节的声调固定地读成一个高、低或者弱的声调,没有语流语音条件地形成一种高低、强弱模式的语音现象。这个发现可以更加有效地解释一些复杂的或者特殊的声调变化现象,也可以揭示汉语声调发展... “词调模式化”是一个词的全部音节或者部分音节的声调固定地读成一个高、低或者弱的声调,没有语流语音条件地形成一种高低、强弱模式的语音现象。这个发现可以更加有效地解释一些复杂的或者特殊的声调变化现象,也可以揭示汉语声调发展趋势,加深对汉语基本单位词以及汉语拼音正词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调模式化 汉语方言 声调 连读变调 词意识 语言理论
原文传递
丹阳方言的声调系统 被引量:24
16
作者 吕叔湘 《方言》 1980年第2期85-122,共38页
丹阳方言处在吴语和江淮官话的交界,读书音接近江淮官话,说话音接近吴语,文白异读的字多。读书音有四个字调,分别相当于古音的平、上、去、入四声;连读不变调。说话音有六个单字调(四个跟读书音的字调相同),连读多变调。两字组有六种调... 丹阳方言处在吴语和江淮官话的交界,读书音接近江淮官话,说话音接近吴语,文白异读的字多。读书音有四个字调,分别相当于古音的平、上、去、入四声;连读不变调。说话音有六个单字调(四个跟读书音的字调相同),连读多变调。两字组有六种调式;根据两字连调跟单字调的关系,可以把前一字分成甲、乙、丙、丁四类,把后一字分成A,B两类,这种分类遵循古音的四声和声母清浊分别。三字、四字连调各有六种调式,是两字调式的延长,应用的选择主要决定于首字的字类。此外,与数词、副词、助词、后缀、叠字、衬字有关的连读变调,各有或多或少的特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调系统 调式分布 字音 声调规律 短调 两字组 连读变调 入声 形容词 丹阳方言
原文传递
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忠敏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3-66,共4页
通常认为,汉语的绝大部分字都是一个字代表一个语素,每个汉字有一个单字的声调,简称单字调。字与字组成字组。在语流中,字组(两个或两个以上)内的各个字的声调往往跟本身的字调不同,这就是连读变调。比较早注意到汉语方言里有连读变调... 通常认为,汉语的绝大部分字都是一个字代表一个语素,每个汉字有一个单字的声调,简称单字调。字与字组成字组。在语流中,字组(两个或两个以上)内的各个字的声调往往跟本身的字调不同,这就是连读变调。比较早注意到汉语方言里有连读变调现象的是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1928年赵元任在他的《现代吴语的研究》里附有吴语单字调、不成词两字声调及成词两字声调的调查表格,在书的第四章吴语“声韵调总讨论”里说,上海“两派阳平上去单读时都不分(阳=养=样),在词句中阳平跟上去不同。”(《现代吴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读变调 汉语方言 南方方言 声调系统 两字组 小称变调 赵元任 古吴语 语法结构 单字
原文传递
平遥方言的连读变调 被引量:25
18
作者 侯精一 《方言》 1980年第1期1-14,共14页
平遥方言两字组可以根据变调行为分成三类。A类是述宾式、主谓式。B类是偏正式、并列式、谓补式,名词叠字、儿尾名词也属于B类。C类是动词叠字。平声单字调不分阴阳。作为两字组的前一字,B类分阴阳平,A类C类不分阴阳平。分辨阴阳平要把... 平遥方言两字组可以根据变调行为分成三类。A类是述宾式、主谓式。B类是偏正式、并列式、谓补式,名词叠字、儿尾名词也属于B类。C类是动词叠字。平声单字调不分阴阳。作为两字组的前一字,B类分阴阳平,A类C类不分阴阳平。分辨阴阳平要把连读变调和语法结构结合起来看。平声字作为两字组的后一字不分阴阳平。“上声、阳入十平声阴入、去声”六种声调组合,不论A类B类一律不变调。本文分四节:(壹)平遥方言的声韵调,(贰)阴平与阳平,(参)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肆)叠字、儿尾名词的连读变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语法结构 连读变调 两字组 分阴阳 方言 数词 副词 平遥 儿尾
原文传递
神木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 被引量:20
19
作者 邢向东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2-72,共11页
本文在描写神木话的两字组连读变调的基础上,讨论了该方言轻声的声调条件、调式、性质和词汇、语法环境,简要分析了新老派之间轻声词的差异。认为神木话的轻声是重轻式语音词后字的调位中和现象,单字调和连调形式对轻声具有一定的控... 本文在描写神木话的两字组连读变调的基础上,讨论了该方言轻声的声调条件、调式、性质和词汇、语法环境,简要分析了新老派之间轻声词的差异。认为神木话的轻声是重轻式语音词后字的调位中和现象,单字调和连调形式对轻声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复合词的结构对轻声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制约性,调的使用频率则不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晋语 连读变调 轻声
下载PDF
山东博山方言的子变韵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4
20
作者 陈宁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6-322,共7页
本文探讨了山东博山方言的子变韵,认为与晋南豫北的子变韵是同源的。并讨论了与子变韵相关的变调、D变韵等问题。
关键词 子变韵 连读变调 D变韵 博山方言 晋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