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 |
万美容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01 |
51
|
|
2
|
从博物馆教育到场馆学习的演进:历史与逻辑 |
郑旭东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15 |
34
|
|
3
|
行动研究何以联结教育理论与实践 |
鞠玉翠
|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
2002 |
13
|
|
4
|
“八年研究”的贡献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
杨光富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1
|
|
5
|
杜威教育思想探究 |
王天一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8
|
|
6
|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之争及现代教育的走向 |
王正福
周志平
|
《襄樊学院学报》
|
2000 |
6
|
|
7
|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社会意义及失败的教训 |
郭晓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7
|
|
8
|
“经验”在杜威教育思想中的重要性 |
李瑾
|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 |
1
|
|
9
|
试析美国教育的钟摆现象 |
钱扑
蓝云
|
《全球教育展望》
|
1985 |
4
|
|
10
|
儿童观的演变——从奴才观到主人观 |
段镇
|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4
|
|
11
|
要素主义教育述评 |
李定仁
|
《比较教育研究》
|
1983 |
2
|
|
12
|
赫尔巴特与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之比较 |
洪燕琴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3
|
进步教育理念下融合教育工作摭谈 |
范美华
吕明
|
《新课程研究》
|
2023 |
0 |
|
14
|
河南近代著名进步教育家李时灿 |
刘喆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5 |
3
|
|
15
|
陶行知的教育诗 |
周洪宇
|
《教育研究与实验》
|
1984 |
2
|
|
16
|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根基 |
宋瑞芳
|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
2017 |
3
|
|
17
|
杜威“儿童中心主义”浅议 |
徐俞
|
《教育学术月刊》
|
1986 |
2
|
|
18
|
试论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 |
罗明基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2
|
|
19
|
杜威对进步教育的观察——《进步教育与教育科学》指要 |
陈桂生
|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20
|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 |
陈娜
|
《今日民族》
|
2017 |
2
|
|