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规划区违建执法困境及其解释——国家能力的视角 被引量:68
1
作者 陈柏峰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38,共19页
既有理论框架难以全面解释违建执法的困境。实际上,违建执法的困境反映执法领域国家能力的不足。从执法的结构和过程看,国家能力不足表现在多个层面:执法机构的"孤岛现象"普遍,不同机构之间难以有效合作;一线执法人员的素养欠... 既有理论框架难以全面解释违建执法的困境。实际上,违建执法的困境反映执法领域国家能力的不足。从执法的结构和过程看,国家能力不足表现在多个层面:执法机构的"孤岛现象"普遍,不同机构之间难以有效合作;一线执法人员的素养欠缺,且其工作难以被执法机构有效考核;执法人员在进入社区空间、处理执法事务时受阻严重。由于国家能力的不足,执法人员常常接受执法对象的讨价还价,违建执法表现出"日常惰性一专项治理"的循环结构,强力执法与违法不究处于共生状态。改善社会治理,需要在执法领域强化国家能力,需要从执法机构、执法人员及其与社会的互动等多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建执法 国家能力 社会治理 城镇化
原文传递
谋利空间的形成:对城管违建执法困境的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磊 王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57,共10页
违法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并形成突出的执法困境,而谋利型违建是违法建设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种类型。本文基于在整合主义进路的下研究违建执法困境问题,通过分析在特定的治理机制下,执法过程中的执法主体与其他主体之... 违法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并形成突出的执法困境,而谋利型违建是违法建设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种类型。本文基于在整合主义进路的下研究违建执法困境问题,通过分析在特定的治理机制下,执法过程中的执法主体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具体互动过程,考察其中的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关系,侧重揭示违建执法过程中处于灰色地带的违法建设谋利空间的形成机制,探究其与违建治理困境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谋利型违建的普遍化是当前中国社会存在诸多灰色利益空间的表现。当前的违建治理机制是中国当前"上下分治"体制的产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谋利型违建的治理过程实际上成为利益调节过程,而非单纯地执法问题。如何处理和协调违建执法困境中的谋利空间问题,依然会是违建执法的核心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谋利型违建 违建执法 谋利空间 治理机制 灰色利益
下载PDF
贵州省盘州市依法破解农村违建执法难题
3
《长安》 2023年第1期56-57,共2页
贵州省盘州市制定出台《整治农村违法建房的行政执法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操作指南》),有效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指导一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依法破解农村违建执法难题。一是突出问题导向,找准困难症结。
关键词 问题导向 操作指南 乱占耕地 违建执法 行政执法 规范执法 执法人员 破解
原文传递
基层国土执法的困境与逻辑——以对制度性规则的制度化拒斥为视角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成良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95,共8页
基层国土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不得不直面普通民众、地方政府、高层国土部门、社会舆论等不同主体的诉求和目标,而其本身的执法目标在这四者形成的压力型结构下受到挤压,从而产生对制度性规则的制度化拒斥现象,导致执法目标发生偏离。为了... 基层国土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不得不直面普通民众、地方政府、高层国土部门、社会舆论等不同主体的诉求和目标,而其本身的执法目标在这四者形成的压力型结构下受到挤压,从而产生对制度性规则的制度化拒斥现象,导致执法目标发生偏离。为了应对技术监控和逃避问责机制,基层国土部门与地方政府走向共谋,一方面将土地违法面积控制在不被问责的范围内,采取各种手段将违法土地合法化,另一方面以运动式治理的方式对一些土地违法现象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建执法 基层治理 压力型结构 运动式治理
下载PDF
县域社会违建执法的组织形态与治理绩效辨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裕根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30,共15页
县域社会违建执法需要一定的组织载体,但在不同农村类型中,体制层面执法资源配置不均和社会层面违建个体情境差异共同塑造了不同类型的政府执法组织,并产生不同治理绩效。在城中村,正式化执法组织具备常规执法权且执法密度大,虽能够强... 县域社会违建执法需要一定的组织载体,但在不同农村类型中,体制层面执法资源配置不均和社会层面违建个体情境差异共同塑造了不同类型的政府执法组织,并产生不同治理绩效。在城中村,正式化执法组织具备常规执法权且执法密度大,虽能够强化执法效果,但在执法过程中始终存在政府与征拆居民的利益博弈;在城郊村,正式化与半正式化相结合的执法组织有助于强化政府执法力量和权威,但受信息制约和人情关系影响容易产生灰色利益空间,进而侵蚀执法目标;在远郊村,半正式化执法组织本身没有专业执法权,政府常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组织动员手段来补强执法力量,但执法绩效具有不稳定性。三类农村违建执法组织的治理绩效差异,反映出国家法律在县域城乡社会落地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社会 违建执法 执法组织 组织形态 执法绩效
原文传递
县域社会违建执法效果的空间差异——基于剩余控制权理论的解释
6
作者 王裕根 张扩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98,137,共10页
在权力结构和乡村社会情境的共同作用下,县域社会违建执法的权力组合实践和执法组织形式在城郊村和远郊村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在这两种类型村庄场域下执法效果出现差异。城郊村违建执法是在强专业执法权主导下,通过严格执法,不断压缩机动... 在权力结构和乡村社会情境的共同作用下,县域社会违建执法的权力组合实践和执法组织形式在城郊村和远郊村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在这两种类型村庄场域下执法效果出现差异。城郊村违建执法是在强专业执法权主导下,通过严格执法,不断压缩机动处置权,依靠正式化与半正式化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开展执法行动,产生了相对稳定的执法效果;远郊村违建执法是一种半正式化执法,在较强的机动处置权下政府常常依照违建态势和情境采取相应管控力度,执法效果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形成上述差异的根源包括:由土地规划带来土地增值收益差异,属地乡镇政府承接控违的压力差异,城乡执法注意力分配不均,乡土关系对执法实践的影响力度不同。提升县域政府控制违法建设的执法能力,可在统筹推进村庄整体规划的前提下,整合现有乡镇执法力量,创新专业执法力量延伸乡村社会的组织形式,不断借助大数据技术提高违建执法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控制权 违建执法 农村 政府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