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神经在肾缺血预处理对麻醉家兔心脏保护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7
1
作者 丁延峰 张蔓蔓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2,共6页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上 ,观察肾脏缺血预处理 (RIP)对缺血 再灌注心肌的影响 ,旨在证实RIP对心肌有无保护效应 ,并明确肾神经在其中的作用。所得结果如下 :(1)在心脏 45min缺血和 180min再灌注过程中 ,血压、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呈进行...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上 ,观察肾脏缺血预处理 (RIP)对缺血 再灌注心肌的影响 ,旨在证实RIP对心肌有无保护效应 ,并明确肾神经在其中的作用。所得结果如下 :(1)在心脏 45min缺血和 180min再灌注过程中 ,血压、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呈进行性下降 ;心外膜电图ST段在缺血期明显抬高 ,再灌注过程中逐渐恢复到基础对照值。心肌梗塞范围占缺血心肌的 5 5 80± 1 2 5 %。 (2 )RIP时心肌梗塞范围为 36 5 1± 2 8% ,较单纯心肌缺血 再灌注显著减少 (P <0 0 1) ,表明RIP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3)肾神经切断可取消RIP对心肌的保护效应 ,但肾神经切断本身对单纯缺血 再灌注所致的心肌梗死范围无明显影响。 (4 )肾缺血 (10min)时 ,肾传入神经放电活动由 0 14± 0 0 8增至 0 6 5± 0 12imp/s (P <0 0 1)。 (5 )预先应用腺苷受体拮抗剂 8 苯茶碱可明显减弱肾缺血所激活的肾传入神经活动 ,提示肾传入活动的增强是由肾缺血产生的腺苷所介导。以上结果表明 ,肾短暂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远程缺血预处理 缺血 肾神经传入放电活动 心脏 8-苯茶碱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处理-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玲 胡阳 +1 位作者 王煜 邓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前有关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经典方法是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即通过对心脏进行反复多次短暂的缺血刺激,来提高心肌本身对随后较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力。IPC已经应用... 目前有关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经典方法是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即通过对心脏进行反复多次短暂的缺血刺激,来提高心肌本身对随后较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力。IPC已经应用于如冠状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等一些临床情况中,通过多个简短的球囊起伏或冠状动脉结扎来实现缺血预处理,可是这些IPC操作创伤大、风险高,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1993年PRZYKLENK等提出远程缺血预处(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的概念,即对某一器官进行短暂非致死性缺血预处理后,可对随后发生缺血事件的远隔器官产生保护作用的现象。RIPC较之IPC具有方便安全、临床操作简便易行、经济成本较低、对靶器官损伤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重点对RIPC减轻心肌IRI的相关机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远程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ACS患者PCI后心肌再灌注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海波 李运丽 +1 位作者 朱智慧 宋志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炎症反应以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择期PCI的130例ACS患...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炎症反应以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择期PCI的13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RIPC组(n=66)。RIPC组患者在PCI前2 h接受5 min加压(200 mmHg)缺血/5 min再灌注,共5个循环;对照组在PCI前不做此缺血预适应。比较两组患者PCI前12 h、PCI后12 h、24 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I(cTn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差异。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结果PCI前12 h,两组患者血清CK-MB、cTnI、vWF、sICAM-1、sVCAM-1、hs-CRP、MPO、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CI后12 h和24 h,对照组和RIPC组患者血清CKMB、cTnI、vWF、sICAM-1、sVCAM-1、hs-CRP、MPO均较术前12 h升高,同时SOD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但是PCI术后12 h和24 h时,RIPC组患者血清CK-MB、cTnI、vWF、sICAM-1、sVCAM-1、hs-CRP、M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行择期PCI前2 h进行RIPC可有效地降低PCI造成的心肌再灌注损伤、内皮损伤以及炎症反应,属于一类简单易行且安全可靠的心肌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处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再灌注损伤 炎症反应
下载PDF
RIPC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路建 肖旺频 +3 位作者 周红梅 吴城 朱志鹏 沈颖彦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9期1437-1439,共3页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联合右美托咪定(DEX)对单肺通气(OLV)患者呼吸力学和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3组(n=15):OLV(O)组、OLV+RIPC(OR)组、OLV+RIPC联合DEX(ORD)组。...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联合右美托咪定(DEX)对单肺通气(OLV)患者呼吸力学和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3组(n=15):OLV(O)组、OLV+RIPC(OR)组、OLV+RIPC联合DEX(ORD)组。ORD组行RIPC同时静脉泵注DEX至手术结束。其余组泵注生理盐水。于侧卧位OLV前即刻(T1)、OLV0.5h(T2)、1h(T3)、1.5h(T4),术毕(T5)时,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氧分压(PaO2)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采用旁气流法监测气道峰压(P础)、平台压(P山。)、动态肺顺应性(Cdyn)。结果与T1时比较,各组T2-4时Ppeak、Pplat。和PA-aDO2、Qs/QT升高,而Cdyn和PaO2降低(P〈0.05);在T2-4时,ORD组Cdy.高于O组(t=3.185,4.343,3.417,P〈0.05),而P础和Pplat低于O组(P〈0.05);在T2,4时,ORD组Qs/QT低于O组(t=-3.302,-3.283,-2.941,P〈0.05)和PA-aDO:低于O组(P〈0.05),而PaO:高于O组(P〈0.05);O组与O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IPC联合DEX可改善OLV患者呼吸力学和提高氧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处理 右美托咪定 单肺通气 肺换气
原文传递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中玉 马燕妮 +4 位作者 邢飞 李娟 李红伟 张卫 杨建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观察行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术中脑氧代谢和术后认知功能情况,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其的影响。方法行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远程缺血预处理组30例(预处理组)和对照组30例,预处理组在麻醉诱导后将袖带绑在下肢,采用... 目的观察行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术中脑氧代谢和术后认知功能情况,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其的影响。方法行血管重建术的烟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远程缺血预处理组30例(预处理组)和对照组30例,预处理组在麻醉诱导后将袖带绑在下肢,采用远程缺血预适应仪控制,先充气至200 mm Hg,持续5 min后放气,间隔5 min再次重复,共4次。对照组将袖带绑在下肢40 min,不做任何处理。2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打开硬膜后(T2)、血管搭桥再贯通后(T3)及手术结束即刻(T4),采集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记录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blood oxygen saturation,SjvO_(2))、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arterial-internal jugular vein bulb blood oxygen content difference,Da-jvO_(2))和脑氧摄取率(cerebral oxygen extraction rate,CO_(2)ER),记录2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7 d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结果T1~T4时,2组SjvO_(2)、Da-jvO_(2)和CO_(2)E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预处理组T4时SjvO_(2)[(72.48±7.34)%、(75.14±10.48)%]高于T1时[(68.66±9.22)%、(66.90±8.62)%](P<0.05),Da-jvO_(2)[(51.21±12.23)、(46.81±18.31)mL/L]和CO_(2)ER[(30.29±7.28)%、(28.11±9.93)%]低于T1时[(58.78±14.05)、(60.93±14.78)mL/L,(34.07±8.94)%、(36.34±8.68)%](P<0.05)。预处理组术前1 d MoCA量表评分[(18.70±1.95)分]与对照组[(18.10±1.6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MoCA量表评分[(21.57±2.14)分]高于对照组[(20.37±1.79)分](P<0.05),2组术后7 d MoCA量表评分均高于术前1 d(P<0.05)。结论远程缺血预处理对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中脑氧供需平衡无明显影响,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远程缺血预处理 脑氧代谢 认知功能 脑血管重建术
原文传递
水化联合远程缺血预处理对于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 被引量:7
6
作者 徐卓文 陈新军 +3 位作者 杨增芯 陆涛 蒋雯禧 郑若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探讨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老年患者给予水化联合远程缺血预处理对于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化原则纳入2018年06月至2020年1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行PCI的老年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60例)、水化... 目的探讨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老年患者给予水化联合远程缺血预处理对于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化原则纳入2018年06月至2020年1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行PCI的老年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60例)、水化组(60例)、联合治疗组(60例),水化组术前6 h至术后12 h按标准进行水化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水化治疗基础上,术前2 h前给予上肢RIPC治疗,分别检测术前基线、术后24 h、48 h、72 h空腹血清肌酐(Scr),并根据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r),按照对比剂肾病(CIN)的定义比较各组CIN的发生率。结果与基线(86.53±18.41)μmol/L相比,对照组Scr在术后48 h和72 h明显升高[(97.28±19.15)μmol/L、(105.31±21.32)μmol/L,P<0.05],水化组Scr术后72 h与基线相比明显升高[(96.51±16.37)μmol/L比(88.74±17.25)μmol/L,P<0.05]。与基线(63.35±18.33)ml/min相比,对照组Ccr在术后48 h和72 h明显降低[(55.13±17.73)ml/min、(52.11±17.85)ml/min,P<0.05],水化组Ccr在术后72 h与基线相比,明显降低[(57.46±16.71)ml/min比(62.28±16.45)ml/min,P<0.05]。各组间同期比较时,联合治疗组术后48 h、72 h Sc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91.34±12.48)μmol/L比(93.63±18.25)μmol/L;(92.27±17.32)μmol/L比(96.51±16.37)μmol/L,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48 h、72 h Ccr明显高于对照组[(60.65±16.28)ml/min比(55.13±17.73)ml/min;(60.16±18.35)ml/min比(52.11±17.85)ml/min,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联合治疗组CI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比13.3%,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CIN发生率低于水化组(1.7%比8.3%,P<0.05)。结论水化联合远程缺血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 远程缺血预处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对比剂肾病
下载PDF
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兔单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吴芳 耿智隆 +2 位作者 曹虹 汪惠文 吴建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2-344,共3页
目的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影响兔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三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R组)、假手术组(S组)。建立兔在体左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 目的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影响兔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三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R组)、假手术组(S组)。建立兔在体左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通过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技术(TUNEL)检测再灌注3 h时凋亡指数(AI)的变化,予Western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蛋白显著增高(P<0.01),而Bcl-2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Bcl-2/Bax比值降低(P<0.05)。R组细胞凋亡指数和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R组(P<0.01),而Bax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Bcl-2/Bax比值增高(P<0.05)。结论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可上调肺组织Bcl-2蛋白,下调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从而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远程缺血预处理 凋亡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提升运动表现--方法、应用及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周 吴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4869-4875,共7页
背景: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效应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证实和应用,但在运动领域的使用方法、干预部位、施加压力和时长尚无统一定论,对于不同运动类型的运动表现的作用效果在相关研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目的:阐述国内外关于缺血预处理提... 背景: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效应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证实和应用,但在运动领域的使用方法、干预部位、施加压力和时长尚无统一定论,对于不同运动类型的运动表现的作用效果在相关研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目的:阐述国内外关于缺血预处理提升运动表现的研究现状,为缺血预处理在运动领域的应用提供最佳方法和理论支持。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Web of Science、EBSCO、PubMed和Cochran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以“缺血预处理、预适应、预处理、血流限制”和“运动、运动表现”为中文检索词,以“Remote conditioning,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transient limb ischemia,muscle ischemia,ischemic preconditioning”“exercise performance,sport,exercise,athletes”为英文检索词,最终纳入69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缺血预处理的干预方式分为远程缺血预处理和局部缺血预处理,常见施加部位为上臂或大腿中下1/3交界处,双侧同时或交替进行皆可,压力为220 mmHg(1 mmHg=0.133 kPa),干预时长常采用4×5 min。②缺血预处理在运动科学领域的研究集中于自行车、游泳、跑步和抗阻训练等,该方法对提升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和力量耐力的运动表现效果显著,但其对爆发力的影响仍存在争议。③缺血预处理的主要作用是在应激条件下激发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促进阿片、缓激肽及腺苷等物质的释放,增强线粒体生物合成,抑制疲劳信号转导,进而提升运动表现。④目前缺血预处理提升运动表现的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建议今后进一步探讨其发挥积极效应可能机制的同时,也应关注其是否有负面效应,以期为该方法科学合理地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远程缺血预处理 血流限制 缺血再灌注 运动表现 有氧耐力 无氧耐力 力量耐力 爆发力 抗阻训练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心肺转流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郑兰兰 景桂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心肺转流(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E组)和对照组(C组)。E组于麻醉诱导插管完毕稳定5min后,应用骨科气压止血带给左上肢加压至35kPa,5...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心肺转流(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E组)和对照组(C组)。E组于麻醉诱导插管完毕稳定5min后,应用骨科气压止血带给左上肢加压至35kPa,5min后,减压至0kPa,5min后重复加压,共4次,而C组只固定止血带,不加压。分别于麻醉诱导插管完毕稳定5min后(T1)、主动脉开放30min后(T2)、CPB停止后2h(T3)、术后12h(T4)、术后24h(T5)测颈内静脉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与T1相比,两组cTnI浓度在T2时升高达峰值,随后持续下降;两组CK-MB浓度在T2时开始升高,T3时升高达峰值,随后持续下降。E组cTnI、CK-MB浓度在T2~T5时均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 RIPC可降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cTnI、CK-MB的释放,减少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处理 心肺转流 心肌保护 肌钙蛋白I 肌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上肢远程缺血预处理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万超 王晶晶 +2 位作者 张萌 吴康丽 陈秀侠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1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上肢远程缺血预处理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4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预处理组(R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R组在麻醉诱导后利用血压计充气囊至200mmHg,持续5mi... 目的探讨上肢远程缺血预处理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4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预处理组(R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R组在麻醉诱导后利用血压计充气囊至200mmHg,持续5min后放气,间隔5min再次重复,共3次。C组用袖带绑在上肢30min,不做任何处理。于术前和颈动脉开放后2、6、24、48h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7天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的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内T_1~T_3各时间点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明显高于T_0时间点(P <0. 05),预处理组T_1~T_3各时点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均明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P <0. 05)。两组患者术后7天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天(P <0. 05),预处理组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有1例(5%),对照组发生POCD有5例(25%)、脑梗死1例(5%)、脑出血1例(5%),组间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上肢远程缺血预处理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有效降低患者的脑损伤的程度,降低POCD的发生率,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处理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脑保护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胜 熊利泽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8-601,共4页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处理 器官保护作用 试验研究 实验研究 临床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秦洋 倪锦萍 +3 位作者 康利 仲志栋 王立仁 尹述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282-4286,共5页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的保护作用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腹主动脉30 min后再灌注方法建立SCIRI模型,将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组、SCIRI组及SCIRI+RIP...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的保护作用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腹主动脉30 min后再灌注方法建立SCIRI模型,将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组、SCIRI组及SCIRI+RIPC组各12只。除S组不阻断腹主动脉,SCIRI组和SCIRI+RIPC组均建立SCIRI模型,SCIRI+RIPC组于模型建立前1 h实施RIPC,灌注后第5天处死所有实验动物。行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后取脊髓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Naslund分级评分法评估各组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Px)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脊髓组织BDNF、含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9和Caspase-3 mRNA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脊髓组织中BDNF、酶切的(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同一时间点,与SCIRI组相比,SCIRI+RIPC组后肢神经功能评分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组织HE染色及病理切片分级明显改善(P<0.05);与SCIRI组相比,SCIRI+RIPC组MDA水平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脊髓组织中BDNF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RIPC对兔SCIRI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RIPC降低Cleaved-caspase-3/9的表达,同时上调脊髓损伤区域BDNF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处理 脊髓缺血再灌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处理在提升运动表现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机制
13
作者 范紫菡 石丽君 吴迎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23,32,共10页
远程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是指对某一器官(或组织)进行短暂非致死性缺血处理后,可对后发生缺血事件的远隔器官(或组织)产生保护作用或功能激活的现象。近年来,RIPC作为一种无创、简易、经济、安全的方法,... 远程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是指对某一器官(或组织)进行短暂非致死性缺血处理后,可对后发生缺血事件的远隔器官(或组织)产生保护作用或功能激活的现象。近年来,RIPC作为一种无创、简易、经济、安全的方法,在运动训练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国内鲜见对于其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梳理前期研究表明,运动前进行RIPC可一定程度提高机体有氧能力、无氧能力、骨骼肌抗疲劳能力和促进抗阻训练早期力量增长。RIPC产生效果的主要机制包括调节血管收缩、降低运动中疲劳感或疼痛感、提高骨骼肌的代谢效率等。RIPC可诱导机体产生一氧化氮、腺苷、缓激肽、阿片类物质等内源性因子,并通过调节神经反射通路对提升运动表现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对RIPC的研究仍存在争议,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缺血预处理干预方案、干预部位、干预组织体积、重复次数、与运动开始间隔时间等。RIPC作为提升运动表现的一种新方法,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作用途径和靶点仍需要深入挖掘,同时应注重探讨RIPC在运动科学领域和临床医学应用中的异同点,结合不同运动专项特点提高RIPC的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处理 有氧能力 爆发力 无氧耐力 骨骼肌
下载PDF
远端缺血预处理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无复流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孙腾飞 金虎 曹隆檬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9期6-10,14,共6页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行择期PCI术的ACS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行择期PCI术的ACS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分别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和现代医学常规治疗联合RIP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TIMI血流桢数(CTFC)及术中无复流、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变化及PCI术后出血事件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和TMPG分级均优于对照组(χ^(2)=12.104、13.976,P<0.05)。观察组PCI术中无复流、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331、6.632,P<0.05),PCI术后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t=15.494,P<0.01)。两组PCI术后24 h血清vWF、sICAM-1、sVCAM-1、MPO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对照组升高较观察组更为显著(t=3.231、4.330、2.566、4.333,P<0.05);两组PCI术后24 h血清SOD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对照组降低较观察组更为显著(t=4.880,P<0.05)。两组PCI术后30 d LVEF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t=2.587,P<0.05);两组PCI术后30 d LVEDV、LVESV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t=7.294、4.049,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出血事件和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行择期PCI术前接受RIPC治疗可降低术中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肌微血流灌注和心功能,减轻PCI术后氧化应激反应和血管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处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无复流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远程缺血预适应对心脏术后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亮 孙小琴 +4 位作者 任玲 古小平 古学东 钟祖凌 巩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9期58-63,共6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患者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7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高压氧...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患者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7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高压氧组(HBO组)和高压氧+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组(HBO+RIPC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RIPC组患者术后血清NSE水平和S100B水平低于HBO组(P <0.05),两组患者术后2和7 d的MMSE评分及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低心排综合征、肾功能不全、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呼吸支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HBO组相比,HBO+RIPC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和恢复情况无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 高压氧 远程缺血预处理 认知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处理联合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6
作者 王凌 庄志川 +2 位作者 吴茵茵 杨金涛 柳丽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54-59,共6页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联合经皮迷走神经刺激(tVNS)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STEMI患者132例,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随机分为对照组、tVNS组和联合组(RIPC联合tVNS)。132例患者共9...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联合经皮迷走神经刺激(tVNS)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STEMI患者132例,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随机分为对照组、tVNS组和联合组(RIPC联合tVNS)。132例患者共9例患者被排除,最终对照组纳入42例,tVNS组40例,联合组41例。比较3组72 h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曲线下面积(AUC),再灌注后24 h内室性心律失常(VAs)情况。比较3组入院时及再灌注后24 h的白细胞介素-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再灌注后7 d心脏彩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联合组72 h内CK-MB的AUC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NS组及联合组再灌注后24 h内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再灌注后24 h的IL-6、HMGB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再灌注后7 d LVEF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NS可显著降低STEMI患者行PCI治疗后VAs的发生率,但对再灌注炎症标志物水平、心肌梗死面积以及急性期左室收缩功能方面的改善效果不显著。tVNS联合RICP治疗在上述指标方面均能产生明显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远程缺血预处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符传艺 王鹏程 赵建农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23期137-140,共4页
远程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自我保护应激反应,其发生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明了。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从器官、细胞、小分子物质及基因等各个水平去研究远程缺血预处理保护机理,并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就脑缺血预处... 远程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自我保护应激反应,其发生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明了。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从器官、细胞、小分子物质及基因等各个水平去研究远程缺血预处理保护机理,并应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就脑缺血预处理及其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德芾 许辉 疏树华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6期3210-3214,共5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心肌遭受缺血和再灌注的双重打击,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远程器官或组织的数次缺血/再灌注循环... 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心肌遭受缺血和再灌注的双重打击,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远程器官或组织的数次缺血/再灌注循环可以减轻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神经及体液机制相关。同时,随着RIPC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临床效果也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远程缺血预处理 心肌保护
下载PDF
肢体无创缺血预处理对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琳 王宁夫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第5期379-381,共3页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 远程缺血预处理 肢体无创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Notch信号在肢体远程预处理诱导脑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文英 熊利泽 +5 位作者 董海龙 张丽娜 张昊鹏 王世全 王丛丛 郭超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过在肢体远程预处理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大脑中动脉阻闭120分钟(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MCAO组和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组+MCAO组(n=12),分别观察...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过在肢体远程预处理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大脑中动脉阻闭120分钟(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MCAO组和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组+MCAO组(n=12),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灶的大小和神经功能学评分,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再灌注2 h、24 h、72 h大鼠脑组织纹状体区Notch信号通路胞内活化片段NICD(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表达的变化。结果 RIPC组脑梗死容积小于MCA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神经功能学评分也明显优于MCAO组(P<0.05)。各时相点RIPC组Notch表达明显少于MCAO组(P<0.05)。结论肢体远程预处理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机制可能与Notch信号表达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预处理 NOTCH信号 大脑中动脉阻闭 脑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