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光学体积描记术重建动脉血压波信号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佳泽 梁昊 陈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58,共12页
目的直接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连续监测是侵入式的,传统袖带式的间接血压测量法无法实现连续监测。既往利用光学体积描记术(photoplethysmography,PPG)实现了连续无创血压监测,但其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离散值,而非ABP... 目的直接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连续监测是侵入式的,传统袖带式的间接血压测量法无法实现连续监测。既往利用光学体积描记术(photoplethysmography,PPG)实现了连续无创血压监测,但其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离散值,而非ABP波的连续值,本研究期望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CNN-LSTM)利用PPG信号波重建ABP波信号,实现连续无创血压监测。方法构建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模型,利用重症监护医学信息集(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中的PPG与ABP波同步记录信号数据,将PPG信号波经预处理降噪、归一化、滑窗分割后输入该模型,重建与之同步对应的ABP波信号。结果使用窗口长度312的CNN-LSTM神经网络时,重建ABP值与实际ABP值间误差最小,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2.79 mmHg和4.24 mmHg,余弦相似度最大,重建ABP值与实际ABP值一致性和相关性情况良好,符合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AAMI)标准。结论CNN-LSTM混合神经网络可利用PPG信号波重建ABP波信号,实现连续无创血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血压监测 容积脉搏波 动脉血压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混合神经网络
下载PDF
全麻诱导期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T-line300对麻醉医生临床决策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希 陈骢 +1 位作者 周晓爽 刘斌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8期1208-1213,共6页
目的 评价全麻诱导期T-line300系统所测连续无创血压对医生决策处理影响的可靠性。方法 纳入择期手术需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60例,ASA II-Ⅲ级。麻醉诱导前无菌操作下动脉导管置入一侧桡动脉内行有创血压监测,另一侧手臂连T-line300系统... 目的 评价全麻诱导期T-line300系统所测连续无创血压对医生决策处理影响的可靠性。方法 纳入择期手术需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60例,ASA II-Ⅲ级。麻醉诱导前无菌操作下动脉导管置入一侧桡动脉内行有创血压监测,另一侧手臂连T-line300系统行无创连续血压监测,血压稳定后间隔15s记录一次两种方式所测的收缩压(SBP)和平均动脉压(MAP)。将每隔15s监测的血压值视为一个处理决策点,以SBP波动超过稳定后T0时刻的基础血压20%上下限、MAP超过65-150mmHg区间需进行决策处理为原则,分别记录每个处理决策点麻醉医生根据两种血压监测方式所测SBP和MAP作出的决策表现,并以有创连续血压监测结果为金标准构建诊断准确性模型,金标准规定的需要进行处理的决策点为“阳性”决策点,反之为“阴性”决策点。结果 T-line300对金标准确定的“阳性”和“阴性”决策点的诊断结果SBP:敏感度0.759,特异度0.846,ROC曲线下面积0.803(95%置信区间:0.779-0.826);MAP:敏感度0.576,特异度0.965,ROC曲线下面积0.770(95%置信区间:0.727-0.814),P<0.01。结论与有创连续血压监测相比,无创连续T-line300系统可在全麻诱导期间异常血压波动的关键节点较好地辅助麻醉医生作出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诱导期 T-line300系统 连续血压监测 连续血压监测 血压波动处理决策
下载PDF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袁海波 尹林 聂继英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1期160-162,共3页
目的分析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宜春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实施连续无创血压监... 目的分析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在老年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宜春市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80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实施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对照组手术过程中实施传统有创动脉连续测压。比较两组患者舒适性、血压、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中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h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急性心肌损伤、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监测参数全面,具有无创性,用于老年全麻手术患者术中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手术患者 全麻 连续血压监测 舒适度 安全性
下载PDF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评估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薛贻敏 吴畏 +3 位作者 陈明光 陈茜 陈德伟 林风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对比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测定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一致性,评估CNAP无创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福建省立医院重症... 目的对比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测定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一致性,评估CNAP无创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四科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机械通气且需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症患者,在入科后立刻置入PiCCO导管,先采用热稀释法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在0 h和24 h获得平均动脉压(MAPPiCCO)、心排血指数(CIPiCCO)、脉压变异度(PPVPiCCO)及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PiCCO),然后再用CNAP监测获取相同参数(MAPCNAP、CICNAP、PPVCNAP及SVRICNAP),两种方法均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比较两种方法监测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两种方法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指标的一致性.结果共有38例患者入选,排除24 h内死亡1例和自动出院2例、心房颤动2例、数据采集丢失1例,最终纳入32例患者.32例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20例;年龄26~84岁,平均(66.8±19.1)岁;体重指数(23.7±3.9)kg/m2;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为(19.5±5.3)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为(9.7±4.1)分.两种方法监测结果显示,CICNAP与CIPiCCO、PPVCNAP与PPVPiC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mL·s-1·m-2):59.8±12.6比58.5±14.2,PPV:(14.7±6.8)%比(14.0±6.8)%,均P>0.05〕;MAPCNAP、SVRICNAP均明显高于MAPPiCCO、SVRIPiCCO〔MAP(mmHg,1 mmHg=0.133 kPa):65.6±9.4比60.1±9.2,SVRI(kPa·s·L-1·m-2):206.2±53.9比179.5±57.8,均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测得的MAP、CI、PPV及SVRI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4、0.864、0.835及0.655,均P<0.05).一致性分析显示,CICNAP与CIPiCCO、PPVCNAP与PPVPiCCO的一致性较好,平均差值分别为1.2 mL·s-1·m-2、0.5%,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2.8~15.3 mL·s-1·m-2、-7.1%~8.2%;MAPCNAP与MAPPiCCO、SVRICNAP与SVRIPiCCO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每搏连续血压监测系统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系统在老年患者术中的应用及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曹开栏 周述芝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858-861,共4页
目的:评估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应用T-Line300监测连续无创动脉血压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一致性。方法:术中需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每10 min同步记录一组由T-line 300测得的无创动脉血压和由桡动脉置管测得的... 目的:评估在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应用T-Line300监测连续无创动脉血压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一致性。方法:术中需行有创血压监测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每10 min同步记录一组由T-line 300测得的无创动脉血压和由桡动脉置管测得的有创血压。术中给予麻黄碱或乌拉地尔治疗低血压或高血压的患者,给药前即刻及给药后5 min内,每间隔1 min同步记录一组无创血压和有创血压值。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两种测量方法结果的一致性,四象限散点图观察T-ine300监测血压变化趋势的能力。结果:36例患者,1 833对无创动脉血压和有创血压(SAP、DAP、MAP各611对)进入最后的统计学分析。两种测压方法所获得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相关系数r2分别为0. 870、0. 446和0. 641。SAP、DAP、MAP的平均误差分别为[(-5. 0±4. 9) mm Hg、(-4. 8±7. 2) mm Hg、(-4. 6±6. 0) mm Hg]。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连续无创血压的变化值与有创血压变化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SAP:0. 778、△DAP:0. 544、△MAP:0. 782。结论:T-Line300应用于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能提供较准确的SAP、DAP、MAP测量,但在血流动力学快速变化的反应性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 准确性 随机对照试验 T-Line连续血压监测 老年
下载PDF
TL-200 Tensymetry连续无创血压与直接桡动脉测量不稳定血压的对比 被引量:6
6
作者 沈新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6期86-88,共3页
目的:比较TL-200 Tensymetry连续无创血压与直接桡动脉测量不稳定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0例需进行连续实时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分别于两侧桡动脉采取无创连续血压监测系统(T-line)与直接桡动脉血压监测(A-line)进行血压监... 目的:比较TL-200 Tensymetry连续无创血压与直接桡动脉测量不稳定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0例需进行连续实时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分别于两侧桡动脉采取无创连续血压监测系统(T-line)与直接桡动脉血压监测(A-line)进行血压监测,比较两种方法血压监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line与A-line血压测定结果平均血压值基本一致,决定系数也较高;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未出现回归关系的变化,表明T-line与A-Line血压测定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T-line能够实现实时、无创、连续、准确血压动态监测,较间断袖带式血压测量和直接桡动脉血压测量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200连续血压监测 桡动脉血压监测 不稳定血压
下载PDF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云祥 邢海林 +4 位作者 刘新法 项东 韦静 殷建林 谢国柱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6期442-445,共4页
目的 :探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ontinuous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CNAP)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取代有创血压监测系统(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 目的 :探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ontinuous 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CNAP)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取代有创血压监测系统(invasiv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IBP)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8月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符合凶险性前置胎盘诊断标准的孕产妇15例,手术方式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剖宫产术,围术期同时进行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和有创监测,比较两种方法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胎儿娩出后(T2)、腹主动脉球囊阻断(T3)、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停止(T4)、手术结束(T5)的血压[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Sys)、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Dia)、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变化和心率(heart rate, HR)、心排量(cardiac output, CO)、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SVR)、脉搏变异度(pulse pressure variability, PPV),记录出血量、尿量、输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种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测得的Sys、Dia、MAP的决定系数R2分别是0.91、0.67、0.79(均P<0.01),显示CNAP与IBP在血压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CNAP提供的CO、SV、SVR、PPV监测在血流动力学波动大时能很好地指导容量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结论:CNAP应用于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宫产术麻醉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安全有效,可取代I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连续血压监测系统 血压监测系统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
下载PDF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结合被动抬腿试验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薛贻敏 陈美琪 +3 位作者 黄廷烽 陈明光 陈茜 陈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2-1117,共6页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结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四科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6例,置入锁骨下静脉导管后,先进行PLR,再行容...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结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四科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6例,置入锁骨下静脉导管后,先进行PLR,再行容量负荷试验(VE)。研究过程采用CNAP监测,每个试验前后均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CO)及脉压变异度(PPV),记录PLR前后CO的变化率(ΔCO_(PLR))及VE前后CO的变化率(ΔCO_(VE))。将ΔCO_(VE)≥15%定义为有容量反应性并纳入有反应组,ΔCO_(VE)<15%者纳入无反应组。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ΔCO_(PLR)、VE前PPV与ΔCO_(VE)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ΔCO_(PLR)、VE前PPV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3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共进行40例次VE,其中有反应组18例次,无反应组22例次。两组患者PLR及VE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LR及VE后HR、MAP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PLR后CVP无明显变化(P>0.05),VE后CVP均明显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LR及VE后CO均明显增加(P<0.05),有反应组PLR及VE后CO明显高于无反应组[(6.01±1.28)L/min vs.(5.16±1.22)L/min、(6.31±1.33)L/min vs.(5.15±1.39)L/min,P<0.05]。有反应组ΔCO_(PLR)、ΔCO_(VE)明显高于无反应组(21.21%±8.54%vs.10.76%±4.94%、26.32%±8.64%vs.9.44%±3.45%,P<0.05)。ΔCO_(PLR)与ΔCO_(VE)呈正相关(r=0.820,P<0.05),而VE前PPV与ΔCO_(VE)无相关性(r=0.194,P>0.05)。ΔCO_(PLR)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95%CI 0.707~0.946,P<0.05),最佳截断值为13.95%,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1.8%;VE前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仅为0.525(95%CI 0.362~0.685,P>0.05)。结论CNAP监测ΔCO_(PLR)可用于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指导临床液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连续血压监测系统 被动抬腿试验 脓毒症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预测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剖宫产术低血压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黄锡强 袁炳林 凌泉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2年第1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剖宫产术低血压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9月中山市人民医院75例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配合腰硬联合麻醉行择期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低血压事件分成Non-H组(未出现... 目的探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剖宫产术低血压的预测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9月中山市人民医院75例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配合腰硬联合麻醉行择期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低血压事件分成Non-H组(未出现低血压,n=37)和H组(出现低血压,n=38)。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麻醉效果、手术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多巴胺使用量、心率、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基础灌注指数;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及手术效果;并基于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构建回归模型,分析该模型对择期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①两组产妇T1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T2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低于Non-H组(P<0.05);②两组产妇麻醉效果、术中出血量、术中尿量、T1心率、T1心输出量、T2心输出量、T1外周血管阻力、T1基础灌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产妇手术时间、多巴胺使用量多于Non-H组(P<0.01);H组产妇T2心率、T2基础灌注指数高于Non-H组(P<0.05);H组产妇最高阻滞平面、外周血管阻力低于Non-H组(P<0.01);③T2收缩压、T2平均动脉压为择期破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影响因素,且为保护因素;④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预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986(95%CI:0.926-1.000),约登指数0.894,以0.596为临界值,其预测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2.11%、97.30%结论基于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构建的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对择期剖宫产术低血压有优势预测效能,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血压监测系统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血压
原文传递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监测脉压变异度指导外科术后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薛贻敏 黄廷烽 +3 位作者 陈美琪 范桥连 林风辉 陈锋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5-600,共6页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monitor,CNAP)监测的脉压变异度(pulse pressure variability,PPV)在指导外科术后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案,选择2018年8月至2020...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monitor,CNAP)监测的脉压变异度(pulse pressure variability,PPV)在指导外科术后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案,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PV组和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组,分别以CNAP监测PPV(<10%)和CVP(8~12 mmHg)为目标导向来指导液体复苏。主要观察指标为复苏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复苏达标累计液体平衡量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复苏达标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CVP、心排血指数(cardiac index,CI)、PPV]和组织氧代谢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动脉血乳酸(lactic acid,Lac)、氧供指数(oxygen delivery index,DO_(2)I)、氧耗指数(oxygen consumption index,VO_(2)I)、氧摄取率(oxygen uptake rate,ERO_(2))]。结果共纳入78例患者,其中PPV组38例CVP组40例。两组患者入组时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复苏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组织氧代谢指标均有所改善,MAP、CI及PPV无统计学差异,但PPV组的CVP明显低于CVP组(P<0.05)。PPV组的ScvO_(2)、DO_(2)I、VO_(2)I及ERO_(2)均明显高于CVP组(P<0.05),且Lac明显低于CVP组(P<0.05)。PPV组的复苏达标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累计液体平衡量明显减少,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监测脉压变异度可以指导术后低血容量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有助于尽快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机体组织灌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连续血压监测系统 术后 液体复苏 脉压变异度
下载PDF
多巴胺预注联合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防治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秀环 梁华杰 +4 位作者 梁秀生 林宗航 陆文敏 苏适夷 李恒 《海峡药学》 2018年第6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多巴胺预注联合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防治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巴胺预注组和多巴胺静注组,比较两组间发生低血压的例数,发生低血压并发症的例数,胎儿脐动... 目的观察多巴胺预注联合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防治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将8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巴胺预注组和多巴胺静注组,比较两组间发生低血压的例数,发生低血压并发症的例数,胎儿脐动脉的血气分析和新生儿1min的Apgar评分。结果多巴胺预注组与多巴胺静注组比较,低血压的发生例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头痛胸闷发生的例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胎儿脐静脉血气分析无明显异常(P>0.05),两组新生儿1min的Apgar评分无明显异常(P>0.05)。结论多巴胺预注联合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较多巴胺静注能更有效防治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低血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血压 连续血压监测系统 剖宫产
下载PDF
基于"心肺交互"的无创循环监测指标评估容量反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艺 高巨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93-296,共4页
基于"心肺交互"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是目前指导液体复苏的金标准,但这些指标的监测往往通过有创方法且操作较复杂。近年来,随着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血流动力学监测... 基于"心肺交互"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是目前指导液体复苏的金标准,但这些指标的监测往往通过有创方法且操作较复杂。近年来,随着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和超声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无创手段在临床的出现,这些指标在容量治疗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文章描述了CNAP和超声测量的基于"心肺交互"的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应用。两种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争议。CNAP评估患者容量反应性是临床液体治疗的新趋势,但其应用条件有限,故目前不提倡完全采用无创的方法来指导液体治疗。但是,其可以作为有创监测的补充,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正确的液体管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交互 超声 每搏连续血压监测系统 容量反应性
原文传递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心脏瓣膜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监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超 林君卿 +4 位作者 翁晓丽 任宇虹 李春平 薛贻敏 郑永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9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监测系统在心脏瓣膜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心脏瓣膜术后合...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监测系统在心脏瓣膜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心脏瓣膜术后合并LCOS患者7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CNAP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CNAP组给予CNAP指导治疗。比较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多巴酚丁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液体平衡总量。结果: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总用量、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NAP组多巴酚丁胺总用量、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液体平衡总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NAP指导心脏瓣膜术后LCOS患者的治疗能够优化此类患者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连续血压监测系统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心脏瓣膜手术
下载PDF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产妇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监测下不同液体预扩容的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伯兴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30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CSEA)产妇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监测下不同液体预扩容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180例,所有产妇均接受CNAP监测,进行CSEA,依据使用的不同预扩容液体种类来...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CSEA)产妇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监测下不同液体预扩容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180例,所有产妇均接受CNAP监测,进行CSEA,依据使用的不同预扩容液体种类来进行分组,羟乙基淀粉组60例,使用羟乙基淀粉(10 ml/kg);羟乙基淀粉+乳酸林格液组60例,使用羟乙基淀粉(5 ml/kg)+乳酸林格液(5 ml/kg);乳酸林格液组60例,使用乳酸林格液(10 ml/kg)。观察比较三组不同时间点(T0:进行预扩容之前的基础值,T1:麻醉后2 min,T2:麻醉后5 min,T3:麻醉后10 min,T4:麻醉后20 min,T5:术毕)CO、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比较三组低血压发生率、输液量、使用麻黄素量、出血量及尿量。比较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T0时相比,三组麻醉后各个时间点MA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T0时相比,羟乙基淀粉组麻醉后各个时间点CO水平显著升高(P<0.05),乳酸林格液组麻醉后各个时间点CO水平显著降低(P<0.05);羟乙基淀粉+乳酸林格液组T0时与麻醉后各个时间点C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三组MAP、CO及H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各个时间点,羟乙基淀粉组MAP与CO水平显著高于羟乙基淀粉+乳酸林格液组(P<0.05),羟乙基淀粉+乳酸林格液组的MAP与CO水平显著高于乳酸林格液组(P<0.05)。三组出血量及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羟乙基淀粉组低血压发生率、输液量、使用麻黄素量均显著低于羟乙基淀粉+乳酸林格液组、乳酸林格液组(P<0.05);羟乙基淀粉+乳酸林格液组低血压发生率、输液量、使用麻黄素量均显著低于乳酸林格液组(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及出生后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CSEA术前在CNAP的监测下应用羟乙基淀粉(10 ml/kg)进行预扩容,可降低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血压监测系统 剖宫产 麻醉 血压
下载PDF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美琪 林风辉 薛贻敏 《医疗装备》 2021年第1期186-189,共4页
该研究阐明了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基于动脉容积钳制法的工作原理、在临床的应用现状,通过介绍CNAP与目前常用的有创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的比较,分别阐述各种监测系统的优势及不足,突出CNAP实时、连续、无创的优点,并指... 该研究阐明了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基于动脉容积钳制法的工作原理、在临床的应用现状,通过介绍CNAP与目前常用的有创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的比较,分别阐述各种监测系统的优势及不足,突出CNAP实时、连续、无创的优点,并指出CNAP在准确性方面的不足,最后展望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连续血压监测系统 休克 容量 血流动力学监测 动脉容积钳制法
下载PDF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在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方琪宇 王保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9-11,共3页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围术期麻醉管理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围术期手术应激及麻醉药物可相互影响并均可使患者的心肌负荷及收缩力发生巨大改变。维持机体循环稳定需要在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基础上迅速调整,这不仅有助于保障机体围术期重...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围术期麻醉管理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围术期手术应激及麻醉药物可相互影响并均可使患者的心肌负荷及收缩力发生巨大改变。维持机体循环稳定需要在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基础上迅速调整,这不仅有助于保障机体围术期重要器官的灌注,同时对提高患者围术期安全、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围术期连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在围术期患者的麻醉管理和术后加速康复中表现出特有的安全性及优势,在围术期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血流动力学 连续血压监测系统
下载PDF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术后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范桥连 丁杭 +2 位作者 黄廷烽 林风辉 薛贻敏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分析每搏连续无创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监测系统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作为... 目的分析每搏连续无创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监测系统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电监护、有创动脉血压(invasive blood pressure,IBP)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监测、床旁重症超声等进行二尖瓣置换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液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监测技术基础上联合应用CNAP监测系统进行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指导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2小时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_(cv)O_(2))、乳酸清除率;以及比较升压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术后28d并发症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2小时CVP低于对照组(t=﹣2.807,P<0.05),MAP高于对照组(t=3.870,P<0.05),S_(cv)O_(2)高于对照组(t=3.116,P<0.05)、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t=2.83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升压药物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Z=﹣2.292,P<0.05),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Z=﹣2.055,P<0.05),住ICU时间少于对照组(Z=﹣1.97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28d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27.524,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χ^(2)=6.79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NAP监测系统用于监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指导液体治疗,可以及早发现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稳定循环具有无创、连续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左心室 血流动力学 每搏连续血压监测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