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城固出土的商代青铜器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寿芝 《文博》 1988年第6期3-9,97-98+2,共10页
城固县龙头镇上街南侧有一土包,一九八○年和一九八一年,农民在土包上挖土,发现两批商代青铜器。共计:圆罍3件,尊2件,簋1件,提梁卣2件,壶1件,觚5件,爵1件,(?)1件,矛7件,戈2件,镰形器46件,宽刃钺4件,共13种75件。现报告如下。一、地理环... 城固县龙头镇上街南侧有一土包,一九八○年和一九八一年,农民在土包上挖土,发现两批商代青铜器。共计:圆罍3件,尊2件,簋1件,提梁卣2件,壶1件,觚5件,爵1件,(?)1件,矛7件,戈2件,镰形器46件,宽刃钺4件,共13种75件。现报告如下。一、地理环境与铜器发现的经过龙头镇,在县城西北八公里处,是区、乡所在地的集镇。东约四公里有湑水河,从北往南流过,南约四公里有汉江,从西往东直流。出土铜器的地点,在镇南30米的土包上。这个土包群众称为火疙瘩,占地一亩六分二厘(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足 弦纹 镂孔 珠纹 龙头镇 城固 雷纹 兽面纹 湑水 鼓腹
下载PDF
略论中国北部长城地带发现的动物纹青铜饰牌 被引量:16
2
作者 郑绍宗 《文物春秋》 1991年第4期1-32,共32页
北方式青铜饰牌主要是指发现在我国北方长城内外铸有动物纹的青铜饰牌而言。由于最早发现于内蒙鄂尔多斯草原以及河套地区附近,所以又称之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这种动物纹在国外称之为“野兽纹”。具有动物纹和动物立体造型的青铜器... 北方式青铜饰牌主要是指发现在我国北方长城内外铸有动物纹的青铜饰牌而言。由于最早发现于内蒙鄂尔多斯草原以及河套地区附近,所以又称之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这种动物纹在国外称之为“野兽纹”。具有动物纹和动物立体造型的青铜器,其出现时间很早,至少在商代中期以前就把动物立体造型运用在武器之上了。北方青铜器上的动物纹,一直延续到西汉或更晚的时间。青铜短剑、刀子、马具、带具、饰牌等,都包含在这一类器物中。就北方式青铜器整体而言,青铜短剑、青铜刀子和动物纹饰牌,是北方式青铜器构成的三要素。而青铜饰牌则是这三个要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纹 青铜文化 饰牌 带钩 夏家店上层文化 珠纹 鄂尔多斯青铜器 鄂尔多斯草原 兽纹 圆涡纹
下载PDF
连珠纹与哈日赛沟吐谷浑古墓发掘 被引量:16
3
作者 许新国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89-91,共3页
文章对青海省都兰县香加乡哈日赛沟墓葬中的连珠纹做了介绍和分析,认为其乃各种文化融合之产物。
关键词 都兰古墓 发掘 珠纹
下载PDF
说云纹瓦当——兼论战国秦汉铜镜上的四瓣花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零 《上海文博论丛》 2004年第4期63-68,共6页
在汉代的瓦当中,云纹瓦当最流行。但这一名称其实很有问题。汉代的云纹瓦当(图1),来源可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云纹瓦当(图2)和秦代的云纹瓦当(图3)。通常,它是以单线或双线的十字纹划分当面,
关键词 云纹瓦当 战国秦汉 四乳 博局纹 珠纹 星云纹镜 六山镜 战国时期 式盘 龙凤纹
下载PDF
苏尼特左旗恩格尔河的元代墓葬 被引量:12
5
作者 丁勇 德力格尔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5年第2期27-32,共9页
关键词 元代墓葬 饰件 镂雕 雕塑 墓葬形制 恩格尔 鎏金银盘 珠纹 马鞍 苏尼特左旗
下载PDF
青海湟中县发现古代双马铜钺和铜镜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汉才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104,共2页
1988年7月,青海湟中县共和乡前营村村民挖地窖时,在距地表7米处发现1件铜钺和2件铜镜,现介绍如下。钺1件,通长15.5、通高11、刃长8.5、刃宽7、銎长11厘米,重307公斤。銎呈椭圆形,中部有方形孔16个;
关键词 湟中 端饰 前营 珠纹 弦纹 疏密有致 海涅 圆孔 出土地点 主区
原文传递
新疆各地发现的一部分历代印章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遇春 《文博》 1984年第2期64-70,121-122,共9页
十九世纪末叶以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各地遗址中,就经常发现有历代的公私印章。可惜当时都被各帝国主义的文化扒手们所掠夺。
关键词 印面 鼻纽 黄文弼 肖形印 珠纹 居延泽 象形印 汉印 出土地点 北庭古城
下载PDF
关于西安所出东罗马金币仿制品的讨论 被引量:6
8
作者 罗丰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7-19,共3页
关于西安所出东罗马金币仿制品的讨论罗丰一1989年夏,西安东郊发现一座唐代墓葬,这座墓葬的年代发掘者根据遗物推断,大约属高宗前后的初唐时期。墓中出土的一枚东罗马金币仿制品,十分引人注目,与中西文化交流有关,值得进一步... 关于西安所出东罗马金币仿制品的讨论罗丰一1989年夏,西安东郊发现一座唐代墓葬,这座墓葬的年代发掘者根据遗物推断,大约属高宗前后的初唐时期。墓中出土的一枚东罗马金币仿制品,十分引人注目,与中西文化交流有关,值得进一步讨论。对于这枚金币,《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5期发表的简报作了以下简述:“东罗马金币仿制品1枚。圆形略扁,剪轮,上下径2厘米,左右径2.15厘米,薄如纸,重0.8克。两面图案相同,系模压而成,一面外凸,一面内凹。正中是王者的半身像,头戴盔,微向左转,身穿交领销甲,依稀可辨露于左侧鬓边的标枪头及左肩上盾牌表面一个骑士以矛刺敌的国案。盔和甲的的轮廓及金币的周边都用连珠纹表示。头的两侧有打了字母的铭文,个别字母模糊不可分辨,铭文为:DNANAVSAVG(?)”。并且在小结时对该币进行了进一步推测,“再补上省略的拉丁字母,铭可复原如下:D(ominus)N(oster),Ana……us,AVG(nstus)”,“查阅公元498年以前东罗马皇帝的世系,发现唯有阿纳斯塔修斯一世(491-518年在位)的拉丁字母Anastasius与此铭文吻合,故推测它是从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仿制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纹 发掘者 唐时期 中西文化交流 向左转 交领 内凹 高宗 唐墓 拜占庭帝国
原文传递
西安市出土唐代金银器及装饰艺术特点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长启 《文博》 1992年第3期20-33,99-100,共16页
近年来唐代的金银器出土较多,尤其在西安地区。其品种主要是饮食器及装饰品。许多考古与文物学者都进行了研究,并撰写文章,特别是《海内外唐代金银器萃编》一书,进行了系统论述。近年西安又新发现一些唐代金银器,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金银器 饮食器 圈足 团花纹 唐墓 花口 开元通宝 折枝 人物纹 珠纹
下载PDF
莫高窟隋代连珠纹的主要类别与来源研究
10
作者 张钰哲 《美术文献》 2023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隋代虽然只有短短37年,但是由于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加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敦煌石窟装饰艺术得到了飞跃式发展,其中,连珠纹的发展极为典型。莫高窟连珠纹自北朝开始,发展至隋朝时,类型众多,按组织形式划分,有以圆点、圆圈成对排列的... 隋代虽然只有短短37年,但是由于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加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敦煌石窟装饰艺术得到了飞跃式发展,其中,连珠纹的发展极为典型。莫高窟连珠纹自北朝开始,发展至隋朝时,类型众多,按组织形式划分,有以圆点、圆圈成对排列的波形、鳞甲形、直线形、几何形等图案组成的外框,也有单纯以圆点、圆圈排列代替线而组成的图案,还有以圆点、圆圈为外围与花卉、动物、人物组成的纹样。文章主要研究最后一种(后面均简称为连珠纹),首先简要叙述隋代社会背景,然后阐述莫高窟隋代连珠纹的主要类别及风貌,最后分析莫高窟隋代连珠纹的形成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纹 隋代 莫高窟
原文传递
北朝—隋青釉浅浮雕朱雀葡萄纹双系扁壶说略
11
作者 卓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2期20-23,共4页
北朝社会分裂割据,战乱频仍,大批少数民族内迁,多民族交流融合,在此背景下烧造的这件北朝—隋青釉浅浮雕朱雀葡萄纹双系扁壶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情。器型来源于同时期西方金属器,纹饰上更是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北朝时期佛教、道教... 北朝社会分裂割据,战乱频仍,大批少数民族内迁,多民族交流融合,在此背景下烧造的这件北朝—隋青釉浅浮雕朱雀葡萄纹双系扁壶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情。器型来源于同时期西方金属器,纹饰上更是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也加速了其附属吉祥纹饰葡萄纹、连珠纹以及朱雀纹等在社会上的广泛流传。在功能上也不仅仅是传统的盛放酒水的容器,而是作为一种陪葬品在这一时期风行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壶 民族融合 珠纹 葡萄纹 朱雀纹
下载PDF
神秘与存在——中国青铜器纹饰中的兽的形象
12
作者 游富祥 《艺术品鉴》 2023年第1期42-49,共8页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青铜器上丰富多彩的纹饰和各种奇妙造型更是文化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器是出土于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的1件青铜刀,被称为“中华第一刀”,距今约5000年。青...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青铜器上丰富多彩的纹饰和各种奇妙造型更是文化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器是出土于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的1件青铜刀,被称为“中华第一刀”,距今约5000年。青铜器上的纹饰则最早发现于夏代,是两件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青铜戈,一件在内部饰连珠纹,另一件则饰简单的变形动物纹。动物纹以简单的线条勾画,以抽象的形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纹 珠纹 青铜器纹饰 青铜戈 马家窑文化 二里头文化时期 中国古代文化 临夏州
原文传递
湖南博物院藏牺首兽面纹折肩铜尊的时代及相关问题
13
作者 高成林 《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51,共11页
湖南博物院收藏有一件牺首兽面纹折肩铜尊,喇叭形侈口,方唇,粗颈,折肩,腹部内收较缓,高圈足上部较直,下部外侈呈喇叭形,足根下折形成一个底座。口部和圈足各有两周凸弦纹;肩部饰一周以云雷纹为地的回首尾下卷的夔龙纹,其上等距分置三个... 湖南博物院收藏有一件牺首兽面纹折肩铜尊,喇叭形侈口,方唇,粗颈,折肩,腹部内收较缓,高圈足上部较直,下部外侈呈喇叭形,足根下折形成一个底座。口部和圈足各有两周凸弦纹;肩部饰一周以云雷纹为地的回首尾下卷的夔龙纹,其上等距分置三个牺首;腹部纹饰分为上下两栏:上栏为以云雷纹为底纹的六组夔龙纹,其上有一周连珠纹作为边栏;下栏为带羽饰的凸眼兽面纹(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面纹 云雷纹 夔龙纹 珠纹 圈足 弦纹 喇叭形
原文传递
秦汉瓦当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华 《建筑与文化》 2015年第12期37-45,共9页
镇馆之宝天人合一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天人合一"瓦当,由"金乌神鸟""玉兔蟾蜍"和"益延寿"三枚瓦当组成,出土于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汉武帝延寿宫遗址,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多福长寿益延年"。该遗址所出三枚瓦当... 镇馆之宝天人合一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天人合一"瓦当,由"金乌神鸟""玉兔蟾蜍"和"益延寿"三枚瓦当组成,出土于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汉武帝延寿宫遗址,寓意"日月同辉、天人合一、多福长寿益延年"。该遗址所出三枚瓦当,当面直径22cm,为汉瓦中罕见巨制,边轮有纹,当面外围饰连珠纹,为汉武帝御用的祈福长寿的延寿宫建筑用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砖 寿宫 珠纹 汉长安城 长乐未央 动物纹 日月同辉 汉冢 一朵朵 神鸟
下载PDF
对另皮窑与讨合气金饰牌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思贤 《内蒙古文物考古》 1984年第1期56-60,共5页
和林县另皮窑、土默特左旗讨合气村,是两处被破坏了的墓葬,征集遗物不全,但各有两套精美的金饰牌出土,为过去罕见,它对于研究古代北方民族动物纹饰牌的时代、族属,很有参考价值,这里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 饰牌 珠纹 带饰 鲜卑人 神兽纹 动物纹 族属 北方民族 带钩 古墓群
下载PDF
河北省博物馆馆藏铜镜概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志芬 《文物春秋》 1994年第1期25-33,共9页
河北省博物馆馆藏铜镜概述徐志芬铜镜,是用青铜铸造的古代照面用具,多做圆形。铜镜的正面光洁明亮,用来照容,背面的纹饰及铭文则精美隽永,寓意吉祥,既可当艺术品赏玩,也可作礼物相互馈赠。河北省博物馆所藏铜镜较多,起自战国,... 河北省博物馆馆藏铜镜概述徐志芬铜镜,是用青铜铸造的古代照面用具,多做圆形。铜镜的正面光洁明亮,用来照容,背面的纹饰及铭文则精美隽永,寓意吉祥,既可当艺术品赏玩,也可作礼物相互馈赠。河北省博物馆所藏铜镜较多,起自战国,终于清代,以汉、唐、宋居多,基本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馆藏 四乳 人物故事镜 四神规矩镜 双鱼镜 蟠螭 八卦纹 湖州镜 珠纹 菱花
下载PDF
上海市松江区发现的南宋窖藏金饰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继英 翟扬 雯梅 《上海文博论丛》 2004年第1期48-51,共4页
2002年8月23日,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二路西林路口,上海电视大学松江分校在扩宽校门前的路面时,于地下30厘米深处挖出一褐釉陶罐,罐被挖破,露出金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部知情后。
关键词 釉陶罐 上海市松江区 金银器 上海电视大学 珠纹 中山二路 饰件 家族墓地 宋墓 带饰
下载PDF
中亚中古美术中的破界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平山 《中华文化画报》 2013年第1期90-96,共7页
希罗多德提到过一些希腊居民被波斯迁到巴克特里亚,如果这一事件属实,应该发生在亚历山大东征以前。更为重要的是,后来接管希腊中亚殖民地的吐火罗人、月氏人、粟特人,以及其他由游牧转化为定居农业和贸易的民族,仍然不同程度地吸收了... 希罗多德提到过一些希腊居民被波斯迁到巴克特里亚,如果这一事件属实,应该发生在亚历山大东征以前。更为重要的是,后来接管希腊中亚殖民地的吐火罗人、月氏人、粟特人,以及其他由游牧转化为定居农业和贸易的民族,仍然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希腊文化的晚期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纹 红色颜料 赋色 粟特 色块 巴克特里亚 巴米扬石窟 梵衍那 画框 明暗关系
原文传递
上海发现春秋青铜矛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维昌 《南方文物》 1992年第3期112-113,共2页
1983年8月,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接受江苏省吴江县屯村公社上交的一件出土文物——青铜矛(图一)全器表面呈青绿色,其形制为阔短叶长(骨交)单系式,尖锋,阔叶,刃部两叶扁平,(骨交)长而粗,(骨交)末平齐,(骨交)
关键词 青铜矛 春秋时期 雷纹 青铜兵器 程桥东周墓 出土地点 珠纹 兽面纹 刃部 青铜乐器
下载PDF
广汉三星堆一号、二号祭祀坑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治民 《南方民族考古》 1991年第1期69-84,共16页
三星堆遗址的一号、二号祭祀坑,以它特有的青铜人像、青铜器和玉器等而闻名于世,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不少学者撰文加以探讨,笔者拜读后亦有所感。但鉴于这两个祭祀坑仅发表了两篇简报,许多器物尚未公布,且整个遗址1982—1986年的... 三星堆遗址的一号、二号祭祀坑,以它特有的青铜人像、青铜器和玉器等而闻名于世,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不少学者撰文加以探讨,笔者拜读后亦有所感。但鉴于这两个祭祀坑仅发表了两篇简报,许多器物尚未公布,且整个遗址1982—1986年的发掘报告也未发表,因而迟迟不敢动笔。近年又有不少文章提到这两个祭祀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兽面纹 发掘简报 殷墟文化 广汉 发掘报告 商代晚期 西周早期 珠纹 商周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