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时置入6 F血管鞘用于远端灌注在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评估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露平 韩小彤 +8 位作者 李想 樊麦英 周玉成 曹才文 谭正 徐一笑 肖慧英 田馨怡 徐静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24-629,共6页
目的探讨在股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us-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 ECMO)装机过程中同时置入6 F血管鞘进行下肢远端灌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实行股动-静脉穿... 目的探讨在股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us-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 ECMO)装机过程中同时置入6 F血管鞘进行下肢远端灌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实行股动-静脉穿刺置管的V-A ECMO治疗患者共53例,将在装机的同时使用6 F血管鞘远端灌注和未进行远端灌注或在发现动脉插管侧肢体缺血表现后再进行远端灌注的患者分为血管鞘组(n=19)和对照组(n=34)。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成功装机所耗时间、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总体病死率、需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支持比率及CRRT支持患者存活率等差异。结果血管鞘组及对照组成功撤机率分别为63.2%(12/19)、61.8%(21/34)(χ2=0.01,P=0.92),存活出院率分别为57.9%(11/19)、47.1%(16/34)(χ2=0.57,P=0.45)。两组成功装机耗时分别为(28.08±9.44)min、(26.40±12.13)min(Mann Whitney Z=0.38,P=0.70)。两组中需要进行CRRT治疗的分别为21.1%(4/19)、35.3%(12/34)(χ2=1.17,P=0.28)。两组CRRT支持的存活出院率分别为10.5%(2/19)、2.9%(1/34)(P=0.25)。穿刺部位出血血管鞘组4例,对照组7例(χ2=0.01,P=0.96)。出现因动脉插管原因导致的单侧下肢缺血血管鞘组及对照组分别为1例(5.26%)和10例(29.41%)(χ2=4.32,P=0.03)。存活出院后置管侧肢体出现异常的情况:血管鞘组未发现可能与动脉插管相关的后遗症,对照组出现4例股动脉插管侧远端肢体乏力,检查发现有腓总神经脱髓鞘样病变,1例患者因ECMO治疗期间下肢缺血坏死进行了截肢手术,存活出院患者总体下肢缺血后遗症比率分别为0、14.7%(P=0.07)。1例患者灌注管与连接管相接处有血栓形成。两组均没有出现明显过度灌注及远端动脉血栓栓塞表现。结论在装机过程中同时使用6 F血管鞘用于股V-A ECMO中的远端灌注是安全、有效的,可以降低出院患者肢体导管相关性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 F血 体外膜肺氧合(ECMO) 远端灌注 下肢并发症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下载PDF
经皮血氧监测及远端灌注管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急性肢体缺血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路坤 朱森燚 +2 位作者 陈真真 吴强 汪华学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2-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氧监测及远端灌注管(DPC)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急性肢体缺血(ALI)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VA-ECMO治疗的5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外周股动静脉置管,并留置DPC。根据有无发... 目的:探讨经皮血氧监测及远端灌注管(DPC)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急性肢体缺血(ALI)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VA-ECMO治疗的5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外周股动静脉置管,并留置DPC。根据有无发生ALI,分为缺血组(n=15)和未缺血组(n=35)。使用经皮血氧仪监测动脉插管侧下肢经皮氧分压(PtcO_(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_(2)),并进行氧负荷试验(OCT)。比较2组病人一般临床资料、OCT前后PtcO_(2)和PtcCO_(2)、10 min-OCT、DPC接入前后PtcO_(2)和PtcCO_(2)的差异,并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其对AL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未缺血组病人在OCT后PtcO_(2)明显升高,2组病人在OCT后PtcO_(2)、10 min-O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组病人在OCT后PtcO_(2)、PtcCO_(2)无明显变化(P>0.05);2组病人在DPC接入前PtcO_(2)和PtcC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缺血组病人在DPC接入后PtcO_(2)明显升高、PtcCO_(2)明显降低,2组病人在DPC接入后PtcO_(2)和Ptc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10 min-OCT、OCT后PtcO_(2)、DPC接入前PtcO_(2)和PtcCO_(2)对ALI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5(95%CI:0.934~1.000)、0.904(95%CI:0.821~0.987)、0.939(95%CI:0.870~1.000)、0.874(95%CI:0.766~0.983),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血氧监测可以作为VA-ECMO病人并发ALI的有效监测手段,通过OCT可以更早地识别出ALI的发生。DPC可以明显改善VA-ECMO病人的下肢血供,建议在VA-ECMO置管时常规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肢体缺血 经皮氧分压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氧负荷试验 远端灌注
下载PDF
超声下远端灌注管放置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中的疗效评价
3
作者 乐健伟 徐志勇 +1 位作者 范震 朱建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3期345-347,共3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可部分替代肺的氧合及心脏泵血功能,以维持患者全身组织器官必要氧供和血供,保证重要脏器有效灌注,为原发疾病救治争取宝贵时机的一种有效生命支持手段。其中静脉-动脉ECMO(V-A ECMO)是抢救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急性... 体外膜肺氧合(ECMO),可部分替代肺的氧合及心脏泵血功能,以维持患者全身组织器官必要氧供和血供,保证重要脏器有效灌注,为原发疾病救治争取宝贵时机的一种有效生命支持手段。其中静脉-动脉ECMO(V-A ECMO)是抢救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脓毒症心肌炎、心脏开胸或介入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状态、大面积肺栓塞等可逆性循环衰竭的重要支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灌注 体外膜肺氧合 下肢缺血
下载PDF
体外膜肺辅助下远端灌注管不同测压方式的统计对比分析
4
作者 蔡昆 罗小波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辅助下DPC(远端灌注管)持续性有创测压与间断性有创测压两种不同技术对下肢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由信息科收集整理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了的体外膜肺辅助并建立了DPC的病历相关统计数据,按DP...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辅助下DPC(远端灌注管)持续性有创测压与间断性有创测压两种不同技术对下肢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由信息科收集整理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了的体外膜肺辅助并建立了DPC的病历相关统计数据,按DPC的测压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持续性有创测压组与间断性有创测压组,对比两组的下肢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不同,评价指标包括:腘动脉的平均容积流量,腘动脉内径大小,足背动脉的平均容积流量,足背动脉的内径大小。结果:两组不同的DPC测压方式下,腘动脉的平均容积流量无明显下降(t=0.197,P=0.844),腘动脉的内径无明显差异(t=1.655,P=0.102);但对比两组的足背动脉平均容积流量,持续性有创测压组明显大于间断性测压组(t=2.766,P=0.007),对比两组的足背动脉内径,持续性有创测压组明显大于间断性测压组(t=4.513,P=0.000)。结论:体外膜肺辅助下DPC的持续性有创测压方式是下肢血流动力学参数更加安全的监测方式,可及时发现足背动脉血流量的减少,显著减少体外膜肺辅助下下肢缺血恶性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 远端灌注 下肢血流动力学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