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参通淋片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湿热下注证)Ⅱ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军霞 张霞 +4 位作者 张华健 王正品 曹菊林 舒蕙荃 李海兵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连参通淋片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法,入选221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湿热下注证)病例,随机分为连参通淋片组(4片/次,每日3次,n=110)和三金片组(3片/次... 目的:观察连参通淋片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法,入选221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湿热下注证)病例,随机分为连参通淋片组(4片/次,每日3次,n=110)和三金片组(3片/次,每日3次,n=111),于治疗后10天及21天,从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疗效、晨间首次尿离心沉淀物的多形核白细胞变化或尿道拭子涂片的多形白细胞变化、病原学的变化等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观察临床安全性。结果:治疗10天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医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69.8.6%、4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天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医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4.9%、67.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及21天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天后,尿沉渣及尿道拭子涂片检查多形核白细胞:定性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量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后与用药21天后-基线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衣原体的转阴率优于对照组。试验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连参通淋片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湿热下注证)安全、有效,可为后期确定疗程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性尿道炎 湿热下注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优化连参通淋片的薄膜包衣工艺 被引量:3
2
作者 高会芹 路晓锋 +2 位作者 屈云萍 王娇 李菲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优化连参通淋片的薄膜包衣工艺。方法:以薄膜包衣预混剂的用量、出风温度、雾化压力、包衣液浓度为考察因素,以崩解、外观合格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连参通淋片的薄膜包衣工艺。结果:薄膜包衣预混剂的用量、出风温度... 目的:优化连参通淋片的薄膜包衣工艺。方法:以薄膜包衣预混剂的用量、出风温度、雾化压力、包衣液浓度为考察因素,以崩解、外观合格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连参通淋片的薄膜包衣工艺。结果:薄膜包衣预混剂的用量、出风温度对包衣工艺具有显著影响,其次为雾化压力,而包衣液浓度对包衣工艺无显著影响,综合确定其最佳工艺为薄膜包衣预混剂用量为4%,出风温度40℃,雾化压力为0.35 MPa,包衣液浓度为7%。结论:优化后所得包衣工艺参数有效可行,结果稳定,可用于连参通淋片的薄膜包衣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包衣工艺 正交设计试验
下载PDF
UPLC法同时测定连参通淋片中5种黄连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亚楠 白洁 +1 位作者 袁浩 刘永利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725-4727,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连参通淋片中表小檗碱、盐酸药根碱、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C_(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加三乙胺调p H至3.0)(30∶70,V...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连参通淋片中表小檗碱、盐酸药根碱、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C_(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加三乙胺调p H至3.0)(30∶70,V/V),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345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2μL。结果:表小檗碱、盐酸药根碱、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4.08~163 ng(r=0.999 9)、5.72~229 ng(r=0.999 8)、5.67~227 ng(r=0.999 9)、6.78~271 ng(r=0.999 6)、13.2~526 ng(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83%~103.92%(RSD=2.2%,n=9)、97.62%~104.85%(RSD=2.9%,n=9)、99.44%~104.18%(RSD=1.8%,n=9)、98.64%~104.42%(RSD=1.8%,n=9)、98.24%~102.40%(RSD=1.5%,n=9)。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准确,适用于连参通淋片中5种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物碱 含量
下载PDF
连参通淋片中三种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国成 陈浩达 +1 位作者 李菲 张纲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11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连参通淋片中盐酸小檗碱、原儿茶醛和大黄素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鉴别方法重现性好、专属性强。结论: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连参通淋片中盐酸小檗碱、原儿茶醛和大黄素的鉴别。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原儿茶醛 大黄素 薄层色谱
下载PDF
HPLC测定连参通淋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孔德宪 姜海 +3 位作者 刘育强 张特利 段文静 卢树杰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5期29-30,35,共3页
目的:建立连参通淋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4.6mm×250mm,5μm),乙腈一水(1:1)(每1000mL中加磷酸二氢钾3.4g,十二烷基硫酸钠1.7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5nm。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 目的:建立连参通淋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4.6mm×250mm,5μm),乙腈一水(1:1)(每1000mL中加磷酸二氢钾3.4g,十二烷基硫酸钠1.7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45nm。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1274~0.6370μg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62%,RSD=1.17%。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连参通淋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小檗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