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珠体渊源新探 被引量:8
1
作者 马世年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2-176,共5页
"连珠体"是我国古代非常独特的文体之一。"连珠"的含义,前人多误解为一则作品中上下词句之间文辞事理的互相启发、历历相贯。其实,它不是指一则作品,而是指一组体式相同或相近的作品。以《逸周书.周祝解》《史记解... "连珠体"是我国古代非常独特的文体之一。"连珠"的含义,前人多误解为一则作品中上下词句之间文辞事理的互相启发、历历相贯。其实,它不是指一则作品,而是指一组体式相同或相近的作品。以《逸周书.周祝解》《史记解》等为依据,可以考知连珠体源于西周以来祝、史之官戒勉君主的垂戒之辞。这种文体在战国时期不再为祝、史专用,而是流传开来,在诸子著作中频频出现——这对于连珠体的形成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及至到扬雄,他开始着力于连珠体的创作,并将其定名,连珠体于是正式产生;其后,班固、贾逵、傅毅等人的"受诏作之",遂使其一时兴盛起来;此后陆机的拟作更使其达到了鼎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珠 《逸周书·周祝解》 史文化 垂戒之辞 定格联章
下载PDF
论汉魏六朝连珠体的演变与文学发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国荣 杨艳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83,共7页
古代文学中的连珠体肇兴于汉,陆机则完善了连珠体的体式,发展为连珠体“理要”的正格;南朝时由于当时文学风尚的影响,连珠体的写作呈现个性化与抒情化的特征,形成了多样化的“别格”。也就是说,连珠体的发展正好与汉魏六朝时期整个文学... 古代文学中的连珠体肇兴于汉,陆机则完善了连珠体的体式,发展为连珠体“理要”的正格;南朝时由于当时文学风尚的影响,连珠体的写作呈现个性化与抒情化的特征,形成了多样化的“别格”。也就是说,连珠体的发展正好与汉魏六朝时期整个文学与文化的演变发展密切相关,故由连珠而论汉魏六朝文学,可以见微知著。隋唐及其后的连珠体无论在体制还是成就上都并没有超出六朝时期,又可见连珠体在汉魏六朝时期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文学 连珠 正格 别格 扬雄 陆机
下载PDF
葛洪《抱朴子外篇》概论 被引量:4
3
作者 金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11-125,共15页
关键词 《抱朴子外篇》 《抱朴子内篇》 《文心雕龙》 君臣之道 连珠 社会作用 《中国通史简编》 “内圣外王” 博喻 孔子
下载PDF
连珠体试论 被引量:5
4
作者 沈海燕 《文学遗产》 1985年第4期31-41,共11页
连珠体是介于汉赋与骈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对于我国独有的文体——骈体文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贡献,是我国文学史上值得重视的一种文学现象。但人们在探讨骈文的源流时,却往往无视这关键的一环——作为骈文前身的连珠体所起的作用,... 连珠体是介于汉赋与骈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对于我国独有的文体——骈体文的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贡献,是我国文学史上值得重视的一种文学现象。但人们在探讨骈文的源流时,却往往无视这关键的一环——作为骈文前身的连珠体所起的作用,这不能不是个缺憾。对于这一文体所达到的成就,前人及今人虽有过一些评述,但比较零碎,不成系统,尚未见全面的研究和评价,本文试为探讨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珠 文学现象 骈文 文学史 成系统 汉赋
原文传递
2022年骈文研究索引
5
作者 钱辉 周贤斌(整理) 《骈文研究》 2023年第1期178-182,共5页
一、著作之属1.莫道才编:《骈文研究》(第六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瞿宣颖:《中国骈文概论》(再版),北京出版社。3.邓瑞全、孟祥静著,陈虎主编:《骈文》,河北教育出版社。4.杨帅:《唐以后连珠体研究》,九州出版社。
关键词 河北教育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连珠 莫道才 九州出版社 骈文
下载PDF
试论“连珠体”的产生及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汝法 《国家图书馆学刊》 1994年第Z2期35-41,共7页
“连珠体”这种文章形式几乎已被忘却,但是,在作文实践中人们仍然有意无意地运用着。这一方面说明“连珠体”是符合人们思维规律的,另一方面也证明一种文体的产生既有其合理性,又有深远的影响力。 众所周知,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无非是叙述... “连珠体”这种文章形式几乎已被忘却,但是,在作文实践中人们仍然有意无意地运用着。这一方面说明“连珠体”是符合人们思维规律的,另一方面也证明一种文体的产生既有其合理性,又有深远的影响力。 众所周知,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无非是叙述、抒情、议论,而叙述、抒情、议论在人们的运用中总是千方百计借助于语言手段使之更明快、简捷、生动, 以期优化语言交际的方式, 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珠 逻辑推理 直观形象 理性抽象 生动形象 文学史 《孙子兵法》 文心雕龙 思维轨迹 先秦典籍
下载PDF
从连珠体的构成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世跃 《江淮论坛》 CSSCI 1991年第2期87-91,共5页
连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成于东汉,盛于六朝,隋以后逐渐消沉。现存的连珠作品,大都出自六朝文人之手,见于《隋书·经籍志》的有:陆机连珠一卷,何承天注;谢灵运连珠五卷;陈证连珠十五卷;黄芳连珠一卷;梁武连珠一卷,沈约注;梁武... 连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成于东汉,盛于六朝,隋以后逐渐消沉。现存的连珠作品,大都出自六朝文人之手,见于《隋书·经籍志》的有:陆机连珠一卷,何承天注;谢灵运连珠五卷;陈证连珠十五卷;黄芳连珠一卷;梁武连珠一卷,沈约注;梁武帝制旨连珠十卷,邵陵王纶注;又陆湎注。此外,还有许多篇什散见于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珠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谢灵运 中国古代 何承天 梁武帝 沈约 陆机 作品
下载PDF
论扬雄“连珠”的文学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晓明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连珠 扬雄 新文 修辞手法 文学价值 四言诗 文学特色 中心论点 汉赋 表现手法
下载PDF
简论佛教逻辑论式的性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克喜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关于佛教逻辑的论式,学者们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其性质是演绎,有的认为其性质是归纳,也有的认为是类比。其实,应该从论辩或者论证的角度来看待佛教逻辑的论式性质,而不能只从推理的角度去看待佛教逻辑的论式性质。从非形式逻辑的... 关于佛教逻辑的论式,学者们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其性质是演绎,有的认为其性质是归纳,也有的认为是类比。其实,应该从论辩或者论证的角度来看待佛教逻辑的论式性质,而不能只从推理的角度去看待佛教逻辑的论式性质。从非形式逻辑的角度看,佛教逻辑论式是一个论辩的程式;佛教逻辑论式是一个论证式,而不是推理式;佛教逻辑论式带有明显的心理因素,是"实践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逻辑 论式 连珠 论辩
下载PDF
连珠体与墨家推类思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帅 罗积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113,共6页
连珠体的出现是古人将墨家推类思想形式化的一种尝试,透过它的发展可以看出墨家推类思想的兴衰史。通过分析历代连珠体与墨家推类思想,可以发现连珠体的创作机制同《墨子·经上》中"三知"说有密切关联,即连珠体是将"... 连珠体的出现是古人将墨家推类思想形式化的一种尝试,透过它的发展可以看出墨家推类思想的兴衰史。通过分析历代连珠体与墨家推类思想,可以发现连珠体的创作机制同《墨子·经上》中"三知"说有密切关联,即连珠体是将"闻知"、"说知"、"亲知"三者融为一体的综合表达,常以"闻知"起头,以"亲知"为转合,以"说知"来结尾。历代连珠在推理中,展现出一种归纳、演绎、类比、论证两两衔接或三者合一的语用逻辑,这正是对墨家推类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珠 墨家 推类思想
下载PDF
陆机与连珠体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秀花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8-12,共5页
陆机之前,连珠体式多种多样,尚未成熟。连珠体式在陆机这里相对稳定,达到了成熟。陆机使连珠体走向成熟的原因在于其文采与连珠体互相凭借,其好思索现象中道理的性格与创作连珠体作品的要求相契合。陆机连珠体式为后代大多数连珠作者所... 陆机之前,连珠体式多种多样,尚未成熟。连珠体式在陆机这里相对稳定,达到了成熟。陆机使连珠体走向成熟的原因在于其文采与连珠体互相凭借,其好思索现象中道理的性格与创作连珠体作品的要求相契合。陆机连珠体式为后代大多数连珠作者所遵循,成为连珠体的基本体式。陆机在连珠体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连珠 发展历史 文学地位
下载PDF
《吕氏春秋》对浓缩型历史典故的运用及其文学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管宗昌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0,共3页
《吕氏春秋》继承已有的文学传统,大量运用浓缩型历史典故。从内容上看,往往构成对比关系,其内容有的是性质相反,有的则是层次上有高低之分;从形式上看,兼有铺张和简约两种形态,它们在文本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这种浓缩型历史典故是... 《吕氏春秋》继承已有的文学传统,大量运用浓缩型历史典故。从内容上看,往往构成对比关系,其内容有的是性质相反,有的则是层次上有高低之分;从形式上看,兼有铺张和简约两种形态,它们在文本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这种浓缩型历史典故是后代文体生成的活性因素,影响了一些文体的生成和发展,骈体赋和连珠体都是这种典故运用的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历史典故 连珠
下载PDF
俞平伯散文语体与文体的追寻和革新
13
作者 王美芸 《龙岩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81-83,90,共4页
俞平伯三十年代散文体现"涩味,"大部分的评论家只是从意境、梦境、或是"涩味"等角度去探讨俞平伯散文的特色。本文试图从俞平伯三十年代散文文体和语体这个独特视角来阐释他三十年代散文体现出来的独特"涩味,&... 俞平伯三十年代散文体现"涩味,"大部分的评论家只是从意境、梦境、或是"涩味"等角度去探讨俞平伯散文的特色。本文试图从俞平伯三十年代散文文体和语体这个独特视角来阐释他三十年代散文体现出来的独特"涩味,"探讨他对于传统的"新传统化"过程及他在文学现代性语境中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句式 连珠 语录
下载PDF
荀韩逻辑思想述评
14
作者 刘培育 《求是学刊》 1983年第2期71-78,共8页
关键词 共名 逻辑思想 《韩非子》 荀况 思维形式 述评 逻辑规律 连珠 矛盾律 推理形式
下载PDF
论“连珠体”的逻辑性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波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93-100,共8页
连珠,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文体,是一种融演绎、归纳和类比于一体的综合性推论形式。本文拟从逻辑学角度对这种文体形式的性质、特点及其与西方三段论和因明三支论武的异同等,作一探讨,诚望以此引起学界同仁对连珠研究的重视。
关键词 逻辑性质 连珠 三段论 三支论式 扬雄 逻辑学 我国古代 陆机 演绎推理 前提
原文传递
一个不容忽视的发现——香山正白旗村39号题壁诗文考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精志 冯华志 《红楼梦学刊》 1981年第2期281-296,共16页
题叙一九七一年春,香山正白旗村39号老宅西屋发现了山墙夹层内的题壁诗文,由于老宅所处方位、诗文内容等多方面原因,它引起了《红楼梦》爱好者的广泛注意。当然。
关键词 曹雪芹 题壁诗 正白旗 红楼梦 东周列国志 吴世昌 发现 乾隆 房主 连珠
原文传递
俞平伯与联珠体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朝虹 《阅读与写作》 1998年第4期3-4,共2页
提起俞平伯,人们也许都知道他是一个《红楼梦》研究方面的权威,古典文学方面的专家,以及“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新诗坛上的一位新诗人,稍后又以散文小品闻名文坛。有意思的是,这位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以勇猛进取的精神反对封建旧势力... 提起俞平伯,人们也许都知道他是一个《红楼梦》研究方面的权威,古典文学方面的专家,以及“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新诗坛上的一位新诗人,稍后又以散文小品闻名文坛。有意思的是,这位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以勇猛进取的精神反对封建旧势力的骁将,不但在其后的岁月中创作了大量旧体诗词,同时也是迄今发现的最后一位写作连珠体的作家。连珠体这种文学体裁,最早出现于西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连珠 新文学运动 诗词 古典文学 文学 散文小品 红楼梦 新诗坛 白话文
下载PDF
“连珠体”的来龙去脉
18
作者 武君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37-41,共5页
从先秦《荀子·成相》篇一类音乐文学作品中演变出的"连珠体"形式被文人借用,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虽然依旧保留着定格联章的形式和政治教化的目的,但这种以"连珠"作比的定格联章的创作方... 从先秦《荀子·成相》篇一类音乐文学作品中演变出的"连珠体"形式被文人借用,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体形式,虽然依旧保留着定格联章的形式和政治教化的目的,但这种以"连珠"作比的定格联章的创作方式却失去了可以歌唱的活力。魏晋以降,这种缺乏活力的文人"连珠体"也渐次式微,但却在民间一直传唱,吸纳了元曲、明清俗曲等众多有益成分后,在民歌艺术中再次绽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珠 源流 定格联章 政治教化 成相 珍珠倒卷帘
下载PDF
刘勰心目中的杂文
19
作者 徐乘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5-87,共3页
南朝人刘勰所撰《文心雕龙》,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论著。全书五十篇,其中《杂文》篇是我国古籍中首先提及并讨论杂文的篇章。今人研究杂文概念和源流演变,往往提及此篇。然而几乎众口一词,认为刘勰所谈的杂文与今日所谓杂... 南朝人刘勰所撰《文心雕龙》,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学论著。全书五十篇,其中《杂文》篇是我国古籍中首先提及并讨论杂文的篇章。今人研究杂文概念和源流演变,往往提及此篇。然而几乎众口一词,认为刘勰所谈的杂文与今日所谓杂文“完全不同”,因而抹煞了这篇作品的现实意义。其实,只要仔细认真地读一读这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刘勰所论确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杂文 刘勰 划时代意义 对问 节奏 文心雕龙 古人 源流演变 连珠
下载PDF
严复对连珠体与三段论的比较
20
作者 高航 《湘潮(理论版)》 2016年第6期115-116,共2页
严复是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上的第一人,也是近代逻辑史上译介西方逻辑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引进并普及西方逻辑学做了大量具体而微的工作。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推理理论为参考,以严译著作典籍为依... 严复是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上的第一人,也是近代逻辑史上译介西方逻辑学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引进并普及西方逻辑学做了大量具体而微的工作。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推理理论为参考,以严译著作典籍为依据,探讨严复是如何比照连珠体和直言三段论推理,实现中国传统逻辑与西方逻辑的融合,并对后世逻辑学和其他学术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连珠 三段论 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